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课件_第1页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课件_第2页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课件_第3页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课件_第4页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学发展简史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第一章免疫学概论2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的应用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3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经典概念免疫(immuneorimmunity)的原意是免除税收,转意为免除瘟疫;经典概念: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又称抗感染免疫;经典概念的缺陷:有些免疫现象与抗感染无关;免疫应答亦可造成机体损伤,如血清病、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经典概念4免疫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功能;免疫系统识别抗原性异物(自己或非己),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的现代概念识别“异己”排除“非己”保护“自己”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功能;免疫的现代概念识5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功能(immunologicaldefence)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但异常情况下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机体能通过免疫监视功能防止或消除突变的细胞及早期肿瘤,称为免疫监视。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功能(immu6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而对外来的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即免疫系统有“识别自我及非我功能”。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功能(immunoregulation)免疫系统参于机体整体调节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和免疫系统自身功能。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机体的生理平衡破坏。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耐受(immune7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系统(immunesystem)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系统(immunesys8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病原体入侵早期,不经历克隆扩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不产生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及B细胞);经历克隆扩增,活化成效应细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产生免疫记忆。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innateimmu9适应性免疫(三个阶段)识别阶段:T细胞及B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阶段:经历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清除抗原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三个阶段)免疫应答的特点10适应性免疫(三个特性)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三个特性)免疫应答的特点11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联性?12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与免疫功能的灵魂特异性平衡性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与免疫功能的灵魂13免疫学的应用传染病预防:接种菌苗、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及艾滋病的消灭,终将有赖于疫苗的发明;疾病治疗:包括肿瘤、慢性传染病及超敏性疾病,可用抗体、细胞因子、体外扩增的免疫细胞及治疗性抗原疫苗治疗;免疫诊断:按抗原与抗体及T细胞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按抗原能活化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展起多种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已广泛用于ABO血型定型,传染病诊断,妊娠确诊等等。免疫学的应用传染病预防:接种菌苗、疫苗,使机体14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功能是生物与自然环境长期斗争、进化的结果。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或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15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16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人类对于传染病的病因、病原、预防、诊断、治疗,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控制和消灭的过程。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而且,至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17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天花患儿从1-7天的病症图手臂出现浓密的圆形疹子全身出现浓密的圆形疹子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横行肆虐—天花唯一被消灭18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录。公元前160年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对其木乃伊考证发现:面部就有天花疤痕。公元1世纪汉代之时,天花随战俘传入中国,被称为“虏疮”。公元3~4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天花大流行,饱受天花的肆虐。大约到了6世纪非洲暴发天花。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文中,19在17、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总人数有3亿之多。英国一位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曾描述:“天花总是不时出现,使教堂的墓地里尸体充塞,所有未曾患过此病的人,无时无刻都要提心吊胆。”18世纪的欧洲,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疾病。有历史学家形容说:18世纪的欧洲女人,只要面孔没有天花痕迹,就已经是具有不同寻常的美貌了。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在17、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总人数有3201661年,清朝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天花改变了同时期中国的历史虽然三皇子玄烨有二位兄长(其实,他们并没有犯什么错),却因为他曾经身染过天花并幸存,被选中登上了金銮宝座,统治中国长达61年的康熙大帝这一疾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立长为君的皇位继承传统;横行肆虐—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1661年,清朝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天花改变了同时期中国21鼠疫伤寒霍乱流感肺结核破伤风炭疽痢疾白喉…………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鼠疫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22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23当“黑死病”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和这令人恐惧的症状: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用尿洗澡、等等。一位医生通过17次放血疗法终于治好了一位朋友的病,他夸口道:“倘若你落入什么江湖医生之手,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而法国一位德高望重的外科医生则建议,医生可以通过凝视受害者的简单方法来捕获疾病。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当“黑死病”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24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统治的文化使人们把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罪孽引来了上帝的愤怒。德国一些狂热的基督徒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不断地哼唱着“我最有罪”。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活活烧死,在斯特拉斯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统治的文化使人们把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251676年,Leeuwenhoek通过自己制备的显微镜观察到自己口腔中的“小动物”;Leeuwenhoekandhismicroscope(×266)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观察到微生物的第一人—Leeuwenhoek这是第一次借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1676年,Leeuwenhoek通过Leeuwenho26LouisPasteur(1822-1895)1857年法国化学家Louis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首次验证酿酒中的发酵和变质现象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了“巴氏消毒法”71.7℃/30S1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提出者—LouisPasteurLouisPasteur(1822-1895)1857年271863年,提出人类的传染病可能是微生物引起的;1877年,开始寻找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1879年,发现羊、牛等动物吃了受炭疽杆菌污染的草料会得炭疽病。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提出者—LouisPasteur巴斯德使用的实验室设备至今被原样陈列在博物馆中1863年,提出人类的传染病可能是微生物引起的;擒获元凶28RobertKoch(1843-1910)NobelPrizein1905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证实者—RobertKoch从此,Koch开始了对细菌的研究,第一个研究对象是炭疽病在1871年,Koch28岁生日那天得到了妻子的礼物:一架显微镜RobertKoch(1843-1910)NobelPr291873年,Koch发明了固体平板分区划线法首次分离到了纯化的细菌—炭疽杆菌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证实者—RobertKoch一个细菌在固体表面生长的菌落Koch原著中的插图:描绘了炭疽杆菌的各种形态1873年,Koch发明了固体平板分区划线法擒获元凶—30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第一个被证实的致病微生物—炭疽杆菌与炭疽病Koch氏法则(1884)Koch将分离到的炭疽杆菌,在几百只羊、鼠、兔等动物身上进行感染试验,证明了炭疽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炭疽杆菌!Koch使用的简陋实验室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第一个被证实的致病微生31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时间细苗名称疾病名称发现或纯化者1850年炭疽杆菌炭疽病雷耶尔;科赫(1973)1875年麻风杆菌麻风病汉森1878年家禽霍乱弧菌家禽霍乱佩罗西托;巴斯德(1879)1881年伤寒杆菌伤寒克勒布斯1882年结核杆菌结核科赫1882年金黄色萄葡球菌萄葡球菌感染奥格斯顿1883年霍乱弧茴亚洲霍乱科赫与加夫卡1883年白喉杆菌白喉克勒布斯与勒夫勒1884年破伤风杆菌破伤风尼古拉耶尔1894年鼠疫杆菌淋巴腺鼠疫北里柴三郎;耶尔森1898年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志贺洁1956年沙眼衣原体沙眼汤飞凡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32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发现:得花叶病的烟草叶汁,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细菌都小的病原体。他认为该病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滤器其孔径能阻挡细菌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33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从患花叶病的烟草叶中挤出汁液,并使之通过Chamberland氏滤器,仍有侵染性。然后,贝杰林克将烟草叶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细菌滞留于琼脂的表面,而侵染性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当的速度扩散。因此认为这种侵染性物质要比通常的细菌小。贝杰林克用“病毒(Virus)”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病原体。不难看出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杰林克。烟草花叶病病毒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34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时间病毒名称疾病名称发现者1892年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斑病伊万诺夫斯基1898年手足口病毒口碲疫勒夫勒1905年狂犬病病毒狂犬病内格里1907年天花病毒天花帕斯岑1909年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兰德斯坦纳和波珀1918年水痘病毒水痘阿拉高、吉恩斯1932年黄热病病毒黄热病哈根和托马斯1933年流感病毒流感史密斯、安德文斯和莱德劳1944年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英国卫生保健局;哈温斯1983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蒙塔尼埃2003年SARS病毒SARS香港中文大学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35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36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到明代(17世纪70年代),有正式记载:采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种痘新书》张炎1741年宋真宗时代(公元998-1022),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痘神”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到明代37中国北平18世纪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传播朝鲜玛丽·蒙塔古夫人(1689-1762)将此方法传到英国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744年李仁山将种痘法传授给日本丝绸之路1688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英国住土耳其大使夫人中国北平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播朝鲜玛丽·蒙塔古夫人欧洲各国和38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BorninBerkeley,England(May14,1749)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观察到牛患有牛痘,39为证实这一设想,EdwardJenner在他生日这天(1796年5月14日),将牛痘接种于一8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并发表了“Vaccination”的论文。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为证实这一设想,EdwardJenner在他生日这天(1740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1798年,英国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牛痘接种;1799年,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开始接种牛痘苗;1800年,美国开始试验牛痘接种;1805年,英国传教士、医生皮尔逊将牛痘苗带入中国;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VaccinationcausedpeopletobecomepartofcowJamesGillray(theBritishsatirist),1802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1798年,英国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牛痘411949年,美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天花患者1961年,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的痊愈1974年,日本最后一例天花病人1975年,亚洲最后一例天花出现在孟加拉亚洲最后一例天花病人RahimaBanu1975.10.161976年,人类最后1例天花病人在索马里被治愈AliMaowMaalin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949年,美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天花患者亚洲最后一例天花病42我们全球扑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委员证实扑灭天花已经在全世界实现1980年5月28日,WHO第33次大会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根除。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我们1980年5月28日,WHO第33次大会在肯尼亚种痘术43在Jenner年代(1796年),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所致,而他在实践观察中,总结发现的种牛痘预防天花,既安全、又有效,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近百年后(1880年),Pasteur从实验室创造了第一个人工减毒活菌苗(鸡霍乱杆菌),后来又将炭疽杆菌在42一43℃的环境下培养两周后,制成人工减毒炭疽活疫苗。Pasteur为纪念Jenner将这些制剂称为Vaccine。EdwardJenner在Jenner年代(1796年),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天花病44毒素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痉挛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破伤风病人毒素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痉挛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45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889年,德国军医贝林来到柏林大学著名细菌学家科赫的实验室与日本北里柴三朗合作研究破伤风和百喉的治疗方法。当时,破伤风是军人受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破伤风毒素是其主要致病物质,北里柴三朗提出运用“以毒攻毒”原理,来寻找治疗方法:他们经过300多次实验,从患破伤风后侥幸存活的实验兔体内抽取血液,转注给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兔子身上,结果这些兔子不仅存活,而且没有发生任何破伤风症状。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889年46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白喉杆菌白喉毒素白喉白喉是19世纪后叶最常见的儿童致死疾病,死亡率高达50%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白喉杆菌白喉47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Behring(1854–1917)NobelPrizein19011890年,贝林和北里柴三朗采用羊提取了抗白喉的血清。1891年,给一名奄奄一息的白喉病患儿小心翼翼地注射了少量白喉抗血清,生命垂危的患儿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人类历史上首例抗血清治疗的白喉病人也开创了人类免疫治疗传染病的先河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Behrin48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

时间疫苗名称对抗疾病发现者1796年牛痘苗天花琴纳1880年鸡霍乱菌苗鸡瘟巴斯德1881年炭疽菌苗炭疽巴斯德185年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巴斯德1890年破伤风抗毒血清破伤风贝林和北里柴三朗1891年白喉抗毒血清白喉贝林和北里柴三朗1921年卡介苗结核病卡尔梅特和介兰1952年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索尔克1954年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萨宾疫苗的研制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49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一种灭活或减毒病原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故免疫有特异性。但对免疫如何产生却不知晓。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将免疫学推向新的阶段引起了一场“细胞免疫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抗体的发现;抗体的应用;细胞免疫功能的发现。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一种灭活或50Metchnikoff(1845~1916)NobelPrizein19081882年,发现游走细胞即海星幼虫细胞能吞噬外来异物;1883年,发现水蚤的血液细胞能杀死霉菌的孢子;1884年,发现鸡的血液吞噬细胞有吞噬炭疽杆菌的作用,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osis);1890年,Metchnikoff等提出细胞免疫学说:免疫的主要机制是以增强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免疫学说(cellularimmunitytheory)的形成Metchnikoff(1845~1916)1882年,发511888年,Roux和Yersin发现白喉杆菌经其分泌的白喉外毒素致病;Behring(1854–1917)NobelPrizein19011890年,Behring和Kitasato将对白喉外毒素有抵抗力的动物的血清注射给正常动物,使后者获得了抵抗白喉杆菌感染的能力;接着用白喉杆菌外毒素免疫马,然后用白喉抗毒素成功治疗了第一个白喉病人!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1888年,Roux和Yersin发现白喉杆菌Behrin52Metchnikoff是Bordet的老板1884年,Bordet证明Pfeiffer发现的溶解现象需要二个因素:致敏的耐温的特异性血清不耐温的防御素Metchnikoff认为:细胞溶解素Ehrlich认为:补体Bordet(1870–1961)NobelPrizein19191884年,Pfeiffer和Isaeff发现霍乱弧菌的凝结与溶解现象;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Metchnikoff是Bordet的老板1884年,Bo53Ehrlich(1854~1916)NobelPrizein19081897年,Ehrlich为代表的学者们等提出体液免疫学说:免疫的主要机制是血清抗体的防御作用。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Ehrlich希使用过的显微镜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1896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PaulEhrlich)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毒素进入机体后与其结合并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由细胞表面脱落入血;Ehrlich(1854~1916)1897年,Ehr541903年,Wright仔细观察Metchnikoff提出的吞噬作用时发现:免疫动物血清能加速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免疫动物血清含有一种活性因子,称为调理素,该现象成为调理吞噬作用(opsonization);从此把“细胞免疫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统一起来。细胞免疫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的统一1903年,Wright仔细观察Metchnikoff提出551957年,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clonalselectionpostulate)Burnet(1899~1986)NobelPrizein1960基于对免疫耐受实验结果的思考:Burnet克隆选择学说1957年,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clonal56Burnet克隆选择学说2、Ag细胞表面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Ag细胞克隆扩增大量后代细胞产生特异Ab3、不同Ag结合不同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受体,选择活化不同的细胞克隆不同的特异Ab产生4、禁忌细胞克隆在胚胎期被排除或受抑制5、免疫细胞克隆可突变自身免疫反应1、以免疫细胞为核心,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个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的受体(胞膜Ab分子)Burnet克隆选择学说2、Ag细胞表面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571957年,Glick发现切除鸡的腔上囊(由淋巴细胞组成),则致Ab产生缺陷,提出鸡的腔上囊是Ab生成细胞的中心,他将这类细胞称为B细胞(bursa的第一字母)。1961年,Miller及Good等发现小鼠新生期切除胸腺或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均致严重细胞免疫缺陷,且Ab产生亦严重下降,从而发现了执行细胞免疫的细胞,他们称为T细胞(源于thymus的第一字母),并证明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淋巴细胞的发现对免疫系统的认识Burnet学说提出后,T及B淋巴细胞迅速被发现。1957年,Glick发现切除鸡的腔上囊(由淋巴细胞组成)581962年及1964年,Warner和Szenberg发现切除鸡腔上囊,只影响Ab产生,不影响移植排斥,从而证明T及B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1967年,Claman和Mitchell等证明了T细胞及B细胞的协同作用,诱导B细胞产生IgG类Ab,从而解释了胸腺切除后Ab产生缺陷的原因。随后,Mitchison等证明T-B细胞协同的原因是:T及B细胞分别对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抗原决定基应答,T细胞向B细胞提供辅助后,B细胞才能产生Ab。T/B淋巴细胞的关系对免疫系统的认识1962年及1964年,Warner和Szenberg发现切59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现代免疫学已经阐明了疫苗防治疾病的科学原理致病原因细菌毒素细胞外感染性细菌细胞内感染性细菌病毒(细胞内感染)抗毒素-抗体抗体抗体活化淋巴细胞抗体活化淋巴细胞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减毒活疫苗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现代免疫学已经阐明了疫苗60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61上世纪50年代:链霉囊、氯霉素、多粘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上世纪6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孢菌素萌芽。上世纪70年代: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推出酰脲类青霉素。上世纪80年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崛起。上世纪90年代~现在:针对细菌的耐药性开发新的抗生素。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上世纪50年代:链霉囊、氯霉素、多粘霉素、金霉素、土霉62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6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世纪绝症—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64世纪绝症—艾滋病HIV感染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引起以CD4+T淋巴细胞缺陷为核心的免疫缺陷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世纪绝症—艾滋病HIV感染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65世纪绝症—艾滋病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机会性感染:真菌(白色念珠菌、肺孢子菌)细菌(结核杆菌)病毒(巨细胞病毒、HSV)恶性肿瘤: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神经系统异常:痴呆等5年死亡率约为90%(出现症状2年内)世纪绝症—艾滋病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永66世纪绝症—艾滋病:研制疫苗的困难HIV感染分子机理:HIV的gp120蛋白识别CD4分子gp120蛋白与封闭抗体结合的部位经常突变;而与CD4分子识别的部位却永远保持不变!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世纪绝症—艾滋病:研制疫苗的困难HIV感染分子机理:67“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中国人见面最常见的一句问候语是“你吃了吗”,在新几内亚山区热带雨林的土著民族—佛鲁人中,原先最常见的一句问候语是“我吃你”。儿童和妇女享有优先吃人的特权!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佛鲁人就是传说中的“食人族”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中国人见面最常见的一句问68“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库鲁病(Kurudisease):先是不可抑制地颤抖、四肢抽搐,然后丧失行走和语言能力,并不时发出痛苦、可怕笑声,最后瘫痪直至死亡,死亡率百分之百。Kuru在当地是“颤抖”意思美国病毒学家盖达塞克,证明:具有传染性慢病毒相似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荣获1976年诺贝尔奖盖达塞克正在检查一名库鲁病儿童从1957年“暂留”新几内亚研究库鲁病长达40年之久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库鲁病(Kurudis69“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美国神经学家普鲁西纳荣获1997年诺贝尔奖正常朊病毒致病的突变朊毒体a螺旋a螺旋+b螺旋可被分解不易分解,沉积在脑细胞引起病变朊病毒的传染途径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吃人”的惩罚—朊病毒与疯牛病美国神经学家正常朊病毒致70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新世纪的考验”—SARS共产党员上!生与死的考验胜利来自不易!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SARS:severea7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动物(果子狸)?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新世纪的考验”—SARS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动物(果子狸)?永恒斗争—不断72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禽流感病毒西尼罗脑炎—西尼罗病毒……新出现的传染病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肺结核炭疽生物恐怖…………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埃73免疫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四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17世纪70年代Jenner接种牛痘---------------18世纪后叶(1798年)时期经验免疫学时期1876年后,病原菌的发现与疫苗广泛发展和使用1900年前后,抗原与抗体的发现1957年后,细胞免疫学的研究科学免疫学时期1977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四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人接种“人痘”预741901年第一次:Behring血清疗法至2007年:94次,免疫学或相关学科19次免疫学在生物医学中的作用及地位医学和生理学NobelPrizes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需借助于免疫学方法和理论免疫学是一门核心的生命科学学科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探索生物规律的技术1901年第一次:Behring血清疗法免疫学在生物医学75免疫学的“教”&“学”免疫学教学的特点:先局部概念——后整体功能从整体功能——到网络调节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的特点:基本概念多逻辑性强未知机理多功能广泛性调节网络性免疫学的“教”&“学”免疫学教学的特点:先局部76谢谢!放映结束感谢各位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谢谢!放映结束感谢各位批评指导!让我们共同进步本内容仅供77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

医学免疫学

Medicalimmunology78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学发展简史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第一章免疫学概论79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的应用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80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经典概念免疫(immuneorimmunity)的原意是免除税收,转意为免除瘟疫;经典概念: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又称抗感染免疫;经典概念的缺陷:有些免疫现象与抗感染无关;免疫应答亦可造成机体损伤,如血清病、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经典概念81免疫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功能;免疫系统识别抗原性异物(自己或非己),排除非己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的现代概念识别“异己”排除“非己”保护“自己”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由机体的免疫系统所执行的功能;免疫的现代概念识8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功能(immunologicaldefence)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但异常情况下可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机体能通过免疫监视功能防止或消除突变的细胞及早期肿瘤,称为免疫监视。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功能(immu8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而对外来的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即免疫系统有“识别自我及非我功能”。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功能(immunoregulation)免疫系统参于机体整体调节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调节机体整体功能和免疫系统自身功能。若此功能失调可导致机体的生理平衡破坏。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耐受(immune84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系统(immunesystem)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免疫应答的特点免疫系统(immunesys85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病原体入侵早期,不经历克隆扩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不产生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及B细胞);经历克隆扩增,活化成效应细胞,即刻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产生免疫记忆。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innateimmu86适应性免疫(三个阶段)识别阶段:T细胞及B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阶段:经历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清除抗原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三个阶段)免疫应答的特点87适应性免疫(三个特性)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免疫应答的特点适应性免疫(三个特性)免疫应答的特点88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联性?89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与免疫功能的灵魂特异性平衡性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免疫与免疫功能的灵魂90免疫学的应用传染病预防:接种菌苗、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及艾滋病的消灭,终将有赖于疫苗的发明;疾病治疗:包括肿瘤、慢性传染病及超敏性疾病,可用抗体、细胞因子、体外扩增的免疫细胞及治疗性抗原疫苗治疗;免疫诊断:按抗原与抗体及T细胞受体特异结合的原理;按抗原能活化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展起多种特异敏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已广泛用于ABO血型定型,传染病诊断,妊娠确诊等等。免疫学的应用传染病预防:接种菌苗、疫苗,使机体91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免疫功能是生物与自然环境长期斗争、进化的结果。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或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简史92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9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人类对于传染病的病因、病原、预防、诊断、治疗,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控制和消灭的过程。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而且,至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94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天花患儿从1-7天的病症图手臂出现浓密的圆形疹子全身出现浓密的圆形疹子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横行肆虐—天花唯一被消灭95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录。公元前160年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对其木乃伊考证发现:面部就有天花疤痕。公元1世纪汉代之时,天花随战俘传入中国,被称为“虏疮”。公元3~4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天花大流行,饱受天花的肆虐。大约到了6世纪非洲暴发天花。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文中,96在17、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总人数有3亿之多。英国一位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曾描述:“天花总是不时出现,使教堂的墓地里尸体充塞,所有未曾患过此病的人,无时无刻都要提心吊胆。”18世纪的欧洲,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这种疾病。有历史学家形容说:18世纪的欧洲女人,只要面孔没有天花痕迹,就已经是具有不同寻常的美貌了。横行肆虐—

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在17、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总人数有3971661年,清朝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天花改变了同时期中国的历史虽然三皇子玄烨有二位兄长(其实,他们并没有犯什么错),却因为他曾经身染过天花并幸存,被选中登上了金銮宝座,统治中国长达61年的康熙大帝这一疾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立长为君的皇位继承传统;横行肆虐—天花唯一被消灭的传染病1661年,清朝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天花改变了同时期中国98鼠疫伤寒霍乱流感肺结核破伤风炭疽痢疾白喉…………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鼠疫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99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100当“黑死病”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和这令人恐惧的症状: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用尿洗澡、等等。一位医生通过17次放血疗法终于治好了一位朋友的病,他夸口道:“倘若你落入什么江湖医生之手,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而法国一位德高望重的外科医生则建议,医生可以通过凝视受害者的简单方法来捕获疾病。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当“黑死病”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101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统治的文化使人们把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罪孽引来了上帝的愤怒。德国一些狂热的基督徒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不断地哼唱着“我最有罪”。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活活烧死,在斯特拉斯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统治的文化使人们把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1021676年,Leeuwenhoek通过自己制备的显微镜观察到自己口腔中的“小动物”;Leeuwenhoekandhismicroscope(×266)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观察到微生物的第一人—Leeuwenhoek这是第一次借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1676年,Leeuwenhoek通过Leeuwenho103LouisPasteur(1822-1895)1857年法国化学家Louis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首次验证酿酒中的发酵和变质现象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了“巴氏消毒法”71.7℃/30S1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提出者—LouisPasteurLouisPasteur(1822-1895)1857年1041863年,提出人类的传染病可能是微生物引起的;1877年,开始寻找动物和人类疾病的病原微生物;1879年,发现羊、牛等动物吃了受炭疽杆菌污染的草料会得炭疽病。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提出者—LouisPasteur巴斯德使用的实验室设备至今被原样陈列在博物馆中1863年,提出人类的传染病可能是微生物引起的;擒获元凶105RobertKoch(1843-1910)NobelPrizein1905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证实者—RobertKoch从此,Koch开始了对细菌的研究,第一个研究对象是炭疽病在1871年,Koch28岁生日那天得到了妻子的礼物:一架显微镜RobertKoch(1843-1910)NobelPr1061873年,Koch发明了固体平板分区划线法首次分离到了纯化的细菌—炭疽杆菌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微生物致病性的证实者—RobertKoch一个细菌在固体表面生长的菌落Koch原著中的插图:描绘了炭疽杆菌的各种形态1873年,Koch发明了固体平板分区划线法擒获元凶—107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第一个被证实的致病微生物—炭疽杆菌与炭疽病Koch氏法则(1884)Koch将分离到的炭疽杆菌,在几百只羊、鼠、兔等动物身上进行感染试验,证明了炭疽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炭疽杆菌!Koch使用的简陋实验室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第一个被证实的致病微生108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时间细苗名称疾病名称发现或纯化者1850年炭疽杆菌炭疽病雷耶尔;科赫(1973)1875年麻风杆菌麻风病汉森1878年家禽霍乱弧菌家禽霍乱佩罗西托;巴斯德(1879)1881年伤寒杆菌伤寒克勒布斯1882年结核杆菌结核科赫1882年金黄色萄葡球菌萄葡球菌感染奥格斯顿1883年霍乱弧茴亚洲霍乱科赫与加夫卡1883年白喉杆菌白喉克勒布斯与勒夫勒1884年破伤风杆菌破伤风尼古拉耶尔1894年鼠疫杆菌淋巴腺鼠疫北里柴三郎;耶尔森1898年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志贺洁1956年沙眼衣原体沙眼汤飞凡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109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发现:得花叶病的烟草叶汁,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细菌都小的病原体。他认为该病是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滤器其孔径能阻挡细菌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110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从患花叶病的烟草叶中挤出汁液,并使之通过Chamberland氏滤器,仍有侵染性。然后,贝杰林克将烟草叶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细菌滞留于琼脂的表面,而侵染性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当的速度扩散。因此认为这种侵染性物质要比通常的细菌小。贝杰林克用“病毒(Virus)”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病原体。不难看出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杰林克。烟草花叶病病毒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111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

追踪比细菌还小的致病微生物—病毒时间病毒名称疾病名称发现者1892年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斑病伊万诺夫斯基1898年手足口病毒口碲疫勒夫勒1905年狂犬病病毒狂犬病内格里1907年天花病毒天花帕斯岑1909年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兰德斯坦纳和波珀1918年水痘病毒水痘阿拉高、吉恩斯1932年黄热病病毒黄热病哈根和托马斯1933年流感病毒流感史密斯、安德文斯和莱德劳1944年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英国卫生保健局;哈温斯1983年艾滋病病毒艾滋病蒙塔尼埃2003年SARS病毒SARS香港中文大学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112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

横行肆虐—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擒获元凶—发现认识病原体的艰难历程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锻造利剑—人类对抗病原体药物的认识永恒斗争—不断出现的新的传染病人类与瘟疫斗争的科学历程113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到明代(17世纪70年代),有正式记载:采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种痘新书》张炎1741年宋真宗时代(公元998-1022),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痘神”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到明代114中国北平18世纪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传播朝鲜玛丽·蒙塔古夫人(1689-1762)将此方法传到英国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1744年李仁山将种痘法传授给日本丝绸之路1688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英国住土耳其大使夫人中国北平18世纪人痘接种术传播朝鲜玛丽·蒙塔古夫人欧洲各国和115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BorninBerkeley,England(May14,1749)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观察到牛患有牛痘,116为证实这一设想,EdwardJenner在他生日这天(1796年5月14日),将牛痘接种于一8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并发表了“Vaccination”的论文。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为证实这一设想,EdwardJenner在他生日这天(17117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1798年,英国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牛痘接种;1799年,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开始接种牛痘苗;1800年,美国开始试验牛痘接种;1805年,英国传教士、医生皮尔逊将牛痘苗带入中国;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VaccinationcausedpeopletobecomepartofcowJamesGillray(theBritishsatirist),1802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1798年,英国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牛痘1181949年,美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天花患者1961年,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的痊愈1974年,日本最后一例天花病人1975年,亚洲最后一例天花出现在孟加拉亚洲最后一例天花病人RahimaBanu1975.10.161976年,人类最后1例天花病人在索马里被治愈AliMaowMaalin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949年,美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天花患者亚洲最后一例天花病119我们全球扑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委员证实扑灭天花已经在全世界实现1980年5月28日,WHO第33次大会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根除。种痘术的西传与东归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我们1980年5月28日,WHO第33次大会在肯尼亚种痘术120在Jenner年代(1796年),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所致,而他在实践观察中,总结发现的种牛痘预防天花,既安全、又有效,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近百年后(1880年),Pasteur从实验室创造了第一个人工减毒活菌苗(鸡霍乱杆菌),后来又将炭疽杆菌在42一43℃的环境下培养两周后,制成人工减毒炭疽活疫苗。Pasteur为纪念Jenner将这些制剂称为Vaccine。EdwardJenner在Jenner年代(1796年),人们全然不知天花是由天花病121毒素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痉挛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破伤风病人毒素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痉挛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122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889年,德国军医贝林来到柏林大学著名细菌学家科赫的实验室与日本北里柴三朗合作研究破伤风和百喉的治疗方法。当时,破伤风是军人受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破伤风毒素是其主要致病物质,北里柴三朗提出运用“以毒攻毒”原理,来寻找治疗方法:他们经过300多次实验,从患破伤风后侥幸存活的实验兔体内抽取血液,转注给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兔子身上,结果这些兔子不仅存活,而且没有发生任何破伤风症状。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889年123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白喉杆菌白喉毒素白喉白喉是19世纪后叶最常见的儿童致死疾病,死亡率高达50%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白喉杆菌白喉124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Behring(1854–1917)NobelPrizein19011890年,贝林和北里柴三朗采用羊提取了抗白喉的血清。1891年,给一名奄奄一息的白喉病患儿小心翼翼地注射了少量白喉抗血清,生命垂危的患儿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人类历史上首例抗血清治疗的白喉病人也开创了人类免疫治疗传染病的先河毒素与抗毒素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Behrin125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

时间疫苗名称对抗疾病发现者1796年牛痘苗天花琴纳1880年鸡霍乱菌苗鸡瘟巴斯德1881年炭疽菌苗炭疽巴斯德185年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巴斯德1890年破伤风抗毒血清破伤风贝林和北里柴三朗1891年白喉抗毒血清白喉贝林和北里柴三朗1921年卡介苗结核病卡尔梅特和介兰1952年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索尔克1954年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萨宾疫苗的研制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126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一种灭活或减毒病原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故免疫有特异性。但对免疫如何产生却不知晓。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将免疫学推向新的阶段引起了一场“细胞免疫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的争论抗体的发现;抗体的应用;细胞免疫功能的发现。铸就坚盾—研制疫苗:从经验到科学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一种灭活或127Metchnikoff(1845~1916)NobelPrizein19081882年,发现游走细胞即海星幼虫细胞能吞噬外来异物;1883年,发现水蚤的血液细胞能杀死霉菌的孢子;1884年,发现鸡的血液吞噬细胞有吞噬炭疽杆菌的作用,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osis);1890年,Metchnikoff等提出细胞免疫学说:免疫的主要机制是以增强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免疫学说(cellularimmunitytheory)的形成Metchnikoff(1845~1916)1882年,发1281888年,Roux和Yersin发现白喉杆菌经其分泌的白喉外毒素致病;Behring(1854–1917)NobelPrizein19011890年,Behring和Kitasato将对白喉外毒素有抵抗力的动物的血清注射给正常动物,使后者获得了抵抗白喉杆菌感染的能力;接着用白喉杆菌外毒素免疫马,然后用白喉抗毒素成功治疗了第一个白喉病人!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1888年,Roux和Yersin发现白喉杆菌Behrin129Metchnikoff是Bordet的老板1884年,Bordet证明Pfeiffer发现的溶解现象需要二个因素:致敏的耐温的特异性血清不耐温的防御素Metchnikoff认为:细胞溶解素Ehrlich认为:补体Bordet(1870–1961)NobelPrizein19191884年,Pfeiffer和Isaeff发现霍乱弧菌的凝结与溶解现象;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Metchnikoff是Bordet的老板1884年,Bo130Ehrlich(1854~1916)NobelPrizein19081897年,Ehrlich为代表的学者们等提出体液免疫学说:免疫的主要机制是血清抗体的防御作用。体液免疫学说(humoralimmunitytheory)的形成Ehrlich希使用过的显微镜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1896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PaulEhrlich)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毒素进入机体后与其结合并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由细胞表面脱落入血;Ehrlich(1854~1916)1897年,Ehr1311903年,Wright仔细观察Metchnikoff提出的吞噬作用时发现:免疫动物血清能加速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免疫动物血清含有一种活性因子,称为调理素,该现象成为调理吞噬作用(opsoniz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