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2)岩浆活动: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3、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4、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水平运动(为主):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垂直运动(为辅):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如: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可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分布地区:(1)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温度、水、生物等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分布地区:普遍(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石蛋地形)、丹霞地貌)。(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②流水侵蚀: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分布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③冰川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分布地区: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④海浪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海蚀崖、海蚀柱;分布地区: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①风力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分布地区: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②流水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冲(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分布地区:河流出山口处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③冰川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分布地区: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④海浪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沙滩等;分布地区:滨海地区。(4)搬运作用:①流水搬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泥石流;分布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②风力搬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沙尘暴;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③冰川搬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物质迁移;分布地区: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④海浪搬运: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物质迁移;分布地区:滨海地带。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1)岩浆岩:①概念:侵入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凝形成的,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②特点: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者气孔。(2)沉积岩:①概念: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②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3)变质岩:①概念: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②特点: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及判读:(1)岩浆:三进一出:三个箭头指向岩浆,岩浆指向岩浆岩(2)岩浆岩:一进三出:岩浆指向岩浆岩,岩浆岩指向岩浆、变质岩、沉积岩。(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变质岩转化为岩浆、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沉积岩转化为岩浆、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4)沉积物指向沉积岩:(5)地幔指向岩浆,岩浆指向地表为喷出岩、未指向地表为侵入岩。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地质构造:(1)含义: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2、褶皱:(1)背斜:①岩层弯曲形态:岩层上拱。如下图:②岩层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即越往下越老)③未侵蚀地貌:山岭④侵蚀后地貌及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如下图:(2)向斜:①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如下图:②岩层新老关系:中心新两翼老(即越往下越老)③未侵蚀地貌:谷地④侵蚀后地貌及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如下图:(3)断层:①含义: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②类型图示: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两种:地堑地垒地堑地垒③地貌:水平位移:形成裂谷(如:美国圣安地列斯断层);垂直位移: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或者应用):(1)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背斜: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断层:找泉水(2)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开凿隧道选址:通常选背斜(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板块运动与地貌:(1)张裂: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对地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2)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边界类型:消亡边界;对地貌的影响:形成高峻褶皱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青藏高原)。(3)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边界类型:消亡边界;对地貌的影响: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安第斯山)。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对交通方式的影响: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2、对线路走向的影响:(1)地带: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3)架桥:在适宜的过河点架桥。(4)避开:陡坡和断层,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避开沼泽;避开农田水利设施。(5)避免:占用耕地。(6)尽量选择: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3、对线网密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线网密度大。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的侵蚀地貌:(1)V型谷:分布:河流上游;成因: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地貌特点: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2)U型谷:分布:河流中下游;成因:向河谷两岸侵蚀;地貌特点:河谷宽而浅。2、堆积地貌:(1)洪积平原:分布:山前;成因:水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地貌特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2)河漫滩平原:分布:中下游地区;成因:凸岸堆积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多个废弃河漫滩连接;地貌特点:地势平坦。(3)三角洲平原:分布:入海口处;成因: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处堆积;地貌特点:地势低平,河网密布。3、平直河道流向判读如图:(1)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从河流的形态来判断凸岸和凹岸的方法: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作用:(1)提供生产、生活用水。(2)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河流多: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我国南方)。(2)河流少:河网稀疏耕地连片聚落规模大(我国北方)。3、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中下游:城市密集。(2)平原低地:聚落沿河成线状分布。(3)山区河谷中: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三、其他地貌的发育:1、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溶洞、桂林山水、路南石林)。(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2、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多分布于罗布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