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第二版)》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第二版)》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第二版)》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第二版)》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第二版)》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90年代文化与文学

第一节90年代的文化状况第二节大众文学的概念第三节文化和文学的不同姿态第四节《顽主》和《白鹿原》第五节“改刊”风潮

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处在急剧的转变中。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显加快,随着商品意识向政治、文化领域的渗透和扩张,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面临着全面的“转轨”。第一节90年代的文化状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大众文学”的生成一直处在不断被质疑、自我调整和历史命名的过程之中。在40至70年代,“大众”与“人民”、“群众”、“工农兵”等专用词语是同义的,被赋予了某种历史的主体性,许多经典著作都对它作了夸张的描述。第二节大众文学的概念

9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主要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全面渗透到文学的体制、机构、策划出版和创作的各个角落。意识形态虽然还希望像80年代那样,对文学发展有一定的规范、指导和制约,但其影响明显减弱。第三节文化和文学的不同姿态

就主题、题材而言,王朔的《顽主》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不属于同一种类型,放在一起介绍难免会遭人非议。但二者之间却又有某些相似之处,一是与文化市场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属于“畅销书”之类;二是它们对现实、历史的处理,都采取了“非历史主义”的叙事方式,一个是“玩”,另一个是“虚拟”。第四节《顽主》和《白鹿原》

大众文学兴起的另一个表现,是国内文学杂志的“改刊热”。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新一轮冲击和权威话语控制文艺的疲软,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