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积累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含标点符号)
复习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前言2.缺谓语。
例: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缺谓语,应在“我们学校”后加上“举办”。)
3.缺宾语。
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缺宾语,“加强”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思想道德”后加“建设”。)类型二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轻风吹过,月光、树枝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无法与“发出沙沙的声响”相搭配,可将“月光”删掉。)
3.主宾搭配不当。例:苗乡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旅游胜地”的是“苗乡侗寨”,而不是“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可以改为“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苗乡侗寨,成为……”)
5.关联词搭配不当。例: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如果”和“也”搭配不当,把“也”改为“就”。)类型三语意重复 1.主语重复。例: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认真听讲。2.谓语重复。例:幻想小说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主语“我们班的同学”和“我们”重复,应删去后一个“我们”。)(“为”和“是”重复,应删去其一。)
3.宾语重复。例:工程队既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力争提前完工。4.定语重复。例: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即到会的人,应删去“到会的”。)(“施工”和“任务”重复,删去“任务”。)5.状语重复。例:夜深人静,他独自孑然一身穿过空旷的街道。
6.补语重复。例: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外。(“孑然一身”即独自一人,应删去“独自”或“孑然一身”。)(“溢于言表”即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应删去“之外”。)类型四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1)表示属性的或时间的、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性质);(5)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例: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2.状语位置不当。例: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在未来”应修饰“生活”。)类型五否定不当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了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例: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严防”“不出问题”即要确保出问题,与句子意思相悖,应去掉“严防”或“不”。)类型六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1.自相矛盾。例:看他高兴的样子,我敢肯定他可能有什么大喜事了。(既然“敢肯定”,又用“可能”来推测,前后矛盾,应去掉“可能”。)类型七表意不明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句子不止一种解释。具体指一句话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的语义,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意误解的现象。1.指代不明。例: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李丽建议举办读书交流会,杨玲建议进行演讲比赛。我同意她的建议。(“她的建议”指代不明。)2.有歧义。例: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大会。(“其他县领导”既可指本县除书记、副书记以外的其他领导,又可指其他县城的领导,应改为“书记、副书记等各县领导……”)2.词义使用不当。例: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用词不当,应该把“保存”改为“保护”。)3.感情色彩不当。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改为“学习”。)类型九结构混乱结构混乱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例:1.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之所以”和“的原因”语义相同,删去其一。)2.“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三部分”和“组成”造成了句式杂糅,可改为“包括…….三部分”或者“由……三部分组成”。)一、看到介词不放过,看是否缺少主语,是否表意不明。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例:1.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介词位于句首,淹没主语,应删掉“通过”。)2.伴随《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的全国热播,不仅让大家了解各地美食,而且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思考。(“伴随”开头,导致句子无主语,应去掉“伴随”。)二、看到并列词不放过,看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正确,搭配是否得当。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正确、搭配是否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例:1.《变形记》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逻辑有误,“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语序不当,应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3.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夏季”与宾语“钢城”“树城、花城”搭配不当,应将“包头的夏季”改为“夏季的包头”)三、看到两面词不放过,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1.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否提高”是两方面的事,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方面的事,前后不一致,应删掉“能否”。)2.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前半句“能否具有”说的是两方面的事,但后半句只说到了肯定的方面,应把后半句改成“关键是能否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四、看到否定词不放过,看它们是否因多重否定将意思说反了。例:1.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否定不当,“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应删去“否认”前的“不”。)2.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反问句多重否定失当,可改为“难道后果不可谓严重吗”,去掉第二个“不”字。)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例:1.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学校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就是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应该删去“不”。)2.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防止”和“不再”不能同时出现,删掉其一。)五、看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等词或词组,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体是否颠倒。例:1.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2.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六、看到代词不放过,看是否指代不清。例: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同学正在促膝长谈。(该句中,“他的同学”指的是谁的同学,自己的同学还是哥哥的同学,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应改为“看见他的同学正在和哥哥促膝长谈。”)七、看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不放过,看连用是否造成矛盾。例: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不少于十多处”矛盾,应删掉“多”。)八、看到“是”表判断的句子不放过,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例: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故乡”或者“郫县人”。)九、看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不放过,看同倍数相搭配,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例: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十、看到“不管”或“尽管”不放过,看是否将两词误用。例: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关联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常有“怎么”“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所以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十一、看到关联词不放过,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毛病。例:1.即使安倍晋三在极力兜售他的“和平主义”,因此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军国主义”野心。(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因此”改为“也”。)2.张亮不但会弹钢琴,而且王强也会弹钢琴。(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不但”要放到“张亮”的前面,一般来说,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前面,该句就应该将“不但”移到“张亮”前。)十二、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动宾、主语是否搭配得当。读到一个句子时,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1.世界杯赛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主谓搭配不当,“并以……荣誉”的主语不能是“世界杯赛”,把“并”改成“足球运动员们”。)2.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渲染”与“内涵”搭配不当,把“渲染”改为“蕴藏”。)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区别1.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例: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例: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例: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5)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标点符号的话,只能使用逗号。
例: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6)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两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7)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8)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例: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2.问号的使用(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例: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例: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4)倒装句中,句号放在句末。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怎么啦,你?【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例:你放着罢,祥林嫂!3.引号的使用(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三峡工程,“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4.冒号的使用(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2)用在提示的词(如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例: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例: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我们一般有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例: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6)“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例: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5.省略号的使用(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例: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6.书名号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卫工人劳动合同协议书
- 烧烤承包或转让合同范本
- 龙海人才市场就业协议书
- 消费赔偿保密协议书范本
- 销售立式镗铣床合同范本
- 球馆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锤子直播带货协议合同书
- 米线店的加盟合同协议书
- 硅酸泥水泥采购合同范本
- 淮安机械工程监理协议书
- 信息技术信息系统考核试卷
- 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计算书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 因式分解交叉相乘法练习100题及答案
- 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 呼吸科慢阻肺教学查房(模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件
- 广东东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2024年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ai直播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3年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自查情况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