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1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2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从“无为”到“有为”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3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1、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42、汉初的“无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④后果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繁荣,生活安定,国力强盛消极: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边境匈奴隐患,王国问题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2、汉初的“无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5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63、从“无为”到“有为”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②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形势以巩固统治①原因3、从“无为”到“有为”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7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8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生平简介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公羊春秋》学的著名学者,有“博学君子”“汉代孔子”之美誉。汉景帝时期,当上了“博士”。汉武帝时期,其三篇对策都被采纳,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晚年辞官,著有《春秋繁露》。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生平简介9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一是‘君权神授“;二是’天人感应”三是?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10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11◆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神学倾向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儒术)结果: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受到了统治者肯定,◆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糅合道家、法家、阴12评价积极消极1利于强中央、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稳定社会3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4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含有唯心主义成分,神学迷信2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3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2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起到一定作用评价积极消极1利于强中央、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稳定社会3对儒13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①思想②政治③教育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士兴建太学,地方郡国学,建立官学教育体系2、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1、积极:2、消极:维护统一,稳定社会,弘扬美德,促进教育。思想专制,阻碍科学文化进步,迷信,唯心。。。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①思想②政治③教育接14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有道理。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15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家思想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17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18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B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19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7.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CD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CD20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D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21
9.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学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
10.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B.提出“以政为德”说C.提出“天人感应”说D.提出“民贵君轻”论C9.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22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①: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②: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知识链接:汉武帝“有23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
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赵过经济卫青霍去病军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铸五铢钱,盐铁专营代田法,耧车击败匈奴,开疆拓土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董仲舒思想主父偃政治桑弘羊经济卫24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25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26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罢黜百27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从“无为”到“有为”一、从“无为”到“有为”1、儒家思想经历2、汉初的“无为”328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1、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292、汉初的“无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④后果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繁荣,生活安定,国力强盛消极: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边境匈奴隐患,王国问题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2、汉初的“无为”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30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313、从“无为”到“有为”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②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形势以巩固统治①原因3、从“无为”到“有为”可能性必要性边境问题经济恢复,社会安32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2、董仲舒的新儒学33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生平简介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年,享年75岁。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公羊春秋》学的著名学者,有“博学君子”“汉代孔子”之美誉。汉景帝时期,当上了“博士”。汉武帝时期,其三篇对策都被采纳,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晚年辞官,著有《春秋繁露》。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生平简介34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一是‘君权神授“;二是’天人感应”三是?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与35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内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36◆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神学倾向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儒术)结果: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受到了统治者肯定,◆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糅合道家、法家、阴37评价积极消极1利于强中央、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稳定社会3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4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含有唯心主义成分,神学迷信2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3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2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起到一定作用评价积极消极1利于强中央、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稳定社会3对儒38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①思想②政治③教育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士兴建太学,地方郡国学,建立官学教育体系2、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1、积极:2、消极:维护统一,稳定社会,弘扬美德,促进教育。思想专制,阻碍科学文化进步,迷信,唯心。。。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①思想②政治③教育接39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有道理。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40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家思想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42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43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B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44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7.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CD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CD45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建私房合同范本
- Module1Unit 2 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专家工作合同范本模板
- 公寓购房合同范本
- 保洁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刺绣行业雇工合同范本
- 分公司设立合同范本
- 农户销售果树合同范本
- 农用农机出售合同范本
- 保险条款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单元测试
- 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创新人才选拔数学试题及答案
- 《草船借箭》课本剧剧本-4篇
-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精品必备教学课件
-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 建设工程围挡标准化管理图集(2022年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 湿法冶金简介
- 班主任培训-家校沟通课件
- 机器视觉论文英文
- 河南省县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