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重庆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重庆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重庆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重庆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重庆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这种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并认定这种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的姊妹病毒。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B.该病毒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该病毒作为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2.如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中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液B.动物细胞只能贴壁生长,不能进行悬浮培养C.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D.能连续传代的细胞通常具有异倍体核型,其贴壁性下降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菠菜绿叶中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利用鸡血细胞提取DNA时,需用0.14mol/L的NaCl溶液将DNA溶解C.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根据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5.研究表明,人体的乳腺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8条,若用15N标记乳腺癌细胞DNA的双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5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腺癌细胞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与DNA数量均加倍B.第1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只有一半染色体上含有15N标记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染色体未发生变异D.使用RNA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6.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指标物种马尾松苦槠石栎青冈光补偿点(mol•m-2•s-1)140663722光饱和点(mol•m-2•s-1)14251255976924(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8.(10分)2019年,澳大利亚的山火肆虐,过火面积大,对人类和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一个群落B.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C.森林能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而蜚声中外。下图是镇江香醋的生产工艺简化流程:(1)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温下灭菌,同时_________,淀粉被释放出来,淀粉由颗粒状变为溶胶状态。(2)由于酵母菌缺少淀粉水解酶系,糯米需经蒸煮后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液化,后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_________。30min后,装入发酵罐再接入酵母进行_________。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醋酸发酵时酒精应先_________,否则会因浓度过高抑制醋杆菌的增殖。发酵过程需敞口操作,麸皮和糠等拌匀制作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_。发酵过程中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多种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将_________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算跟踪发酵进程。(4)黑曲霉可产生a-淀粉酶用于液化,还可以产生果胶酶将果胶彻底分解为_________。(二)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1)质粒的抗性基因是常用的_________标记,如果质粒的抗性基因内有若干单一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就更好。当外源基因插入这样的酶切位点时,会使该抗性基因失活,这时宿主菌变为对该抗生素_________的菌株,容易检测出来。(2)双酶切会使载体和目的基因的DNA都产生两种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连接酶在适宜pH条件下会选择把_________连接起来,从而保证目的基因只以一个方向连接入载体。影响DNA连接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3)花药培养是单倍体克隆的主要方法。花药再生植株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烟草等植物通过形成花粉胚的_________途径,二是水稻等植物通过产生芽和根的_________途径,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物。水稻花药培养除了得到单倍体植物,还可以得到来源于花药体细胞的_________植株,因此需要对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筛选。10.(14分)草原植物在长期过度放牧下表现为植株变矮、叶片变短等矮化现象。为探究这种矮化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随机采集了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和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GZ)的根茎若干进行实验室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无性繁殖后代植株依旧存在矮化现象。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两种羊草后代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1)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净光合速率要_________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禁牧区来源羊草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导致_________,进而导致_________反应速率下降。(2)要确定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还应测定两种羊草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取叶绿素所用的溶剂是_________,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还应加入_________。(3)研究人员还测量了两种羊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机物量)的分配比,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_________显著高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植物这种生存策略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利用草原牧草资源的措施______________。(5)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请写出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发生的主要变化_________。11.(14分)回答下面(一)、(二)两个小题:(一)回答与制果汁、果酒、果醋有关的问题:(1)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维C之王”的美誉。利用猕猴桃直接制成的猕猴桃汁较为浑浊,加入______之后,会出现絮状物,说明含有较多的果胶。为获得无色澄清的果汁,需要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然后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使果汁澄清,同时提高出汁率。(2)制作出的猕猴桃汁,加入活化的酵母悬液,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密封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酒精含量较高、含糖量也高的猕猴桃酒。由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可形成红色产物,因此若要测定发酵产生的猕猴桃酒中维C的含量,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3)家庭制作的猕猴桃酒存放的过程中容易被醋杆菌污染。为防止变酸,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二)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类型和技术的问题。(1)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部分、人畜粪便等转化成优质生态复合肥,是________________技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具体体现。该技术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2)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只种一茬小麦,热量有余,如果种两茬,则积温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还有________________优点。(3)在农村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实际情况,合理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地的粮油肉蛋奶等的________________,以农业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尽量减少外部的化肥和农药,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________________效应。(4)在矿山废弃地,应该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积极发展草业、木业或林业的________________工程。12.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__________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③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提高其____________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2)图中过程④和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接受信息。(3)人体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此时图中过程__________在增强。(4)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原因是激素_______________。某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检测到其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___。另一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此时医生可通过静脉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是否明显升高来诊断该患者甲状腺是否发生了病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详解】AC、该病毒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其中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C正确;B、该病毒无细胞结构,也不含核糖体这种细胞器,B错误;D、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D正确。故选B。2、C【解析】

分析题甲图中突触的结构组成可知,①是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图乙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图,X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c代表突触的位置,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甲图中③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甲图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B正确;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C错误;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D正确。【点睛】关键点:判断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依据——由于题图中反射弧没有神经节,所以可以根据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判断或者根据效应器可以是传出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判断。3、D【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解】A、胰蛋白酶能消化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液,A错误;B、动物细胞可以贴壁生长,也能进行悬浮培养,B错误;C、传代培养的实质就是分离后再次培养,进行一次分离再培养称之为传一代,因此细胞进行一次传代培养所需时间应该大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C错误;D、能连续传代的细胞通常具有异倍体核型,其贴壁性下降,D正确。故选D。4、D【解析】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解】A、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分离菠菜绿叶中色素的原理,A错误;B、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B错误;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植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低温诱导不能使之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比无氧呼吸快,且量比无氧呼吸多,因此根据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正确。故选D。5、D【解析】

1、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以两条链作为模板进行的。2、(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DNA分子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第1代细胞在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上都有15N标记,B错误;C、乳腺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碱基对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D、使用RNA聚合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B选项中,需要结合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特点进行分析。6、D【解析】

根据题干和题表分析,影响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时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详解】A、140μmol•m-2•s-1为马尾松植株的光补偿点,当光强大于140μmol•m-2•s-1时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除进入线粒体外,还扩散至细胞外,A错误;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

C、森林中生产者制造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由表格信息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因而更适应弱光环境,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7、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实际上就是种群的进化,而当基因频率改变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不同,就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A正确;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正确;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虽然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8、B【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群落,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B、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B正确;C、森林提供木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D、火灾后的森林因为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使植物细胞破裂将淀粉分解成糖酒精发酵酵母菌(用水)稀释增加通气性各种有机酸的标准溶液半乳糖醛酸筛选敏感相同的粘性末端温度、酶的用量、反应时间胚胎发生器官发生二倍体【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一)(1)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温下灭菌,同时高温可以破坏细胞膜,使细胞中的淀粉被释放出来。(2)淀粉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糊精,糊精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在糖化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糖化。30min后,装入发酵罐再接入酵母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可产生酒精。酵母菌繁殖需要能量,而需氧呼吸能提供更多的能量,通气能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酒精含量过高,醋杆菌容易死亡,因此醋酸发酵时酒精应先(用水)稀释。发酵过程需敞口操作,麸皮和糠等拌匀制作成松散的发酵料,都是为了增加通气性。将各种有机酸的标准溶液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算跟踪发酵进程。(4)果胶是半乳糖醛酸的高聚物,果胶酶可将果胶彻底分解为半乳糖醛酸。(二)(1)质粒常含有抗性基因用于重组质粒的筛选。当外源基因插入这样的酶切位点时,会使该抗性基因失活,抗性基因无法表达,这时宿主菌变为对该抗生素敏感的菌株,容易检测出来。(2)双酶切会使载体和目的基因的DNA都产生两种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连接酶在适宜pH条件下会选择把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起来,避免单酶切使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连或反向连接,保证目的基因只以一个方向连接入载体。温度、酶的用量、反应时间都会影响DNA连接反应。(3)花药再生植株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烟草等植物通过形成花粉胚的胚胎发生途径(胚是植物的幼体),二是水稻等植物通过产生芽和根的器官发生途径(芽、根是植物的器官),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物。水稻花药培养除了得到单倍体植物,还可以得到来源于花药体细胞的二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加倍),因此需要对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表现型进行筛选)。【点睛】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基因工程涉及到很多技术,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时应在理解相应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0、低于CO2的吸收量下降暗(碳)反应无水乙醇碳酸钙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在过度放牧区,牲畜对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大量消耗。此时,植物将更多的同化产物分配给地下部分,可以为放牧过后植物的再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储备划区域管理;定适宜的载畜量;行轮牧制度二能量变化:牛羊啃食羊草后,一部分羊草中的能量以粪便形式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其余的被牛羊同化。牛羊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后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遗体残骸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或以流程图形式表示:【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详解】(1)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GZ)净光合速率要低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其主要原因是:过度禁牧区来源羊草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导致CO2的吸收量下降(气孔是CO2的通道),进而导致暗(碳)反应反应速率下降(CO2是碳反应的原料之一)。(2)叶绿素是脂溶性分子,能溶于无水乙醇,可以用于叶绿素的提取。碳酸钙可以保护叶绿素不被细胞中的有机酸破坏,因此提取过程中应加入碳酸钙来保护叶绿素。(3)据图可知:过度放牧区来源羊草(GZ)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围封禁牧区来源羊草(NG)。植物这种生存策略的意义是在过度放牧区,牲畜对植物地上部分进行大量消耗。此时,植物将更多的同化产物分配给地下部分,可以为放牧过后植物的再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储备。(4)根据上述研究,划区域管理;定适宜的载畜量;行轮牧制度等可以合理利用草原牧草资源。(5)牛羊吃草,在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发生的主要变化为:牛羊啃食羊草后,一部分羊草中的能量以粪便形式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其余的被牛羊同化。牛羊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后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还有一部分遗体残骸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利用。【点睛】本题以图形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过度放牧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考查学生对图形信息的处理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11、95%的乙醇脱色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半乳糖醛酸一定量蔗糖对样品稀释,加入2,4-二硝基苯肼,然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出光密度值,再利用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细口瓶保存、酒装满、瓶口密封物质的良性循环利用率套种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社会需求内部物质良性循环生态生态恢复【解析】

1、果胶酶的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果汁变得澄清。

2、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3、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①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②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太阳能、沼气、风能、潮汐能、水电能;③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详解】(一)(1)利用猕猴桃直接制成的猕猴桃汁较为浑浊,加入95%的乙醇之后,会出现絮状物,说明含有较多的果胶。猕猴桃酒中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为获得无色澄清的果汁,需要首先进行脱色处理,然后再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果汁澄清,同时提高出汁率。(2)制作出的猕猴桃汁,加入活化的酵母悬液,再加入一定量蔗糖,加少量蔗糖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并提高果酒的酒精度或甜度(含糖量)。由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可形成红色产物,因此若要测定发酵产生的猕猴桃酒中维C的含量,可对样品稀释,加入2,4-二硝基苯肼,然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出光密度值,再利用预先制作的标准曲线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3)醋杆菌为需氧型,在缺氧的环境下不能生存,家庭制作的猕猴桃酒存放的过程中容易被醋杆菌污染,为防止变酸,可用细口瓶保存或将酒装满或将瓶口密封,保证容器内为无氧环境,即可防止醋杆菌污染。(二)(1)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