《断章》优秀课件_第1页
《断章》优秀课件_第2页
《断章》优秀课件_第3页
《断章》优秀课件_第4页
《断章》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章卞之琳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2022/12/26断章卞之琳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2022/12/1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导入新课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导入新课2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3、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目标3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作者简介4卞之琳手迹卞之琳手迹5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写的画面。白日游人观景、夜晚月光如洗。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写的画面。白日游人观景、夜晚6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些意象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合作探究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7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合作探究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人不仅是“风景”(8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合作探究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9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合作探究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10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联系起来的?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合作探究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联系起来的?“窗子11“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饰”一词应如何理解?

“装饰”一词表明白天看到的桥上人,成了楼上人夜晚美梦的构成。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装饰”一词显出了动人的情意。合作探究“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饰”一词应如何理解?1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合作探究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世13《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合作探究《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14赏析《断章》的语言美。

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客互换,语音回旋。前后两句主语和宾语的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发生了互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到的主体或客体却发生了互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种形式,不仅使诗句首尾相联,加强了诗句的衔接和语言的密度,而且统一了诗画意境,在听觉上给人一种语音回旋的享受。合作探究赏析《断章》的语言美。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15合作探究主旨《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窗、月、梦等这几个典型意象,抒发了内心的朦胧情感,还蕴含着某种哲思——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合作探究主旨《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16(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特色(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写作特色17(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写作特色(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写作特色18

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从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课堂小结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课堂小结19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板书设计

以桥为中心断章以夜为中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宇宙万物20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便窄了。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没了。拓展延伸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21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哲理诗?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道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结论”以及“旁观者清”的道理。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哲理诗?苏22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道出了“学以致用”的道理。拓展延伸陆游拓展延伸2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道理。拓展延伸登鹳雀楼拓展延伸241、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A课堂检测1、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课堂252、《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课堂检测2、《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26再见再见27断章卞之琳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2022/12/26断章卞之琳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2022/12/28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导入新课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导入新课29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3、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目标30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作者简介31卞之琳手迹卞之琳手迹32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写的画面。白日游人观景、夜晚月光如洗。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写的画面。白日游人观景、夜晚33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这些意象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合作探究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34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合作探究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人不仅是“风景”(35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合作探究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36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合作探究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37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联系起来的?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合作探究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联系起来的?“窗子38“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饰”一词应如何理解?

“装饰”一词表明白天看到的桥上人,成了楼上人夜晚美梦的构成。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装饰”一词显出了动人的情意。合作探究“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饰”一词应如何理解?39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合作探究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世40《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合作探究《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41赏析《断章》的语言美。

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客互换,语音回旋。前后两句主语和宾语的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发生了互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到的主体或客体却发生了互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种形式,不仅使诗句首尾相联,加强了诗句的衔接和语言的密度,而且统一了诗画意境,在听觉上给人一种语音回旋的享受。合作探究赏析《断章》的语言美。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42合作探究主旨《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窗、月、梦等这几个典型意象,抒发了内心的朦胧情感,还蕴含着某种哲思——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或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合作探究主旨《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景、人43(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特色(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写作特色44(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写作特色(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写作特色45

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从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课堂小结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课堂小结46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板书设计

以桥为中心断章以夜为中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板书设计以桥为中心宇宙万物47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便窄了。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没了。拓展延伸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48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哲理诗?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道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结论”以及“旁观者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