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2021-2022学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5km/h B.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2s

C.人体正常体温为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108m/s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

D.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小水滴折射后形成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下列生活现象的形成与之相同的是(

)A.

冰化成水 B.

壶嘴冒“白气”

C.

湿衣服变干 D.

灯泡壁发黑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如图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A. B.

C. D.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斜射进圆形的敞口容器,观察到容器底部有一个光斑O,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水面上升,光斑左移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水面上升,光斑不动

C.保持水面高度不变,向右移激光笔,光斑一定左移

D.水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激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从而形成光斑O

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______(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晚上,小明在家看电视,他能看到电视画面是______现象(选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他调低了音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通过看电视可以了解国家大事,这说明了光和声音都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小军在阳光下吹出的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______(填“吸收”或“反射”)绿光;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______(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凹透镜”“凸透镜”或“平面镜”),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下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______(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O点处。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八年级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3)水加热到第______min开始沸腾,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图丁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______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目的是______。

(2)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__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4)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张先生出门办事,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

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开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如图甲是乘客放在窗边的随身物品,即便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列车运行的相当平稳,这些物品“纹丝不动”。

(1)乘客认为这些随身物品“纹丝不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他用于拍摄这幅照片的相机相对于地面是______的。

(2)某段高铁全长1296km,某列“复兴号”动车组,跑完全程用时约4.5h(其中包含途中站点停车时间总计30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A、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2.【答案】C

【解析】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超声波也是声音,所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为340m/s,故A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不可以利用超声波在太空内交谈,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但是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宇航员在太空内利用无线电交流;4.【答案】D

【解析】解:

A、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只有实像才能被光屏接收到,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小孩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

D、太阳光是由各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小水滴发生折射的角度不同,故形成了彩虹,故D正确。

故选:D。

A、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B、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性质、漫反射和光的折射(色散现象),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嘴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湿衣服变干,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灯丝受热升华成气体的钨后,又遇冷在灯泡的内壁上凝华成固体,附在灯泡内壁,所以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图象可知,A中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B符合题意;

C、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温度在升高,说明物体在吸热,且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D部符合题意;

故选:B。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的熔化过程的特点: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同时要知道冰的熔点是0℃,知道冰块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

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7.【答案】D

【解析】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与倒影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物体不动。

8.【答案】B

【解析】解:

A、人脸不会发光,故人脸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

C、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

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

故选:B。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9.【答案】A

【解析】解:

A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水面上升,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不变,而光斑会向左平移,故A正确,B错误;

C、保持水面高度不变,向右移激光笔,入射点向右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光斑一定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从而形成光斑O,故D错误。

故选:A。

(1)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

(210.【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v=st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所以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故D错误。

故选:C。

(1)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1.【答案】热胀冷缩

可以

【解析】解: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可以。

(1)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人体正常体温在12.【答案】汽化

放出

【解析】解: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故答案为:汽化;放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3.【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声源

信息

【解析】解:电视本身能够发光,小明看电视是电视画面的光线进入他的眼睛,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调低了电视音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通过看电视可以了解国家大事,这说明了光和声音都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声源;信息。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14.【答案】色散

反射

绿

红外线

【解析】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不透明的树叶只能反射绿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树叶都是绿色的;

(3)彩色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故答案为:色散;反射;绿;红外线。

(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阳光下吹出的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15.【答案】凸透镜

【解析】解:根据雨滴的形状可知,雨滴相当于凸透镜;透过雨滴观察下面叶子的叶脉时,叶脉在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看到的是叶脉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虚。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透镜,知道雨滴相当于凸透镜,再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及特点,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即可解答。

16.【答案】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解析】【分析】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掌握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解答】

如图所示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观众。

17.【答案】B

2.75

【解析】解:

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1.7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7518.【答案】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O与镜面交于P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O,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本题还可以作出O点的像O′,连接SO′与镜面交于19.【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0.【答案】自下而上

96

3

A

98

小于

B组水的质量大

【解析】解:(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为96℃;

(3)由丁图可知,水的温度从第3min开始不再升高,所以水从第3min开始沸腾;丙图中,A图的气泡由小变大,逐渐上升,故A是水沸腾时;

(4)由丁图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实验时B组水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21.【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不动

对称

不透过

没有

【解析】解:(1)玻璃板透明,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跟玻璃板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5)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应该不透过玻璃板,而是直接观察光屏,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