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新课标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17神经调节
高频考点考点1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反射弧的结构及脑的基本知识等,重难、综合部分常结合相关实例考查脑的高级功能及反射等。限时45分钟,正答率:/II.基础(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2019海南,15,2分)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答案D(2021陕西咸阳一模,2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长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答案C(2022山西大同调研,18)如果某人支配身体左侧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患者()A.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B.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有感觉C.左腿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D.左腿不能运动,针刺左侧无感觉答案B(2022安徽滁州质检,15)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感受器是反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我们会产生口渴的感觉,该过程属于反射B.下丘脑的温度感受器能帮助我们感知环境中的温差变化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细胞的参与D.在体温调节的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答案C重难(2019北京理综,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L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册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2021新疆慕华•优策一联,20)手指被针刺时,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如图为该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部位①被针刺时,刺痛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B.若有刺痛感却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则一定是④处受损C.③处箭头所指的神经元,可接受和释放神经递质D.若刺激④处,也会发生抬手动作并产生刺痛感答案C(2022河南名校联盟联考,17)如图是人在完成抬腿动作时,左侧肢体的反射弧示意图(已知b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反射弧由6个神经元参与构成B.效应器由传入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或屈肌组成c.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d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左小腿会抬起D.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c处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C综合(2019全国I,30,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答案 ⑴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大脑皮层(3)感受器(2018海南,27,8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日XEo(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 ⑶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答案 (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四模,30)为研究动物反射行为,科研人员常用脊蛙作实验材料。脊蛙是指除去脑、保留脊髓的蛙。悬吊脊蛙,用筮硫酸浸湿的滤纸片贴于脊蛙下腹部,脊蛙会出现搔引版射,即后肢试图蹬掉腹部的滤纸。请回答:(1)搔扒反射属于反射,判断依据是o完成该反射的必要条件是适宜强度的刺激和.(2)搔扒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方向为(填“单向”或“双向”).(3)欲要验证搔扒反射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实验设计思路为 0答案(1)非条件该反射活动无大脑皮层的参与(或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完整的反射弧(2)突触单向⑶答案1:去除脊蛙下腹部皮肤,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观察是否出现搔扒反射答案2:取两组(只)生理状态相同(相似)的脊蛙,一组破坏或剥离腹部皮肤,另一组不作处理,再对两组脊蛙进行同等强度的相同刺激(用禽硫酸浸湿的滤纸片贴于脊蛙下腹部),观察是否出现搔扒反射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该考点中基础部分为对兴奋产生、传导、传递基本过程的考查,重难、综合部分多为对影响兴奋产生、传导、传递的因素的考查。限时30分钟,正答率:/12.基础.(2021天津,2,4分)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如图中不熊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②B.D①②③④②B.D①②③④.(2021河北,11,2分)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答案C(2020江苏,13,2分)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答案A(2021河南郑州一联,2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神经递质是在核糖体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释放至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④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后膜兴奋D.结构④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答案D(2021新疆实验中学月考,24)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的膜电位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00oOQO63369++---A.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B.图2中从A到C,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C.改变神经纤维膜外的K浓度,则图2中A的电位不会受到影响D.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降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答案D重难(2022全国乙,3,6分)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答案B(2022广东,15,4分)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惜误的是()甲胆碱能神经元乙多巴胺能神经元丙突触后神经元心突触小泡(含乙媒酰胆碱)令突触小泡(含多国巴胺)M乙酰胆碱受体口多巴胺受体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答案B(2021全国乙,4,6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
(2021辽宁,16,3分)(不定项)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JI顺序是①一②一③一①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答案ACD(2022安徽淮北一模,17)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定时测定,结果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3()|•静息电位/mV-40 -二.05066050667---对照1015202530354045缺铳时间/min图甲缺氧时间(min)图甲缺氧时间(min)图乙0505050504332211(ve概照SA.图甲中静息电位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B.给予对照组神经元30pA强度的电刺激,则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C.根据实验结果,缺氧处理20min的实验组,神经元更容易兴奋D.缺氧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主动运输受到影响,导致膜电位异常答案CH.(2021陕西长安一中测试,4)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Y-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答案D12.(2021广东,18,10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的。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la类纤维脊la类纤维脊髓人神经):布肌运击料经元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⑵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 ,使屈肌舒张。⑶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 ,降彳氐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答案 (D伸肌和屈肌内正外负(2)释放抑制性递质,从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垂体易混易错易混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022内蒙古赤峰月考,39)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脑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B易错感觉与反射(2020山东,7,2分)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2022安徽合肥一模,15)研究表明人和一些动物成年后大脑中也能增加新生神经元,这些新生神经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在孕期的鼠类,新生神经元会迁移到嗅球,有助于对后代的识别与记忆。据此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幼鼠具有引起母鼠兴奋的化学物质B.嗅觉产生过程与钠、钾离子跨膜运输有关
C.母鼠产生该种特异性嗅觉是一种条件反射D.识别和记忆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关答案C疑难反射弧结构分析(2022福建厦门质检二,6)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膜外的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反射中枢tUv传A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传出神经元感受器■骨骼肌UhA.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信号在反射弧中进行双向传导B.用电极a刺激神经,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若c部位电表不偏转,说明d部位受损D.不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刺激a还是b都不能完成反射答案D题型模板模型一膜电位曲线典型模型正常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模型特征: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Na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也会产生电位差;若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发生C1内流,则会形成抑制性电位(膜两侧电位差进一步加大)。(2018江苏,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1 2~-100时间(ms)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2022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练习四,19)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与突触后神经元相接近构成的结构。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0mV-70v-60皿"-70突触前沔是无v0mV-70v-60皿"-70L -707^- -60!溢百mV:go
突触a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A.突触a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都因为Na内流而产生了动作电位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B.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不产生动作电位C.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最终都因为K外流而恢复为膜内外电势差为零的静息电位D.突触a、b的突触后神经元都有可能是另一^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答案D变式模型变式特殊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模型特征:当神经纤维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膜电位曲线的峰值、曲线走向等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2020山东师大附中模拟预测,8)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II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HI打开C1通道导致C1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A.甲一④,乙一②,丙ZD,丁一③B.甲一①,乙一②,丙Y),丁一@
C.甲一④,乙一①,丙一②,丁一③D.甲一③,乙一①,丙一®,丁一②答案C模型二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典型模型典型模型模型电流计指针偏转次数及方向分析模型特征:神经元的兴奋会引起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在适宜的位置放置灵敏电流计,可通过检测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偏转方向及次数来检测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021陕西汉中阶段考,9)如图一为坐骨神经一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刺激图二腓而、灵梨流汁(肠股Y刺激图二肌W神J纤J-
图一A.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B.刺激图一中的N,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一中的札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答案C(2021河南重点学校4月联考,5)某生物实验小组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a、b之间传递的情况(说明:L和L相等,电流计①两微电极的中点为a:,,电流计②两微电极分别位于a、b神经元上,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电流计1电流计1 电流计②A.分别适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①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分别适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适宜刺激a,点时,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为电流计①的晚于电流计②的D.a:点受适宜刺激后,兴奋在神经元a与b之间发生电信号f化学信号的转化答案B变式模型变式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探究模型特征: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次数以及相应效应器的反应,可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2021黑龙江鹤岗一中三模,39)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CP-_^肌肉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B.若为双向传导,则电刺激D点肌肉会收缩且电流计偏转2次C.电刺激C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偏转,因此C点无法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D.若AC等于C点到肌肉的距离,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答案C(2022湖北恩施一模,14)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接灵敏电流计,以a、b、c为刺激点。根据刺激时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A.分别在a、b、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指针都偏转2次B.若刺激图1中的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C.两图均需要调整接点或刺激点位置,才能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答案B实践应用(2021河南驻马店期末,28)将如图所示的有活性的蛙神经一肌肉标本置于任氏液(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溶液)中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② 灵敏电流计神经接头(特殊的突触)
肌肉⑴任氏液中的Na浓度与K浓度的比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液中的;配制任氏液时需要加入HCOg、HPO/等离子,其作用是(2)若要测量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应如何放置?;若适当降低任氏液中的Na浓度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动作电位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与肌肉之间单向传递,应该如何操作?(图中①和②为可选择的刺激位点,实验结论可忽略不写) 答案(D大于维持任氏液的pH稳定(基本不变)(2)将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变小⑶在①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