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_第1页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_第2页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_第3页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_第4页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1年8月24日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能力·重点培育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则在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能力·重点培育能力·重点培育阅读文本时的分层意识:按照不同的事件、地点、任职等等的变化,边读边用“/”分层。理清楚每件事的开头、过程和结果。3.在把握文章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所供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以下毛病: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生拉硬扯、任意拔高,等等。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做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文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能力·重点培育一、分析概括题的题目怎么命?——单项选择——选错误【转述文意】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从2019年开始有所变化)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⑴曲解文义⑵无中生有⑶强加因果⑷张冠李戴⑸时序颠倒(6)以偏概全……常见设误类型人物、地点与事件故意错位关键词翻译出错编造原文没有的信息,强加到当事人身上所列事实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故意错位改动范围或者程度,以个别代一般,以部分代整体等(或相反)1.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明史·陈登云传》)

【选项】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分析中错解了“赍”字的意思,“赍”在“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中的意思是“持有”“携带”,选项曲解为“筹措”。赍:1.携带;持;怀抱着。如“赍志而殁”。2.拿东西给人,送给——赍助(接济;资助);赍赏(赏赐);赍钱(持赠金钱);赉:赐予——赠送2.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原文】(刘随)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言数事,尝言:“今之所切,在于纳谏,其余守常安靖而已。”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

(节选自《宋史·刘随传》)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答案

“皇帝只好作罢”于文无据。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原文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张冠李戴。翕然:言论、行为一致,一致称颂;安宁和顺;鸟突然飞起来的样子。

【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为左副将军,克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节选自《明史·顾时传》)

【选项】顾时一生戎马倥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在明朝建立之后,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答案:时间有误,顾时并未一直镇守北平。4.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穿越【原文】顺治十六年,(骆钟麟)迁陕西盩厔知县。康熙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选项】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答案

“在盩厔任上,……并创办延陵书院”错,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江南常州知府时。【原文】明山宾,字孝若。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梁书·明山宾传》

【选项】明山宾体恤民情,仁厚宽容。昭明太子分外肯定他能体恤民情,不计得失,因此出资帮助他修房子。答案

“出资帮助他修房子”的原因分析错误。5.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宋史·孙傅传》

【选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答案

原文中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