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第三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第五节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1第二章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1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含碳50-55%,氢6-8%,氧20-30%,氮15-18%,硫0-4%,磷0-3%,以及微量的Zn、Fe、Cu、Mn、I、Mo等。平均含氮量为16%。2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氨
自然界的氨基酸有170余种,但组成天然蛋白质的主要是其中的20种。这20种氨基酸除脯氨酸外,都是L型的-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H
R–C–COOH
NH2
氨基酸R基团的不同,决定了其理化性质的不同,而且对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影响。(R-基团***)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3自然界的氨基酸有170余种,但组成天然蛋白质的主要是其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3氨基酸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EAA):是指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目前已肯定的有九种,即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苏氨酸(Thr)、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组氨酸为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较少。
4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3氨基酸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是指机体可以利用体内已有的物质自行合成的氨基酸,不一定必须从食物获取,但其功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天门冬氨酸(Asp)和天门冬酰胺(Asn)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5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变成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在体内分别可转变为胱氨酸(Cys)和酪氨酸(Tyr);如胱氨酸和酪氨酸供给不足,将加大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故这两种氨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脯氨酸(Pro)和牛磺酸(Taurine)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也是必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6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变成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氨牛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作用与功能:1.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海马体)2.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提高免疫系统的机能4.牛磺酸可以促进脂肪乳化5.牛磺酸对视网膜的影响6.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7牛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7主要来源
以海产品中牛磺酸含量最高,如牡蛎、哈蜊、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以及墨鱼、章鱼、虾、海螺等。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它部分的5至10倍。
8主要来源8第二节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在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其他任何营养素都不能替代它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酶;(2)肌肉收缩与运动:肌动蛋白、肌球蛋白;(3)运输:Hb、脂蛋白;(4)激素和神经递质;(5)抗体(Ig);(6)维持酸碱平衡,细胞内外体液平衡和正常的渗透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等。
9第二节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在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功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
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酶、激素、抗体、补体、血红蛋白供给能量:人体每天所需能量大约10%~15%由蛋白质提供。(成年人10%~12%,儿童青少年12%~14%)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0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0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蛋白质的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
11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1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模式优质蛋白质、参考蛋白质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12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评分1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②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②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比值。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3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凯氏定氮法。由于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故将测得的含氮量乘以6.25(即100/16),即可得计算出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粗蛋白含量)。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4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凯氏定氮法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大米7~10%,小麦粉9~12%,玉米7~10%,大豆30~40%,绿豆、豌豆18~25%,核桃12~17%,花生18~28%,木耳11~18%,猪肉(肥)1~3%,猪肉(瘦)18~22%,猪肝15~22%,鸡肉17~22%,鸭肉13~18%,鱼、虾15~22%,虾仁35~50%,鸡蛋11~14%,鲜牛奶2.5~3.5%,奶粉18~25%,萝卜0.7~1.5%,马铃薯1.5~2.5%,菠菜2~3%,梨、苹果、葡萄0.1~0.8%,枣0.8~2.0%。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5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大米7~10%,小麦粉9~12%2.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反映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经消化酶作用而分解和吸收的程度,可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实验求得。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消化率%=×100%食物氮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62.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反映蛋白质在胃肠3.蛋白质的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有许多,常用者有以下三个:(1)生物学价值(BV):即贮留的蛋白质占吸收蛋白质的比例,表示蛋白质吸收后在体内贮留的程度。生物学价值愈大,说明其利用率愈高。氮贮留量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100
氮吸收量
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氮贮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性氮)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73.蛋白质的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有许多,常用(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即贮留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比例,表示摄取的蛋白质被机体贮留的程度,可体现出各种蛋白质的不同消化率。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生物学价值×消化率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8(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即贮留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3)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即摄入每克蛋白质使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可反映蛋白质对于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满足程度。
动物体重增加(g)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
摄入蛋白质(g)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9(3)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即摄入每克蛋白质使动物体重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相互构成比例。计算方法就是将某种蛋白质中色氨酸的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20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人体对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程度就越高,该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就越高。如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能满足人体需要,在营养学上称为优质蛋白质,或完全蛋白质。
鸡蛋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更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21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氨基酸评分(amineacidscore,AAS)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与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的评分22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氨基酸评分(amineacidsc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被测蛋白质中某氨基酸含量(mg)氨基酸评分=理想或参考蛋白中该氨基酸的含(mg)23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限制了食物蛋白质中的其它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使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LAA)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谷类蛋白质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豆类蛋白质为蛋氨酸。谷类蛋白质除缺乏赖氨酸外,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也比较缺乏。24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人体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人体全鸡蛋面粉异亮氨酸4.03.23.8亮氨酸7.05.16.4赖氨酸5.54.11.8蛋氨酸+半胱氨酸3.53.42.8苯丙氨酸+酪氨酸6.05.57.2苏氨酸4.52.82.5缬氨酸5.03.93.8色氨酸1.01.01.025人体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人体全鸡蛋面粉异亮氨酸4.03.23.8
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以提高整个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比如,将大豆和米同时食用,大豆蛋白可弥补米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的不足。只要一天的膳食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并且包含了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那么这种膳食就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26
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第五节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从摄入量(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体重的变化)症状和体征(消瘦、皮肤)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7第五节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从27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过多28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8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消瘦型(marasmus):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均长期严重缺乏时出现的疾病。该型营养不良多见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饿、疾病及先天性营养不良等。消瘦无力、淡漠、发育迟缓。腹泻很常见,腹部因无脂肪呈舟状腹或因胀气呈蛙状腹;四肢犹如“皮包骨”。29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水肿型(kwashorkor):这是因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勉强能维持最低需要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多见于断乳期的婴幼儿。腹、腿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头发变色、易脱落等。30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水肿型(kwashor3131323233333434Kwashiorkor35Kwashiorkor35Marasmus36Marasmus36蛋白质摄入过多
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对人体同样有害。首先是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常伴随着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由于蛋白质不在体内贮存,故过多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脱氨分解才能排出体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加重肝、肾负担。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造成骨骼中钙丢失。应根据机体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37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对人体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
氮平衡必要的氮损失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38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
氮平衡38
蛋白质的供给量
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氮和排出氮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平衡关系称为氮平衡。其表达公式为:B=I-(U+F+S)式中:B为氮平衡,I为摄入氮,U为尿氮,F为粪氮,S为皮肤等其它途径损失的氮。39
蛋白质的供给量
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合成与分解)处在特定时间内,若进入机体的氮与排出的氮大致相等,称为氮平衡或零氮平衡;若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称为正氮平衡;若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则称为负氮平衡。
蛋白质的供给量
40在特定时间内,若进入机体的氮与排出的氮大致相等,称为氮平衡或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其机体所吸收的蛋白质,有相当一部分必须被用于合成新组织的蛋白质,故摄入氮应大于排出氮,即应为正氮平衡。此外,孕妇、乳母及处于疾病恢复阶段者,因其需要大量合成蛋白质,故也应维持正氮平衡状态。正常成人的氮平衡大多处于零平衡状态;老年人及某些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是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蛋白质的供给量
41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其机体所吸收的蛋白质,有相当一部分必机体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的情况下,体内蛋白质仍然在分解和合成,这种状态持续几天后,氮的排出将维持在一个较恒定的低水平。此时机体通过粪、尿及皮肤等途径所损失的氮,是机体不可避免要消耗的氮,称为必要的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ses,亦称不可避免的氮损失)
蛋白质的供给量
42机体在完全不摄入蛋白质的情况下,体内蛋白质仍然在分解和合成,一般成人按每公斤体重计,每日分别从尿中排出氮37mg,从粪中排出12mg,从皮肤排出3mg,从其他途径(包活分泌物和月经周期中损失的氮)男性为2mg,女性为3mg,所以每公斤体重每日损失的总氮量男女分别为54mg和55mg。一个60kg体重的男人,每日共损失估计为:54×60=3240mg,即相当于20.3g蛋白质(3.24×6.25)。蛋白质的供给量43一般成人按每公斤体重计,每日分别从尿中排出氮37mg,从粪中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除了考虑不可避免的氮损失(即人体对氮的最低生理需要量)之外,还必须考虑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于少年儿童等特殊人群,还应考虑其生长发育和新组织形成的需要。
蛋白质的供给量44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除了考虑不可避免的氮损失(即人体对氮的最低2000年新公布了我国各人群蛋白质推荐量DRIs;成人蛋白质摄入量约为60~80g/d。优质蛋白0.8g/kg.d;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则为1.16g/kg.d。我国的DRIs建议,优质蛋白(动物+大豆)至少应占蛋白质供给量的1/3以上,最好达一半。蛋白质的供给量452000年新公布了我国各人群蛋白质推荐量DRIs;成人蛋白质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我国农村居民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由粮谷类、豆类提供。适当提供动物性蛋白(畜、禽、鱼肉;蛋、奶是优质的来源),使机体更有效地利用氨基酸合成体内蛋白质。目前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蛋白、螺旋藻蛋白质(含量可达60%干重)。还有一些昆虫蛋白质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待开发和利用。46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我国农村居民所需要的蛋白质主要由粮谷类、豆类常见烹饪原料蛋白及其功能性质肉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加热可水解,形成菜肴独特的风味。乳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分为酪蛋白、乳清蛋白卵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有蛋清蛋白和蛋黄蛋白谷类蛋白:属于半完全蛋白质,面筋蛋白主要由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组成。大豆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可与谷类蛋白互补。47常见烹饪原料蛋白及其功能性质肉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质,加热可第二章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第二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第三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第五节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48第二章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1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含碳50-55%,氢6-8%,氧20-30%,氮15-18%,硫0-4%,磷0-3%,以及微量的Zn、Fe、Cu、Mn、I、Mo等。平均含氮量为16%。49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氨
自然界的氨基酸有170余种,但组成天然蛋白质的主要是其中的20种。这20种氨基酸除脯氨酸外,都是L型的-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H
R–C–COOH
NH2
氨基酸R基团的不同,决定了其理化性质的不同,而且对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也有很大影响。(R-基团***)第一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50自然界的氨基酸有170余种,但组成天然蛋白质的主要是其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3氨基酸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EAA):是指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目前已肯定的有九种,即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苏氨酸(Thr)、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组氨酸为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较少。
5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3氨基酸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是指机体可以利用体内已有的物质自行合成的氨基酸,不一定必须从食物获取,但其功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天门冬氨酸(Asp)和天门冬酰胺(Asn)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52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变成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在体内分别可转变为胱氨酸(Cys)和酪氨酸(Tyr);如胱氨酸和酪氨酸供给不足,将加大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量。故这两种氨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脯氨酸(Pro)和牛磺酸(Taurine)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也是必需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分类53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变成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氨牛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作用与功能:1.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海马体)2.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提高免疫系统的机能4.牛磺酸可以促进脂肪乳化5.牛磺酸对视网膜的影响6.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54牛磺酸:属于条件必需氨基酸7主要来源
以海产品中牛磺酸含量最高,如牡蛎、哈蜊、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以及墨鱼、章鱼、虾、海螺等。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它部分的5至10倍。
55主要来源8第二节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在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其他任何营养素都不能替代它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酶;(2)肌肉收缩与运动:肌动蛋白、肌球蛋白;(3)运输:Hb、脂蛋白;(4)激素和神经递质;(5)抗体(Ig);(6)维持酸碱平衡,细胞内外体液平衡和正常的渗透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等。
56第二节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在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功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
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酶、激素、抗体、补体、血红蛋白供给能量:人体每天所需能量大约10%~15%由蛋白质提供。(成年人10%~12%,儿童青少年12%~14%)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57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0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蛋白质的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
58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1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模式优质蛋白质、参考蛋白质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59第四节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评分12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②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率;②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互比值。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0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
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凯氏定氮法。由于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故将测得的含氮量乘以6.25(即100/16),即可得计算出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粗蛋白含量)。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多采用凯氏定氮法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大米7~10%,小麦粉9~12%,玉米7~10%,大豆30~40%,绿豆、豌豆18~25%,核桃12~17%,花生18~28%,木耳11~18%,猪肉(肥)1~3%,猪肉(瘦)18~22%,猪肝15~22%,鸡肉17~22%,鸭肉13~18%,鱼、虾15~22%,虾仁35~50%,鸡蛋11~14%,鲜牛奶2.5~3.5%,奶粉18~25%,萝卜0.7~1.5%,马铃薯1.5~2.5%,菠菜2~3%,梨、苹果、葡萄0.1~0.8%,枣0.8~2.0%。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2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大米7~10%,小麦粉9~12%2.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反映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经消化酶作用而分解和吸收的程度,可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实验求得。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消化率%=×100%食物氮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32.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反映蛋白质在胃肠3.蛋白质的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有许多,常用者有以下三个:(1)生物学价值(BV):即贮留的蛋白质占吸收蛋白质的比例,表示蛋白质吸收后在体内贮留的程度。生物学价值愈大,说明其利用率愈高。氮贮留量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100
氮吸收量
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氮贮留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性氮)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43.蛋白质的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有许多,常用(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即贮留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比例,表示摄取的蛋白质被机体贮留的程度,可体现出各种蛋白质的不同消化率。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生物学价值×消化率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5(2)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即贮留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3)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即摄入每克蛋白质使动物体重增加的克数。可反映蛋白质对于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满足程度。
动物体重增加(g)
蛋白质功效比值(PER)=
摄入蛋白质(g)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66(3)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即摄入每克蛋白质使动物体重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tern)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相互构成比例。计算方法就是将某种蛋白质中色氨酸的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67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人体对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程度就越高,该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就越高。如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能满足人体需要,在营养学上称为优质蛋白质,或完全蛋白质。
鸡蛋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更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68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氨基酸评分(amineacidscore,AAS)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与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的评分69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氨基酸评分(amineacidsc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被测蛋白质中某氨基酸含量(mg)氨基酸评分=理想或参考蛋白中该氨基酸的含(mg)70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限制了食物蛋白质中的其它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使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LAA)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谷类蛋白质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豆类蛋白质为蛋氨酸。谷类蛋白质除缺乏赖氨酸外,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也比较缺乏。71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当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人体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人体全鸡蛋面粉异亮氨酸4.03.23.8亮氨酸7.05.16.4赖氨酸5.54.11.8蛋氨酸+半胱氨酸3.53.42.8苯丙氨酸+酪氨酸6.05.57.2苏氨酸4.52.82.5缬氨酸5.03.93.8色氨酸1.01.01.072人体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人体全鸡蛋面粉异亮氨酸4.03.23.8
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以提高整个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action)。比如,将大豆和米同时食用,大豆蛋白可弥补米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的不足。只要一天的膳食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并且包含了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那么这种膳食就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73
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第五节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从摄入量(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体重的变化)症状和体征(消瘦、皮肤)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74第五节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从27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过多75人体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8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消瘦型(marasmus):是由于蛋白质和能量均长期严重缺乏时出现的疾病。该型营养不良多见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饿、疾病及先天性营养不良等。消瘦无力、淡漠、发育迟缓。腹泻很常见,腹部因无脂肪呈舟状腹或因胀气呈蛙状腹;四肢犹如“皮包骨”。76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水肿型(kwashorkor):这是因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勉强能维持最低需要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多见于断乳期的婴幼儿。腹、腿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头发变色、易脱落等。77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水肿型(kwashor7831793280338134Kwashiorkor82Kwashiorkor35Marasmus83Marasmus36蛋白质摄入过多
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对人体同样有害。首先是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常伴随着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由于蛋白质不在体内贮存,故过多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脱氨分解才能排出体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从而加重肝、肾负担。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造成骨骼中钙丢失。应根据机体需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84蛋白质摄入过多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对人体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
氮平衡必要的氮损失膳食蛋白质的供给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85第六节蛋白质的供给量
氮平衡38
蛋白质的供给量
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合成与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氮和排出氮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平衡关系称为氮平衡。其表达公式为:B=I-(U+F+S)式中:B为氮平衡,I为摄入氮,U为尿氮,F为粪氮,S为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梦见母亲写离婚协议书
- 肖像版权协议书
- 荒田承包协议书
- 男女赔偿协议书
- 学校水电工合同协议书
- 耕地换土协议书
- 用工劳动协议书
- 抹灰工合同分包协议书
- 大铺面装修合同协议书
- 小卖部合伙合同协议书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发电有限公司招聘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红色教育综合实践课件
- 人教版五下-6.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导学案含答案)
- 厦门市2025 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化学+答案
- 脑梗死头晕护理查房课件
- 2025物流公司货车驾驶员劳动合同
-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年版
- 养老机构安全服务九防
- DLT5196-2016 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电瓶车每月检查表
- 外贸业务员KPI考核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