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_第1页
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_第2页
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_第3页
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_第4页
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6页共46页公倍数和公因数说课稿〔集锦16篇〕篇1: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设计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两段: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例2教学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例4教学求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安排了理论与综合应用“数字与信息”。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往教学公倍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倍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从而提醒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同样如此。本单元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以公倍数为例,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下面几个环节:第一,准备好必要的图形。要为学生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也要准备边长为12、18、24厘米等不同的正方形。第二,经历操作活动。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在发现结果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络除法算式进展考虑。这是对直观操作活动的初步抽象。第三,把初步发现的结论进展类推,先自己尝试看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不难发现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等的正方形;在此根底上,还应引导学生考虑12、18、24等这些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第四,提醒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第五,判断8是不是2和3的公倍数,让学生通过反例进一步认识公倍数。理解概念的外延。在此根底上,教材注意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倍数的意义。公因数的教学同样如此。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教材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如第25页第7题,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策略通过列举找到答案,再引导学生联络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第8题也可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但也允许学生用列表的策略列举出答案。第29页第10题让学生先在图中画一画找到答案,也可让学生联络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第11题为学生提供了彩带图,学生可以在图中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考虑。2.提倡考虑方法多样化,找公倍数和公因数。课程标准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是只要求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不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出公倍数或公因数。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列举出两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找出公倍数或公因数。突出对公倍数和公因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学生对用短除的形式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理理解有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找公倍数或公因数时,应提倡考虑方法多样化。以求8和12的公因数为例,学生可能会分别写出8和12的所有因数,再找一找;也可能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或着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中找出8的因数。在找出公倍数或公因数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出来。要让学生经历填集合图的过程,明确集合图中每一局部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初步的集合思想。对于两个数有特殊关系时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在练习中安排,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规律。由于教材不讲互质数,所以两个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这样的结论不要出现,只要求学生在详细的对象中感受。为了拓宽学生对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认识,教材在“你知道吗”栏目里介绍了“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介绍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进展考虑。必要时,老师可以进展简单的讲解。3.通过调查、交流和尝试,感受数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教学“数字与信息”这一理论与综合应用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交流参与活动,感受数字在表达信息中的作用。课前调查的内容有:〔1〕110、112、114、120等特殊号码是什么号码;〔2〕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3〕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4〕生活中用常见的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5〕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课后调查的内容有:〔1〕去邮局调查有关邮政编码的其他信息;〔2〕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字编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开展交流活动:比方,为什么有些编号的开头是0?怎样从身份证中看出一个人出生的日期?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途?等等。在此根底上,教材在“做一做”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比方,为某宾馆的两幢客房大楼的房间编号,为一年级新生编号,还安排了与方位和间隔联络的问题,用编码表示家大约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时间情况,灵敏安排教学时间。篇2:《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按照学生预习、阅读课本进展教学,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练习反响中,局部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觉得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调查询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太费事了”。今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我在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根底上作了一些改良:一、仍然是将预习前置。二、动手操作,想象延伸。让学生动手操作,进步感知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形象思维开展的有利途径。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铺,铺后想,想后算,算后思。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分组操作,用除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写出来。提问:通过刚刚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以直观的操作活动,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与生活的联络,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考虑:根据刚刚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先用“列举法”教学“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在学生相对较纯熟的时候尝试让学生直接说出公倍数与公因数;在此根底上适当介绍后面的阅读知识,但不要求学生使用。四、在教学了用“列举法”“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知识之后,适当进步训练难度,将求“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合并训练。通过联络“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扩倍法等其它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拟喜欢,掌握较好。篇3:《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学习是五下教材的两个重要概念,新教材对这局部内容作了化解难点,个别击破的方法,如何教学好这节内容,我在这次的新教材教学理论中作了如下尝试。1、有效建立概念之间的构造链,形成条理化。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与交流活动中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特别注重概念间的系列反响,如倍数和因数是前面所学内容,新内容要在此根底上生根,必须复习旧知,联络生活,学习新知,围绕“公”,理解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最小公倍数那么通过实际生活中如第25页公交发车问题或参加游泳问题,来引发就是求最小公倍数来解决问题,最大公因数那么通过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来分最大的小正方形得到,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对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从而形成条理化。2、有效设计复习引入的问题串,引发思维性。由6和8的因数有哪些?引起学生回忆怎么求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想、由小到大地有序地想〕然后发现它们有1和2是一样的,即为公因数,用集合图〔韦恩图〕可以形象地描画出来,那么公因数有什么作用呢?引出改编后的例3,要把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成假设干个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有多少种剪法?最大的正方形是哪一种?学生探究后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反思:为什么?边长与12厘米和18厘米有什么关系?从而想到18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有哪些,18和12的公因数即为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而6那么是比拟特别的一个最大的数,即为最大公因数,到这里实际解决了例4。再次提问:因数是怎么求的?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最大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回到教材,自学教材,考虑问题。3、有效使用教材与教辅资料,进步达成性。什么时候阅读教材,例题等主体局部看不看?练习局部怎么用?都值得我们每节课去揣摩和研究。在公因数的教学中,我既不完全脱离教材,又适当对教材进展了重组,改变了教材在课堂上的展示方式,整合了两道例题与习题10的`展示与使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既学习了例题,又学习了新知,还不完全一样。为不让学生生疏,共同讨论之后又让学生回到教材,仔细阅读教材,寻找教材重点、难点,作好标记,可以当堂又经过了初步的复习。书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五1—5题,由浅入深,重点训练学生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无需改编,原题照用,可以直接在教材上作练习,当堂稳固所学新知,结合练习适当进展拓宽与技能的强化,可以直接实现当堂清。篇4:第三单元公因数和公倍数〔五〕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练习五的第12~14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开展有条理考虑。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构造,锻炼学生的思维,进步解决现实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纯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纯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步解决现实问题的才能。教学具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师:今日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二、根本练习。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交流。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12题。问题: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学生在书上完成后汇报方法。问题:你是怎样找到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学生可能用不一样的方法。24和16的公因数有1、2、4、8;2和5的公倍数有10、20、30……2、完成第13和1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问题: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指导完成考虑题。〔1〕小组讨论方法。〔2〕老师指导解法。四、阅读与自学“你知道吗?”[11]五、课堂总结。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思,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思,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篇5:《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复习内容:公因数和公倍数。复习目的:通过复习,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重点:又快又准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复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纯熟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复习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揭题〕2、如今,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二、解答实际问题1、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又快又准〕下面我们就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2、谈话:有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眼就能看出,你想试一试吗?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和16〔〕[]27和9〔〕[]13和39〔〕[]51和17〔〕[]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6和1〔〕[]5和7〔〕[]11和8〔〕[]9和10〔〕[]问:通过练习,我们又发现了什么?4、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14/21〔〕35/45()22/33()80/90()5、说一说每组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3和4/7[]3/5和9/10[]5/9和5/6[]7/8和11/12[]6、判断:1、3和5没有公因数。〔〕2、a=4b〔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3、30是3和10的倍数。〔〕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5、假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三、解决生活问题谈话: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今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想挑战吗?1、长途汽车站每隔8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10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趟车早上7:00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问: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2、一篮鸡蛋,5个5个地数,6个6个地数,都少了2个,这篮鸡蛋至少多少个?3、有一种长方形地砖,长6dm,宽4dm,至少取多少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4、有两根长分别是32cm和40cm的木条,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都是整厘米数〕,并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问:读了这道题后,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引起大家注意?5、把一块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红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尽可能大的相等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多少个?6、考虑题:李老师把25本练习本和15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练习本多了1本,铅笔少了1支,你知道这组最多有几个同学吗?四、交流新的收获?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篇6:《公因数和公倍数二》的教案《公因数和公倍数〔二〕》的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与比照,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展有条理的考虑。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构造,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3、在学生探究与交流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开展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才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过程:一、根本训练1、我们已经掌握了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稳固这方面的知识,并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2、填空。5的倍数有:〔〕7的倍数有:〔〕5和7的公倍数有:〔〕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完成练习四第5题。〔1〕理解题意,独立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汇报结果,集体评讲。〔3〕观察第一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每题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呢?〔倍数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第二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征?〔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在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4、完成练习四第6题。你能运用上一题的规律直接写出每题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进步训练1、完成练习四第7题。〔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填表。〔2〕你是怎样找到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的?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7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56〕2、完成练习四第8题。〔1〕理解题意。〔2〕“每隔6天去一次”是指7月31日去过以后,下一次训练日期是8月6日。“每隔8天去一次”指的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他们下次相遇,是在几月几日吗?〔8月24日〕你是怎样知道的?要知道他们下次相遇的日期,其实就是求什么?〔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比拟快的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篇7: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响,局部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量,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费事了”。在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拟喜欢。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思念旧教材上的“短除法”。篇8:的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试题填空题。1.假如3X=Y〔X、Y均不为0〕,那么Y是X的〔〕。2.假如a是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3.某数除以3和5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4.用一个数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5.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这两个奇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一个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7.两个数不是倍数关系,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6,这两个数可能是〔〕和〔〕。8.0、3、5、7四个数组成一个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四位数,最大是〔〕,最小是〔〕。9.要使60□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二判断题。1.32是16的最小倍数。〔〕2.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3.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4.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的个位是0,这个数肯定是2和5的公倍数。〔〕5.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成的正方形,其边长最短是24厘米。〔〕三.选择题。1.假如a是b的倍数,同时也是c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b和c的〔〕A.倍数B.最小公倍数C.公倍数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它本身。A.大于B.等于C.大于或等于3.48是12和8的〔〕A.公倍数B.倍数C.最小公倍数4.假如4a=5b〔a、b均不为0〕那么a〔〕b。A.>B.<C.=5.以下各组数中,〔〕是2和5的公倍数。A.10、15、20、25、30B.10、50、1250、540C、50、65、128、240四.把30以内的4和6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五.把7的倍数画上“△”,8的倍数画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六.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1211和1314和1916和245和128和56七.答复以下问题。1.小于100的数中,12的倍数有哪些?2.在12、15、36、64、450、950这六个数中。〔1〕3的倍数有哪些?〔2〕5的倍数有哪些?〔3〕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4〕2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5〕3和5的公倍数有哪些?八.解决问题。1.有一批玩具,假如每箱装30个,没有剩余;假如每箱装50个,也没有剩余。这批玩具最少有多少个?2.军军和丁丁到图书馆去借书,军军:每隔3天去一次;丁丁:每隔4天去一次。7月1日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篇9:的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试题填空题。1.甲=2×3×5,乙=2×3×7,甲和乙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2.我国的`报警是〔〕,急救是〔〕。3.在2、3、4和9四个数中,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有〔〕和〔〕,〔〕和〔〕,〔〕和〔〕,〔〕和〔〕。4.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8和24的公因数有有〔〕,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5.所有不为0的自然数的公因数为〔〕。6.35是7的倍数,那么3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7.一个数既是14的倍数,又是2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也可能〔〕。8.9和16的最小公倍数减去〔〕,就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二.判断题。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2.假如a是b的因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3.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小。〔〕4.相邻的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三.把45和36的因数、公因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内。45的因数:〔〕。36的因数:〔〕。45和36的公因数:〔〕。四.先完成表格再答复以下问题。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的因数15的因数20的因数在空格里画“√”。⑵12和15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⑶12和2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⑷15和20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2.5和63和75和814和78和249和18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⑴完成上表。⑵当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⑶当c是d的倍数时,c和d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五,按要求做题。1.实验小学为学生编学号,0504352表示五年级四班35号学生,是个女生;那么0603281是几年级几班的几号同学,是男生还是女生〔男单,女双〕?2.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六.解决问题。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这样的长方形有多少种?2.书店要把一批儿童文学装箱,小刚说:“每10本装一箱还余9本”,小红说:“每13本装一箱还差1本”。这批儿童文学最少有多少本?3.把48块饼干和27袋酸奶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饼干剩3块,酸奶剩2袋。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篇10:《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最大公因数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教学目的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才能目的: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敏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浸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情感目的: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历,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亲密联络,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动手才能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的,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二、设计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表达方法多样化。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材、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根底上进展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本钱节课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的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的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在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为24分米宽,36分米长储藏室铺上正方形地砖,怎么样铺的满而没有剩余,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考虑、互相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互相碰撞、互相引发、互相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比照,选出适宜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别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例二是让学生结合教学目的进展一一合作讨论,8和12的共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那些?学生交流后答复,老师评议。最后小结出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并进展小结。5、老师的教:老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展相机教学,对重难点问题反复讲,让学生理解。四、练习应用。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表现好的给予肯定。五、布置作业。课本练习五中的第1、2题。篇11:《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里面的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可以灵敏运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学会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培养有序考虑的思维习惯,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4、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的难点是灵敏运用多于一种的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三个主要局部:分别是引入、理解新知和理解运用。在引入的教学局部,我设计理解密码锁的环节,分别让学生找出18与20的所有因数,再找出它们共同的因数。这样除了可以复习找出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以外,还进展了对新知识两个数的公因数的铺垫,为后面的概念教学起到启发的作用。在理解概念的教学局部,我最主要的设计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两个数的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根据的条件,把边长4厘米与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分别铺在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上面,要选择出适宜的正方形。通过这些操作进展比拟分析^p,从详细形象方面去感受理解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接着再通过相关的提问与沟通,把两个数的公因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本质梳理明晰,使学生从概念的定义上明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促进了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其中,学生们还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交流,逐渐学会用适宜的语言把概念表达清楚。在理解运用的教学局部,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用不同的列举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上,引导学生应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概念,运用多于一种的方法灵敏有效率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在全部学生都可以理解最根本方法的根底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开掘出效率更高、更快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让学生通过比拟练习逐渐学会选择适宜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后面约分的学习奠定根底。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关键,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与有效的教学有亲密联络,必须在学生进展小组活动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引与点拨,关注活动的情况。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在发表意见时的有效生成,梳理并引导理解,也是到达教学目的的重要资。篇12:〈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复习教案与反思〈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复习教案与反思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教学目的: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稳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才能和合作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稳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教学施行:一、疏通概念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场,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展整理与复习。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答复板书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根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3、讨论与考虑: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二、专项练习1、方程的复习⑴整理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等式方程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⑵整理与复习第2题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①3x=1.5〔x=0.5x=2〕②x-210=30(x=240x=180)③x÷5=120(x=24x=600)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米11.7平方米?米2.7米6.9米3.9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老师小结,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⑷整理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4和82和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8和2415和602和3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历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整理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复习课,主要复习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对知识的回忆与整理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对潜能生而言,老师的提问不能及时沟起他们对知识概念的回忆,因此跟根底较好的同学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大局部学生在列方程时,因为没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把方程列错,或者方程列到了,却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诸如这些现象,主要是学生的抽象才能还不够完善,分析^p问题的才能还不够仔细,深化,有待进一步的开展。在公倍数和公因数一单元中,问题不大,主要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对较大的两个数,如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出错率较大。因此课后还应多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篇13:公因数和公倍数奥数数论试题及答案公因数和公倍数奥数数论试题及答案学校参加体操表演的学生人数在60~100之间.把这些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人.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分析^p: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展求解.解答:解:8=2×2×2;12=3×2×2;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利用公倍数求解方法,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再利用总人数的范围进展求解.篇14:五年级奥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分析^p: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展求解.解答:解:8=2×2×2;12=3×2×2;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那么8和12的公倍数有:24,48,72,96,…由于总人数在60~100,所以总人数就是72人或者96人,最少是72人.答: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72人.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利用公倍数求解方法,找出8和12的公倍数,再利用总人数的范围进展求解.篇15: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的有:1、使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简捷的方法,进展有条理的考虑。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与同伴进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考虑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考虑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考虑后,答复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根底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根底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考虑,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详细的运用,稳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拟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拟简捷。在此根底上,提醒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p: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根底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p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请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兴趣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根底,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拟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进步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拟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亲密联络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3、课堂习题进展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三〕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浸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2、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3、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普遍较低,所以要到达《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p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才能有限,而小组合作那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2、学法指导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提醒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时机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别人的说法。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到达《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中。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究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2、顺其自然地浸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究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络。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步解题技能。4、稳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稳固提升。四、教学具准备:印有月历纸、多媒体。五、详细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根底上感悟、理解、应用、稳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1、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三〕、练习稳固〔讲清练习的层次〕1、学会用最根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找生日。根本——拓展〔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络。〔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展回忆、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篇1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设计一、分析^p教材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