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1、含义: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2、类型:按原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为天体。(1)自然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2)人为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探测器、宇宙飞船等。二、天体系统:1、含义: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3、天体系统的组成和特征:天体系统主要由中心天体和围绕中心天体旋转的天体组成,层次低的天体系统围绕着层次高的天体系统旋转,层层嵌套。三、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1、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公转特点:(1)同向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3)近圆性:行星绕日轨道形状四、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外部条件:(1)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2、自身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地表温度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3)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4)液态的水:地表温度适中。第二节、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一、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2、组成: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0.4-0.76um)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③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2)动力来源:①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的电离层,使现代通信成为了可能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因素:一般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越低正午高度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2)昼长因素:一般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多。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大。(3)地势因素: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高,日照时数越长。(4)天气因素:晴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二、太阳活动:1、太阳活动的标志:(1)黑子(周期11年):发生在光球。(2)耀斑:发生在色球(3)太阳风:发生日冕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而且与地球降雨有相关性(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年龄:约46亿年2、地层和化石(1)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正常顺序: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地层在上;错综复杂(倾斜、颠倒、缺失)(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3)确定地层的理论依据:生物演化发展规律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所以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化石。二、地球的演化历程(宙代纪):1、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1)纪: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2)动植物演化特点: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2、显生宙:(1)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①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灰纪、二叠纪。②板块运动特点: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③动植物演化特点:动物: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植物: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其他: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2)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介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①分类(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②板块运动特点: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像现在大陆的位置漂移。③动植物演化特点:动物: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植物: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其他: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3)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①分类: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②板块运动的特点:联合大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在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今的一些高大山脉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如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③动植物演化特点: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人类出现。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其他:人类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1)分类: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划分为:横波和纵波(2)区别:①传播媒介:纵波(P):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S):固体②传播速度:纵波(P):莫霍界面变快;古登堡明显下降;横波(S):莫霍界面变快;古登堡完全消失。(3)联系: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有规律地变化。2、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3、分类: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的面。根据这两个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图:4、内部圈层及其特征:(1)地壳:固体外壳由各种岩石组成;厚度最小,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2)地幔:①上地幔:自上而下,铁镁含量增加;固态上部有一软流层(地下60-250到400千米),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②下地幔:铁镁含量继续增加;温度、压力、密度继续增加;呈可塑性固体。(3)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①外核: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磁场。②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代理合同范本:实务操作指南
- 2024年学校物业管理合作协议
- 吉他放大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全球与中国国学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A10学生在线学习安全意识方案
- 2024年修订:城市快递配送协议
- 2024年农膜生产销售合同
- 2024年个人住宅木地板铺设合同
- 供应链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 国际金融质押协议
- 供应室护理责任组长竞聘
- 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 LTC与铁三角从线索到回款
-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
- 护理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杜广生)
- 小儿健脾胃知识讲座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13000字(论文)】
- 小细胞肺癌查房
- 外研社英语五年级上册期中期末复习要点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