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高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三)
简答题、教学情境分析题学科英语的主观大题其实没有出题规律,但是考查的简答题、教学情境分析题有固定的的复习范围,那就是英语教学知识、教学实施与评价两大部分。所以我是整理了科三的主观题第二、第三大题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知道了之后,考试根据实际题目随机应变,灵活套用即可。面临考英语学科的小伙伴,相信会有这种感觉,就是科三的大题感觉摸不着头脑,科三大题不像科二有规律可循,可以整理要背诵的题目,科三真的有种想考啥就考啥的感觉,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考什么大题,只要把这些类似于定理一样的理论点记住,就可以攻克这一障碍。科三的这两道大题占到50分的比例,不容小觑,要想通过,必须拿下这两道大题。下面就开始你的主观题复习之路吧!第二部分英语教学知识第一章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第一节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一、语言观语言观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看法。系统的语言观包括对语言的起源、性质、特征、结构功能、发展及运用等问题的认识。从现代外语教学发展历史来看,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和交互语言观对外语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一)结构主义语言观(StructuralViewofLanguage)结构主义语言观将语言看作一个由结构上互联系的各成分组成的用来传递意义的系统。语言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该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如语音单位(音位)、语法单位(词组、从句、句子)、语法操作(增添、移位、合并或改变成分)和词项(功能词和结构词)等。听说法和视听法都反映了这种语言观。(二)功能主义语言观(FunctionalViewofLanguage)功能主义语言观将语言看作是表达功能意义的载体。该理论更强调语言的语义和交际层面,而不只是语言的语法特征。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系统,还是一种做事的手段。因此,语言学习者需要知道如何用语法规则和词汇来表达概念并执行功能。交际法、自然法就体现了这种语言观。(三)交互语言观(InteractionalViewofLanguage)结构主义语言观体现语言的结构性;功能主义语言观的核心是语言使用的工具性;而交互语言观强调语言教学过程既要体现语言的结构性和工具性,又要体现语言的交互性。交互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因此,学习者不仅需要了解语法、词汇的内容,还要知道它们在交际语境中的使用规则。按照这种语言观,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任务型教学法就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体现。二、语言学习观语言学习观是指人们对语言学习理论、目的、模式、规律、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系统的语言学习观包括对语言理论、学习理论的认识,也包括对语言学习的诸多要素的认识。本节阐述的语言学习观仅限于外语学习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影响较大的三大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Theory)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一反应一强化(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的过程,所以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模仿、强化和重复。基于该理论,斯金纳(Skinner)认为语言就是行为,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人们行为的形成过程,而行为的形成则是人们对外界的刺激不断做出反应的结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ognitiveTheory)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通过对外界情况进行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来进行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重新组织认知结构的过程。(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eTheory)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人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三、语言教学观语言教学观指人们对语言教学活动的本质、方法、模式等要素的理解、认识、观点和态度,最后形成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第一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母语的教学机制和过程;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主要研究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原理和方法。本节阐述的语言教学理论仅限于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功能主义教学理论。(一)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将语言看作结构上相互联系并表达一定意义的系统,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目的语系统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种成分的内容。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成分(音素、语素、词、短语、句子)按照层次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这一大系统又分为几个子系统(音位系统、词汇系统和句法系统),其中句法系统是最复杂的,也是最基本的。该理论以口语为研究重点,认为语言形式中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只是记录口语的书面符号。视听法、听说法等反映了这种观点。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把语言学习过程看成是“刺激一反应-强化一重复”机械的习惯形成过程,把语言自动化视作外语学习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强调运用“刺激-反应”的模式训练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熟练程度,但是忽视了语言的创造性特点和语言所传递信息的不可预料性特点。(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是由规则产生和控制的行为,它具有创造性。外语学习是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通过对规则的分析和学习,对外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模式获得有意识的认识的过程。(三)功能主义教学理论功能主义教学理论主张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它认为要把语言放在社会交际中来学习。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交际,正确处理结构意义和环境意义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目的语进行社会交际。它提出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已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功能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交际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表达方式上语法的准确性,而是取决于交际意图的实现程度。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外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交际法等教学理念。第二节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语法翻译法简称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的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提倡用母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人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语法翻译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它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一)特点.教学内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重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教学手段: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是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讲解。以教师为中心来展示和解释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和规则,再进行翻译。(二)评价.优点⑴充分利用母语,把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外语的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⑵主张讲授语法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3)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训练。2.缺点(1)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缺乏趣味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孤立地讲解和分析语音、单词变化和语法规则,忽视了语境的作用。(3)重视语法规则,轻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4)大量使用母语,不利于外语的积极使用。二、直接法(DirectMethod)直接法就是直接教外语的方法。直接法通过利用外语本身进行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而基本不用母语翻译和形式语法。第一批词的词义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方式来讲解。(一)特点.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是完全一样的,两种语言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在外语和客观事物间直接建立联系。不用或少用母语,以避免母语的干扰。.学习外语需通过不断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不注重语法学习,把它放在次要位置。讲语法主要通过归纳法,不用演绎法。.句子是教学的基础。只背诵现成的句子,不要求分析不同语法成分间的关系。.强调语音和口语教学。外语教学从口语着手,在听说的基础上学习读写,最后达到听、说、读、的全面发展。(二)评价.优点(1)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2)注重模仿、朗读和熟记等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和正确的语言习惯。(3)重视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组织思维,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4)重视以句子为单位的外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缺点(1)忽视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2)把幼儿学习母语与学生学习外语混为一谈,把外语学习简单化,忽视了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差异,忽视了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客观事实。(3)忽略了语法的作用,过分强调模仿和记忆,不能使学生活学活用。三、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听说法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外语教学方法。听说法强调口语的第一性,强调口头能力的培养。(一)特点1.听说领先。人门阶段只练听说,不接触文字,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人门以后先从听说导人,然后教读写,以培养口语能力为首要目的。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以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通过大量实践形成习惯,达到自动用的效果。.限制母语和翻译的使用。.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难点,安排教学顺序。.语法教学靠归纳性类推,而不靠演绎性的解释。.严格控制词汇量,而且通过上下文教授词汇。.严格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答案正确立即给予强化。.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录音、语言实验室、视听设备)。(二)评价1.优点(1)不完全排斥使用学生的母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法的片面性。(2)具有一整套形成语言习惯的操练体系,把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听说训练完成后,再进行读写训练以巩固听说效果,使学生对句型的掌握多、快、准和熟练。2.缺点(1)过分强调机械操练,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2)过分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3)过分强调听说,忽视读写,语、文分家。(4)过于强调单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而忽视语境,只教会学生大量句型而不教给他们如何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语言。四、情景法(SituationalApproach)情景法以情景为中心,以整体为基础,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其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同时受完形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情景法主张听说先于读写,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教材以对话为主。课上一般不用学生的母语,但注重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难点。因为视听法也可以利用图片、幻灯片等创造情景进行教学,所以情景法又被称为视听法(Audio-visualMethod)(一)特点.语言和情景相结合。情景法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情景法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这可以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加深记忆。图像与声音相联系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使图像(情单独呈现,学生也能自动做出反应,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表达思想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中介作用。.整体结构感知。情景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教学顺序是“对话一句子-单词-单音”。以语音为例,情景法要求学生发音正确,握整体结构(发音、声调、语调、节)的基础上,再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词汇、语法也是通过图像听呈现的情景,让学生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四个步骤。(二)评价.优点(1)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⑵将枯燥的语法规则融入一定的语言情景中,改变了以往单纯记忆语法规则的学习方式,使教学呈现更加真实和生动。⑶针对性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效率。⑷时效性强。种教学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解答,这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缺点⑴学生被动接受语言材料的输入。⑵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⑶过分强调目的语结构的机械训练和语音的准确性,对语义关注不足。⑷由于情景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景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五、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认知法又被称为认知-符号法、现代语法翻译法。其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和布鲁纳(Bruner)的学科结构论、发现学习法。认知法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使学生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理解、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和写四个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其教学过程分为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三个阶段。(一)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从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理解。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强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20%o反对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提倡有意义的练习。.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反对听说领先。.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误加以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适当使用学生的母语解释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二)评价.优点(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总体的素质教育。(2)主张外语学习必须理解语言规则,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外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容.缺点(1)强调语言练习必须有意义,否定机械操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可行,特别是在初学阶段。(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交际法又称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FunctionnotionalApproach)0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理论基础为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Halliday)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Wilkins)的意念学说。功能指道歉、建议、邀请、命令、同意、拒绝等;意念指时间、空间、数量、条件等。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根据赫奇(Hedge)的观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和流利性。(一)特点.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宗旨。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它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的交际结合起来。.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语言不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使学生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正就不纠正,尽量鼓励学生发挥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仅仅是一本教科书。.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外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法的精髓。(二)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需要,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2)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外语教学除了重视语言形式、结构外,更重视语言的内容、意义和功能,培养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缺点⑴功能项目问题:如何确定功能项目,确定功能项目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项目的教学顺序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2)没有处理好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强调语法教学只学使用不学用法,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培养语法意识又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七、自然教学法(NaturalApproach)自然教学法又称自然法,是一种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旨在把抽象的意义还原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自然教学法吸收了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学生学习母语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实施自然教学法有以下四个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重点。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画面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做出非语言性的反应。.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有选择地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也可使用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使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教师继续使用直观教具以强化重点词汇。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要求学生描绘一个场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够广泛参与交流活动,用流利的英语讨论问题自然法强调,在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纠错上面。学习外语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学习环境。八、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全身反应法简称TPR,倡导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身体动作教授外语。(一)特点.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全身反应法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的,但是可以通过指令出相应动作来表达自己。通过让语言进人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生能够理解外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做好了说的准备。.以“听做动作”为要教组织形式,这是TPR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外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即听力理解先于口语输不强迫学生开口。起初,指令较简单,往往是单一动作;然后,教师发出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这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妆□从upointtothedoor,standup,sitdown”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指令,有时还包括一些想象的情节,如"NowyouareAmy.Pleaseintroduceyourself,OK?”。.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辅以其他句型。指令型语言的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他句型的出现只服从于祈使句的使用,不仅新授动词如此,新授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也是如此。在教授完新词汇之后让学生相互发出指令,如Singling,getup.lt'slate.""Oh,what'sthetime?""It'shalfpastseven.”,从而实现学生对英语的快速理解和长时记忆,使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英语。.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都是有错必改、精益求青,致使学生总怕出错、怕出丑而不敢大胆开口说,只是机械地跟读,而且小心翼翼。而全身反应法对待学生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不给学生带来压力。(二)评价1.优点(1)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2)不严格纠正错误,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3)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外语。(4)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5)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6)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它常给学生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2.缺点(1)只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只能用来教授简单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不适用于抽象知识的讲解和学习。(2)包含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课堂管理负担较重。⑶不太关注学生所犯错误,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九、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leaningbydoing)”,是交际法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学,使学生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认知能力,调动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语。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一)任务的基本要素在英语教学中,为学习语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的一些交际性活动。任务应该包含四个主要成分,即目的、语境、过程和结果。.目的(Purpose):要确保学生有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理由。.语境(Context):语境可以是真实的、模仿的或者是想象的。它涵盖了社会语言学问题,比如地点、参与者及其关系、时间和其他要素。.过程(Process):让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推理、咨询、概念化及交流。.结果(Product):任务型教应当有某种形式的语言输出成果,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二)任务和练习任务(Task)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有本质的区别。.任务具有目的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的车次。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三)任务的设计.任务的特点教师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目标、材料的选择、教学活动或步骤、学生的角色、教师的角色等因素。所设计的任务要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征。(1)任务是学生利用其语言资源所做的或完成的事情。(2)任务要有明确定义的交际性结果。(3)任务参与者首要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4)任务涉及和真实世界里一样的语言运用过程。2.任务的类型对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任务的分类,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观点。纽南(Nunan)把任务分为真实性(Real-worldTask)和育务(PedagogicTask);理查兹(Richards)认为任务类型包括拼图任务(JigsawTask)、信息沟(Information-gapTask)、解决问题任务(Problem-solvingTask)、决策任务(Decision-makingTask)、和交流务(Opinion-exchangingTask)0这里主要介绍简•威利斯的任务分类,她把任务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⑴列举型任务(Listing)列举型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说明说出或列举出与任务题目有关的内容,如要求学生列出中外节假清单等。(2)排序和分类型任务(OrderingandSorting)排序和分类型任务也称作整理型任务。比如,教师可以把课文段落或图片的顺序打乱,然后让学生重新按顺序排列。(3)比较型任务(Comparing)比较型任务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和配对等,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类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4)解决问题型任务(SolvingProblems)解决问题型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⑸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PersonalExperience)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各种信息,包括学习、生活、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之后学生可以跟同学们谈谈途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等。(6)项目型任务(Projects)项目刑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并用研究报告和实物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项目型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条件-输入一过程体验-产出”这一经典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任务型教学活动可能出现一种任务类型,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任务类型,关键是要看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性质和要求。(四)任务型课堂的教学步骤威利斯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任务前(Pre-task)教师先导人新的话题,引出任务,即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及完成任务的步骤。.任务环(Task-cycle)⑴任务(Task):教师可以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活动,构成活动链。学生结对或分组执行任务,教师在一旁协助。⑵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⑶报告(Reporting):学生口头或书面报告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⑴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组执行任务的情况。(2)操练(Practice):学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五)评价.优点(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⑷有大量的小组或结对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⑸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⑹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点⑴任务的选择、分级存在争议,任务中常常同时出现难易程度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利于学生学习。⑵对于缺乏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学生,任务会增加其挫败感,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十、启发式教学法(ElicitationMethodofTeaching)启发式教学法主张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启发式教学法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学环节,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更像是一种教学思想,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一)优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能加强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缺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启发也许不能得到教师预设的答案,因此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第二部分英语教学知识第三章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第一节语音教学一、语音教学内容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层次的语音教学和语流层次的语音教学。(一)语音层次的语音教学语音层次的语音教学一般包括音标教学和读音规则教学。.音标教学音标教学适合采用“听一看一模仿一正音一辨音一拼读”的步骤:教师将音素读给学生听;学生观察教师的发音动作:教师讲解发音要领,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读;学生个别操练,教师纠正错误;学生辨音:学生拼读一些已学过的含有该音素的词来巩固读音。.读音规则教学读音规则包括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和单词的重读规则等。教师在进行读音规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字母和单词中找到所学习的音素,引导学生归纳拼写与音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和掌握读音规则,并在语音和词汇学习中加以运用。(二)语流层次的语音教学语流层次的语音教学包括句子重音、节奏、意群和停顿、连读和失去爆破、语调等。.句子重音教师在讲解重音时,可以通过手势、声音的高低、画线、使用彩色粉笔或改变字号等方式表明重音变化。这些方法也可应用于语调教学。.节奏英语节奏教学要强调英语节奏的两个特点:一是英语连贯语篇重读音节之间的时距大致相等;二是重读和非重读音节交替出现。同时教师要注意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长、音强差别,可通过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英语节奏。.意群和停顿教师可结合课文或长句讲解意群和停顿的含义和规律,示范朗读和带读长句或语段,带领学生体会意群和停顿,使学生逐步学会划分意群,养成按意群朗读的习惯。.连读和失去爆破教师可以以句子或语篇为单位,在语境中讲解连读和失去爆破的规则,引导学生体会连读和失去爆破对语流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开展口语活动,让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语调教师可选取典型例句,在学生反复听示范、充分感知正确语调的基础上,简要讲解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模仿练习。二、语音教学的现实性目标.稳定性/连贯性(Consistency)发音要流畅自然。.可懂性(Intelligibility)发音要让听者理解。.交际性/交际有效性(CommunicativeEfficiency)发音要帮助说话者有效传递其想要表达的内容。三、语音教学原则(一)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是语音教学的首要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发音方式发音部位等方面人手,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形成准确的发音习惯。(二)长期性原则语音教学不只是入门阶段的教学任务,而且是贯穿于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任务和要求,教师应对语音教学常抓不懈、贯彻始终。(三)综合性原则语音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发音教学,教师应该将音素、音标、单词子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结合起来,将语音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四)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指语音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有标记的语音特征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发音难点采相应的教学方法。(五)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比赛、英语说唱、英语童谣、英语绕口令等,让学生寓学于乐;还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教具,使语音教学趣味化。(六)交际性原则教师要将语音置于特定的交际语境之中,让学生体会、分析语音的交际含义,在交际中使用所学的语音知识,掌握正确的语调、重音、节奏等,准确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七)真实性原则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自然的语言。把语音教学融人与真实情景相联系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边学边用。(八)多样性原则教师不仅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语音材料,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速、口音等,为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四、语音练习活动(一)辨音练习.使用最小对立体(UseMinimalPairs)学生需找出最小对立体中不同的那个音素。如:bid-bedwonder-wandership-sheep.排列顺序(WhichOrder)教师按不同的顺序读出每组单词,学生根据读音来排列顺序。如:pitpetbet②①③bearbeertear③①②.判断单词的异同(SameorDifferent)教师读出一对单词,请学生判断是否相同。如:met,meet(Different) well,well(Same).找出不同的发音(OddOneOut)教师读出一组单词,有的音是不同的,学生挑出发音不同的那个。如:bitbitbitpit(Thelastoneisdifferent.).补充完整(Completion)教师读出一连串单词,这些词只有一个辅音或者元音的发音不同,学生需要填空补充完整。如:gatelatematefatedatehate(二)发音练习.听并重复(ListenandRepeat)学生重复教师说的话,这样可以训练单音、单词、词组和句子的发音。.填空(FillintheBlanks)学生需要用包含某个发音的单词填空。如:Childrenlovetoplaygames.AfterAprilcomesMay..运用语境(UseContext)让学生在语境中完成有意义的语音任务。如:-What'swrongwithyou,Mr.Bloggs?-Ihatethishorriblejob.-Whatjob?-Washingsocks..绕口令(TongueTwisters)绕口令可以调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训练发音的有效方法。第二节词汇教学一、词汇教学内容(一)词汇意义(WordMeaning)词汇意义包括词的外延意义(DenotativeMeaning)和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0.外延意义也称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用来表示词语与所指客观世界中的实体之间的关系,指词的字面意义,也是词典中的定义或释义。如dog一词,其外延意义指“狗”这种动物。.内涵意义是隐含于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个词汇的情感联系。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如dog一词,经常用来表示“友谊”“忠诚”等内涵意义。(二)词汇用法(WordUsage)词汇用法包括词汇的搭配(Collocation)、短语(Phrase)、习语(Idiom)、风格(Style)>语域(Register)等。不同的单词所使用的场合不同。就语域而言,词汇有正式与非正式、褒义与贬义、抽象与具体之分。如offspring为正式用词,children为中性词,kids为非正式用词。(三)词汇信息(WordInformation)词汇信息包括词性(PartofSpeech)>词缀(Affix)、词的拼写(Spelling)和发音(Pronunciation)等。词汇信息也包括词法规则(LexicalRule),如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及物动词的句法结构(SyntaxStructure),如接什么样的宾语,是不定式还是动名词,是从句还是复合宾语;形容词、副词的位置等。(四)词汇策略(WordStrategy).调控策略(ControllingStrategy)指对整个词汇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以及资源的使用和监控等。.资源策略(ResourceStrategy)指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的技巧和方法,如利用课外读物、音像制品、网络、词典等资源学习词汇。.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y)指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行为和方法,包括猜测词义、记笔记、利用上下文等,主要用于理解词义、词形阶段。.记忆策略(MemoryStrategy)指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策略,如根据构词法、上下文和分类等记单词,主要用于巩固阶段。.活动策略(StrategyforOrganizingActivities)指在课堂上组织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使所学词汇得以运用的策略、如讲故事、写信通等用于活用词汇阶段。二、词汇教学原则(一)情景性原则情景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具体情景中呈现单词。具体情景包括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等。教师在具体情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单词。(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主要关注词汇的形音联系、形义联系、结构联系、语义和用法联系等。分析词形是提示词汇特征的有效手段,而读音规则、字母组合发音可使词汇的形与音联系起来;学习词根、词缀及合成词等构词法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形义联系和结构联系;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及词义搭配和句法搭配等来分析和理解词汇,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词汇。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听力或阅读材料,自己领悟单词的意义、推理单词的用法、记忆单词的音和形,把词汇教学同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三)文化性原则词汇结构、词义结构和词汇搭配与该语言的文化相连。因此,词汇教学不能孤立地停留在词汇的字面意义上,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四)学以致用原则词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授层面,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具体条件和语境,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掌握词汇的用法和功能,进而恰当得体地运用词汇表情达意。三、词汇教学活动(一)词汇呈现方法.意义的呈现反义让意义的呈现可以通过下定义,翻译,问答,展示实物、动作、图片,借助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语义图,利用上下文、信息沟等方式来进行。.结构和用法的呈现结构和用法的呈现可以通过举例,解释,问答,借助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结构图等方式进行。.策略的呈现策略的呈现一般通过向学生介绍策略或演示如何使用策略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掌握词汇记忆略,如带领学生对词汇进行分类、猜测词义,教学生记笔记、查词典等。(二)词汇巩固方法.贴标签(Label)将学生按照3〜5人分成一组,每组发一张图片,图片上面画着近期学过的一些物体。让他们用英语将这些物体的名称写出来。.找不同(SpottheDifference)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持有两张有细微差别的图片,并且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图片。两人通过描述、问答等方式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描述并画图(DescribeandDraw)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个学生手持一张图片,另一个学生手持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手持图片的学生尽量用所学单词来描述图片内容,同伴根据其描述在白纸上画出来;画图的学生用英语确认细节。直到画出的图和原图一模一样。.记忆游戏(MemoryGame)向学生展示一张画有很多物体的图片,让他们在两分钟内记住尽可能多的物体,然后拿走图片,让学生说出或写下他们所能记住的物体名称,看谁记得最多、最准确。.单词串烧(WordSeries)学生可以根据组合和聚合关系将单词串在一起来巩固,也可以根据词汇的不同类别来进行练习。.单词宾果游戏(WordBingo)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将纸分成九格,然后教师随便念九个学过的单词,学生边听边将单词填在格子中,随便填在哪个格子里都行。学生填好后,教师再打乱顺序逐个念这九个单词,学生边听边在听到的单词上画圈。当画的圈在横行、竖行或对角线上形成一条直线时,学生便可以边喊“Bingo”边将纸举起让教师检查。.词语联想(WordAssociation)教师说出一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然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或写下所知道的与此相关的词语,如同义词、反义词、形近词、话题相关词等。.找同义词和反义词(FindSynonymsandAntonyms)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组词汇,告诉学生其中包含若干对同义词或反义词,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同义词或反义词列出。.词语搭配(WordCollocation)教师给出两组词,让学生将词汇搭配起来,组成词块进行记忆。.归类(Categorize)学生将所学词汇按照要求进行分类。(三)词汇记忆策略常见的词汇记忆策略包括利用语境记忆、联想记忆及词典辅助记忆。其中,使用词典辅助记忆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的词典。.典先下文或构词法猜词,然后带着疑问去查词典。.指学获取有用信息:仅取汇义,需从词典例句中提取关汇的搭配、语法模式及语用等信息。第三节语法教学一、语法教学内容.语言的形式/结构(LanguageForm/Structure),包括词法(Morphology)、句法(Syntax)等。.语意(LanguageMeaning),包括语法形式或者语法结构的意义。.语用(LanguageUse),指语言在上下文或者语篇中的功能。二、语法教学原则(一')系统性原则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语法正是这个系统的体现。因此,语法教学必须符合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语法教学要依据教材中的请法系统进行。(二)交际性原则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法运用能力,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尽可能地创设交际性的语言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活动中感知、体验和理解语法规则,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法规则,从而将语法规则内化为真实的交际能力。(三)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语法教学中将方法、应用、内容和能力等整合。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二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隐性教学为主,适当采用显性的教学方式;三是语法与听、说,读、写活动相结合,使语法真正服务于交际。(四)激励性原则语法规则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记忆起来比较烦琐。因此,语法教学要注意学生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动机和兴趣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尽量减少机械性操练活动,合理设计意义性操练和交际性操练活动。.语法练习活动的话题要适合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语法水平,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创设语法运用情境时,要利用多种手段给学生提供视觉物体,如图画、幻灯片等,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设计与实施语法练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内化语言规则。.语法任务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能够单独或者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自己,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五)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在活动组织、话题选择、语法展示手段等方面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课堂活动能极大地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三、语法教学方法(一)演绎法(DeductiveMethod)在演绎教学中,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优点:讲解清楚,易于理解,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缺点:注重形式而非运用,学生容易遗忘学到的语言知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二)归纳法(InductiveMethod)在归纳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教师在使用归纳法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在语言活动中主动提炼语法规则的意识。创设的语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语法项目,控制教学难度,让学生在示例中能充分感知和理解语法规则。优点:增加学生和语言的接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理解语法项目所适用的语境所表达的含义及所承载的功能;分析、归纳、总结语言使用规律,深化学生对语法项目的理解,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缺点: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也比较费时。对教师而言,创设合适的语境有时比较困难,而且不一定能引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语法规则,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学生必须能够主动学习,愿意动脑去发现规律,否则会对语法规则的印象不深,难以巩固。(三)指导发现法(GuidedDiscoveryMethod)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语境中所呈现的目标语法,在真实语境中发现更多含有目标语法的句子,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归纳语法规则。然后教师简单明确地帮助学生强化其形式和意义。最后教师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和多层次的语言运用。四、语法练习形式(一)机械性练习(MechanicalPractice)机械性练习强调语法的准确性,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次机械操练,准确无误地记忆语法范句,并达到能脱口而出的水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范句并不重要。中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有替换操练(SubstitutionDrills)(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等)、转换操练(TransformationDrills)(如把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并句操练(如把两个简单句合并为一个复合句)等。(二)意义性练习(MeaningfulPractice)意义性练习一般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答案控制在要操练的句型和情境之内,是可以预料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在一定情境中用英语表意。中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有看图片编对话根据提示翻译句子等。意义性练习通常在机械性练习结束后进行。例如,在呈现了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并完成机械性练习之后,设计这样的活动;Ranktheitemsaccordingtothecriterionof"tastyM:water,milk,beer,coffee.Sl:lthinkmilkistastierthancoffee.S2:No,Ithinkcoffeeistastierthanmilk.(三)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Practice)交际性练习是指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自由使用所学的语法项目进行交流。它强调以交际为目的意义输出或理解。常见的活动形式有讲故事、情景对话小组讨色扮演等。第四节语篇教学语篇指的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语篇由一个以上的句子或语段组成,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语篇可以是对话或者独白,可以是书面语或者口语。语篇教学是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文章人手,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浏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通过学习语篇,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句子和作者的观点,能解决根据语篇所提出的问题。一、语篇的分类语篇通常分为会话语篇和段落语篇会话语篇是指一段对话,对话可以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多个人之间。这类语篇一般在口语课中出现。话语特点是口语化、生活化,难度水平较低,常用表达较多。段落语篇是指一个叙述性段落,一般在阅读课或者语法课中出现。语言特点为书面化、正式化,通常会有一些生词。二、语篇教学的特点(一)整体性效能英语语篇分析必须遵循“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要改变从单词、句式与语法等要素入手,停留在句群与段落分析的局部思维模式,要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二)预测性特点语篇教学可抓住文本可预测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预测、推断与检验,在预测语篇的同时要求学生加快阅读的速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三)图式化构建将图式理论引人语篇教学,其实质就是通过具体语篇所提供的意义文本与信息渠道来检测学生知识与经验储备的质量与水平。这种图式化构建也是促进语篇整体理解的有效方式,能够使新旧知识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新的知识链。三、语篇教学方法(一)整体教学法教师利用小标题、主题句等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文章无定式,但却有章法,英语文章尤为明显。常见的英文写作模式有以下几种。Introduction(presentsituation)-Backgroundinformation-Topicsentence-Body(supportingdetail)-Short summary-Opinion(prediction)-Conclusion(suggestion/solution)-Recommendation(callingforaction)Topicsentence-introduction(supportingdetail)-ThesisStatement-Topicsentence(majorpointone)-Supportingdetail-Topicsentence(majorpointtwo)-Supportingdetail-Conclusion(shortsummary)Generalintroduction(remark)-lntroduction(narrowingcontrollingidea)-TopicSentence-Supportingdetail (example,reason,argument)-Concludingremark-Conclusion(restatementofcontrollingidea)(二)线索教学法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有个人经历、新闻消息、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等。阅读时应抓住六个要素,即“5W+lH(Who,When,When,Why,What,How)”,以时间顺序(ChronologicalOrder)展开。(三)背景知识介绍法利用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梗概,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材中的材料通常体现了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背景知识的介绍会加深学生对材料的领悟,从而有益于启迪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四)段落提问教学法段落提问教学法是将整体教学法细化到段落和章节中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观点等。(五)讨论教学法运用讨论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疑并进行正确引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把握观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大胆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辩证观。同时,把教学放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创设交际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第四章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第一节听力教学一、影响听力的主要因素(一)学生学生的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文化背景知识,心理状态,听力方法与策略,对话题的熟悉程度等。(二)听力材料听力材料的类型、难度,说话者的语速、口音等。(三)听力任务精听、泛听、听写等不同任务。(四)听力环境进行听力活动的场所、课堂的氛围等。二、听力教学原则(一)分析性的听与综合性的听相结合分析性的听以词、词组、句子为单位,注重对细节内容的理解;综合性的听以语篇为单位,注重对体内容的把握。分析性的听是综合性的听的基础,因此听力教学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听力教学应该针对这一原则,设置相关的听力训练,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二)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听力的训练不能只局限在听力课上进行,而应与说、读、写教学结合起来。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是培养听力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将消极的、被动的、单向的听的过程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互动的学习过程。(三)注重过程与注重意义相结合听力教学是一个不断训练听力技能和提高理解能力的过程。提高听力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听力课上要强调听力技能的培养,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要强调对听力材料内容的整体理解,关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将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听力教学的整体效率,改善听力教学的效果。(四)难度适当教师在设计听力教学活动时,设置难度适当的听力任务很重要。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语言的难度要与学生的水平相当;同时运用多种口音的材料;要避免直接将课文朗读材料作为听力材料、将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听力题目的做法。三、听力教学模式(一)自下而上的听力教学模式(Bottom-upModel)自下而上的听力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知识对听力的影响。该教学模式主张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的训练及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主要教学活动有听音辨音、听音模仿、听音标音、听写词汇和句子等。(二)自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Top-downModel)自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侧重背景知识的作用,强调有关听力话题的信息或有关说话者的信息。自上而下模式在听力理解活动之前不进行有关语音、词汇和句法的教学,而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在听的过程中把听到并且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在不断预测和印证过程中完成整个听力任务,同时训练听力技巧。(三)交互式的听力教学模式(InteractiveModel)交互式的听力教学模式是听力教学的理想模式,它根据具体材料和学生基础安排听力技能训练,同时安排激活背景知识和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的活动。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还能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所听材料。四、听力教学过程(一)听前阶段(Pre-listening)听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向学生展示话题、生词或句型,帮助学生做好听的准备。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教授影响理解的生词或句型,介绍基本听力技能。.提供少量词汇或相关问题,让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利用问题、图片、多媒体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相关话题。(二)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听中阶段是听力教学过程的关键阶段,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和策略,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为保持学生对听力课堂的兴趣,设计的语言任务应该由易到难、泛精结合。除了下文中的听力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可用于听中阶段外,该阶段还涉及泛听和精听活动。泛听(ExtensiveListening)是让学生听材料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精听(IntensiveListening)是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再感知一遍,加深对文章细节的了解(三)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听后阶段要使学生真正互动起来,达到交流、合作、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师可设计如下活动:.根据所听信息组织编对话、角色扮演、采访、辩论、小组回答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扩展信息、添加后文等,发展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根据笔记和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五、听力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一)辨音能力(Discrimination)辨音能力包括语音辨别、重音辨别、意群辨别等能力。辨音能力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识别不同的音素,标注重音、节奏、意群,模仿,重复等。(二)交际信息辨别能力(RecognizingCommunicatingSignals)交际信息辨别能力指理解谈话中的信息指示语、例证指示语、话题中止语、题转换指示语等的能力。交际信息辨别能力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听并圈出信息、听并选出适当的信息、听并匹配释义、听并讨论等。(三)大意理解能力(ListeningforGist)大意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谈话或独白的主题或意图等能力。训练方式主要包括选择恰当的主题、构思内容梗概、主题匹配等。(四)细节理解能力(ListeningforSpecificInformation)细节理解能力指获取听力材料中具体信息的能力。细节理解能力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填写图表、判断正误、回答细节问题、根据听力材料给句子排序、匹配、听写画图等。(五)词义猜测能力(Word-guessing)词义猜测能力指借助各种技巧猜测听力材料中出现的陌生表达方式的含义的能力。词义猜测能力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就相关单词短语进行提问、词语替换、分析词汇结构、分析材料语流等。(六)推理判断和预测能力(InferringandPredicting)推理判断和预测能力指对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等的推理判断及对下文的预测等能力。(七)记笔记的能力(Note-taking)记笔记的能力指根据听力材料类型和听力要求选择适当的笔记记录形式的能力。记笔记的能力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听写填空、复合听写、填写图表等。六、听力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对听力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这种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语音感觉首先,要让学生听录音进行规范性模仿练习,注意发音相近、容易混淆的词。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语音在语流中变化的现象,适时帮助学生对比、总结发音和语调的差别,让学生了解一些语音变化的象。另外,在选择材料方面要注意听力材料的真实性,挑选基于真实语境的录音,逐步引导学生适真实的交流,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培养语意感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词汇、句意和语篇等不同的角度,对听力材料进行包括理解、意图预测在内的整体上的把握。(1)词汇方面,对待同音异义词汇,如our/hour等,要在听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和判断。对待生疏的词汇,要根据文章的前后信息进行猜测,如果对理解整篇文章影响不大的话,可不必细要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把握关键词。(2)句意方面,熟英语中一般型和一些特殊句型。段落不是句子的任意组合,一般来说,每个段落里面都有一个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所以在听的过程中要抓住主题句。(3)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在对听力材料进行语篇分析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语篇分析能力,如领会大意、判断作者态度和观点、从上下文衔接和连贯角度预测未知信息和推断隐含语义等。.培养对语言感情色彩的感觉在听力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特别注意说话者的语速和节奏,对语意有提示作用的重音、重复性词句和语调变化,根据语气(ToneofSpeech)及其用词(Speaker'sChoiceofWords),全方位推断说话者所在场所、所谈论的事情、人物关系和态度等。(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听前阶段浏览信息,预测主旨、意图,确定说话对象、场景及主要内容的习惯。.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边听边记录、边听边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用一些自己可辨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把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与本质的关键词和重要环节,如人名、地名、时间年龄、价格、数字等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遇到无法听懂的词句时,继续听下去,力求通过前后信息推测出遗漏的信息。以免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三)因材施教教师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听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只要求他们听懂材料的主旨;对听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听懂材料主旨的同时听懂材料的细节。听力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有以下特点: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且掌握不熟练;语言知识基础不牢;短时记忆能力不强;听力技巧掌握不熟练。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训练。(四)营造轻松的英语氛围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听前”的适度放松、“听中”的适时鼓励都会大大缓解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潜在“听能”,教师可选用一些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内容真实的听力材料,以提高学生听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能”和心理素养。(五)英语授课教师应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单词或者浅显易懂的英语来解释生词和课文,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英语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猜测或回答。第二节口语教学一、口语教学内容英语口语技能是指人们以口头的方式,用英语向他人表达意愿和交流情感的一种语言或语用技能。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形式(LanguageForm)语言内容(LanguageContent)、(交际)功能(Functions)和(文化与交际)策略(Strategies)o二、口语教学原则(一)平衡流利性与准确性原则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口语表达既要流利,又要准确。流利强调意义的完整表达,准确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使用。过分注重流利而忽视准确,可能会使语言令人费解;而过分强调准确,则会使意义表达不连贯。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模仿性口语要纠错,以保证正确输出,为精确表达奠定基础;交际性口语要允许错误的发生,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思路,等学生连贯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纠正典型错误。(二)情境化原则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话语情境,所选择的话题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参与意愿。教师还应适当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情境,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三)激励性原则口语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口说英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害怕出错的心理。当学生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时,教师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自信。对学生因口误而产生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但对一些明显的错误,还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纠正。(四)信息沟原则信息沟(InformationGap)是指不同的人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也叫信息不对称,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际活动。口语学活动设计要遵循信息沟原则。教师应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出各种各样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信息沟活动,让学生交流真实的信息,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五)发展口语策略原则教师要加强口语策略的讲解和训练,以保证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尤其是遇到困难时,能够顺利地进意义表达和思想沟通,培养学生连贯表达的能力和习惯。策略主要包括在具体谈话中引出话题、维持交谈、转移与终止话题,也包引起注意、表示倾听和理解、插话、回避、转码、释义、澄清、求助等。(六)听说结合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教师首先应增加语言输人的类型和数量,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除了书本上的材料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和歌曲等活动来了解当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及其他场合中使用的语言。要将输入的材料消化并转化为有效的输出,需要学生认真模仿并进行大量练习。在听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跟读,不仅有利于记忆,还可使学生根据具体情景体会表达的妙处。(七)活动多样化原则教师应该广泛收集资料,尽可能设计不同类型、风格与要求的任务,例如故事表演、话题辩论、采访活动和演讲等,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除了课堂上常见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下选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活动,如描述图片、复述故事、英语演讲、创设英语角等,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与提高。三、口语教学过程(一)说前阶段(Pre-speaking)说前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口语活动的话题,准备口语互动的素材或语言材料,教师选择的话题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说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或调查、看图说话或者自由交谈,也可以通过播放与口语活动相关的听力材料,或是让学生阅读相应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话题,积累语言素材。(二)说中阶段(While-speaking)在说中阶段,教师需要给出指令,确定口语活动的目的、时间、分组等内容。学生需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口语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口语时进行巡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说中阶段的活动要有梯度,不同的活动可以穿插进行。(三)说后阶段(Post-speaking)在说后阶段可以安排展示和评价活动。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之后,教师应要求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且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说英语的热情。四、口语教学活动口语教学活动包括三个层面: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主要是一些语言训练活动;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和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主要是功能意识激活活动和交际活动。(一)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ControlledorMechanicalActivity).结构化活动,包括阅读、背诵、模仿、重复等。.(类)交际活动,包括以结构为主的对话-编对话、分角色阅读、复述等活动。(二)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活动(Semi-controlledorSemi-mechanicalActivity).识别活动:通过询问识别不同的图片或匹配图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资源建设课件
- 新野社区运营工作总结
- 车辆防冲撞课件图片
- 车栏杆施工方案
- 沉井支护施工方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河道安全防护栏杆施工方案
- 安全员入职感想
- 老年人家庭防跌倒
-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盐雾试验机点检表
- DB12-T688-2016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
- 结构力学第二章
- 创意AI时代人工智能ppt模板课件
- 《设计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 客户受电工程竣工检验意见书(南网)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 泛光照明施工方案(DOC)
- 土地使用权(住宅用地)市场比较法评估测算表
- (最新整理)世界水利发展史
- 超市新员工进职[新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