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_第1页
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_第2页
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_第3页
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_第4页
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凝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一)混凝土混合料1、和易性不好现象: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表面粗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筑困难。砂浆量过少,不密实。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原因分析:水泥用量不当、砂率不当、水灰比不当、水泥品种不当、配合比不准,计量不准确,搅拌时间缺陷,管理不严格。处理措施:掺减水剂、缓凝剂,严格计量装置的标定与使用,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保证配比准确。2、外加剂使用不当现象:长时间内不凝结硬化。表面鼓包或较早出现收缩裂缝。坍落度损失快,倾料不畅;难以振捣密实。原因分析:减水剂掺量过多,以干粉状掺入,颗粒遇水膨胀。减水剂选择不当,过快结硬,锯缝不及时,出现裂缝。外加剂选择不当或运输时间过长,坍落度严重损失。防范及处理措施:试验确定合适配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粉状外加剂保持干燥,结块的烘干、碾碎、过筛使用。缩短运输时间。缓凝减水剂数量过多,长时间不凝结,可延长养护时间解决。收缩裂缝采用适当措施予以修补;“鼓包”部分凿除后再修补。坍落度损失超过标准,退货。3、抗折强度低现象:不同期抗折强度波动大,强度判断不符合要求。原因分析:原材不符要求。配合比不准确,或者没按抗折强度确定配合比。没有按规定取样与养护。防范及处理措施:确保原材质量;严格配合比。4、混合料色差大现象:硬化后颜色深浅不一。每盘出料的颜色呈“花样”。原因分析:采用了不同品牌的水泥。搅拌时间缺陷。防范及处理措施:确定阶段进料量,选择品质稳定、产量大的供货单位。保证适当的搅拌时间,使混凝土混合料质量均匀稳定,色泽均一。5、不耐磨现象:表面起砂,砂浆脱落,石子裸露,形成损坏范围不一,凹陷不平的表面。原因分析:水泥品种选择不当。水泥强度等级选择不对。粉煤灰外掺料过多。水灰比过大。搅拌不匀。施工期间遭雨淋。防范及处理措施: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硅或硅酸盐水泥。粉煤灰通过试验确定用量。水灰比按配比执行。控制搅拌时间,均匀。防雨淋。凿去松散的砂浆层,至骨料裸露,清洗干净,用专用的路用混凝土修补抹平。(二)路面断板分为轻微、中度、严重断板;早期开裂断板和使用期开裂断板。1、原因分析早期:原材料不合格;基层标高失控、不平整;配合比不当;施工工艺不当;边界原因。使用期:设计不当(厚度偏薄、平面尺寸不当、配合比不当、产生碱-集料反应或抗冻融差等耐久性问题、排水设计不当);超重车的影响;路基不均匀沉降;基层失稳;初期微裂缝的扩展;排水不良;桥(涵)面铺装损坏。2、防范措施早期: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基层标高、平整度的控制。严格控制配合比。施工工艺的控制。边界影响的控制。使用期: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依法治路,严格控制超重车辆通行。路基质量的控制。基层质量的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封填微裂缝。加强养护。认真处理好路桥结合部位,防止不均匀沉降。3、处理措施裂缝修补:轻微断裂,裂缝无剥落或轻微剥落,裂缝宽度小于3nmi的断板,灌入粘结剂方法修补。局部修补:轻微断裂,一定深度内开槽浇快凝小石子混凝土,或加大开槽深度,埋置钢筋用快凝混凝土修补。彻底的处理就是全板厚开槽,预埋钢筋后浇混凝土修补。整块板更换:严重断裂,裂缝处有严重剥落,板被分割成多块,有错台或裂块已开始活动的断板,整块板更换的措施。(三)其他常见质量事故1>露石原因:坍落度小,失水快,掺入早强剂不当,凝结过快,无法收平。水灰比过大、水泥耐磨性差、用量缺陷,行车作用下磨损或剥落,形成露石。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合理使用外加剂;控制原材质量;确定合理配比;掌握好用水量。处理:粘结性良好的结合料开展罩面修补。2、蜂窝现象:明显孔穴,大小不一,状如蜂窝。原因分析:振捣缺陷,漏振,漏浆。防治措施:严控坍落度,有效振捣。模板边插入振捣,不得漏振。模板足够刚度、稳定性,防空隙,防止漏浆。处理:拆模后,及时修补。3、胀缝不贯穿现象:在厚度和水平方向不贯穿。原因分析:前仓胀缝板底部漏浆。接缝板未紧靠边模板;接缝板移位,砂浆挤进。胀缝切缝深度缺陷。防治措施:封头板与侧模、基层接触严密,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不得移动和漏浆;浇后仓前清缝;锯缝深度。处理:人工清理贯穿,回填与封缝。4、摩擦系数缺陷现象:光滑,摩擦系数低于设计标准或养护要求。原因分析:砂浆层较厚,砂偏细,质地偏软;坍落度及水泥用量大,振捣后聚集;抹面过光,未拉毛;使用时间长,自然磨损而磨光。防范措施:严控水灰比与坍落度及水泥、黄砂等原材料质量。采取拉毛、刻槽等防滑措施。处理:表面刻槽提高路面摩擦系数;用修补剂罩面,同时采取防滑措施;铺设沥青罩面层。5、传力杆失效现象:接缝一侧板上产生裂缝或碎裂。原因分析:杆垂直与水平向位置不准;发生移动;与混凝土粘结;端部未加套子留空隙;砂浆或其他嵌入物堵塞。防范处理措施:支架固定;水平,垂直向误差W3mm;检查传力杆是否移动,及时纠正;拆掉封头板后,人工整理顺直;涂刷沥青,防止粘结;滑动端设长的小套管,留足空隙;严防套管破损,砂浆流入,堵塞空隙;防止胀缝被砂浆石子堵塞处理:凿除后重新设置或校正传力杆,再浇筑混凝土。6、错台现象:在接缝或裂缝处,存在台阶,跳车。原因分析:雨水渗入,发生唧泥、抽吸作用,造成错台;根底不均匀沉降,板块断裂。防范措施:填缝料质量应符合要求;基层采用耐冲刷材料,表面应平整,坚实;增设内部排水系统;采用硬路肩;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地段,开展加固;采用较厚的半刚性基层和钢筋混凝土板。处理方法:错台高差0.5〜1cm时,切削法修补;高差大于1cm,凿低补平罩面法修补;如错台碎裂,锯切1m以上宽度,安设传力杆或校正传力杆位置,重浇混凝土。7、拱胀现象:接缝处拱起,混凝土碎裂。原因分析:胀缝被砂、石、杂物堵塞;传力杆水平、垂直向偏差大;小弯道、陡坡处、厚度较薄时,易引起拱胀;长胀缝;旧沥青加铺;基层中存在生石灰及不稳定的废渣。防范措施:填缝料符合要求,防异物嵌入;传力杆水平、垂直向偏差W3mm,防止移动,水泥浆浸入和粘连,端部足够空隙;胀缝设置综合论定。处理方法:锯切拱起部分,宽度约1m,重新铺设等厚、同标号钢筋混凝土板。如基层拱胀,可置换基层或消除不稳定材料后,再用等强度等厚混凝土捣实整平。8、脱空和唧泥现象:面板翘起或下沉;雨后细料从接缝和裂缝处与水一同喷出,有污迹存在。原因分析:同错台。防范措施:同错台。处理方法:压力注浆法。9、填缝料损坏现象:剥落、挤出、老化碎裂。原因分析:填缝料质量差;粘结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