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确定方案应注意的问题_第1页
结构工程师确定方案应注意的问题_第2页
结构工程师确定方案应注意的问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结构工程师确定方案应注意的问题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急地段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殊注意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依据不利程度实行相应的技术措施,相关规定见《抗规》4.3节。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留意总平布置

《抗规》第3.3.5条规定:山区建筑场地应依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四周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依据抗震设防烈度的凹凸确定,并实行措施避开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抗规》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筑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量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惊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依据不利地段的详细状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纳。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常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意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高规》3.3.2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高宽比掌握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力量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掌握。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亲密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实行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开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需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依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

和竖向布置的状况、地基状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实行牢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应设置伸缩缝,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框架结构为55m,剪力墙结构为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章问题

1.扭转不规章,规定水平力作用下位移比大于1.2;

2.凹凸不规章,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8.《高规》限制结构长宽比

结构长宽比6、7度不应大于6。限制长宽比,其目的就是要在结构设计中掌握

长矩形平面的使用,当平面的长宽比大于3时,虽然未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但已对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等)的设置及楼盖结构的整体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见

《抗规》6.1.6条及《高规》8.1.8条等)。框架抗-震墙及板柱-抗震墙结构以及框支层中,楼板的整体性对结构的协同工作影响很大,结构设计时应特殊留意加强楼板的整体性及面内刚度。

9.《高规》3.4.3条规定

不宜采纳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10.《高规》3.4.6条规定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减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11.《高规》3.4.6条规定

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电梯间使楼板有较大减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12.建筑平面不规章、凹凸多、周长必定长,建筑及结构以及节能造价必定较建筑平面规章的高,更不用说结构为克服平面不规章产生的造价提高。

13.结构竖向布置不规章问题

1.侧向刚度不规章,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

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2.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3.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80%。

14.《高规》3.5.6条规定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匀称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15.地下室顶板覆土问题

建筑为考虑景观需要,往往要求在地下室顶板上要求较厚的覆土考虑绿化,而结构往往因甲方造价或用钢量的要求,盼望覆土较薄以减轻荷载,由于地下室顶板考虑抗裂要求,梁板的配筋都很大,且覆土越厚,地下室底板及外墙也越在地面以下,底板及周边侧墙承受的水压力越大。一般状况下,覆土0.6m以上可植草、1.5m以上可种树,若地下室较大,考虑水专业走管坡度、覆土至少0.8~0.9m;建筑总平面布置时,消防车道大部分尽量布置在地下室顶板以外,削减顶板承受的荷载,以节省造价。

16.地下水位问题

在满意基础埋置深度及地下室净高的前提下,地下室底板标高越高越好,底板及周边侧墙承受的水压力越小,底板及周边侧墙厚度及配筋也越小,造价越低。

17.地下室集水坑布置

尽量布置在承台边缘、不要布置在外墙边缘,尤其是消防电梯的集水坑,可加大

长宽、减小深度,以利于施工,确保边坡平安。

曾经有一个工程,消防电梯的集水坑从地下室底板再往下挖3.2m深,布置于地下室外墙边缘,经建筑、结构与水专业协作后,将集水坑移置地下室的中部,既保证边坡平安,又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施工造价。

18.地下室及上部管道井布置须留意结构柱、梁偏位问题,建筑、设备专业须确认,以保证管道井的净尺寸;有的工程建筑认为梁为200宽,而实际地下室或上部的梁往往大于200,柱或混凝土大梁有向管道井内偏,影响了管道井的尺寸,造成后期平面调整(平面布置紧凑时往往不好调整)或影响使用。

19.梁、柱偏位问题

留意核对建筑外立面、停车、管道井、电梯井等,不能影响停车、管道井、电梯的使用,部分柱外凸时,为保证立面统一,柱断面不能收缩。

20.地下室及架空层停车位问题须留意柱网布置、柱尺寸大小及偏位,停3部车至少柱净距7.2m,2部车至少柱净距4.8m,建筑轴线尺寸须留意柱子大小,必要时柱子可布置为长方形,要留意地下室顶有覆土及消防车道时,柱子不行能太小。

21.地下室及上部层高问题

净高须满意建筑规范要求,梁高1/10~1/15L,跨度大、荷载大、又有裂缝要求的梁,梁高至少1/10~1/12L,其他部位宽扁梁可做到1/15L,但宽扁梁造价会增大;预应力梁可做到1/15~1/18L,但须留意梁两端柱头很大,可能影响建筑的平面布置,比如影响走道宽度布置等。

净高须考虑设备走管问题,一般空调管至少0.45m,电桥架至少0.15m,喷

淋至少0.10m;当梁较高时可考虑穿梁,穿梁洞口结构有相应的位置与尺寸的要求,需要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协作;梁开洞问题:洞口大小=1/3h梁高,尽量布置在梁高中部,梁剪力最小的部位即梁1/3跨度位置。

22.剪力墙开洞问题建筑开的门洞或窗户及设备的穿墙洞口都爱沿着柱角或墙角,结构则要求洞口不能影响到剪力墙暗柱、端柱、翼墙等主要受力构件,洞口上下对齐,建筑与设备需要了解在柱或剪力墙拐角外边缘算起300范围内为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是高层结构的竖向主要受力构件,不能破坏。

《高规》第7.2.15条、第7.2.16条对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有具体规定。

23.柱的问题

留意尽量避开短柱,例柱边尽量不布置门窗,否则常为短柱,短柱柱箍筋须全长加密,造价提高且抗震不利。

24.楼梯净高问题

尤其地下室、商场层、顶层等留意核对,特殊三、四跑梯,建筑设计此部分时须留意核对剖面并与结构核对梯梁跨度、高度,必要时可要求结构调整梯梁位置或要求做折板梯;

半层处梯梁须留意核对:与建筑立面是否冲突,有的建筑立面窗户全对齐与半层处梯梁布置冲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