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_第1页
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_第2页
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_第3页
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_第4页
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其次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式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古希腊的城邦政治生活阅历及其中所包含的公民、自由、民主、立宪政体以及法治等政治观念不同程度地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精神材料。古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实践则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供应了共和国、混合政体等制度阅历。TheGloryisGreece!TheGrandnessisRome!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美丽的爱琴海古希腊概况古希腊文明的分期:

爱琴文明(约BC3000纪末—约BC12c)荷马时代(约BC11c—BC9c)城邦形成时期(BC8c—BC6c)古典时代(BC5c—BC4c上半叶)希腊化时代(BC4c下半叶—BC1c下半叶古希腊的地理特点古代希腊位于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爱琴海孕育了希腊文明希腊文明发源地-克里特岛迈锡尼文明考古遗址迈锡尼文明遗址—狮子门盲人荷马在吟唱原始社会劳动图(1)政治方面:为众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自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干脆参与民主政治,不易形成专制。

(2)经济方面:平原少,土地贫瘠,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这就刺激了古代希腊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达,也使希腊的农业和工商业都具有面对市场的特点。

(3)价值观念:商品经济必需以同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亦要求有相应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有助于同等观念形成和民主政治建立。

(4)民族精神: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长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优遇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海外活动供应了极大的便利。勇于探究、开拓的民族精神。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一、城邦: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雅典城邦遗址一、城邦: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雅典卫城遗址帕特农神庙雅典露天剧场遗址一、城邦: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城邦(city-state)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建立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四周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独立的政治共同体。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结构。BC8世纪至BC4世纪的数百年是古希腊城邦的鼎盛时期,曾出现200多个城邦。最具代表性的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等。1、城邦的社会结构城邦的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和公民。奴隶处在社会最底层,毫无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外邦人和奴隶一样不能参与城市政治生活,但他们是自由人,对他们不存在社会卑视。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与城邦政治生活。2、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1)君主制政体:城邦的最高统治权驾驭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一人统治。BC2000—BC1700,克里特岛就产生了君主制国家。(2)贵族制政体:有少数贤人驾驭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斯巴达是其代表。(3)民主制政体: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共同行使确定城邦公共事务和参与城邦管理的一种政体形式。以雅典最为典型。僭主制:具有个人独裁色调的政体。以叙拉古最为典型。二、雅典的城邦民主制1、雅典民主制的形成与发展雅典民主制的形成阅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氏族社会时期为四个部落;荷马时代氏族社会解体,阶级分化,城邦产生;BC6世纪初,贵族与平民的冲突激化——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改革内容:①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取消了全部债务负担(包括私人和国家债务),解除全部土地的抵押关系,禁止以自由人身作为债务抵押,对贩卖他乡遭遇奴役的奴隶均索回予以释放,从而废除债务奴隶制,以缓和社会冲突。此外还推行一系列发展工商业措施。(1)梭伦改革改革内容:②社会结构改革: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按新宪法,全体雅典自由民,不论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500麦斗谷物或酒油)—(300—500)—(200—300)—③政治改革:首先剥夺贵族对官职的垄断,规定“按等级抽签选官”,第一等级可以担当执政官及其他高级官职,其次三等级可担当低级官员,第四等级不能担当官职但可以参与公民大会。减弱贵族会议的权力,将公民大会提升为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确定斗争与媾和等城邦大事,选举官职,进行重大审判等。新设立400人议事会,负责公民大会审核供应议案、处理日常事务。梭伦还创立了陪审法庭制度。意义: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成功。他以财产原则代替血缘出身作为政治的基础,但是全部的雅典自由民不论财产多寡,都能参与城邦生活,并且在立法、司法活动中为疼惜自身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后,雅典分成三个政治派别:反对梭伦改革的贵族后裔组成的平原派、坚持梭伦制度的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海岸派和代表无地少地的山区农夫要求仅以改革重分土地的山地派。——庇西特拉图父子两代的僭主政治。BC509—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改革:①在社会结构上,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取消原来的四个氏族部落,划分为10地域性部落。②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从今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10个地域性部落各选50名代表组成。此外每个地域性部落产生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它规定公民大会有权通过投票确定放逐被认为是危害国家的分子。意义:它的政治改革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氏族贵族斗争的长期过程,确立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完成了雅典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历史过渡。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的发展。小词典:陶片放逐法

也译为,贝壳放逐法创立于前510年左右。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罐碎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逼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放逐。

假如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即宣告无效;假如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

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自己的事务,然后离开城邦。

放逐期间,被放逐者的公民权和财产权被保留,回到城邦后自动复原。小词典:陶片放逐法阿里斯提德,前5C雅典政治家、军事家,外号“正义的”。曾于前489-前488年担当雅典执政官。人们指控他“通波斯”及粗暴对待恳求他的人。写有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名字的陶片

陶片放逐法的终结:公元前415年春,雅典著名平民领袖海柏波拉斯因党派斗争无辜被逐,而后被迫远走萨摩斯岛,结果在那儿遭到支持寡头政治的激进分子杀害。这一事务在雅典平民当中造成极大影响,陶片放逐法在雅典城邦的适用自此终结。小词典:陶片放逐法2、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它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其内容表现在几个方面:(1)公民大会: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根本的在于他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主权在民,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2)议事会:梭伦和克里斯提尼建立的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议事会既负责筹备公民大会的召开,正准备和起草大会探讨的全部议案,执行公民大会的确定,接待使者和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3)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它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不仅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审判机关,而且可以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4)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军事机构。在斗争特殊状况下,他们的作用和权力会进一步加强。到伯利克里时代,以将军身份事实上可拥有广泛的军事、司法和财政方面的行政权力。2、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内容和特征雅典城邦民主制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民主政治实践,其特征表现在:(1)干脆民主:民主分为干脆民主与代议民主两种形式。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一种干脆民主,他通过各种制度支配让全部公民都有机会干脆参与城邦事物的管理,其基本形式就是创立了全部成年公民都能自由参与的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全部公民都可以干脆参与确定城邦的重大事务,包括粮食供应、城邦防卫、宗教问题甚至免除一般官员和将军等。(2)抽签选官:抽签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选择公职人员,如梭伦改革后接受的“按等级选官”,500人议事会成员也是接受抽签来产生的。(3)轮番为治:是在确定范围内轮番担当某种官职,无论对任职者来说从政是好事还是坏事,“必需按年或其他规定的日期,或按其他轮番的程序,交替执政”。如500人议事会就是10个部落的议事会成员轮番执政,而轮番的次序则由抽签确定。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逆境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雅典城邦民主制,不仅曾大大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对雅典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特殊是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形塑产生了深远影响。雅典城邦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民主的典范,并且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供应重要的实践阅历和理论资源。(1)主权在民原则: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体现了自由同等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供应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则。(2)法治原则: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3)权力制约(4)公民意识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逆境2、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逆境雅典城邦民主制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制度,不行避开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和制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第一,雅典城邦民主之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仍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建立在努力只压迫和剥削基础之上的民主,不能实现全部公民同等地参与公共生活的志向。其次,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在这种干脆民主形式中,公民能够充分感受到作为统治着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乐趣,但在他们的私人生活方面,却没有自由而言。第三,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疼惜少数人的权利,这很简洁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如陶片放逐法)第四,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接受了干脆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但是常见的大规模集会不行避开地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学问,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苏格拉底

雅典民主政治无法防止极端化的发生和民主权力的滥用。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之死

前399年,由于苏格拉底的作为被某些人看不惯而将他告到法庭,理由一为“腐蚀青年”,二为“亵渎城邦崇拜的神和从事新颖 的宗教活动”。

苏格拉底拒绝认罪,他在法庭上发表了慷慨激扬的演说。陪审团却认为苏格拉底太顽固,竟敢蔑视法庭,确定判处他死刑。

友人劝其逃走,苏格拉底拒绝,说判决虽然违反事实但法庭是合法的,必需听从,遂平稳服毒而死。“我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我不能在晚年做不忠于法律的事。听从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尽管法律也有不对的地方。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需去死。”——苏格拉底其次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TheGrandnessisrome

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所向无敌的罗马军团气概磅礴的建筑艺术横跨三洲的帝国版图罗马城的起源特洛伊城陷落后,全城遭到大屠杀,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埃涅阿斯,他的后人建立了一个王国,传到一个公主时,公主的叔父篡夺了王位,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逼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象修女一样不得结婚。然而美丽的公主和战神玛尔斯(Mars)一见钟情,生了一双胞胎,起名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希望那篮子漂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旁边茂密的灌木丛钩住而停了下来,俩人哭声引来的一只过路的母狼。罗马城的起源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善心,不但没吃了俩人当点心,还用自己的奶去喂他们,这才救了俩小命。不过,总是由狼养活也没法交待,於是又一日一个放羊人在这地盘上溜哒,发觉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扶养成人。这两人便是罗马的建立者。母狼培育罗慕洛斯兄弟其次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一、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王政时代(约BC8世纪到6世纪)古罗马的星期代表了一个从小国寡民的城邦到巨型帝国的发展和演化。古罗马人在城邦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和国的观念,后通过斗争折服,又创建了罗马帝国。“一个世界国家、一种世界法律、一种世界语言和一种世界教会,是罗马才子的特殊表现。”王政时代,是罗马由氏族制社会向国家政权过渡的时期。这时期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为王,音译为“勒克斯”。自BC8世纪中期到BC6世纪末期,先后共有七个王统治,拉丁和萨丁王有四位,伊达拉利亚人有三位。依据罗马人的传闻罗莫路斯当然创建者,据说他后来在一次实行祭祀的时候天空一片漆黑,天再亮的时候罗莫路斯就不见了,依据罗马的说法是被诸神接到天上去了。“王”指挥作战,同时也负责主持祭司仪式或审理某些案件。最初的罗马国家是把父权家长制家庭的观念应用于整个国家,国王就像家长对家庭成员那样对其臣民拥有司法权。1、王政时代王政时代对后世的影响第1种留传后世的礼仪则是凯旋式的实行,每当国王率军征战得胜回城,必实行盛大凯旋式:王着金紫大袍,立于战车之上,带着俘虏,抬着战利品,浩浩荡荡穿过城市街道,直达神庙奉献牺牲,而群众则夹道欢呼观看,场面盛大壮丽。这种仪式后来成为罗马社会生活的1个重要内容。第2种:王在隆重场合头戴金冠,身着紫袍,手持鹰头权杖,坐在象牙宝座之上;王的身边有12侍从,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头,谓之“法西斯”,它象征着1种确定权力,因而成为以后专制独裁的代名词。1、王政时代王政崩溃罗马的国王在伊达拉利亚人的时候似乎是很风光的,对外扩张很成功,对内限制也是比较严密,但是罗马的王政有一个很严峻的弱点,一个是他没有自己的队伍,他就是一个国王,孤零零的一个光棍,在那里进行统治,旁边元老院,人不见得听他的。另外一个,国王没有一个自己的常备军,他的军队是由全体罗马人组成的,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缺陷。这样等到他最终一代国王,据说是因为一桩抢劫案,他的儿子玷污了一个罗马贵族的女青年。所以罗马上上下下造反了,造反的时候末代国王正在外面打仗,等他回来的时候罗马的城门不对他开放了。这样他也没方法,只好逃亡了,这样罗马就把王政推翻了,起先朝共和国的方向发展。2、共和时代BC509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BC509年—BC27年),500年来共和国的发展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社会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接着,提升了罗马国家发展的内涵;另一条是罗马对意大利的折服和对外扩张,导致罗马国家发展的外延的扩大,最终促使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成长。王政倾覆之后,罗马政治转入共和体制。其主要变更是: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任期1年,从贵族中选出,驾驭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并有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百人队会议之权。但元老院事实上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权力的核心。如遇特殊时期,元老院则推举1名独裁官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任期不得超过6个月,危机解除后必需卸任。罗马的政治体制明显是1种典型的贵族政治。2、共和时代BC509年,王政时代结束,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BC509年—BC27年),500年来共和国的发展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社会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接着,提升了罗马国家发展的内涵;另一条是罗马对意大利的折服和对外扩张,导致罗马国家发展的外延的扩大,最终促使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成长。相对于王政时代,共和时代的主要变更是: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任期1年,从贵族中选出,驾驭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并有指挥军队、召集元老院会议和百人队会议之权。但元老院事实上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权力的核心。如遇特殊时期,元老院则推举1名独裁官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任期不得超过6个月,危机解除后必需卸任。罗马的政治体制明显是1种典型的贵族政治。2、共和时代共和时代: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尖锐缘由:①贵族把持了全部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外。②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土地的支配。③债务奴隶制引起下层平民猛烈不满。结果:①BC494年,平民保民官的设立。②BC451-450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③BC367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的通过。④BC326年波提利阿法案的通过。⑤BC287年霍腾西阿法案的通过。2、共和时代共和时代罗马对外折服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1)三次维爱斗争——折服伊达拉里亚(BC479-396)(2)高卢斗争(BC390)(3)三次萨莫奈斗争——折服中部意大利(BC343-295)(4)皮洛士斗争——折服南部意大利(BC280-275)罗马折服地中海区:1、第一次布匿斗争(BC264-241)2、其次次布匿斗争(BC218-201)3、第三次布匿斗争(前146年)4、马其顿斗争(前215-168年)5、叙利亚斗争(前192-188年)6、西班牙斗争(前147-133年)2、共和时代罗马从共和向帝制的转变a、领土的极度扩张。罗马人快速地接连蹂躏、并吞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比希尼亚和西利西亚,然后是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最终,于公元前31年并吞埃及。罗马人还以这一方式接管了东方诸后起的希腊化国家。凯撒折服整个高卢。公元1世纪时,罗马起先长期占据不列颠。最终,罗马统治者已经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势力向西延长到大西洋岸,向东延长到小亚细亚地区。b、国内阶级冲突激化。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冲突、贫民和富豪之间的冲突、以及罗马统治者与被折服民族之间的冲突都越来越恶化。斯巴达克起义。3、帝国时代帝国建立的过程在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的过程中,中间有一种过渡形态。这就是前后两次“三头政治”(triumvirate)。前三头同盟:庞培(Pompey)、克拉苏(Crassus)、凯撒(Caesar)。两头并立。凯撒独裁。后三头同盟:安东尼(Antony)、雷比达(Lepidus)、屋大维(Octavius)。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帝国时代第一位皇帝。Veni!vidi!vici!我来了,我望见了,我折服了.--恺撒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3、帝国时代帝国的历程:屋大维之后的4个皇帝被后人认为是暴政的象征:提比留(公元前14-公元37年)、卡里古拉(公元37-41年)、克劳狄(公元41-54年)和尼禄(公元54-68年)。但后来又出了所谓的“五贤帝”:涅尔瓦(公元96-98年)、图拉真(公元98-117年)、哈德良(公元117-138年)、安东尼•庇护(公元138-161年)和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161-180年)。在“五贤帝”统治期间,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其文化处于极盛时期。其后,帝国走向衰落。公元3世纪,危机四伏,最终最终在民众起义和外族不断侵扰的冲击下,罗马帝国的整座大厦倒塌了。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正式灭亡了。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王政时代是古罗马国家形成时期,该时期正是罗马社会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其特征是军事民主制。主要内容有:(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务。30个库利亚各有一票表决权。(2)元老院,即长老会议。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有权预先探讨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3)王,或译勒克斯。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第六王塞维·图里乌进行两项改革:一是按财产把罗马公民划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组成若干个百人队,担当相应的军事义务;二是以财产和地域原则设立森杜利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取代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利亚大会及其职权。图里乌的改革,标记着罗马氏族社会向罗马国家的转变。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2、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大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连连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政治制度的内容:(1)人民大会。存在两种形式:a、森杜里亚大会即百人队大会;b、特里布大会。(平民大会)(2)元老院。它限制着罗马的最高权力。在共和国的政制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3)行政官吏。a、执政官。共和国的最高行政官吏,由两人组成。b、独裁官。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职。6个月。c、行政长官。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d、监察官。每五年选举一次,任期为18个月。e、保民官。共和国高级官吏具有共同特点:①除外独裁官等特殊职位外,全部的官吏都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②他们是没有酬劳的;③他们任职是有限期的;④他们之间所作的确定必需一样通过,即使有一个成员反对也会使事情停顿下来;⑤除独裁官,监察官和保民官外,全部官吏都要对任职期间的行为负责。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它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根源有三:一是土地私有制运动造成的贫富极化趋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贵族和富有者进一步垄断政权,另一方面减弱了平民参政的经济基础。二是罗马对外扩张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服役的军人本是各等级的有产者和自耕农。三是共和国晚期不断发生的奴隶起义深重打击了贵族势力,动摇了贵族寡头统治。(1)帝国的军事独裁统治先后实行三种体制:①元首体制(奥古斯都体制)。保留共和制的形式,人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监察官,保民官等机构照旧存在,奥古斯都本人通过共和制的合法程序当选为元老院的“首席元老”人民大会的“首席公民”。他避开运用“国王“的名义,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事实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同时还建立一套与共和制政权并存的元首制新机构,如a、元首的专员督办;负责罗马城的粮食,给水,消防和道路修筑。b、元首的“御前会议”顾问团,也是元老院准备议程的机构。c、元首的“内务府”。管理元首办公室和宫廷内务的助手侍臣,掌管文书,档案,内库,司法等。他们比元老院和其他官员有更大的干政权。(帝国的实质在于行省。它的治理分元首省和元老院省。)二、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3、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②四帝共治体制即帝国划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统治者治理,帝国的最高权力归戴克里先。四帝共治体制下元老院的政治权力被剥夺,全部的全国性问题不再交元老院探讨,全部与共和制的政治权力相关的行政职位都成了荣誉称号,全部国家权力集中到了君主和以君主为首的官僚机构手中。公元284年,官廷卫队首领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用君主取代“元首”而成为帝国帝王的称号。罗马进入正式的君主制统治时代。帝国分四部分:四个统治者统治:两名称“奥古斯都”由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充任,两名为“凯撒”,由加列里阿和君士坦西充任。帝国的最高权力仍归戴克里先。28③君士坦丁体制公元323年,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它是彻底的君主专制体制。全部高级军政官员完全由皇帝指派,皇帝的意志成了惟一的法律。商国的官僚机构空间扩大,官阶严整,品秩尊贵,职级分明。(2)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折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三、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1、“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的形成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务。2、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古罗马共和体制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因素的政治形式。波里比阿和西塞罗对罗马共和制的理论总结在西方民主制度建设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的遗产之一。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

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应于公民内部的,维护债务奴役制的,同时也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务进行确定限制的法典。)

万民法主要是通过行政长官或其他高级高吏的司法实践创制而成的,是在各个不同民族的人民扩大贸易交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案例法和商法的特征。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欧洲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它提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公法是罗马帝国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私法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程序法,体现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本质的法律关系。罗马人曾三次折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其次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逝,宗教随着人们观念的变更及科学的发展而淡漠,唯有法律对世界的折服是最许久的折服。

——(德)耶林《罗马法精神》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1、进入中世纪在西欧的历史分期上,中世纪是指公元46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近代国家的产生这一时期。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本缘由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峻危机而不能自拔,而干脆缘由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日耳曼人是居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一个古老的欧洲民族。较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罗马称其为“野蛮人”)4世纪起先,日耳曼人进行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日耳曼人大规模向罗马帝国移民。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1、进入中世纪民族大迁徙的缘由:一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奴隶制经济的危机而陷入衰败之中;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联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迫切要求找寻新的居住地;三是匈奴人从中亚西迁进入欧洲,先后击败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引起连锁反应,日耳曼人如潮水般涌向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最终一个皇帝被废黜。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起众多国家。如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勃艮第王国、法兰克王国等。500年,克洛维折服了勃艮第王国,507年又将西哥特人赶出高卢,在其去世前法兰克已统一高卢大部分地区并向莱茵河以东扩张,成为西欧蛮族王国疆域最大的国家。原来生活在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撒格逊人在公元5世纪来到大不列颠岛,通过折服确立了盎格鲁撒格逊人的统治地位。2、封建制度的形成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在经济上广泛存在的封建采邑制。国王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全部者,除自己留有一块作为王室领地外,其余土地作为采邑丰富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建立以土地为纽带关系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各封建主也同样把土地作为采邑,逐级分封,形成层层领主——封臣关系。封建采邑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采邑、领主与封臣。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本质是裂土而治。每个领主都是自己封地的最高统治者,驾驭着行政、税收和司法特权。权利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被视为土地拥有者的一种特权。在封建制度下,君主只不过是王中之王,而封建采邑则成为国中之国。君主的权力仅限于王室领地,而封臣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统治权。2、封建制度的形成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在经济上广泛存在的封建采邑制。国王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全部者,除自己留有一块作为王室领地外,其余土地作为采邑丰富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建立以土地为纽带关系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各封建主也同样把土地作为采邑,逐级分封,形成层层领主——封臣关系。封建采邑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采邑、领主与封臣。二、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1、封建君主制封建君主制是对西欧封建国家主要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中世纪封建国家阅历了三种国家形态,即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和确定主义国家。与之相对应,封建君主制也有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1)贵族君主制:又称为封建割据君主制。广泛存在于9-13世纪的欧洲,是与土地分封制相适应的。在封建割据君主制下,国王与封建大贵族之间的冲突构成封建政治关系的主要冲突。国王和大封建主之间始终存在着强化王权与限制、减弱王权的斗争。1、封建君主制(2)等级君主制:欧洲中世纪晚期的一种政权形式,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又称等级代表君主制,是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在君主制下,有一个由僧侣、贵族和商人代表组成的等级会议。英国亨利三世由于得到以孟福尔为首的大封建主的支持,与骑士、市民结盟,于1265年召开会议,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取得反罗马教廷斗争的成功,于1302年首次召开了有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富有市民代表参与的三级会议。它是国王的询问机关,也是国王同封建贵族、市民上层结成联盟的形成。1、封建君主制(3)专制君主制: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终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确定至上权利,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依据意志、或者依据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15世纪后中心集权的君主专制制逐步形成。英国都铎王朝(1485-1603)依靠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打击和减弱大贵族势力,实行专制统治。法国君主专制制始于路易十一,后经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法兰西斯一世三代君主最终确立。产生有两个缘由:一是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形成使封建欧洲内部的资本主义因素快速成长,新兴市民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政权,统一国家的立法,司法和币制,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阴地发展商品货币经济。二是大部分封建贵族希望从工商业的发展中获得额外的收入,他们关切创建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主见中心集权,扩展国家版图,促进海外贸易。同等级君主制相比,他的特点:第一,等级会议对王权的牵制作用几乎完全丢失;其次,君主建立起干脆对国王负责的官僚体系,取消了封建贵族世袭官职和与国王分庭抗礼的贵族机构。第三,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神圣不行侵扰的地位。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11世纪后,少数自治城市接受城市共和制。(1)商业的复兴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商业复兴的缘由:商业适应人类追求冒险与宠爱谋利的本性;中世纪人口的增长,出现了一群没有土地的人群。中世纪商业复兴的后果是城市的兴起。英国和法国:自由市、自治市或公社城市;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德国:直属皇帝的帝国城市。它们都享有行政、司法、财产和军事大权,制定自己特有的城市法律。2、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11世纪后,少数自治城市接受城市共和制。(2)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表现在:①人身自由,城市居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享有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则是城市市民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前提;②是司法自治,即城市有不受领主司法权干预的独立的法庭,市民只能由自己的司法机关审判,这们便使市民从领主法庭重复混乱的审判下解放出来。③行政自治,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成行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总之,自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以及对外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城市的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3、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基督教会的神学统治体系是欧洲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8世纪中叶,教皇在意大利中部的罗马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并逐步在西欧各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教会组织。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大,逐步形成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中心集权的教会统治体制,而各国形成了一整套与世俗王国的行政体系并行的教阶体制。在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中,各国国王为了抑制诸侯贵族的分别倾向,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须要基督教作为统治的支柱和罗马教会的支持,罗马教会也须要世俗君主赐予政治、军事上的帮助,因而形成了王权与教权的联盟。但是,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张,教会不仅要求在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而且力图限制世俗权力,这就引起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大体来说,在中世纪前期,交会处于优势。十二三世纪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国王在与诸侯贵族的斗争中取得优势,王权最终崛起,完成了集权化的过程,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三、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1)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2)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3)封建等级会与孕育了现代议会。中世纪封建制制度的多元权力观念、封建契约精神、自由与权力观念、封建等级会议、基督教的工具论国家观为现代政治供应了丰富的制度与精神资源,有利于现代立宪政治的发展和成长。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一、近代国家的兴起1、近代国家的兴起封建制度的核心是特征就是存在多种势力:王室、教会、贵族和自治城市。地方性和多元权力中心是封建社会的两大景观,由此产生了普遍的战乱及对统一权威的社会需求。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冲突中,王权日益占统治地位。从宗教因素来看,教会一方面抑制了世俗力气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也把自己变成一种世俗势力。但教会既没有可由它支配的物质力气,也没有运用武力的权力,这样,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处于下风。从世俗因素来看,世俗因素主要包括王权、贵族和自治城市。1、近代国家的兴起从世俗因素来看,世俗因素主要包括王权、贵族和自治城市。中世纪的内战大大减弱了贵族的势力,为王权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中世纪的市民阶级典型性格是,即使行动坚决,照旧保持着缄默寡言,怯懦怕事、畏葸不前,言语谦逊。由此也使得中世纪的城市普遍奉行自我主义的政治方针,无力担负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在完成国家重建的近代化过程中,国王充当了历史的主要角色。首先,君王虽然以个人意志的面目出现,却与个人意志迥然不同。它是人格化的确定统治权威,是人格化的共同意志;其次,中世纪社会关于国王的观念也帮助了国王完成这个宏大的历史使命。在中世纪国王被视为上帝的代表,国王的职位代表公正、正义和法律。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个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生”,但实质上是借助探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扬新的人文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张扬人的特性,激励人的创建实力和确定人的世俗华蜜。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渐渐摆脱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起先从宗教外衣之下渐渐探究人的价值,并充分确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神学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成为“人类从来没有阅历过的最宏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反封建斗争。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2)宗教改革:是由马丁·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干脆与上帝沟通、不须要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事实上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接着。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张贴《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95条论纲),正式点燃宗教改革的烈火。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处理教会的一切权利。宗教改革后,新教的派别有路德派、加尔文派和圣公会或安立甘教会等三个派别。宗教改革意义: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降低了教会组织在个人得救中的作用,个人可以干脆和上帝沟通,表面上抬高了上帝的地位,事实上抬高了个人的地位。宗教改革瓦解了统一的教会组织,从根本上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并为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创建了条件。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西欧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扬,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其次次思想解放运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当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主动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同等和民主。启蒙运动首先发端于英国,兴盛于法国,扩展到德国、俄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劳修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等。2、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启蒙运动:意义: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从精神上走出中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接着,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同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启蒙运动为随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供应了思想与舆论准备。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西方政治制度是在17-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府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它以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度、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和法国的议会共和制为代表。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英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确立宪政制度的国家。始于13世纪的大宪章,确立于17世纪的宪政革命。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干脆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君主的权力不仅受到宪法的限制,而且还受议会制定的法律以及议会权限的限制。作为政府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它不向君主负责,而向议会负责,君主只履行任命手续。君主是国家的虚位元首,是国家团结统一的象征。它是英国王权,贵族与资产阶级三大力气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大宪章:《大宪章》(拉丁文MagnaCarta,英文GreatCharter),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的宪法性的文件。共63条条文,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由25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的会议,有权否定国王的叮嘱,并且可以确定运用武力,国王征税也必需得到大会议的同意。《大宪章》的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不利于加强王权。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宪政原则,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大宪章》使得“王权有限”和“王在议会中”的观念成为英国政治传统中的重要内容。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2)英国革命和短暂的共和政体1603年起先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斯一世厉行专制统治,导致王权和议会关系惊惶。查理一世接着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并复原已废止的赋税,致使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更加惊惶。1628年两院提请《权利请愿书》,指责国王“侵扰了人民的权利,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随后议会被解散。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重开议会。由此爆发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内战。结果: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克伦威尔军事独裁1660年,查理二世回国,旧王朝复辟。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1685年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于是邀请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到英国疼惜他们的宗教、自由和财产。1688年11月威廉登陆英国。1689年1月废黜国王。1689年10月《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ActDeclaringtheRightsandLibertiesoftheSubjectandSettlingtheSuccessionoftheCrown),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记着君主立宪制起先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内容:①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③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④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运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⑤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⑥除经国会同意外,平常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⑦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⑧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⑨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⑩不应要求过多的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特殊之刑罚。⑾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⑿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⒀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3)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裔继承。该法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再次复辟的可能,还在于制定法案的行动本身—议会可以立新君—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又一次冲击,是“天赋人权”观念的重大成功。此法案还规定,凡非诞生于英国者不得担当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从而使下院驾驭了监督国王行政活动的权利。这一系列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扩大了议会的作用,最终确立了英国议会君主制,即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美国宪政制度的确立主要是继承母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并依据北美的特殊状况运用近代西方宪政理论的结果。(1)独立斗争:1775年爆发独立斗争;1776年6月大陆会议选出杰弗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7月6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独立宣言》一方面指责了英国对殖民地人民实行的殖民政策,宣告脱离英国而独立,另一方面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人人生而同等、人具有不行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华蜜的权利,以及政府必需经过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华蜜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的政治原则。这些原则成为美国的意识形态,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干脆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蓝本,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确定的推动作用。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2)邦联条例: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邦联条例》,1781年生效。规定13个国家各享有自主权,新成立的联邦国家不设立中心行政机关;而相当于中心政府的邦联议会,由每个国家的2-7名代表组成,每个国家只有一票表决权。国会拥有宣战、缔约、建立邮政系统和规定度量衡、借款、发行货币、解决各国争端等有限权利。邦联议会无课税权、无通商指挥权、对各国没有任何统治权。邦联不设司法部门。因此,依据《邦联条例》组成的13个“国家”的联合体而已,无权左右各国,各国仍保留很大的独立性。总之,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法有效地应对国内和国外的一切危机,使得重新确立宪政制度成为必要。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3)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①分权和制约与平衡原则。联邦政府分为三个部门,立法职能即通过法律的职能赐予国会,行政职能即实施或执行法律的职能赐予总统,司法职能即说明法律的职能赐予最高法院,分权的目的是让野心抑制野心,防止任何权威垄断权力。制约与平衡则使三种权力混合起来,让政府的三个部分相互限制。制约是指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的监督,从而造成权力的平衡。制衡原则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混在一起,把某些立法权限赐予行政部门,把某些行政权限赐予立法部门,如此等等,从而使任何一个部门不能支配另一个部门。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形成(3)1787年宪法:②联邦制原则:联邦制就是要求在中心政府与州政府支配权力,以防止权力集中在任何一个群体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政治问题——不论是管理经济还是环境疼惜等全国性问题,都依靠联邦政府来解决。③权力有限的政府,权力有限的政府原则意味着政府的行动必需依据法律规定,而法律是得到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批准的。④司法审查原则:司法审查指的是司法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