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A.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B.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D.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参考答案:D由上表可以看出,从西汉到明朝,黄河中下游地区总人口数呈递减趋势,而淮河地区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人口密度的变化与总人数一致,故A表达正确;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人口大量南迁,而随着人口大量南迁,我国经济重心也不断南移,故BC的说法符合史实;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D符合题意。点睛:数据表格类题目,首先要看清表格是关于什么的数值,里面各栏的数值分别是哪一方面,然后要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最后可以得出有关信息。这是关于数据表格类题目做题的基本步骤,这一题也不例外。2.下面的曲线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美国社会就业率变动情况 B.美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变化情况C.苏联(俄)工业产值情况 D.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社会的就业率在经济危机之时最低,但图表中显示的信息,1929—1933年间却在上升,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会下降,但从图表显示曲线在此时却处于上升时期,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工业产值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从1925—1937年间,处于发展时期,创建了苏联工业发展的奇迹,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见C项符合题意,正确。苏联(俄)农业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牺牲者的角色,工业发展的背后,是其农业产值的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人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C.西方商品涌人冲击自然经济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没有提到洋务运动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工业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在列强经济侵略下,“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说明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D。4.“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俄国趁此割去中国北方万平方公里土地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影响【名师点睛】5.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本质上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等最终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转入低潮参考答案:A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参考答案:B7.秦汉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因此④项错误;分封制在秦朝以后逐渐的被废弃,不再成为主要的制度,因此①项错误,排除这两项,故选C。8.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参考答案:A9.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B.国家元首和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C.国会都拥有立法权

D.都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负责行政参考答案:C10.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参考答案:B11.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参考答案: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应熟悉科举产生的影响.解答:A.寒族子弟和小姓都有一定比例,故A不正确.B.科举考试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D.《唐书》所载830名进士出身包括了寒族、小姓、士族而士族所占比例很大,说明唐代科举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故选D.12.“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该材料反映的机构是A.中朝B.政事堂C.中书门下D.军机处参考答案:D从“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可以看出这一机构的职责,从“雍、乾后百八十年”可以看出这一机构产生的时间,由此得出这一机构是军机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汉朝的政治组织形式;B选项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办公地点;C选项是唐宋时期的官职。1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复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上海合作组织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A14.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六国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中增加的是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参考答案:B15.如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对上述数据解读正确的是①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②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需求③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④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B【详解】通过图示可以看出,价格指数最高是出现在1813年,不是逐年上升,排除①;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在逐年上升,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需求大,工人的工资水平得到了提高,故②④正确;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工资水平提高,工人生活是改善,不是恶化,排除③。故选:B。A、C和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够理解图示中工资指数与价格指数所代表的含义,工资指数上升,价格指数有升有降,实际上体现了工人待遇的提高。16.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④圈地运动

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B17.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两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参考答案:B近代中国传媒的发展。《申报》是早就创刊的,广告中提示徐园七夕有灯谜,那也是老的传统,新出现的历史信息是上海开始出现电影。故选B项。1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A.红军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B.遵义会议后红军获得了新生C.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始抗战参考答案:B19.“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参考答案:C20.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21.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原因是(

A.国家领导人能力出众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战争的刺激

D.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参考答案:B略2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参考答案:B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23.唐太宗时期,国家要落实由唐太宗指示起草的一份关于出兵防御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的诏令,这份诏令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参考答案:D24.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参考答案:D19世纪末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开放是被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完全独立的国家,是主动开放。两者开放的前提是国家性质不同。2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参考答案:A26.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A.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并举

D.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参考答案:C27.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即“天国京师”之意,谓之“金陵小天堂”。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天京”改回“江宁府”。这一时期南京名称的变化,客观上反映出A.洪秀全拥兵自重试图建立小朝廷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斗争失败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引起清廷反扑D.江宁府更能体现南京的地域特色参考答案:B“金陵小天堂”。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天京”改回“江宁府”说明太平天国仍然按照旧式封建王朝的模式构建政权,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正确;A、B和D均属于现象,不是实质。2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29.“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存在两千余年的条件是复杂的和特定的,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D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30.下列是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新创造,其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A.珍妮纺纱机B.瓦特改良蒸汽机C.最早的火车机车D.最早的钨丝灯泡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1)概括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国际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势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有哪些积极影响。参考答案:(1)局势:东欧依靠苏联,西欧依靠美国的局势;影响:两大阵营的对峙造成了长期分裂,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2)变化:西欧、日本在外交事务上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原因: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和西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渐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极格局中出现了多极化趋势。(3)影响:世界局势得以相对缓和,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详解】(1)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依据图片信息可得出当时出现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其中东欧依靠苏联,西欧依靠美国。结合所学可知,两大阵营的对峙造成了长期分裂,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2)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可得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在外交事务上独立性、自主性增强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从日本和西欧经济的发展,逐渐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在两极格局中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等方面分析回答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结合所学从世界局势相对缓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等角度分析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产生的积极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材料三: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6分)(2)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分)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2)早期:抢掠、欺诈、种族灭绝、贩卖黑奴等野蛮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抢占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继续商品输出的同时,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分)资本的开放与扩张的本性;(1分)新航路的开辟;(1分)殖民侵略扩张;(1分)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33.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