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28文言断句专练二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28文言断句专练二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28文言断句专练二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丕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选自《李生论善学者》)答案: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原文: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却找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凭什么说自己善于学习呢?”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妊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丕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答案: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原文: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参考译文】君子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互相辅助一同进行的,不学习钻研不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的人,不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道理懂得了,也许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还不了解它的细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怎么去解决呢?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竞竞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第放下即实地也直子不信握楣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选自《应谐录》)答案:过者告曰/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解析:通读画线语句,可以发现该句有两个主语,即“过者”“盲子”,然后判断主语前后的内容与主语的关系,如“第放下即实地也”是“过者”的话,“过者告曰”与“第放下即实地也”之间应断开;“不信”“握楯长号”是“盲子”的两种表现,中间应断开。考生按照这种方法判断作答即可。原文:过者告曰:“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参考译文】有盲人经过干涸溪流的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小心谨慎地抓紧,自认为一旦失手必定坠入深渊。经过的人告诉他说:“只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手上没了力气,失手掉到地上,于是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洪武四年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是,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丕复见。(选自《明史》)答案: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解析: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断句时可充分利用顶真这一特点。如本题“炊黍饭令令告曰”中,前一个“令”做“饭”的宾语,后一个“令”做“告”的主语,中间明显应断开。原文: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刘基辅佐平定天下,料事如神。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与世事多相违逆。到了洪武四年归隐山中,只饮酒下棋,嘴里从不说自己的功劳。县令求见不成,穿便装扮作乡村的人来拜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让侄子把县令带进茅舍,做饭给他吃。县令告诉他说:“我是青田的知县。”刘基惊讶地起身自称为民,告辞离开,最终不肯再见。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一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选自《明史》)答案: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原文: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参考译文】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年时跟从闻人梦吉学习,通晓《春秋》众史。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学正。很久之后,他被举荐到朝廷,被封为南康丞。南康风俗剽悍,人们认为南康丞是读书人,轻视他。过了几个月,吴履揭发隐伏的坏人坏事如同老练的狱吏,于是人人都大为吃惊,相继收敛形迹。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选自《旧唐书》)答案: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原文: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很恭敬,精通《五经,》正直高傲,特立独行。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师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那人自称父亲是颍上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快速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王义方解下自己所骑的马给他,没告诉他姓名就离开了。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选自《梦溪笔谈》)答案: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原文: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参考译文】李士衡在昭文馆任职时,出使高丽,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高丽赠送给他的礼品财物,李士衡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都委托给副使。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装船时)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绢类丝织物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东西放在上边,来避免漏水浸湿。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都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的话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副使仓皇之下拿起船里的东西扔进海里,就没有时间去挑拣。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稳了。之后清点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使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能力提升]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7处)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土—图—丕—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孔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选自《新唐书》)答案: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孔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原文: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孔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参考译文】信州刺史李位爱好黄、老之术,并屡次祭祀祈祷,部将韦岳控告李位集结方士图谋不轨,监军高重谦上奏称有急变,将李位抓到宫禁中审讯。孔戣上奏说:“刺史犯罪,不能拘押在宫禁中,请交给有关部门处治。”皇帝下诏把李位送回御史台。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发现李位没有谋反罪状。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王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_潜_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_佛_像—多—土_偶_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选自《王冕传》)答案: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原文: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众儒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孩子这样痴迷于读书,何不由着他去做呢?”王冕于是离开家,依傍着寺庙居住。夜里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只是一个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9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答案: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解析: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分析句子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利用这种关系进行断句。如本题中的“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句式一致,“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句式一致。考生据此不难准确断句。原文: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反而开君主玩笑的?”师旷说:“我难道敢戏弄自己的君主吗?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光;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光;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上蜡烛发出的光亮。点上蜡烛发出光亮和昏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丕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选自《庄子》)答案: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原文: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参考译文】阳子到宋国,住在旅店。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丑陋的受尊崇而美丽的被轻视。阳子问这种情况的原因,旅店的童子回答说:“那个美丽的自认为美丽,但我不认为她美丽;那个丑陋的自认为丑陋,但我不认为她丑陋。”阳子说:“弟子们记住!行为善良而能去除自认为贤良的(炫耀的)思想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受喜爱呢!”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卖花老人者,不知何许人。尝渡江,经旬不归,人问之,答曰:“吾访故人殷七七于铁瓮城中耳。”袖—中—出—杜_鹃_花—二_枝_红_芬_可—爱_所_往—来—者—有—笔—道—人—珏_道_人围棋烹茗为乐昔琼花观中有黄冠持画一轴献帅守字皆云章鸟篆丕可识使人尾之乃入观后井中玉勾洞天深处。相传老人或为童子,或为黄鹤,千年于兹矣。识者谓即黄冠后身云。(选自《虞初新志》)答案:袖中出杜鹃花一枝/红芬可爱/所往来者有笔道人珏道人/围棋烹茗为乐/昔琼花观中/有黄冠持画一轴献帅守/字皆云章鸟篆不可识/使人尾之/乃入观后井中玉勾洞天深处原文:袖中出杜鹃花一枝,红芬可爱。所往来者有笔道人、珏道人,围棋烹茗为乐。昔琼花观中,有黄冠持画一轴献帅守,字皆云章鸟篆不可识。使人尾之,乃入观后井中玉勾洞天深处。【参考译文】卖花老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曾经渡江,十来天没有回来,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只是去铁瓮城探访老朋友殷七七罢了。”他从袖子中拿出一枝杜鹃花,鲜红芬芳令人怜爱。和他来往的人中有笔道人、珏道人,他们把下围棋、煮香茗作为乐事。昔日在琼花观中,有一个叫黄冠的人拿一轴画献给帅守,上面的字全都是云章鸟篆,不认识。帅守派人尾随他,他竟进到琼花观后面井中玉勾洞天深处。相传老人有时是童子,有时是黄鹤,在这里已经(生活)千年了。认识的说他就是黄冠的转世。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侍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二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选自《唐语林》)答案: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侍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原文: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侍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参考译文】乐师罗程,擅长弹琵琶,技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他得到唐武宗的宠爱,倚仗着唐武宗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起来。唐宣宗初年,也召他到宫廷侍奉。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皇上时常命令妃嫔唱歌,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皇上的宠幸。一天,罗程果然因为极小的仇恨杀了人,皇上震怒,立即下令将他赶出宫廷,交给京城衙门(依法处治)。1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丕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而昏不足。(选自刘基《郁离子》)答案: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解析:解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如本题中,横线后有“一人不取良”,考生凭语感不难得出“其一人专取良”与“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应独立成句;又“计入以为出”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考生按照此方法分析不难得出答案。原文: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参考译文】蜀地有三个商人,都在集市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购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的价格,不虚报价格也不过多地取得利润。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药材都进购,他的药材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然后用优质的药材或不优质的药材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购优质的药材,只求多卖,于是降低药材的价格,要求多给就多给一点不予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里买药,他店铺的门槛每个月换一次,一年多后他就非常富有。那位优质和不优质药材都进购的商人,前往他那里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购优质药材的商人,店铺的生意中午就和晚上一样,早晨有饭吃而晚餐不够吃。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练29古代文化常识专练一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望帝,战国时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用“望帝”代指杜鹃鸟,也用以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总称。答案:A解析:“晦”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一一部曲行伍,泛指部队。“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伯”在古代是爵位称呼,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答案:A解析:“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在古代官职变动中,“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入”是由地方进京城做官。“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改元”一般是指新皇帝即位后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答案:D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昆弟”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追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一种官职或称号。答案:A解析: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这两个词与“擢”不同。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该词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箕踞”,古代礼节的一种,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答案:C解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坐姿,不是礼节的一种。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制以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四纪,为四十年。古代以岁星(木星)绕天运行一周为一纪,一纪十年。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九州,我国古代所划分的九个行政区的通称,后用作中国的代称。答案:B解析:古代“一纪”是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7.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可用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答案:B解析:“南面”即“面南”,指登帝位。[能力提升]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微服”,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赙助”,指赠助丧家的财物。“践阼”,特指帝王即位。“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旧俗元夜张灯为戏。另有农历八月十五为“中元”。答案:D解析:“中元”是农历七月十五。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东宫”既指太子所居之宫,亦指太子,古代设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中庸》《春秋》,其实本来有六经,《乐经》亡于秦末战火。“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一般指江东,即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答案:C解析:“五经”不包括《中庸》,应是《周易》。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答案:A解析:“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又可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谏议大夫,始置于秦,隋唐仍置谏议大夫,有左谏议大夫和右谏议大夫,分属于门下省与中书省。庙号是皇帝死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