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_第1页
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_第2页
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_第3页
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_第4页
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地理2021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地理20211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课程标准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目标导引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分析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综合思维)3.以纽约为案例,分析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区域认知)教材导读课程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2.城市功能(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2)类型: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3)特点:有些城市功能单一,有些城市则具备多种功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的服务种类越多,等级越高

2.城市功能(2)类型: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强弱的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3)衡量城市辐射能力大小的指标:城市腹地范围。3.城市的辐射功能判断正误并纠错(1)郑州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

)答案

×郑州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功能多样。(2)区域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

)答案

√(3)河南省郑州市与北京市的辐射功能相同。(

)答案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其辐射功能比郑州市强。判断正误并纠错(1)郑州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4.城市的发展

与腹地特征

4.城市的发展

与腹地特征5.城市体系(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6.大都市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5.城市体系要点笔记有些城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但这种单一的城市功能的服务范围却有可能非常广,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服务功能突出,可影响到国外,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要点笔记有些城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但这二、纽约的发展1.位置: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二、纽约的发展三、纽约的辐射功能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2.对周边地区的影响(1)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纽约与周边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2)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3.对城市带的影响: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三、纽约的辐射功能4.对美国的影响

5.对世界的影响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4.对美国的影响5.对世界的影响要点笔记区域内的所有城市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城市体系,其中的中心城市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要点笔记区域内的所有城市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城市体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2020年1月10日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问题探究探究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2020年1月10日在河结合材料探究:(1)(区域认知)指出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并说明理由。(2)(综合思维)简述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提示

(1)郑州。理由:城市等级最高,交通便利,城市腹地范围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2)郑州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结合材料探究:指点迷津1.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从区域经济和城市体系角度看,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2)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区域进行互动,实现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同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指点迷津1.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2)社会分工合理,产业结构优化。(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4)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5)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6)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2.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3.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3.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规律总结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特点城市的规模等级不同,城市的功能、辐射范围、数目、相互距离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规律总结不同城市规模等级的特点典题演练例1下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典题演练例1下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规划示意图。(1)图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中地位最高的城市是(

)A.中卫 B.石嘴山 C.银川 D.青铜峡(2)为了提升沿黄经济区城市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应优先发展(

)A.高科技产业 B.重化工业C.休闲旅游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思路点拨根据图中城市的符号,确定城市的地位。交通的发展能够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图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中地位最高的城市是()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中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规模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大,为该城市带中地位最高的城市。第(2)题,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的地理环境特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可以加强沿黄经济区城市带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沿黄经济区城市带的辐射带动作用。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中银川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26对点训练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自2010年公布首批入选城市之后,经过三次扩容,目前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入选。读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对点训练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章1.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多B.地势第三级阶梯少于第二级阶梯C.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D.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少2.现阶段,国家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完善区域产业结构转型B.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D.改变沿海地区的气候1.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少,地势第三级阶梯多于第二级阶梯,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多于中部地区,故C正确。第2题,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正确。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少30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群形成的节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B.山东半岛城市群C.辽中南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的是()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周边节点城市的辐射功能逐渐降低。第4题,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从图示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33问题探究探究二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是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与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并称为“纽伦港”。纽约与伦敦并列为世界顶级的国际大都市。结合材料探究:(1)(区域认知)影响纽约发展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2)(地理实践力)纽约的辐射功能有哪些表现?问题探究探究二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提示

(1)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2)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提示(1)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指点迷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

响表

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位于沿海,对外联系密切,辐射范围大;地处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辐射范围小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规模等级,扩大辐射范围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劳动力和城镇用地等指点迷津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地理影响因素影

响表

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城镇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范围大小和人口数量多少有关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位于人口稀疏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政策因素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影响因素影响表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典题演练例2“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典题演练例2“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的(1)“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是(

)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广阔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④农业发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关于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①带动了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②与各城市分工协作③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但影响主要在美国国内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是()思路点拨根据影响城市形成的条件并结合图中所示的信息分析其形成的条件。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要根据纽约的规模、地位进行分析。解析

第(1)题,结合“波士华城市带”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城市带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城市带的形成。第(2)题,纽约作为“波士华城市带”中的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并不仅仅影响美国国内。答案

(1)A

(2)C思路点拨根据影响城市形成的条件并结合图中所示的信息分析其形成40对点训练“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的城市群。下图示意“武汉城市圈”。据此完成1~2题。对点训练“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1.与图示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是(

)A.土壤肥沃 B.气候湿润C.矿产丰富 D.河流交汇2.“武汉城市圈”的设立,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B.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镇化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1.与图示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是(解析

第1题,与图示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气候和矿产资源差别不大,土壤对城市的形成影响小,武汉处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交通便利是其主要的优势。第2题,“武汉城市圈”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与图示周边城市相比,武汉市气候和矿产资源差别不4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3~5题。图1图2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4.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C.集中性 D.对称性5.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解析

第3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过程,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城市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因此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据图可知,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临海;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并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第5题,从图1可以看出,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解析第3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46嘉兴。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空间位置邻近;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就算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部门。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城市性质与其他几个城市明显不同。答案

3.D

4.B

5.A嘉兴。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47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区域认知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杭州、宁波等地的一大片区域。上海各项经济指标在该区域中稳居首位,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区域认知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包括上海、(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2)上海、南京、无锡的城市辐射功能有何差别?提示

(1)上海(2)上海的辐射功能大于南京,而南京的辐射功能大于无锡。(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2.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等方面;现实竞争力包括城市群GDP总量、对外贸易、城市群分工程度、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成长竞争力是指城市群GDP增长速度、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方面。素养目标——综合思维2.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1)每一个城市群都有核心城市,环渤海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分别是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3)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排首位,简要分析原因。提示

(1)北京

广州(2)改革开放政策。水资源短缺。(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水运便利;平原面积广,腹地范围大;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1)每一个城市群都有核心城市,环渤海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第四章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地理2021第四章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地理202152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目标导引1.结合材料,了解地区产业结构的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案例,分析某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因素(地理实践力)3.以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例,理解有关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问题(综合思维)教材导读课程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目标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前篇自主预习一、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3.作用:地区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一、地区产业结构3.作用:地区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判断正误并纠错(1)经济发达地区都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

)答案

×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有的是第二产业比重大,有的则是第三产业比重大。(2)资源禀赋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答案

×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判断正误并纠错(1)经济发达地区都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主要表现(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点笔记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二、产业结构的升级要点笔记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3.升级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相比较而言具有的优势

3.升级的原因相比较而言具有的优势(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判断正误并纠错(1)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答案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劳动力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深圳的产业升级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答案

√判断正误并纠错(1)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微思考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格低这一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因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微思考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什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表现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2.变化过程

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2.变化过程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连一连将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与其主导工业连线

连一连将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与其主导工业连线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升级下图为四个地区2017年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

2017年三次产业产值结构

2017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问题探究探究一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升级下图为四个地区2017结合材料探究:(1)(区域认知)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是哪两个?判断依据是什么?(2)(综合思维)四个地区中,可能以科技、信息和金融产业为区域发展主导的是哪一个?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

(1)③和④。四个地区中,③和④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高,就业比重也较高。(2)①。四个地区中,①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最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能以科技、信息和金融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导。结合材料探究:指点迷津1.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差异表现及变化

指点迷津1.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差异表现及变化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

因具体表现比较优势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政策的引导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技术创新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升级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原因具体表现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典题演练例1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典题演练例1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1)从图中可知,该地区(

)A.城镇化水平高B.工业发达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2)为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为(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1)从图中可知,该地区()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解析

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比重不足四分之一,因此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说明城镇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2)题,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业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75对点训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对点训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10年,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第2题,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外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10年,该市第一78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3~4题。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图。读图,3.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4.目前,为了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积极从香港(

)A.引进资金、技术B.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调入能源、资源D.调入传统工业制成品3.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产业变化的共同特点是()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两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不是产值下降;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香港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两地产业结构均不断优化。第4题,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所以,为实现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两地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应积极从香港引进资金和技术。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两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不是产值下81问题探究探究二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初步核算,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为32

6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见下图),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

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

842.9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3.50万元。问题探究探究二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初步核算,2018年上海2014—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14—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结合材料探究:(1)(区域认知)近现代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化的?(2)(综合思维)今后上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提示

(1)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2)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结合材料探究:指点迷津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阶段特

点发展条件影

响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①接近原料产地;②劳动力丰富;③消费市场广阔①明代中叶就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②鸦片战争以后,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面粉、卷烟等轻工业,成为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指点迷津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阶段特点发展条件影响工业化阶段特

点发展条件影

响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①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的引导;②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阶段特点发展条件影响20世纪轻重工业协调发展①国家重工阶段特

点发展条件影

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势;②国家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③良好的工业基础;④雄厚的科研实力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工业领衔、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②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众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上海,促进上海金融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阶段特点发展条件影响20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阶段特

点发展条件影

响今后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①自身的经济实力;②全球影响力①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并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特点发展条件影响今后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①自身的经典题演练例2上海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继续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地区竞争力。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包括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和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装配)等。典题演练例2上海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继材料二

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状况。

标绝对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20

769.44-0.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6

159.55-1.8汽车制造业5

168.22-2.3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3

375.317.1精品钢材制造业1

159.53-7.6成套设备制造业4

001.940.3生物医药制造业904.892.0材料二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状况。指标绝对值材料三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材料三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高端(1)归纳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具有哪些特点。(2)概括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精品钢材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上海2015年的外来常住人口较2014年减少14万,降幅1.5%。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4)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评价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1)归纳上海重点淘汰的行业具有哪些特点。思路点拨根据被淘汰产业的类型,分析被淘汰产业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分析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及精品钢材制造业与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外来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时,要根据上海产业结构吸纳劳动力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上海的特点及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思路点拨根据被淘汰产业的类型,分析被淘汰产业的特点;根据材料解析

第(1)题,上海重点淘汰行业的特点可从能耗、污染、所需劳动力、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2015年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比上年增长的比率进行比较判断;造成精品钢材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分别从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角度进行比较。第(3)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上海“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性可从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环保要求、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第(1)题,上海重点淘汰行业的特点可从能耗、污染、所需94答案

(1)特点:能耗高、污染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2)发展特点: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大致与上年持平;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较显著,精品钢材、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下滑(减少、负增长),成套设备制造业大体与上年持平。原因:精品钢材制造业属于传统产业,由于上海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外竞争激烈,利润下降,产能过剩;生物医药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上海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产品竞争力强,利润高。答案(1)特点:能耗高、污染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95(3)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移,导致对外来普通劳动力岗位需求的减少;上海产业升级后需要更多高端技术人才;一般劳动力就业竞争大,就业困难,生活成本上升,从而离开上海,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4)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土地资源有限且地价高昂;对环保的要求高;市场需求大,消费能力强,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因此上海产业调整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产业方向发展,可以实现高利润、无污染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上海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是合理的。(3)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转96对点训练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异。读图,完成1~2题。

对点训练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1.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苏中产业结构升级B.苏北产业结构升级C.苏南产业结构稳定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2.2012年江苏省内的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B.苏南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落后于苏北和苏中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D.苏北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落后于苏南和苏中1.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苏北第一产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均衡发展型增加,说明产业结构升级。第2题,读图可知,2012年,江苏省农业集中在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苏南以第三产业为主,A错;苏南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领先于苏北和苏中,B错;苏南以第三产业为主导,C错;苏北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落后于苏南和苏中,D对。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苏北第一产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99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读我国部分“特区”或开发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分布图,完成3~4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都有了自己的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4.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宜重点发展(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解析

第3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优惠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第4题,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省级行政区,但原料、燃料短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优惠102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它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环节,也有传统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休闲娱乐内容等。下图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图。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文化创意产业是第(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结构的点是(

)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结构的点是()(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中分布在内环线以内、苏州河沿岸,不是因为(

)A.有宽敞的旧厂房,租金低B.人才丰富C.新开发用地,环境优美D.交通便利答案

(1)B

(2)C

(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中分布在内环线以内、苏州河沿岸,素养目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到,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港口条件,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1)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市场广阔,海运便利 B.政策优惠C.科技发达

D.土地资源丰富(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化工业发展举措的叙述,合理的是(

)A.积极开发水电,为广东省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B.加强区域间资源调配,积极实施产业转移C.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D.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1)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是()解析

第(1)题,石化产业为市场导向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稠密,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海洋运输便利,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2)题,广东省地处珠江下游,水能资源有限,A错误;实施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无关,B错误;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对重化工业的发展作用不大,C错误;培育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化工业的发展,D正确。

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石化产业为市场导向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经108第三章问题研究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地理2021第三章问题研究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地理2021109研究导引1.通过材料,了解汽车工业特点及其产业带动作用。(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了解汽车工业的全球生产体系。(地理实践力)3.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分析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综合思维)4.结合区域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家乡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是否有利于区域发展。(人地协调观)研究导引1.通过材料,了解汽车工业特点及其产业带动作用。(综材料研究1.汽车工业的特点(1)技术要求高;(2)综合性强;(3)涉及面广;(4)产业关联度高;(5)资金投入大。材料研究1.汽车工业的特点2.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2)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3)促进保险、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4)提供大量就业岗位。2.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3.汽车工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建立背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优势,汽车生产企业以汽车新车型开发、技术革新和汽车营销为主,已实现零部件全球采购,并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设汽车组装厂。3.汽车工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建立背景4.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进入汽车生产行业的门槛高,产业配套能力要求高,对应的资金投入大。(2)汽车市场是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3)汽车相关工业的发展会造成环境污染。4.发展汽车工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典题演练例题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三大核心部件,代表汽车工业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各种零部件工厂往往分布在许多地方。随着汽车工业全球化,全球汽车零部件贸易格局重心向东亚、中东欧等地区转移,而整车贸易格局没有发生相应变化,而且汽车零部件的种类较多、生产更加分散,零部件贸易的全球化程度比整车贸易更高。2011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但整车出口量一直不大,2013年中国整车出口额仅占世界的1.4%。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典题演练例题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发动机、变速(1)整车贸易全球化程度低于零部件贸易的原因是整车(

)A.通关税率低 B.运输费用低C.生产门槛高 D.生产成本低(2)中国整车出口量小是因为(

)A.对外交通不便 B.国内市场广阔C.汽车质量较低 D.限制整车出口(3)中国在汽车零部件贸易全球化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发动机组件贸易

B.变速箱组件贸易C.底盘组件贸易

D.轮胎组件贸易(1)整车贸易全球化程度低于零部件贸易的原因是整车()解析

第(1)题,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远低于整车,且大部分零部件的生产门槛较低、运费也较低,因此汽车零部件贸易的全球化特征非常明显。而整车生产门槛较高,其贸易全球化程度也较低。第(2)题,虽然中国在世界整车及零部件贸易全球化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但其生产的汽车主要用于本地消费,所以整车出口量小。第(3)题,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是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代表汽车工业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也是垄断性最强的汽车零部件,这种核心的、高附加值的环节往往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目前在汽车零部件贸易全球化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轮胎组件贸易上。答案

(1)C

(2)B

(3)D解析第(1)题,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关税远低于整车,且大部分零117强化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群(如下图)。强化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二

资料显示,我国汽车年产量从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850万辆,只用了6年时间。目前,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率仍较高,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的排名较为靠前。(1)在六大汽车产业群中,东北汽车产业群竞争优势较大。试分析该地发展汽车工业的主要竞争优势。(2)分析我国汽车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3)汽车工业以产业集群化的模式发展,产生了较强的经济效益。试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材料二资料显示,我国汽车年产量从不足200万辆,激增到超过解析

第(1)题,东北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从发展历史、原料、燃料、汽车配套工业体系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汽车销量一直增长的原因主要从人口数量、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相关产业的集群化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因此汽车工业集群化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解析第(1)题,东北汽车工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从发展历史、原料120答案

(1)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原料、燃料丰富;汽车配套工业体系完整。(2)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汽车拥有量低;随着经济发展,家庭经济收入提高,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国家政策的支持,以汽车工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答案(1)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原料、燃料丰富;汽车配套121第三章本章整合地理2021第三章本章整合地理2021122内容索引知识网络自我构建专题归纳思维深化学科素养实践拓展内容索引知识网络自我构建专题归纳思维深化学科素养实践拓展知识网络自我构建知识网络自我构建答案

①辐射

②城市带

③资源禀赋

④技术创新

答案①辐射②城市带③资源禀赋④技术创新专题归纳思维深化专题归纳思维深化专题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影

响原

因实

例河流供水功能城市常沿河流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功能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散、转运赣州干支流交汇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运处,大量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城市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人流、物流集散南京专题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影响因素影

响原

因实

例河流军事防御功能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易形成城市利用河流进行防御伯尔尼、巴黎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适中、气温适宜我国湿润地区的城市比例大气候恶劣荒漠地区、高寒地区、湿热地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不适宜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少影响因素影响原因实例河流军事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影响因素影

响原

因实

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较方便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凉爽巴西利亚山区城市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汾河、渭河谷地(西安、太原)影响因素影响原因实例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影响因素影

响原

因实

例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易形成城市资源的开发促进工矿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石油:大庆、东营等;铁矿:鞍山、攀枝花等;煤炭:大同、焦作等影响因素影响原因实例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易形成城市资2.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影

响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典型案例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越多,规模越大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我国中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2.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发展变化影响因素影

响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典型案例交通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变化会对城市的形成产生影响。沿海、沿江、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易形成城市中轴线车船时代,城市多位于河流、公路交会处;现代交通时代,城市多位于交通枢纽或交通干线上;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影响扬州、济宁的兴衰影响因素影响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典型案例交通交通运输方影响因素影

响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典型案例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等建设新城作为政治中心;因宗教兴起的城市政治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政治中心,如巴西利亚、华盛顿等;宗教中心,如麦加等影响因素影响发展变化对城典型案例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3.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如下图所示:3.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例1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散、中转C.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方便D.风景优美,环境清洁例1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下列(2)在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A.赣州 B.大庆C.广州 D.武汉(2)在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大城市的是(思维导引第(1)题,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都位于

交汇处,在此处人流、物流的活动频繁。第(2)题,d地位于河流的

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便利的

条件,最有可能形成大城市。a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

,河运条件差。b地和c地均位于河流的中游,位于

交汇处,易形成城市,但与d地比,条件相对较差。第(3)题,图中b地位于干流与支流交汇处,与之相似的是武汉。赣州地处赣江上游,大庆主要是因为

丰富而形成了大城市,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

思维导引第(1)题,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都位于思维导引答案

河流入海口河运和海运起伏大支流与干流石油资源题目答案

(1)B

(2)D

(3)D思维导引答案河流入海口河运和海运起伏大支流与干流138专题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后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专题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例2根据新、渝、黔、川人口及各产业产值占西部十个省级行政区的比重表和渝、黔、新三次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省级行政区人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新6.710.410.510.3渝10.810.211.713.7黔12.39.86.97.1川29.133.830.728.9例2根据新、渝、黔、川人口及各产业产值占西部十个省级行政区的(1)第三产业产值最少的是(

)A.新 B.渝 C.黔 D.川(2)人均第一产业产值最高的是(

)A.新 B.渝

C.黔 D.川(3)对渝、黔、新三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占末位B.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不低于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1/3(1)第三产业产值最少的是()思维导引第(1)题,表中所示信息为各产业产值占西部十个省级行政区的比重,贵州省(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因此产值最少。第(2)题,用第一产业比重除以

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经计算可知,

人均第一产业产值最高。第(3)题,从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即可判断出重庆(渝)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因此C符合题意。

思维导引答案

最低人口比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题目答案

(1)C

(2)A

(3)C思维导引第(1)题,表中所示信息为各产业产值占西部十个省级行专题三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专题三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的构图2

某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图3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

图2某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图3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判读方法如下所示:(1)看图名,明确图表结构组成图1为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为某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图3为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2)看图例、坐标,分析产业结构及变化图1中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图2中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少;图3中,①地第二产业比重超过70%,②地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40%,③地第一产业比重超过60%,④地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较高,都超过40%。判读方法如下所示:(3)结合产业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图1中,该市1978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约为50%,说明以第一产业为主,处在工业化初期,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处于高速工业化时期;图2中,从业人员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很低,说明该地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图3中,四地中以②地产业结构最为合理,处于工业化相对领先地位,③地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工业化相对落后。(3)结合产业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例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例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1)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1)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思维导引第(1)题,图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并不迅速,而是

增长;由图中各产业就业比重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

,第二、第三产业增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就业比重增长迅速,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所以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安徽省不临海,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只是由

转变为城镇人口,并未迁移到沿海城市。第(2)题,增强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就是要以农产品为原料,对农产品进行

,所以要发展

工业。农民一般没有太高的生产技术,所以这些工业不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大量的能源做动力,应以

为主。

思维导引第(1)题,图中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并不迅速,而是思维导引答案

缓慢下降第三低于农业人口深加工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题目答案

(1)D

(2)A思维导引答案缓慢下降第三低于农业人口深加工原料150学科素养实践拓展学科素养实践拓展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城市的辐射功能1.中心城市2.自由贸易试验区3.京津冀协调发展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5.上海港、洋山港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城市、产业现实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地区产业结构变化1.某地产业结构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原因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3.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成因4.产业升级5.地区主导产业及其变化城市、产业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地区产业1.某地产业结构例题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例题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读(1)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初期阶段C.工业化后期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2)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C.高科技产业占比下降D.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1)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思维导引第(1)题,据图可知,辽宁省

产值所占比重下降,

产值所占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因此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第(2)题,据图计算分析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但总产值上升;

产值上升最快;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占比肯定会

,产业一般会由集聚走向分散。

思维导引答案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题目答案

(1)C

(2)B思维导引第(1)题,据图可知,辽宁省产值所占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地理2021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地理2021157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课程标准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目标导引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资料,分析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综合思维)3.以纽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