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2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3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4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译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和翻译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原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生疏,由于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模糊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相互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射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2、《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领先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日:“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日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

译文:

绛侯周勃,是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周勃靠编织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高祖当时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战胜他。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在代地攻打反叛的韩王信,升任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毅、狡猾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对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孝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吕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最终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了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告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可怕了,自己也感到危急,于是就辞职,恳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恳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担当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有些人还没走,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期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察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绎侯周勃自己可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办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办理,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惊,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污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从前)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绎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绎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

3、《北史五十二·柳庆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北史五十二·柳庆传》原文及翻译(二)北史

北史列传第五十二原文及翻译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仆人所窃。郡县询问,仆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柳庆字更兴,小时候就聪慧机敏有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宠爱饮酒,擅长应对。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诵,柳庆马上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他的外甥孟氏经常横行霸道。有人告他盗牛,柳庆查获实情,即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孟氏一点也不行怕,竟对柳庆说:“假如把我带上镣铐,莫非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话一说定,就下令将他打死。从今以后,权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京城,借居在别人家里。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着钥匙。

不久。锁还是好好的,金子却全部不见了。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郡县审讯拷问,房东被迫认了罪。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问:“你曾与人同住吗?”回答说:“没有。”又问:“曾与人一起饮酒吗?”回答说:“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柳庆说:“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啊。”马上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后来抓住和尚,追回了那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邻居被拘禁了很多人。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可以通过诱骗来捕获他们。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贴在好些官府门上,信上说:“我等合伙抢劫胡家,同伴各种人都有,生怕终究要泄露出来。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假如允许自首的免罪,就情愿来告发。”接着柳庆又张了一道免罪的文牒,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缚双手到文牒前自首,因此将盗贼一网打尽。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都是类似这样。他常感叹地说:“汉代的于公自称办案无私,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如果他这话有应验,我或许也差不多吧!

4、《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其次十五》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其次十五》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染丘据遗之。三返不受

原文: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其次十五》

原文:

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觉了这种状况,惊异又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赏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国家给我的俸禄很多啊,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愿接受。景公很不兴奋,马上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应当节省衣食,朴实勤俭,给百官和百姓作个榜样。我努力的廉洁节俭,还生怕他们铺张铺张而不顾自己的品德。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铺张的行为了。”最终,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5、《孟子·告子下·人善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告子下·人善论》原文及翻译孟子·告子下

人善论

【原文】

曹交①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③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④,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解释】

①曹交:赵歧注认为是曹君的弟弟,名交。但孟子的时代曹国已亡,所以也不精确     。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古代传奇中的大力士。④假馆:借客舍,意为找一个住处。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说:“有。”

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假如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莫非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走莫非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说:“我预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同学。”

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莫非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6、《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告子下·仁义与和平》原文及翻译孟子·告子下

仁义与和平

【原文】

宋牼①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③,我将见楚王说④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⑤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6)。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7)则不行。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解释】

①宋牼(keng):战国时宋国有名学者,反对战斗,主见和平。②石丘:地名,其址不详。③构兵:交战。④说(shui):劝告。⑤遇:说而相合。(6)指:同“旨”,或许,大意。(7)号:提法。

【译文】

宋牼预备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这个地方遇上了他。孟子问:“先生预备到哪里去?”

宋牼说:“我听说秦楚两国交战,我预备去见越王,劝告他罢兵。假如楚王不听,我预备去见秦王,劝告他罢兵。在两个国王中,我总会劝告通一个。”

孟子说:“我不想问得太具体,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预备怎样去劝告他们呢?”

宋牼说:“我将告知他们,交战是很不利的。”

孟子说:“先生的动机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却不行。先生用利去劝告秦王楚王,秦王楚王由于有利而兴奋,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由于有利而兴奋,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利害关系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问、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仁义,心怀利害关系来相互对待,这样不使国家灭亡的,是没有的。若是先生以仁义的道理去劝告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仁义而兴奋,于是停止军事行动;军队的官兵也因仁义而兴奋,于是乐于罢兵。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问,兄弟之间都完全去掉利害关系,心怀仁义来相互对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的,是没有的。何必要去谈听‘利’呢?”

7、《孟子·告子下·治天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告子下·治天下》原文及翻译孟子·告子下

治天下

【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①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于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②。”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③,而况鲁国平?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④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也也(6),予既(5)已知之矣。’也也之声音颜色距(7)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8)之人至矣。与谗诌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解释】

①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②好善:这里特指宠爱听取善言。③优于天下:优于治天下的意思。优,充分。④轻:易,简洁,不以犯难。⑤也也(yi):自满的样子。(6)既;尽,都。(7)距:同“拒”。(8)谗:说陷害人的坏话。馅:巴结,奉承。谀:讨好逢迎。

【译文】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我听到这一消息,快活得睡不着觉。”

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力量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有才智有远见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见多识广吗?”

孟子说:“不。”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兴奋得睡不着觉呢?”

孟子回答说:“他为人宠爱听取善言。”

公孙丑问:“宠爱听取善言就够了吗?”

孟子说:“宠爱听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况治理鲁国呢?假如宠爱听取善言,四周八方的人从千里之外都会赶来把善言告知他;假如不宠爱听取善言,那别人就会摹仿他说:‘呵呵,我都已经知道了!’呵呵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于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之外停止不来,那些进谗言的阿谈奉承之人就会来到。与那些进谗言的阿波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国家,办得到吗?”

8、《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和翻译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从前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9、人教版七班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二)

人教版七班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二)

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把握。学了学问,按时复习,这是开心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伴侣往来是否诚恳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复习旧的学问,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只读书而不愿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愿读书,就会有怀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