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顺感觉器官(考研辅导0904)课件_第1页
祁金顺感觉器官(考研辅导0904)课件_第2页
祁金顺感觉器官(考研辅导0904)课件_第3页
祁金顺感觉器官(考研辅导0904)课件_第4页
祁金顺感觉器官(考研辅导0904)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04/1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TheFunctionsoftheSensoryOrgans祁金顺教授供考研辅导使用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第四节前庭器官(自学)第五节嗅觉和味觉感受器(自学)第六节皮肤感受器(自学)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分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

内感受器:内脏、本体感受器

外感受器:接触、距离感受器

—根据刺激的性质:

机械、化学、温度、伤害、光感受器

感觉器官(senseorgan):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耳特殊感觉器官(specialsenseorgan):

集中在头部的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感觉)、鼻腔的嗅上皮(嗅觉)、舌的味蕾(味觉)等。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对其它种类的刺激则不敏感或根本不感受,这种高度敏感的(最容易接受)刺激形式就叫做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视网膜光感受细胞380-760nm电磁波基底膜毛细胞16-20000Hz声波(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信息也转移到动作电位序列之中,即信息转移。(1)刺激的性质:特定的感受器细胞→特定的传入途径→特定的皮层结构→引起特定的感觉。(2)刺激的强度:

神经纤维上冲动频率的高低;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一、眼的折光功能(一)折光成像的有关光学原理1.折射2.后主焦距*表示折光能力:或用焦度(主焦距的倒数)(二)眼的折光系统正常人眼的折光能力*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前表面晶状体折光指数最大;折光能力可改变(20D-34D)

*大约59D,后主焦点位于视网膜所在位置(安静状态)(三)眼折光功能的调节(视近物引起)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自动调节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时,如不调节(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纤维支配)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近点

(nearpointofvision):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与年龄有关:

10岁—7.0cm

20岁—10.0cm

30岁—14.0cm

50岁—40.0cm

60岁---80cm

*晶状体折光能力改变范围:20D~34D2、瞳孔的调节

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l.5~8.0mm

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看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光线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瞳孔对光反射3、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收缩)。意义:可使双眼看近物时物体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而产生单一的清晰视觉。

3.散光

原因: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呈正球面,即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纠正:柱面镜老视眼不是折光异常!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色素上皮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视网膜细胞之间的联系:纵向会聚式联系,程度不等。视杆细胞:会聚程度大(几百个:1);视锥细胞:会聚程度小,中央凹处是单线联系。(图)感光细胞的结构特征:外段:膜(视)盘(近千个/视杆细胞),感光色素(100万个视紫红质/膜盘)(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1.视杆系统或晚光觉系统(1)光敏感度较高;(2)无色觉;(3)视敏度低2.视锥系统或昼光觉系统(1)光敏感性较差;(2)可以辨别颜色;(3)视敏度高(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紫红质(暗光下呈紫红色),对蓝光有最大吸收能力夜盲症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构像改变:视黄醛分子,视蛋白分子视蛋白:G蛋白耦联受体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电位未受光照时,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只有-30~-40mV;

●光照时,外段膜短暂地向超极化方向变化,形成超极化慢电位。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四)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同视杆细胞类似)。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感红、绿、蓝)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视蛋白分子结构稍有不同,使视黄醛分别对某种波长的光线最敏感)颜色视觉:可见光波长380~760nm;可分辨约150种不同的颜色机制:视觉三原色学说(19世纪Young和Helmholz)(三种视锥细胞、不同比例兴奋)。视觉三原色学说的证据:1)视锥细胞光谱吸收曲线;2)色盲全色盲:极为少见;部分色盲:主要是红色盲与绿色盲74?21?42?2?4?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视杆细胞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电紧张扩布终足双极细胞去或超极化型局部电位电-化学-电电-化学-电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四、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一)视力(视敏度)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也即眼所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正常视力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视力表正常眼的分辨能力为视角1分度(1′)(二)暗适应和明适应1、暗适应

从明亮环境进入暗环境后视敏度逐渐增高(视觉阈值逐步下降)的过程。2、明适应

从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后视觉的恢复过程。(三)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最大范围。结构影响:颞侧、下方视野较大,鼻侧、上方视野较小。颜色影响:白光视野最大,绿光最小。意义:检查视野有助于诊断眼(普遍感光功能)和脑部(传导路)的病变。(四)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单眼视觉:单眼视物产生的视觉。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同一物体产生的视觉。两眼鼻侧视野重叠。(视网膜上两物像对称)1)克服单眼视物的盲点:2)产生立体视觉(五)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

注视一个较亮的物体,闭上眼睛或物体消失后,仍能感觉到形状、大小相似的光斑的存在。闪光融合

重复光刺激引起主观上连续的光感。临界融合频率

引起闪光融合的最低频率,一般为25Hz。1.当刺激感受器时,如果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

A传导阻滞B衰减性传导C疲惫D适应

2.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常是

A近视B远视

C散光D老视

DB3.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视杆细胞对所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4.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C.视敏度高

D.光敏度高

E.司暗视觉BCA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耳的听觉器官组成:外耳、中耳和内耳耳蜗听觉器官生理的中心问题:(1)声音怎样通过外耳、中耳传到耳蜗?(2)耳蜗如何把声波的机械能转换成为神经冲动?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即声波。一定的振动频率一定的振动强度一、外耳的功能收集声波;判断声源;传导声波*波长为外耳道长度4倍的声波能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外耳道长约2.5cm,最佳共振频率约在3500Hz附近二、中耳的功能传导声波;

*鼓膜振动与声波同始终;

*增压减幅:

①鼓膜的实际振动面积约为卵圆窗膜面积的17.2倍;

②听骨链杠杆的长臂是短臂的1.3倍。

增压效应17.2×1.3=22.4倍2.鼓膜张肌和镫骨肌保护作用3.咽鼓管调节鼓室压力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l.气传导

*正常的气导*异常的气导2.骨传导*敏感性低*意义三、内耳(耳蜗)的功能(一)耳蜗的结构要点(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基底膜的振动

行波理论:(1)传播方向;(2)传播距离和最大振幅(四)内耳对声波的感受(频率、强度)频率:

不同频率声波(20-20000Hz)不同部位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不同的神经纤维不同部位大脑皮层强度:(1)纤毛摆动幅度→单一细胞动作电位频率;(2)兴奋的毛细胞数量→神经纤维数量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听阈(hearingthreshold):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最大可听阈:刚能引起鼓膜产生疼痛感觉的声波强度。听域(hearingrange):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即听阈曲线和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在1000~3000Hz。(五)耳蜗的生物电现象1、耳蜗内电位(内淋巴电位):蜗管内淋巴相对鼓阶外淋巴的电位差,约+80mV左右。产生和维持: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细胞Na+-K+泵(K+

泵入内淋巴、Na+泵入血浆,K+

超过Na+

)毛细胞膜电位特点: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可达160mV左右;毛细胞周围膜内外电位差只有80mV左右。2.毛细胞的换能机制和感受器电位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听毛弯曲顶部膜机械门控通道开、闭K+内流改变致去极化或超极化(感受器电位)侧膜上Ca2+内流增加或减少递质释放量改变3、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

定义: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记录到的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其频率和幅度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振动完全一致。实质:多个毛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特点:(1)振幅随声压增大而增大;(2)没有潜伏期;(3)没有不应期;(4)不易疲劳;(5)不发生适应。4.听神经动作电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振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发生反应的纤维数目;波形与同步化程度有关。听神经单纤维的动作电位:(1)“全或无”式,安静时自发放电,声刺激时放电增加。(2)特征频率或最佳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