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上_第1页
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上_第2页
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上_第3页
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上_第4页
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

行吗(上)―自广东省在职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经验证据阳义南才国伟2013-01-0415:21:25来源:《财贸经济》2012年第10期摘要: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应的四点改革建议。关键词:退休,养老金,预期退休年龄,OrdinalLogistic模型,BinaryLogistic模型一、引言近期全社会热烈关注和讨论我国是否要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这一政策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增加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延长“人口红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延缓“银发浪潮”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减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从长远、总体上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稳健。该项政策改革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当前的在职职工,但民意调查显示,新政策遭到了绝大部分回应者的反对。这就有必要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理论探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基于法定退休年龄的强制退休制度。职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必须退出工作岗位,并开始领取养老金。也就是说,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是挂钩的,职工只有退休了才可以开始领取养老金。因此,推迟退休年龄与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实际上是同步的,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相应延迟了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由此可知,如果推迟退休年龄并不符合当前在职职工的主观预期,他们相应地也就不会选择延迟领取养老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含了激励职工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收益结构,则职工有可能愿意接受延迟领取养老金;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在的收益结构会激励职工选择尽早或提前退休,则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改革就很难实现。可见,在新政策出台之前必须对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考察:第一,推迟退休年龄是否符合当前在职职工的主观预期?第二,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否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因此,必须基于经验数据考察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分析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激励效应。然而,我国对职工预期退休年龄长期缺乏最起码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使得出台新政策仍然缺乏最为基础的理论支撑和定量证据。为此,本文从在职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视角,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考察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是否与推迟退休年龄相符,并使用OrdinalLogistic模型和BinaryLogistic模型分别实证检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否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并提出改革政策建议,从而为制度改革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二、文献综述国外研究退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而较少研究预期退休年龄(Hall和Johnson,1980;Montalto等,2000)。最早研究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是Barfield和Morgan(1969),他们设置了“是否计划在65岁之前退休”的虚拟变量,运用Binary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预期退休收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后,Hall和Johnson(1980)将预期退休年龄划分为四组供在职职工选择,即62岁之前、62〜65岁、65岁以上、一直不退休,使用MultinomialLogistic模型分析发现能获得社会保障给付往往导致职工计划尽早退休;职业养老金越高,职工尽早退休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政府部门职业养老金比私人部门的影响更大;男性户主往往会计划更早地退休,而女性户主并没有类似的显著效应;工资高的职工往往选择更早地退休,家庭财产对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很小;配偶在职会导致男职工更晚地退休(仅对选择62〜65岁退休的那组人群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比同龄人差的男女职工都往往倾向于更早地退休;受教育年数多的职工往往更晚地退休,处于农村地区的男职工会选择更早退休。Montalto等(2000)从继续从事全职工作的可能性、计划退休年龄两个角度来考察职工的预期退休行为。受教育年数越多、工龄越长的职工继续从事全职工作的概率越大,年龄的影响为负;独居的未婚男职工、未婚女职工继续从事当前全职工作的概率很小,健康状况差的职工从事全职工作的概率也很小;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其他私人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能获得规定给付型(DB)养老金的职工显著降低了预期退休年龄0.76年。职工从事低技能职业的预期退休年龄要比从事管理、专业技能职业的低1.5年。预期退休年龄随着非投资收入、预期寿命、年龄、教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受过高等教育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要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高1.7年。Munnell等(2004)也发现养老金会降低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而且DB型养老金比DC型养老金的影响更大。职业特征、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职工的预期退休行为(Beehr,1986;Talaga和Beehr1989)。例如,工作满意度(Hanisch和Hulin,1991;Taylor和Shore,1995)、组织承诺(Taylor和Shore,1995)。Hanisch和Hulin(1990)认为可以将退休行为看成是职工自愿执行的一种有计划退出,以“避免工作环境的不满意”。Adams(1999)发现职业满意度对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显著为正,职业满意度高的职工会更晚地退休;职业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显著为负,那些已经实现其职业目标的职工更有可能尽早退休。实际上,职工在考虑预期退休年龄时一般会参考各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或养老保险制度对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最低年龄、提前退休的最低年龄等规定。另外,当今年长职工(55〜64岁)在从原先的全职工作离职之后,经常也会继续从事其他兼职工作,而不是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即使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为65岁,大部分职工也并不打算到了65岁就完全退休,这使得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变化范围更宽了(Montalto等,2000)。国内已有文献都是研究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而没有研究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特别是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实际上,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初始就具有激励职工尽早退休的效应,曾引发了多次提前退休潮(赵耀辉、徐建国,2001)o1997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引入了职工缴费的个人账户,改革之后劳动者的提前退休概率降低了7.6%(杨俊、宋媛,2008)。然而,汪泽英、曾湘泉(2004)运用“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模型”发现,该制度的计发公式在精算条件下是不公平的,会激励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在条件允许下更趋向于提前退休。为了鼓励职工多缴费、长缴费,200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了新的计发公式。此次改革之后是否仍然存在对提前退休的收益激励,是否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对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至今也没有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不足,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三、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一)数据2011年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在本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对在职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预期退休年龄的调查。抽样方法为:从全省21个地市的每个市中各抽取3一5个区(县),然后在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50个在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23份,其中男职工5294份,女职工4729份。被调查的男职工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0岁;女职工年龄为19一65岁,平均年龄为36岁。(二)主要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此次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考察的主要变量、各个变量的定义及其说明见表1:

惠1姿■定丈变地荷写定义预期退休年的ANRE定序堡U*分为50岁以询、5。〜55步、弱〜孙岁、幻〜65步、65岁以上+共5个逸破.基本工资BASICWAGE定址查情工静TENURE定挞变由受教存年数EDUYEARS定亚变量,小学及以下=日坪;所中=9年而中=径年「大等=15年■本科=仿年:硕士=19年L博士及以上=处年参加罪基金制度年敷PENSION定家庭财产PROPERTY分婪玺耐万元以下〜塑方、W1〜W万〜眦万、即万以上十共5盘能康程度FITNESS虚拟变昆■与同静人相比更基为否为广东械钠户莆GDURBAN虚拟蜜Gb是为“],否为y外器户鄙MIGRANT虚拟旋量.是为否为扯期状况MARRIAGE虚拟变所,巳婚为者为P”体制内弱工PUBLIC虚拟哽械.酰美甲或塑位.国有企心一眺工为"1。杏为*彼阮偶在职SPQUSEWORK虚拟变肝,配偶在聊为“引.番为W配偶退休SPOUSERETIRE虚拟变扯,配偶退休为T”.杏为第剽内职工1FORMAL虚拟堂切.是为勺七否为令同工CONTRACT虚拟变分.是为膏为广东省在职取工的精胞退休年薜逸择结果单位,柘序期退休年怡胃职工女职工粽数担斌九分比魏数暂敕育分比果快百分比5U岁以前905】7.S17.51B3941-24心50—55岁1&3037.i55,02泌4H.990.1网〜孙步1加37.592.53时698.761—65岁舔§59&(?3B史899.&65岁以上1022.0100.0登0.5100.0样本母5却4■17291.广东省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分布。问卷设计了如下问题:“您希望的退休年龄是?”可选项包括五个:50岁以前、50〜55岁、56-60岁、61〜65岁、65岁以上。选择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被调查的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到了55%,愿在60岁之前退休的占到了92.5%,而愿意在60岁之后推迟退休的只有7.5%;被调查的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到41.2%,55岁之前退休的占到了90.1%,愿意在55岁之后推迟退休的只有9.9%。可见,广东省男女在职职工中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表明虽然国发(2005)38号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扭转职工的提前退休预期,意味着推迟退休年龄并不符合当前在职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2.描述性统计由表3可知,男职工的基本工资、工龄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都高于女职工,男女职工的受教育年数比较接近,略高于高中水平。由表4可知,女职工的健康状况,配偶在职、合同制等比例都要高于男职工,而有编制、家庭财产状况等要比男职工低。被调查职工72.5%属于广东省城镇户籍,体制内职工占到49.2%。事3定■自斐■的描述性统计粮也沅#月.年定就自变量男性在聊眼工女挫在取眼工均值址大值最小债标帝茬均俯最大宙最小国械准弟基本工费]85XE200001001417,117S6.4300001311217.655011.440Q9,2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13.£440q10.338D扑受裂育年敝12.8226_IN92262.B至定性自变■的描述性统计单位:饰定性白壁困鼻性世职职匚女性在职聊1:题数百分比魏数百分比旌剥=1)倒4皿644OS&1.5配倜在耽2677眺£颂4B4.7配桐诳休1131心682,1W89BO,73句S77.5有^制眼工板93%0134&30.2合同工逾6S3.12?16如。广东省城镇月籍389377h733割7],B外省户籍419E,仲1131口方以下迎59的.〕306S?■!,3家庭10-20万84417.957113,9财产20"-*10万357丸63147.64。〜80万1.173.1110如如刀以匕H1日钢1.6国有企业I&3036.313普29,3体制内机关1243立££】84.8审业单位的013.7&27】土9,_合计27615LS21704a四、假设、模型与实证结果(一)假设根据表2可知,推迟退休年龄并不符合当前绝大多数在职职工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鼓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收益激励机制,则新政策就可以被在职职工接受。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检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职工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影响。如果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鼓励职工参保更长时间、缴费更多年份,则职工会愿意推迟退休年龄,相应的预期退休年龄会提高,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可能性也会增大。由于在职职工尚未领取养老金,只有参保年数这一个与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的变量,而参保年数又是决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针对职工参保年数提出两个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