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7讲苏联的社会主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巩固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
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反扑。(2)军事: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
时期。(3)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十月革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巩固一、“战时共3.内容(1)农业:实行
。(2)工业:实行
,将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商业:取消
。(4)分配:实行普遍
和实物分配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
”的特色。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共产主义3.内容4.特点:兼有“战时”和“”的特色5.评价(1)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消极: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5.评价2.内容(1)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2)工业:解除部分企业
,允许多种经营。(3)商业:恢复
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粮食税国有化货币流通实物分配制2.内容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化货币流通实物分配制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
。政治形势4.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政治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取消。三、“斯大林模式”2.表现(1)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3)优先发展
,其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4)推行
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计划经济重工业农业集体化2.表现计划经济重工业农业集体化3.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3.特点4.评价(1)功绩①“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两个
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③为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五年计划反法西斯战争4.评价市场经济五年计划反法西斯战争(2)弊端①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③长期的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④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
的重要原因。重工业计划指令苏联解体(2)弊端重工业计划指令苏联解体2.措施(1)农业(重点)①实行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四、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收购制自主权玉米2.措施四、赫鲁晓夫改革收购制自主权玉米(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②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工业3.评价(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评价斯大林模式2.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
。(2)在坚持
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
。(3)运用
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集中领导集中计划管理自主权经济2.内容五、勃列日涅夫改革集中领导集中计划管理自主权经济4.评价(1)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2)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特点: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4.评价3.特点: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2.内容(1)政府减少
计划指标,代之以
计划指标。(2)调整苏联的
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3)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
和承包。六、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指令性指导性所有制租赁3.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内容六、戈尔巴乔夫改革指令性指导性所有制租赁3.结果:未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3)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它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3)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特征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特征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认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认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要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单一公有制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违背生产力要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学会分析]材料1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物资匮乏的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在当时是必要的;材料2表明苏俄准备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苏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过程。[学会分析]项目改革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方面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其弊端得不到及时纠正,“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方面项目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赫项目改革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于是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最终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项目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学会分析]材料1反映了苏共中央认为当时农业有一些不足之处;材料2反映了苏共作出开垦生荒地的决议;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当时苏联的农业存在许多不足,如“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学会分析][考题范例][例1]
(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考题范例][解析]
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收集制。[答案]
B[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命题角度]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外局势而采取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例1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了这一重要问题。[命题角度]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维护了农民利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今天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减轻农民负担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命题预测]1.(2011·合肥模拟)英国作家威尔斯于1920年秋游历了俄罗斯,写下了《一封关于饥荒的来信》,他说:“俄国现在正处于濒临死亡的剧痛之中。……俄国的崩溃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种经济状况再继续下去,就将会是不可逆转的……”为此布尔什维克政府必须(
)[命题预测]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向美国和欧洲寻求援助A.实行新经济政策解析:从时间和内容来看,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弊端,只有实行新经济政策,才能恢复经济,所以答案选A。答案:A解析:从时间和内容来看,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弊2.(2011·绍兴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2.(2011·绍兴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问题情境的能力。“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说明当时已经实施了《土地法令》,实行了余粮收集制;“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说明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由此判断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问题情境的能力。答案:A[考题范例][例2]
(2010·北京高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考题范例][解析]
本题以苏联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A、B、C三项则是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答案]
D[解析]本题以苏联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史观解读]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着时代实践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到完全确立(斯大林模式)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成,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从这一视角去审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得出许多新的认识。[史观解读][命题预测]3.(2011·广州模拟)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A.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命题预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年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4.(2011·成都模拟)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离开了这些共同规律”就是“离开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意味着“社会主义成果的丧失”。专家断言,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勃列日涅夫改革必然失败。此处“共同规律”是指 (
)A.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4.(2011·成都模拟)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世界上“存在着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思想陷入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就是高度集中管理,对斯大林模式仍然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其改革失败是必然的。他所认为的“共同规律”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思想陷入教[考题范例][例3]
(2011·浏阳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考题范例][解析]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
A[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热点链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结合起来探讨,可坚定我们走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的深刻理解。[热点链接][命题预测]5.(2011·长沙模拟)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命题预测]A.“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C.“斯大林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斯大林模式”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A.“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明确指出了“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说明A正确;“类似封建的管理”说明C正确;“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明D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到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故B说法不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明确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七千五百卢布。”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3:“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材料4:“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买什么!”——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材料2:“‘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前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各有哪些?请回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结合四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别进行概括提炼。第(2)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概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概括提炼能力。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2)主要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国王与种子》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国王与种子》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
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预习提纲1、种子的结构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2、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4、叶芽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叶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各自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5、叶芽和枝条有什么关系?枝条上的茎和叶分别是叶芽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P125——130)预习提纲1、种子的结构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1、什么是胚?胚包括哪几个部分?2、辨认胚芽、胚根、胚轴的位置。3、子叶有几片?4、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什么?5、胚的各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1、观察玉米种子有哪几部分组成?2、辨认各部分的位置。3、子叶有几片?4、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实验: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有一个深色的疤痕,这是种脐,它是种子着生在豆荚处的痕迹,在种脐附近有一个小孔,这是种孔.
我们用力捏一下种子,就会有水从种孔中流出,说明种孔是水进入种子的门户.
种皮很坚韧,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种脐种皮种孔菜豆种子的结构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有一个深色的疤痕,子叶——有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端.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胚子叶——有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胚根
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植物的奥秘究竟在哪里?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植物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子叶提供营养物质胚芽——茎和叶胚根——根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子叶提供营养物质胚芽——茎和叶胚根——根胚轴——连接茎和根的
玉米种子外面也有厚皮。但这一层实际上是由两层组成的,外面一层是果皮,里面一层是种皮。因玉米种子成熟后,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故看上去只一层。所以,玉米的籽粒实际上是果实,只是习惯上称之为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外面也有厚皮。但这一层实际上是由两层小实验观察:
一部分变成蓝紫色,这部分的结构叫胚乳,胚乳中贮存大量的养料,其中淀粉遇碘变蓝色。另一部分变成了黄色,这部分叫胚,它分四部分。小实验观察:1.胚芽——发育成茎和叶2.胚轴——连接茎和根3.胚根——发育成根4.子叶(只有一片).1.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比较异同比较异同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表种子结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有有有有
有两片贮存营养物质无有(与果皮愈合)有有有
有一片不贮存营养物质有(贮存营养物质)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表种子结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种皮胚胚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外界条件种子必须是胚必须是充足的充足的适宜的完整的活的水分空气温度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外界条件种子必须是胚必须是充足的充足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菜豆种子萌发菜豆种子萌发菜豆种子萌发菜豆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种子萌发子叶出土子叶不出土大豆种子子叶出土大豆种子子叶出土具体过程:1种子从外界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2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养料,是在种子形成时就已储存在胚乳或子叶内3胚根的胚芽迅速成长起来,在一般情况下,胚根首先突破种皮,露出种子,然后向下生长形成主根。胚根生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或伸长,把胚芽、子叶推出上土面,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具体过程:1种子从外界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原来干燥坚硬种子幼苗胚芽胚轴胚根叶和茎根连接茎和根的那部分种子幼苗胚芽胚轴胚根叶和茎根连接茎芽的发育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茎芽叶芽发育为枝条的示意图观察叶芽的结构芽的发育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茎芽叶芽发育为枝条的示意图观察新植物体是由种子中的胚发育而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雏形。新植物体是由种子中的胚发育而成的我的收获我的疑问我的收获我的疑问1、上图分别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是_____(其中玉米还包括____);2是____;3是____;4是____;5是____;6是____;7是____。种皮果皮胚轴胚根胚胚乳子叶胚芽考考你1、上图分别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种皮果皮胚轴胚2.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可将绿色开花植物分为两类:凡是种子的胚具有_________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凡是种子的胚具有__________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中的_______。两片子叶一片子叶胚乳2.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可将绿色开花植物分为两类:凡是
4.下列都是单子叶植物的一组是:()A.高梁、大豆、花生B.水稻、蚕豆、黄瓜C.水稻、小麦、玉米D.小麦、蚕豆、高梁
5.小麦种子营养物质贮藏在:()A.子叶B.胚乳C.胚芽D.胚根CB4.下列都是单子叶植物的一组是:()A.高梁、第17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7讲苏联的社会主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巩固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
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反扑。(2)军事: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
时期。(3)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十月革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巩固一、“战时共3.内容(1)农业:实行
。(2)工业:实行
,将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商业:取消
。(4)分配:实行普遍
和实物分配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
”的特色。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自由贸易义务劳动制共产主义3.内容4.特点:兼有“战时”和“”的特色5.评价(1)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消极: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5.评价2.内容(1)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余粮。(2)工业:解除部分企业
,允许多种经营。(3)商业:恢复
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粮食税国有化货币流通实物分配制2.内容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化货币流通实物分配制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
。政治形势4.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政治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取消。三、“斯大林模式”2.表现(1)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3)优先发展
,其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4)推行
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计划经济重工业农业集体化2.表现计划经济重工业农业集体化3.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3.特点4.评价(1)功绩①“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两个
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③为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五年计划反法西斯战争4.评价市场经济五年计划反法西斯战争(2)弊端①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③长期的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④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
的重要原因。重工业计划指令苏联解体(2)弊端重工业计划指令苏联解体2.措施(1)农业(重点)①实行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四、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收购制自主权玉米2.措施四、赫鲁晓夫改革收购制自主权玉米(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②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工业3.评价(1)一定程度上冲破了“
”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评价斯大林模式2.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
。(2)在坚持
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
。(3)运用
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集中领导集中计划管理自主权经济2.内容五、勃列日涅夫改革集中领导集中计划管理自主权经济4.评价(1)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2)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特点: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4.评价3.特点: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2.内容(1)政府减少
计划指标,代之以
计划指标。(2)调整苏联的
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3)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
和承包。六、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指令性指导性所有制租赁3.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内容六、戈尔巴乔夫改革指令性指导性所有制租赁3.结果:未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3)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它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3)虽然它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特征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特征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认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认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启示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要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单一公有制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②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违背生产力要求,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学会分析]材料1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物资匮乏的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在当时是必要的;材料2表明苏俄准备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苏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过程。[学会分析]项目改革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方面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其弊端得不到及时纠正,“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方面项目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赫项目改革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导致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于是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最终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项目侧重点相同点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改革的根本不同经济上政治上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学课件[学会分析]材料1反映了苏共中央认为当时农业有一些不足之处;材料2反映了苏共作出开垦生荒地的决议;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认为,当时苏联的农业存在许多不足,如“对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巨大潜力仍然利用得很差”,“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妨碍了满足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增加集体农庄和集体农庄庄员收入的严重障碍”。[学会分析][考题范例][例1]
(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考题范例][解析]
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实行了余粮收集制。[答案]
B[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苏[命题角度]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外局势而采取的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例1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了这一重要问题。[命题角度]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维护了农民利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今天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减轻农民负担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命题预测]1.(2011·合肥模拟)英国作家威尔斯于1920年秋游历了俄罗斯,写下了《一封关于饥荒的来信》,他说:“俄国现在正处于濒临死亡的剧痛之中。……俄国的崩溃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种经济状况再继续下去,就将会是不可逆转的……”为此布尔什维克政府必须(
)[命题预测]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向美国和欧洲寻求援助A.实行新经济政策解析:从时间和内容来看,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弊端,只有实行新经济政策,才能恢复经济,所以答案选A。答案:A解析:从时间和内容来看,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弊2.(2011·绍兴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2.(2011·绍兴模拟)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问题情境的能力。“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说明当时已经实施了《土地法令》,实行了余粮收集制;“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说明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由此判断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问题情境的能力。答案:A[考题范例][例2]
(2010·北京高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考题范例][解析]
本题以苏联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把握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A、B、C三项则是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经济改革。[答案]
D[解析]本题以苏联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史观解读]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着时代实践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到完全确立(斯大林模式)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成,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从这一视角去审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得出许多新的认识。[史观解读][命题预测]3.(2011·广州模拟)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A.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命题预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年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4.(2011·成都模拟)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离开了这些共同规律”就是“离开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意味着“社会主义成果的丧失”。专家断言,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勃列日涅夫改革必然失败。此处“共同规律”是指 (
)A.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4.(2011·成都模拟)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世界上“存在着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思想陷入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就是高度集中管理,对斯大林模式仍然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其改革失败是必然的。他所认为的“共同规律”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思想陷入教[考题范例][例3]
(2011·浏阳模拟)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考题范例][解析]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
A[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热点链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要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结合起来探讨,可坚定我们走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的深刻理解。[热点链接][命题预测]5.(2011·长沙模拟)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命题预测]A.“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C.“斯大林模式”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斯大林模式”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A.“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明确指出了“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说明A正确;“类似封建的管理”说明C正确;“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说明D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到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故B说法不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明确指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七千五百卢布。”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2:“‘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3:“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材料4:“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买什么!”——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材料2:“‘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前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各有哪些?请回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结合四则材料的关键信息分别进行概括提炼。第(2)问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概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概括提炼能力。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2)主要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答案:(1)不足之处:苏联官僚腐败(或者特权等级依然存在);《国王与种子》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国王与种子》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
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预习提纲1、种子的结构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2、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4、叶芽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叶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各自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5、叶芽和枝条有什么关系?枝条上的茎和叶分别是叶芽的哪一部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事业单位员工聘用合同 3篇
- 驾驶员聘用合同完整版
- 2024版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守则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合并与收购顾问合同2篇
- 4-O-Methylhelichryset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3p-C-NOTA-生命科学试剂-MCE
- 软装合同范本
- 造船合同协议书范本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委托加工合同标的描述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与发行合作合同3篇
-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六
- 2024年炉外精炼工(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30年挖泥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2024年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限责任公司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军人职业规划方案
- 2024年《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iso22000202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 2023年浙江金华中考满分作文《总会找到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