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_第1页
课件: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_第2页
课件: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_第3页
课件: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_第4页
课件: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个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及特点?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特点:彼此临近地区和各大洲内部;也有跨洲际交流;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之间;交流内容丰富。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1、原因(推动因素)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物种传入地区传入途径推广玉米欧洲亚洲(中国)马铃薯

甘薯番茄辣椒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2、物种交流的表现之美洲物种的外传物种传入地区传入途径推广玉米欧洲亚洲(中国)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后遍及全国。马铃薯

甘薯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15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辣椒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甘蔗牲畜家禽:牛、驴、骡、马(役畜)猪、羊、鸡(食用)

自学课本10页内容,分类总结其他地区有什么作物传入美洲并推广。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2、物种交流的表现之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阅读教材P10,谈谈你对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形成特有的咖啡文化的认识。①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②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③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2、物种交流的表现之非洲物种的传播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3、物种交流的特点课堂探究1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及影响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消极:伴随着殖民扩张;病毒等传播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1、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世界人口激增。4、物种交流的影响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玉米让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中国玉米、甘薯丰富粮食种类;马铃薯与欧洲的抗饥荒能力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马铃薯与欧洲,小麦与北美——改变饮食结构,丰富食物种类玉米、马铃薯、甘薯——饲料畜牧业——肉蛋奶——影响生活

3、物种交流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北美的水稻与对外贸易中国玉米与商品经济

4、物种交流引发生态问题

马、牛、养在美洲引发生态问题;殖民者在美洲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种植农作物玉米、甘薯在中国,过度的土地开发引发问题5、食物物种交流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4、物种交流的影响二、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香料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咖啡流行等6、物种交流是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7、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物种交流在哪些方面影响世界?积极:政治:缓解饥荒,社会稳定;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粮食产量,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世界联系与世界市场文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社会生活:食物结构;生态环境等文明:文明交流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消极: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②.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③.促进土地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④.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⑤.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开发(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①.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②生态失衡(一些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下泛滥成灾)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课堂探究2美洲农作物与中国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习聚焦外来物种的交流传播给丰富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但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参看图片,阅读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知识拓展:物种交流频繁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丝绸之路(汉与罗马帝国)葡萄、苜蓿、骆驼等传入樱桃、杏、桃子等传出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技术(养蚕缫丝技术等)西传第二阶段公元7——8世纪郁金香、菩提树等传入中国丝绸、瓷器、造纸术等外传中国佛教外传第三阶段公元13——14世纪蒙古(元)胡萝卜与柠檬德国传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