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课堂讨论问题之一家庭的起源是什么?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第一讲西方学者有关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理论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拉菲托
(J.F.Lafitao1670—1740年)法国传教士调查对象:北美印笫安人中的易洛魁人、休伦人部落婚姻家庭形式:
丈夫和妻子都不离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部落,也不建立单独的家庭和单独的住宅
财产按母系继承,而不是按父系继承,首领的官阶也不是由男子传给他自己的孩子,而是传给他的姐妹的儿子
——北美印第安人的母系氏族婚姻家庭拉菲托(J.F.Lafitao1670—1瑞士学者巴霍芬(J.J.Bachofen,1851--1887)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1881年)母权制理论的提出
第一,家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性杂交关系
第二,作为年轻一代唯一确切知道的家长—母亲
享有高度的威望
第三,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是由妇女完成
的,而且是违反古代宗教戒律的。
第四,“产翁”习俗的产生,标志着母权制开始
向夫权制家庭转变瑞士学者巴霍芬(J.J.Bachofen,1851--188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
代表作:《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古代社会》
重要贡献:
1、从亲属称谓的角度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途径。
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什么?
——亲属关系的基本表达方式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2、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
马来亚式
分类式
图兰尼亚式
说明式——
雅利安式
2、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
分类式称谓的特征:
只计算群体而不计算个人的亲属关系,并区分性别,但无论是直系或旁系,只要辈份相同,称谓就相同。说明式称谓的特征:
分辨直系旁系,显示每个人与自身的亲属关系各不相同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血缘”家庭。这是从“乱婚”即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
特征: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互婚而建立
的家庭
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
3、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普那路亚”(Punalua,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家庭。——又称伙婚制家庭。
特征: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妻子)婚配而建立的家庭。——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群体婚姻。第二,“普那路亚”(Punalua,夏威夷语,
第三,偶婚制家庭。又称对偶婚家庭,即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家庭
特征:
配偶关系不固定
婚姻只有在双方自愿同居期间才有效
第四,父权制家庭
特征:一夫多妻制家庭。
针对父系社会而言
(在母系社会中,则是母权制家庭,可能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家庭。)第四,父权制家庭
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
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家庭。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父权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这五种家庭形式中,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五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们存在时间长,流行范围广,影响大。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
—亲属称谓制度反映了家庭形式
比如:
夏威夷人习惯上把自己父母辈的所有亲属都叫做父亲和母亲,这是因为当时处于血缘家庭阶段,对于具体的父母无法辨认。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
泰勒(E·B·Tylor,1832—1917)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探讨了“回避”习俗与人类家庭的居住模式“回避”习俗的实质是什么?
——禁忌弗洛伊德解释岳母女婿间的回避以‘二重感情’(ambivalence)观念—“爱与恨”泰勒(E·B·Tylor,1832—191
人类家庭居住模式的演变是什么样的?
从妻家居——同妻子的亲属居住
反映了母系制社会
过渡状态:抢婚
从夫家居——同丈夫的亲属居住
反映了父系制社会
2、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
人类继嗣经历了三个阶段:
母系继嗣
双系继嗣
父系继嗣
——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利的继承2、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
3、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
世界上存在三种抢婚习俗:
敌意的抢婚
为得到女人而进行的抢婚
因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抢婚
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外婚制的最初形式应当是交表婚姻。3、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人类社会真的要经历从血缘家庭,到伙婚制家庭、再到偶婚制家庭、父系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吗?人类社会到底是先有婚姻,还是先有家庭?人类社会自始自终都是一夫一妻制吗?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韦斯特马克(E.A.Westemark,1862--1939),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
代表作:《人类婚姻史》(1891年)
其婚姻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巴霍芬、摩尔根相对立,他的观点是当时反进化论思潮的主要思想武器韦斯特马克(E.A.Westemark,186《人类婚姻史》全书分三卷三十三章,共约120万字。内容资料范围涉及五大洲的国家和民族,资料的来源包括古代文献与田野材料。依种属高低考察了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低级哺乳动物和类人猿等动物的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主要观点:1、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否认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乱交或群婚阶段
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转房婚、群婚等都是偶然的事实,而非经常存在的现象。
母系世系也并不具有普遍性。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2、婚姻制度起源于原始习俗的发展
本能不仅产生了习惯,也产生了习俗与制度的规则
母性本能
父性本能
抚养幼弱的婴孩
供养和保护妻儿女职责
男女双方对性爱对象的依念之情
父母心理上的诸如财产观念和夸耀心理的其他感情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婚姻植根于“本能”—延续种属与照顾子嗣等的需要
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
3、“乱交说”是无稽之谈
乱交说流行的几个主要佐证:
婚前不贞
初夜权
宗教性卖淫
借妻换妻
以妻女待客
节日纵欲
类别式亲属制度
母权制3、“乱交说”是无稽之谈4、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
人的性羞耻
乱伦厌恶和相关的各种禁忌
人的性羞涩
人的性嫉妒—求偶过程中的彼此争斗
人的性选择—人在两性关系上所做的选择
影响人们择偶的主要因素:——女性对男性力量与勇气的钦佩、美的刺激作用、感情以及现实的考虑。导致4、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导致
麦克伦南(J·F·Mclennan,1872—1881)是英国法律学家。
主要著作:《原始婚姻》(1865年)贡献:首次提出了外婚制与内婚制的概念
外婚制—禁止具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间结婚的禁令。
内婚制——除了在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外不能结婚的禁令麦克伦南(J·F·Mclennan,1872—18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人类为何要实现内婚制?
源于种族或阶级的自豪感
宗教的不宽容性
防止财产流失
保证血液的纯正
外婚制的根源是什么?
近亲内部对性的厌恶感,即自幼一起长大的男女之间的性厌恶。(乱伦禁忌的直接后果)
近亲繁殖的有害后果
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许烺光(1909一)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庄河,在英国和美国留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精神心理学的工作。
代表作:《亲属制度与文化》(1971年)
贡献:
1、提出用“轴”这个概念来研究亲属关系
“轴”,指的是父子、夫妻或母子等两个人的关系
一个家庭体系中总有一个轴表现得特别重要,这可以称之为主轴。许烺光(1909一)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庄2、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主轴”
(1)中国亲属关系体系的主轴是父子,即“父子轴”,其特点是:
第一,延续性
第二,包容性
第三,权威性
第四,非性性
2、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主轴”2、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夫妻轴”,其特点是:
第一,非连续性;
第二,排他性;
第三,平等性
第四,突出性征或性征性2、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夫妻轴”,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哪两个不同的家庭?2、人类的家庭一般具有什么功能?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默多克(G.P.Murdock,1897—1985)美国人类学家。
代表作《社会结构》
贡献:
1、首次提出了“核心家庭”这个概念——由父母双方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家庭类型默多克(G.P.Murdock,1897—19核心家庭可通过两种途径成为扩大家庭:
一种是因“多偶婚”而形成扩大的配偶家庭;
一种是由一主干家庭加一分支家庭构成核心家庭可通过两种途径成为扩大家庭:2、认为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家庭.
第一,“出生之家”
第二,“生育之家”2、认为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家庭.3、认为家庭有四种功能
满足性的需求
经济上的互助合作
生儿育女
教育下一代3、认为家庭有四种功能
列维—施特劳斯(C.G.Levi
Strauss,1908一)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5年)
1、“亲属制度”像“音位系统”一样
亲属称谓是意义的元素,也如音位一样,只有当它们整合到系统中去之后,它们才获得意义。列维—施特劳斯(C.G.LeviStrau2、亲属关系结构不应只是一种“二元对立”关系,而且还应包括使亲属得以成立的可能条件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夫妻
亲属基本结构夫妻兄弟姐妹父子舅甥
四对原子组成的基本亲属结构
包含了亲属关系结构必备的三种内在要素
(1)血缘亲属关系
(2)姻缘亲属关系
(3)世系继嗣关系亲属基本结构夫妻兄弟姐妹父子舅甥四对原子组成的基本亲属结构
3、夫与妻同兄弟与姐妹之间、父与子同舅与甥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一正一反的对立结构夫妻之间关系是亲密的(正),那么兄弟与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是冷淡的(反)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敬畏的(反),那么舅甥之间的关系就是亲昵的(正)3、夫与妻同兄弟与姐妹之间、父与子同舅与甥之间存在着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在巴霍芬和摩尔根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母权制及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的诸种特征;
从家庭、婚姻入手,研究了氏族的本质,给考察史前历史和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研究全部古代社会史,打开了门径;
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婚姻史观,明确了家庭、婚姻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及其与生产发展的密切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第二讲婚姻的概念及其内涵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一、婚姻的定义及特征
(一)婚姻的定义
“婚姻”一词的意义是指什么?
男女两性的结合,即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一、婚姻的定义及特征婚姻的定义
—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持久的联结,并赋予配偶互相专有的生活和经济权利,也赋予由婚姻而生的孩子以社会身份和权利。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二)婚姻的特征
(1)生物性
(2)社会性
(3)互惠性
(4)延续性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礼》)(二)婚姻的特征
二、婚姻形态
——是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婚姻表现形式所进行的科学界定。
(一)杂乱性交——是婚姻形态的原始阶段或原始状态——指“现在或较早时期通行的禁例在那时是没有效力的”性关系。
人类社会真的存在过“杂乱性交”状态吗?二、婚姻形态生物学的证据
涤虫在其五十到二百个关节或体节的每一个节中都有完备的雌雄性器官,终生都在每个体节中自行交合。(引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生物学的证据人类学者的远古民族志描述和人类学调查中发现这种杂乱性交的习俗存在
白令海峡的加惟基人、阿拉斯加附近的科迪亚人、英属北美内地的提纳人
(班克罗夫特:《北美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土著民族》1875年版)
印第安赤北韦人、智利的库库人、加勒比人、印度支那半岛的克伦人
(勒士尔诺:《婚姻和家庭的进化》1888年版)人类学者的远古民族志描述和人类学调查中发现这种杂乱性交的习俗世界各地人类与异类动物通婚繁衍子孙的传说,同样可以反映出远古杂乱性交的存在
北美印第安各部落中的传说:
人蛇婚、人熊婚、人鳄鱼婚
非洲大陆各部落中的传说:
人鱼婚、人鹰婚、人栗鼠婚
中国北方民族的传说:
人狼婚世界各地人类与异类动物通婚繁衍子孙的传说,同样可以反映出远古中国古籍中有许多杂乱性交阶段的记载
《列子·汤问》记载: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司幽国习俗:
“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庄子·盗拓》记载: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其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中国古籍中有许多杂乱性交阶段的记载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杂乱性交阶段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从动物到人类的过渡时期中,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
两性关系上的任何排他性,都必然要削弱这种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杂乱性交阶段在人类历史上课堂讨论问题之一2、
原始社会中的杂乱性交可以满足人的性欲要求,但为何人类还要建立婚姻关系呢?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李耳认为应该从经济、子女和感情三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感情第三
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感情第三
现代时期:感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课堂讨论问题之一(二)血缘婚——又称“等辈婚”或“班辈婚
特征:
婚姻集团按照辈数划分,即以兄弟与姊妹之间互相集体通婚。血缘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血缘婚的产生是人类劳动能力和认识能力提高的结果(二)血缘婚
世界血缘婚的实例常见古埃及法老、古罗马时代等都有这种婚姻的记载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
新罗国内“兄弟女、姑姨、从姊妹皆聘为妻”。
李延寿《北史·西域传》云:
“波斯……….多以姊妹为妻妾”。中国古籍有关“伏羲与女娲兄妹夫妻”说世界血缘婚的实例常见中国少数民族有关血缘婚的传说西双版纳傣族神话《布桑该·耶桑该》云南纳西族神话《创世纪》中“利恩兄弟姊妹成夫妇”的传说台湾高山族“蒙面妹妹”的传说云南怒族“葫芦兄妹成婚记”的传说中国少数民族有关血缘婚的传说基诺族《创世纪》中的“玛黑和玛妞兄妹成婚”传说独龙族的“兄妹成婚”民族来源说黎族的“纹面妹妹”传说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纹
面
的
黎
族
妇
女
纹
面
的
黎
族
妇
女
美
孚
方
言
黎
族
面
纹美
孚
方
言
黎
族
面
纹哈
方
言
黎
族
面
纹哈
方
言
黎
族
面
纹润
方
言
黎
族
脸
手
腿
纹润
方
言
黎
族
脸
手
腿
纹杞
方
言
黎
族
面
纹杞
方
言
黎
族
面
纹赛
方
言
黎
族
纹
身赛
方
言
黎
族
纹
身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一些著作记载了血缘婚的实例《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记载:
“该家共有15人,兄妹两人俨然以夫妻身份,长期生活于众兄弟与众姐妹及其子女之中,泰然自若,并生下子女三人。”一些著作记载了血缘婚的实例
周宗贤的《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记载:
“广西邕宁县和云南麻栗坡县的壮族曾流传孪生兄妹是天赐姻缘,注定要结为夫妻的说法。”周宗贤的《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记
亲属称谓中有关血缘婚存在的旁证
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
将母亲和舅母都称为“爱梅”
将舅父和父亲都称为“阿乌”
无论是嫡亲和旁亲的兄与姊均称为“阿木”,弟称为“格日”,妹称为“各咪”亲属称谓中有关血缘婚存在的旁证基诺族的亲属称谓
同辈的兄弟姊妹通称为“车绕”
儿子、女儿及其同辈通称为“绕古”孙子、孙女及其同辈通称为“里绕”独龙族的亲属称谓
同辈一切可通婚的女子皆为“濮玛”
同辈一切可通婚的男子皆为“楞拉”
基诺族的亲属称谓
(三)普那路亚婚——两个集团之间的群婚,即一个集团中的一切女子属于另一个集团中的一切男子,反之仍然。
特征:不仅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通婚,而且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
人类为何要实行普那路亚婚?
一是劳动生产力提高,二是人类智力提高的结果。(三)普那路亚婚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制度的记载中,保留着普那路亚婚的遗迹
《尔雅·释亲》云: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姪’”。
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辈为父甲、父乙、父丙、父丁、父戊等等,而称他的母辈为母甲、母乙、母丙、母丁、母戊等等。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制度的记载中,保留着普那路亚婚的遗迹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普那路亚婚的残余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云南拉祜族亲属称谓中的“阿移”、“阿巴”
曾盛行于景颇族、彝族撒尼族、苦聪族、傈僳族等民族的“公房制”
苗族的“游方”
侗族的“行歌坐月”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普那路亚婚的残余行歌坐月的歌词大意
女:风轻了云在飘,脸红了花在笑;
满天星星在闪耀,问我为谁睡不着。
男:河水不停奔放,心中爱火在燃烧;
月亮爬上山腰,我等你在风雨桥。
合:明月千里照,情歌唱到老
我爱你你爱我,缠缠绵绵到永远
女:绿水把青山绕,我的心你知道,你的肩膀我来靠。
男:不管哪年天会荒,不管哪年地会老;
海枯了石烂了,我会永远对你好。
行歌坐月的歌词大意
布依族的“赶表”
黎族的“放寮”
仫佬族的“走坡”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四)对偶婚
——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的婚姻。
特征:婚姻不稳定,需时常访问
(四)对偶婚云南怒江贡山独龙族曾保留一种称为“伯惹”的对偶婚残余形式广西金秀大瑶山部分瑶族有一种“点火把”的对偶婚残余习俗。傣族男子的“入寮”(即入赘)的对偶婚残余形式。云南怒江贡山独龙族曾保留一种称为“伯惹”的对偶婚残余形式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对偶婚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对偶婚是由群婚制向个体婚制演变的一个必经阶段;
其次,对偶婚奠定了婚姻作为一种有社会约束作用的礼仪的基础;
再次,对偶婚提供了后世婚姻聘礼的雏形;
最后,由于配偶结合牢固性的日益增强,产生了最初的个体家庭。课堂讨论问题之一对偶婚的意义是什么?
(五)专偶婚(单偶婚)——一夫一妻制婚姻
专偶婚与对偶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专偶婚的婚姻关系更为牢固,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任意性逐渐受到限制。(五)专偶婚(单偶婚)
三、婚姻结构
—是以某特定婚姻中婚姻当事人的人数及其相互关系为标准来划分的。
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的婚姻文化或同一婚姻文化的不同时空范围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婚姻结构,即使是同一婚姻结构,在不同的婚姻文化或同一婚姻文化的不同时空范围中,也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内涵。
三、婚姻结构
(一)多夫多妻制
—即群婚,主要包括血缘婚、普那路亚婚。
群婚是由一夫多妻制与一妻多夫制相结合的产物。(一)多夫多妻制詹承绪在《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的“群婚实例”中列举了七种情况:
第一种,母女共一阿注。
第二种,舅甥共一阿注。
第三种,姨母姨侄女共一阿注。
第四种,两姊妹与两舅甥交阿注。
第五种,两姊妹分别与两父子交阿注
第六种,舅母与外甥交阿注。
第七种,两兄弟分别与两母女为阿注詹承绪在《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的“群婚实例”中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到印度的纳伊尔人的多夫多妻现象。美国人类学家怀特也讲到锡金、不丹和中国西藏的多夫多妻情况。斯里兰卡“两三个男人合娶两三个女人的习俗也十分常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讲到印度的纳伊尔人的多夫(二)一夫多妻制
—即一个丈夫拥有众多的妻子
(二)一夫多妻制据霍布豪斯、惠勒等人的统计,一夫多妻制在农业民族中较为常见中国古代帝王拥有妻子的数目最多
汉武帝有嫔妃“数千人”三国吴后主孙皓有“嫔妃五千余人”
晋武帝有“嫔妃一万余人”
唐玄宗有“嫔妃四万多人”据霍布豪斯、惠勒等人的统计,一夫多妻制在农业民族中较为常见课堂讨论问题之一一夫多妻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课堂讨论问题之一韦斯特马克认为:
由于达到结婚年龄的女子过多
男子求多偶的性欲动机
男子对子嗣、财富、权威和声誉的追求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蔡献荣在《中国多妻制的起源》中认为:
第一,母系制的崩坏和男权的伸张;
第二,部落战争与奴隶使用的结果;
第三,子嗣观念的影响;
第四,特殊阶层的纵欲蔡献荣在《中国多妻制的起源》中认为:
(三)一妻多夫制—即一个妻子拥有众多的丈夫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婚姻结构
在中国婚姻文化中,一妻多夫制主要流行于藏族地区。(三)一妻多夫制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一妻多夫制的实行原因是什么?
第一,男多于女。
第二,经济动机
第三,男子时常离家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四)一夫一妻制——即单偶婚
在中国,一夫一妻制是正统婚制,从周代以来即以确立。(四)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课堂讨论问题之一家庭的起源是什么?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第一讲西方学者有关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理论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拉菲托
(J.F.Lafitao1670—1740年)法国传教士调查对象:北美印笫安人中的易洛魁人、休伦人部落婚姻家庭形式:
丈夫和妻子都不离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部落,也不建立单独的家庭和单独的住宅
财产按母系继承,而不是按父系继承,首领的官阶也不是由男子传给他自己的孩子,而是传给他的姐妹的儿子
——北美印第安人的母系氏族婚姻家庭拉菲托(J.F.Lafitao1670—1瑞士学者巴霍芬(J.J.Bachofen,1851--1887)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1881年)母权制理论的提出
第一,家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性杂交关系
第二,作为年轻一代唯一确切知道的家长—母亲
享有高度的威望
第三,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是由妇女完成
的,而且是违反古代宗教戒律的。
第四,“产翁”习俗的产生,标志着母权制开始
向夫权制家庭转变瑞士学者巴霍芬(J.J.Bachofen,1851--188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
代表作:《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
《古代社会》
重要贡献:
1、从亲属称谓的角度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途径。
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什么?
——亲属关系的基本表达方式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2、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
马来亚式
分类式
图兰尼亚式
说明式——
雅利安式
2、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
分类式称谓的特征:
只计算群体而不计算个人的亲属关系,并区分性别,但无论是直系或旁系,只要辈份相同,称谓就相同。说明式称谓的特征:
分辨直系旁系,显示每个人与自身的亲属关系各不相同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血缘”家庭。这是从“乱婚”即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
特征: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互婚而建立
的家庭
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
3、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二,“普那路亚”(Punalua,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家庭。——又称伙婚制家庭。
特征: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妻子)婚配而建立的家庭。——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群体婚姻。第二,“普那路亚”(Punalua,夏威夷语,
第三,偶婚制家庭。又称对偶婚家庭,即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家庭
特征:
配偶关系不固定
婚姻只有在双方自愿同居期间才有效
第四,父权制家庭
特征:一夫多妻制家庭。
针对父系社会而言
(在母系社会中,则是母权制家庭,可能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家庭。)第四,父权制家庭
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
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家庭。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父权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这五种家庭形式中,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五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们存在时间长,流行范围广,影响大。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
—亲属称谓制度反映了家庭形式
比如:
夏威夷人习惯上把自己父母辈的所有亲属都叫做父亲和母亲,这是因为当时处于血缘家庭阶段,对于具体的父母无法辨认。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
泰勒(E·B·Tylor,1832—1917)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探讨了“回避”习俗与人类家庭的居住模式“回避”习俗的实质是什么?
——禁忌弗洛伊德解释岳母女婿间的回避以‘二重感情’(ambivalence)观念—“爱与恨”泰勒(E·B·Tylor,1832—191
人类家庭居住模式的演变是什么样的?
从妻家居——同妻子的亲属居住
反映了母系制社会
过渡状态:抢婚
从夫家居——同丈夫的亲属居住
反映了父系制社会
2、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
人类继嗣经历了三个阶段:
母系继嗣
双系继嗣
父系继嗣
——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利的继承2、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
3、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
世界上存在三种抢婚习俗:
敌意的抢婚
为得到女人而进行的抢婚
因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抢婚
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外婚制的最初形式应当是交表婚姻。3、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人类社会真的要经历从血缘家庭,到伙婚制家庭、再到偶婚制家庭、父系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吗?人类社会到底是先有婚姻,还是先有家庭?人类社会自始自终都是一夫一妻制吗?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韦斯特马克(E.A.Westemark,1862--1939),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
代表作:《人类婚姻史》(1891年)
其婚姻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巴霍芬、摩尔根相对立,他的观点是当时反进化论思潮的主要思想武器韦斯特马克(E.A.Westemark,186《人类婚姻史》全书分三卷三十三章,共约120万字。内容资料范围涉及五大洲的国家和民族,资料的来源包括古代文献与田野材料。依种属高低考察了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低级哺乳动物和类人猿等动物的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主要观点:1、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否认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乱交或群婚阶段
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转房婚、群婚等都是偶然的事实,而非经常存在的现象。
母系世系也并不具有普遍性。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2、婚姻制度起源于原始习俗的发展
本能不仅产生了习惯,也产生了习俗与制度的规则
母性本能
父性本能
抚养幼弱的婴孩
供养和保护妻儿女职责
男女双方对性爱对象的依念之情
父母心理上的诸如财产观念和夸耀心理的其他感情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婚姻植根于“本能”—延续种属与照顾子嗣等的需要
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
3、“乱交说”是无稽之谈
乱交说流行的几个主要佐证:
婚前不贞
初夜权
宗教性卖淫
借妻换妻
以妻女待客
节日纵欲
类别式亲属制度
母权制3、“乱交说”是无稽之谈4、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
人的性羞耻
乱伦厌恶和相关的各种禁忌
人的性羞涩
人的性嫉妒—求偶过程中的彼此争斗
人的性选择—人在两性关系上所做的选择
影响人们择偶的主要因素:——女性对男性力量与勇气的钦佩、美的刺激作用、感情以及现实的考虑。导致4、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导致
麦克伦南(J·F·Mclennan,1872—1881)是英国法律学家。
主要著作:《原始婚姻》(1865年)贡献:首次提出了外婚制与内婚制的概念
外婚制—禁止具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间结婚的禁令。
内婚制——除了在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外不能结婚的禁令麦克伦南(J·F·Mclennan,1872—18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人类为何要实现内婚制?
源于种族或阶级的自豪感
宗教的不宽容性
防止财产流失
保证血液的纯正
外婚制的根源是什么?
近亲内部对性的厌恶感,即自幼一起长大的男女之间的性厌恶。(乱伦禁忌的直接后果)
近亲繁殖的有害后果
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许烺光(1909一)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庄河,在英国和美国留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精神心理学的工作。
代表作:《亲属制度与文化》(1971年)
贡献:
1、提出用“轴”这个概念来研究亲属关系
“轴”,指的是父子、夫妻或母子等两个人的关系
一个家庭体系中总有一个轴表现得特别重要,这可以称之为主轴。许烺光(1909一)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庄2、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主轴”
(1)中国亲属关系体系的主轴是父子,即“父子轴”,其特点是:
第一,延续性
第二,包容性
第三,权威性
第四,非性性
2、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主轴”2、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夫妻轴”,其特点是:
第一,非连续性;
第二,排他性;
第三,平等性
第四,突出性征或性征性2、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夫妻轴”,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哪两个不同的家庭?2、人类的家庭一般具有什么功能?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
默多克(G.P.Murdock,1897—1985)美国人类学家。
代表作《社会结构》
贡献:
1、首次提出了“核心家庭”这个概念——由父母双方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家庭类型默多克(G.P.Murdock,1897—19核心家庭可通过两种途径成为扩大家庭:
一种是因“多偶婚”而形成扩大的配偶家庭;
一种是由一主干家庭加一分支家庭构成核心家庭可通过两种途径成为扩大家庭:2、认为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家庭.
第一,“出生之家”
第二,“生育之家”2、认为每个人在其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家庭.3、认为家庭有四种功能
满足性的需求
经济上的互助合作
生儿育女
教育下一代3、认为家庭有四种功能
列维—施特劳斯(C.G.Levi
Strauss,1908一)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5年)
1、“亲属制度”像“音位系统”一样
亲属称谓是意义的元素,也如音位一样,只有当它们整合到系统中去之后,它们才获得意义。列维—施特劳斯(C.G.LeviStrau2、亲属关系结构不应只是一种“二元对立”关系,而且还应包括使亲属得以成立的可能条件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夫妻
亲属基本结构夫妻兄弟姐妹父子舅甥
四对原子组成的基本亲属结构
包含了亲属关系结构必备的三种内在要素
(1)血缘亲属关系
(2)姻缘亲属关系
(3)世系继嗣关系亲属基本结构夫妻兄弟姐妹父子舅甥四对原子组成的基本亲属结构
3、夫与妻同兄弟与姐妹之间、父与子同舅与甥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
一正一反的对立结构夫妻之间关系是亲密的(正),那么兄弟与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是冷淡的(反)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敬畏的(反),那么舅甥之间的关系就是亲昵的(正)3、夫与妻同兄弟与姐妹之间、父与子同舅与甥之间存在着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在巴霍芬和摩尔根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母权制及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的诸种特征;
从家庭、婚姻入手,研究了氏族的本质,给考察史前历史和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研究全部古代社会史,打开了门径;
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婚姻史观,明确了家庭、婚姻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及其与生产发展的密切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第二讲婚姻的概念及其内涵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一、婚姻的定义及特征
(一)婚姻的定义
“婚姻”一词的意义是指什么?
男女两性的结合,即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一、婚姻的定义及特征婚姻的定义
—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持久的联结,并赋予配偶互相专有的生活和经济权利,也赋予由婚姻而生的孩子以社会身份和权利。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二)婚姻的特征
(1)生物性
(2)社会性
(3)互惠性
(4)延续性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礼》)(二)婚姻的特征
二、婚姻形态
——是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婚姻表现形式所进行的科学界定。
(一)杂乱性交——是婚姻形态的原始阶段或原始状态——指“现在或较早时期通行的禁例在那时是没有效力的”性关系。
人类社会真的存在过“杂乱性交”状态吗?二、婚姻形态生物学的证据
涤虫在其五十到二百个关节或体节的每一个节中都有完备的雌雄性器官,终生都在每个体节中自行交合。(引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生物学的证据人类学者的远古民族志描述和人类学调查中发现这种杂乱性交的习俗存在
白令海峡的加惟基人、阿拉斯加附近的科迪亚人、英属北美内地的提纳人
(班克罗夫特:《北美太平洋沿岸各州的土著民族》1875年版)
印第安赤北韦人、智利的库库人、加勒比人、印度支那半岛的克伦人
(勒士尔诺:《婚姻和家庭的进化》1888年版)人类学者的远古民族志描述和人类学调查中发现这种杂乱性交的习俗世界各地人类与异类动物通婚繁衍子孙的传说,同样可以反映出远古杂乱性交的存在
北美印第安各部落中的传说:
人蛇婚、人熊婚、人鳄鱼婚
非洲大陆各部落中的传说:
人鱼婚、人鹰婚、人栗鼠婚
中国北方民族的传说:
人狼婚世界各地人类与异类动物通婚繁衍子孙的传说,同样可以反映出远古中国古籍中有许多杂乱性交阶段的记载
《列子·汤问》记载:
“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司幽国习俗:
“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庄子·盗拓》记载: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其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中国古籍中有许多杂乱性交阶段的记载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杂乱性交阶段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从动物到人类的过渡时期中,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
两性关系上的任何排他性,都必然要削弱这种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1、杂乱性交阶段在人类历史上课堂讨论问题之一2、
原始社会中的杂乱性交可以满足人的性欲要求,但为何人类还要建立婚姻关系呢?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李耳认为应该从经济、子女和感情三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感情第三
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感情第三
现代时期:感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课堂讨论问题之一(二)血缘婚——又称“等辈婚”或“班辈婚
特征:
婚姻集团按照辈数划分,即以兄弟与姊妹之间互相集体通婚。血缘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血缘婚的产生是人类劳动能力和认识能力提高的结果(二)血缘婚
世界血缘婚的实例常见古埃及法老、古罗马时代等都有这种婚姻的记载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
新罗国内“兄弟女、姑姨、从姊妹皆聘为妻”。
李延寿《北史·西域传》云:
“波斯……….多以姊妹为妻妾”。中国古籍有关“伏羲与女娲兄妹夫妻”说世界血缘婚的实例常见中国少数民族有关血缘婚的传说西双版纳傣族神话《布桑该·耶桑该》云南纳西族神话《创世纪》中“利恩兄弟姊妹成夫妇”的传说台湾高山族“蒙面妹妹”的传说云南怒族“葫芦兄妹成婚记”的传说中国少数民族有关血缘婚的传说基诺族《创世纪》中的“玛黑和玛妞兄妹成婚”传说独龙族的“兄妹成婚”民族来源说黎族的“纹面妹妹”传说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纹
面
的
黎
族
妇
女
纹
面
的
黎
族
妇
女
美
孚
方
言
黎
族
面
纹美
孚
方
言
黎
族
面
纹哈
方
言
黎
族
面
纹哈
方
言
黎
族
面
纹润
方
言
黎
族
脸
手
腿
纹润
方
言
黎
族
脸
手
腿
纹杞
方
言
黎
族
面
纹杞
方
言
黎
族
面
纹赛
方
言
黎
族
纹
身赛
方
言
黎
族
纹
身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一些著作记载了血缘婚的实例《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记载:
“该家共有15人,兄妹两人俨然以夫妻身份,长期生活于众兄弟与众姐妹及其子女之中,泰然自若,并生下子女三人。”一些著作记载了血缘婚的实例
周宗贤的《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记载:
“广西邕宁县和云南麻栗坡县的壮族曾流传孪生兄妹是天赐姻缘,注定要结为夫妻的说法。”周宗贤的《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记
亲属称谓中有关血缘婚存在的旁证
永宁纳西族的亲属称谓:
将母亲和舅母都称为“爱梅”
将舅父和父亲都称为“阿乌”
无论是嫡亲和旁亲的兄与姊均称为“阿木”,弟称为“格日”,妹称为“各咪”亲属称谓中有关血缘婚存在的旁证基诺族的亲属称谓
同辈的兄弟姊妹通称为“车绕”
儿子、女儿及其同辈通称为“绕古”孙子、孙女及其同辈通称为“里绕”独龙族的亲属称谓
同辈一切可通婚的女子皆为“濮玛”
同辈一切可通婚的男子皆为“楞拉”
基诺族的亲属称谓
(三)普那路亚婚——两个集团之间的群婚,即一个集团中的一切女子属于另一个集团中的一切男子,反之仍然。
特征:不仅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通婚,而且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
人类为何要实行普那路亚婚?
一是劳动生产力提高,二是人类智力提高的结果。(三)普那路亚婚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制度的记载中,保留着普那路亚婚的遗迹
《尔雅·释亲》云: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姪’”。
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辈为父甲、父乙、父丙、父丁、父戊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心理因素》课件
- 《电信业风云》课件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公民基本义务
- 《沙盘规则介绍》课件
- 《定价的基本策略》课件
- 班干部工作总结3篇
- 2023年学校志愿者心得体会字万能-学校志愿者工作总结(5篇)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典型题)
- 毕业销售实习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 2023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 企业法律顾问详细流程
- 中国商贸文化商道
- 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生儿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的形态学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 无重大疾病隐瞒保证书
- 2024年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企业形象设计(CIS)战略策划及实施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xx公路与天然气管道交叉方案安全专项评价报告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31-01-09 工程机械维修工(堆场作业机械维修工)人社厅发202226号
- DB11∕T 1077-2020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识、监控和密闭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