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

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该是()枢密使B.郡守C.县丞D.刺史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内外朝制、察举制三公九卿制、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内阁制、科举制(xx浙江温州三模)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xx浙江六校高三3月联考)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宋代所采取的措施是()设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规定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下列对元朝行省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以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③行省长官需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④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皇帝皇帝中耳国省工户部尚书省门下省工礼部工兵部刑部工部皇帝中耳国省工户部尚书省门下省工礼部工兵部刑部工部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xx浙江嘉兴一模)据记载,武则天时期,御史中丞宋璟频论朝政得失,武则天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但宋璟均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为由拒绝。这一记载反映了()①御史中丞的设置使君权受到了制约②监察官员的设置使政府得以规范执政③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④监察制度根本上有利于加强君主统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观察下图“历代皇权变迁简示”。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图示信息的是()秦汉至明清,皇权始终不断强化魏晋时期世族门阀把持政权,皇权弱化唐宋分割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明清官僚士大夫自主性被削弱,皇权渐趋强化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行省制《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二、非选择题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考点规范练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官员的职务主要是“省察治状”,即监察地方政治;又由“汉武帝时”可进一步判断,该官员的身份应该是刺史。C解析:从“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和“严格考试的人”可知,材料盛赞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故选C项。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秦朝中央机构是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图片信息,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中“三司、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是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割宰相权力的表现,故D项正确。C解析:设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是汉代措施,故A项错误;规定人命重案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是元代措施,故B项错误;设提点刑狱司监察刑狱是宋代措施,故C项正确;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是明代措施,故D项错误。D解析: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故①错误;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④错误,因此D项符合题意。D解析: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尚书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B、C两项。清朝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D项。D解析:题干材料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表现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等故与此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因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解析:图1表明丞相位高权重;图2表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图3表明丞相被废除由皇帝直接掌控六部。因此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解析:材料中“以求耳根清净”表明其论朝政得失一定程度上使君权受到了制约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三次欲派其出使以求耳根清净”的信息可知武则天不想规范执政而且因专制政府的本质所决定,监察制度的实际效能有限,故②错误;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御史中丞是唐代御史台的最高官员,故③错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本身是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注意“根本上”,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魏晋南朝时,皇权遭到了削弱,A项错误,符合题意。B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有足够的学养”等可知本题选B项科举制。B解析:从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到清朝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以至停止编纂,反映出皇权的加强。参考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