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级医古文:[4]注释2012级医古文:[4]注释第四章注释(训诂)下编基础知识第四章注释(训诂)下编基础知识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书的注释。如《十三经注疏》、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给古书作注方式:眉批、夹注、旁注等。正式刊刻的古籍,多为双行小注的形式。一是把训诂的内容单独编成专书,这就是字典和辞书。像《尔雅》、《说文》、《广韵》、《康熙字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训诂术语1:谓格式是:“A谓B”或“A谓B也”。其中A为被解释词,B为解释词(后诸例同此),相当于说“A是指B”,被解释词在术语之前。这个术语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例1例2)。后代用法渐广,有的以同义词解释词语(例3),有的串讲句意,等等。例1:血菀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上谓心胸也。例2: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六合谓四方上下也。例3: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奇病论》)王冰注:除谓去也,陈谓久也。训诂术语1:谓格式是:“A谓B”或“A谓B也”。其中A为被解训诂术语2:曰,为,谓之格式是:“B曰A”、“B为A”、“B谓之A”。相当于说“B叫做A”,被解释词都用在术语之后(与术语“谓”相反)。这三个术语有两个功能:一是解释词义,二是分别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1: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王冰注:多喜曰瘨,多怒曰狂。例2:各兴心而嫉妒。(《楚辞·离骚》)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例3: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素问·腹中论》)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多食数溲谓之消中。训诂术语2:曰,为,谓之格式是:“B曰A”、“B为A”、“B训诂术语3:犹格式是“A,犹B也”。相当于说“A等于说B”。这个术语是以引申义注释本义(例1),或以近义词作注(例2)。A与B义只是近似,并不完全相同。例1:此荣气之所舍也。(《素问·疟论》)王冰注:舍,犹居也。例2: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朱熹注:直,犹但也。训诂术语3:犹格式是“A,犹B也”。相当于说“A等于说B”。训诂术语4:貌,之貌格式是:“A,B貌”、“A,B之貌”。相当于说“A是B的样子”。这两个术语用来解释形容词,即被解释词都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例1: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灵枢·通天》)张景岳注:下齐,谦下整齐也。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例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训诂术语4:貌,之貌格式是:“A,B貌”、“A,B之貌”。相训诂术语5:之为言,之言格式是:“A之为言B也”、“A之言B也”。等于说“A与B音近义通”。这两个术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作注释(这是所谓“声训”,下文《训诂的内容和方法》一节另述)。例1: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成无己注: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例2:夫新产之后,有血与气相搏而痛者,谓之瘕。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太平圣惠方·治产后血瘕诸方》)训诂术语5:之为言,之言格式是:“A之为言B也”、“A之言B训诂术语6:读为,读曰格式是“A,读为B”、“A,读曰B”。相当于说“A通B”,这是以本字解释通假字的术语。例1: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例2:播时百谷。(《尚书·尧典》)郑玄注:时,读曰莳。训诂术语6:读为,读曰格式是“A,读为B”、“A,读曰B”。训诂术语7:读若,读如格式:“A,读若B”、“A,读如B”。相当于说“A读音近似B”,这是用读若法来注音的术语(例1)。偶尔也用以注明通假字(例2)。例1:又重之以修能。(《楚辞·离骚》)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例2: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礼记·儒行》)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训诂术语7:读若,读如格式:“A,读若B”、“A,读如B”。训诂术语8:也格式:“A,B也”(偶尔说:“A者,B也”或“A,B”)。相当于说“A是B”。这是用得最多的术语,功能较多,一般多是以同义词来解释词语(例1)。有时候还用来声训,或提示同源词(例2-3),或解释通假字(例4)。有时也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则相当于术语“谓”(例5)。例1:黄帝曰:愿卒闻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张景岳注:卒,尽也。例2: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训诂术语8:也格式:“A,B也”(偶尔说:“A者,B也”或“训诂术语8:也例3: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藏者,臓也。例4:高梁之病,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例5: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通天论》)高世栻注:六合,四方上下也。训诂术语8:也例3: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灵兰训诂术语9:言格式:“言……”。相当于说“句意是……”。这个术语用于串讲句意,以至阐发比喻义等言外之意。例1:天覆地载,万物方生。(《素问·阴阳离合论》)张志聪注: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例2: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高世栻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例3: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诗经·新台》)毛传:言所得非所求也。训诂术语9:言格式:“言……”。相当于说“句意是……”。这个训诂术语10:当为、当作格式:“A当为B”、“A当作B”。相当于说“A是B的讹字”。这是校正讹字的术语,讹字在前,正确的字在后。例1:肾热者,色黑而齿熇。(《太素·五藏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例2:辨痓湿暍脉证第四。(《伤寒论》)成无己注: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训诂术语10:当为、当作格式:“A当为B”、“A当作B”。相训诂的内容1:注音(一)譬况法这是描绘发音方式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用“急言”、“缓言”、“横口”、“开唇”、“合唇”等术语来表示如何发字音。这种方法令读者很难准确把握字音,因而很快被弃之不用。例如,东汉刘熙《释名》:“天,兖豫司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意思是:“天”字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四地意思是“显”,用舌腹发音;在青州、徐州意思是平坦,用舌头发音。训诂的内容1:注音(一)譬况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二)读若法这是用“读若”或“读如”这两个术语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格式:“A,读若B”、“A,读如B”。如“瑂,读若眉”(《说文》),“瑂”与“眉”读音完全相同。有时,注音字与被注字只是语音相近而已,如“迺,读若仍”、“绊,读若普”(《说文》)。用音近字注音,不如不注,所以读若法也不敷实用,但读若法中的同音相注,为后世直音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训诂的内容1:注音(二)读若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三)直音法这是直接用同音字(声韵调全同)为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其格式是“A,音B”,如“悗,音闷”(《太素》)、“淖,音闹”(《黄帝素问直解》)。直音法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但直音法也有两个明显的局限。一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就无法注音,如同仇敌忾的“忾”(kài)在普通话中便没有同音字。二是容易出现以冷注熟的情况,如“简,音戬”,因为“戬”是冷字,等于没注。训诂的内容1:注音(三)直音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四)纽四声法此法用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来为另一字注音,并另注声调以定音。格式是“A,B某声”。例如:《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高世栻注:“溺,鸟去声”,表示“溺”与“鸟”声母韵母相同,只是声调读去声,即“溺”读niào。纽四声法克服了直音的两个缺陷,所以一直作为直音法的补充。训诂的内容1:注音(四)纽四声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五)反切法反切法在古代应用最普遍。《康熙字典》等古代工具书都是以反切注音,古医籍很多也是反切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新读音。格式是“A,BC切”。如“怪,古坏切”,表示将“古”、“坏”二字连起来快读,便切成“怪”音。反切法起于汉末。开始叫“反”,又叫“翻”,唐人忌讳“反”,改叫“切”,合称“反切”,所以“古坏反”、“古坏翻”、“古坏切”都是一个意思。我们称“古”为反切上字,“坏”为反切下字,“怪”就是被反切字。训诂的内容1:注音(五)反切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田,徒年切t(ú)+(n)ián→tián孔,康董切k(ānɡ)+(d)ǒnɡ→kǒnɡ冬,都宗切d(ū)+(z)ōnɡ→dōnɡ瘤,力求切l(ì)+(q)iú→liú患,胡惯切h(ú)+(ɡ)uàn→huàn训诂的内容1:注音田,徒年切t(ú)+(n)ián→tiá训诂的内容1:注音对于古人来说,反切易学易懂。今人切不准。但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用普通话去切古音,很多时候会切不出正确的音来。例如“刊,苦寒切”、“鸡,古奚切”、“蒸,之冰反”、“索,苏作反”、“咸,胡谗切”等。所以读古代反切时,不可信口便切,其中还有其它条件和规律要遵守。因为古音变化复杂,只有专门研究音韵的人才能保证准确切出语音,所以我们大概了解这些也就足够了。训诂的内容1:注音对于古人来说,反切易学易懂。训诂的内容1:注音(六)叶音法叶(xié协),和谐义。此字与“葉”的简体字“叶”不同。为了读古诗需要而产生。因为古音变化,《诗经》中原本押韵的句子到隋唐时很多已不押韵了,所以为了押韵,当时人读《诗经》时随便改变读音,如读“家”为gōng,格式是“叶各空反”(意即用“各”、“空”二字切),叶音法到南宋朱熹发展至极端。叶音法是古人的错误注音法。中医古籍中也有一些注音是叶音法的遗留。例如:“飧,叶孙”、“内,叶纳”(《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实际这已变成直音法,只是将术语“音”换成“叶”而已。训诂的内容1:注音(六)叶音法训诂的内容2:释词解释词语含义是训诂的重点内容。古人将释词的方法总结为三种:形训、声训、义训。训诂的内容2:释词解释词语含义是训诂的重点内容。形训形训,指通过分析字形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古人通过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符来探求词义。形训一般采用六书的分析术语,这种方法在《说文》中用得最多。形训实际就是因形求义的方法。这在前面“汉字”一章已详述。形训要注意两点:一是所据字形要准确,否则容易误训;二是本有定论,不可妄生新解。形训形训,指通过分析字形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形训例1: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说文》)例2:心,火脏,身之主,神明之舍也。《小篆》尝言:“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盖心,火也,不欲炎上,故颠倒之,以见调燮之妙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以上例1许慎据小篆字形释“为”成母猴,其实据甲骨文,“为”像人以手牵象助劳形,这是犯了第一种错误。例2陈修园引用他人话语,说“心”字乃倒写的“火”字,这是妄生新解,其实“心”象心脏形,《说文》时便有定论。形训例1: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声训声训,指用音同或音近之字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刘熙《释名》是全面运用声训法的著作。声训可分为提示同源词和辨明通假字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声训的本质,后者是声训的变用。声训一般用“之为言”、“也”、“读为”、“读曰”等术语。声训声训,指用音同或音近之字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声训凡音义相近的两个字,一般都是同一语源,称为同源词。如“瑕”、“霞”、“蝦”(虾)、“騢”(xiá)为同源词,因为几字古音相同,且均有赤色义。“瑕”是玉上的赤色斑点,“霞”是赤色云气,“蝦”略呈赤色(熟后更红),“騢”为赤白相间的马。据此可知,古今字是同源词;形声兼会意字与相应的声符是同源词;通假字不是,因为只是音同而义无涉;异体字是同一个词,也不是同源词。声训凡音义相近的两个字,一般都是同一语源,称为同源词。声训例1:梳,疏也,言其齿疏也。(东汉刘熙《释名》)例1说“梳”是齿较稀疏之义,即“梳”、“疏”为同源词。古代梳头工具总称为“栉”(zhì),其齿密者称“比”(后写作“篦”),齿疏者称“梳”。例2: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素问·上古天真论》)胡澍注:堕之为言秃也。例2用声训法提出“堕”乃秃义。声训例1:梳,疏也,言其齿疏也。(东汉刘熙《释名》)声训例3:脐之为言齐也。以其当两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而上下齐也。(《望诊遵经·脐府望法提纲》)例3用声训方法指出“脐”有齐义,因前为神阙,后为命门,二穴正好平齐。实际上“齐”与“脐”是古今字关系。例4:脾为土脏,藏意与智,居心肺之下,故从卑。又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例4从两种角度解释“脾”字,一是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字,因其在心君肺相之下,职位较卑,故用“卑”旁;二是认为其有补助胃气以运化水谷,故以“裨”来声训,二者声符相同,也属同源词。声训例3:脐之为言齐也。以其当两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声训其实声训的第二种方法,即辨明通假字才是中医古籍中用得最多的,通假字前已述,兹复举二例说明之:例5: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谓圣人行道,愚者背道也。行与倍,正相反。……“佩”与“倍”,古同音而通用。“佩”字,历史上曾有王冰释为佩服,杨上善释为佩带,滑寿说“佩当作悖”,丹波元简云“佩,背也”,均失之。胡澍指出是“倍”的通假字,方为正解,因为“背”、“倍”虽都有违背、反背义,但《说文》以前用“倍”,后世方用“背”。声训其实声训的第二种方法,即辨明通假字才是中医古籍中用得最多声训例6: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素问•五藏别论》)
丹波元简注:魄,粕通。……盖肛门传送糟粕,故名魄门。“魄门”古今皆知为肛门,但为什么名之曰“魄”?多数注家误以为肺藏魄,故曰魄门。直至丹波元简点出是“粕”的通假字,方得正解。声训例6: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素问•五藏别论》义训(三)义训义训,指根据词的上下文来训释词义的方法。义训只根据语境,而不需借助音和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释词方法。义训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五种方法:同义词相训法下定义法描述法反义词对比法举例引证法义训(三)义训义训(三)义训例1: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恬,静也。愉,悦也。例2:用之不惑。(《素问·移精变气大论》)王冰注:惑,谓惑乱。例1-2是同义词相训。该法可用单音词,也可用复音词来解释,术语一般用“也”、“谓”等。义训(三)义训义训例3: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素问·痹论》)王冰注:悍气,谓浮盛之气也。例3用下定义法。该法常用“也”、“为”等术语。例4: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素问·诊要经终论》)王冰注:戴眼,谓睛不转而仰视也。义训例3: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义训例5: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素问·玉机真藏论》)高世栻注:瞿然,惊顾貌。例4-5用描述法。该法通过描述事物的形状情貌来训释,用“谓”、“貌”等术语。例6: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素问·玉机真藏论》)姚止庵注:忽忽,不爽也。例6用反义词对比法进行训释。有些词语不易找到同义词,通过在反义词前加“不”反而简洁明了。义训例5: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素问·玉机真藏论义训例7: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素问·调经论》)姚止庵注:《针经》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泾,大便也。溲,小便也。按杨上善云:“泾作经,妇人月经也。”亦通。例7是举例引证法训释。姚止庵通过引用《针经》和杨上善《太素》的话来解释,而没有自己的解释语。义训例7: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素问·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语法术语,但古人用自己的训诂术语来解释语法现象。例1:灸之则瘖,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王冰注:石,谓以石针开破之。王冰的注解实际是说“石”活用为动词。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例2: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新校正:按丁生之处,不常于足,盖谓膏粱之变,饶生大丁,非偏著于足也。新校正注释“足”为饶(足够)义,而非是脚义,意即多食膏粱厚味,能够生出大疔来(“新校正”是宋代林亿等在王冰本的基本上进行的校正)。例3: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汝坟》)孔颖达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孔疏意说“我”是宾语前置。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训诂的内容3:析句(二)分析修辞古人在注文中有时也说明修辞方式。例1: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素问•长刺节论》)王冰注:痈小者浅刺之,痈大者深刺之。王注认为“小大深浅”是分承手法,正常次序应是“大小深浅”。训诂的内容3:析句(二)分析修辞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太素•知针石》)杨上善注:“行针专务,设二喻以比之:一如临深渊,更营异物,必有颠坠之祸。亦如握虎不坚,定招自伤之害。故行针调气,不可不用心也。杨注指出“如临深渊”、“如握虎”是两个比喻,说明“行针调气”要用心专一。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训诂的内容3:析句(三)分析意旨分析句意、段旨乃至全章的中心思想,都是重要的训诂内容。一般用“言”、“谓”等术语。例1: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膻中即心包络。心包代君行令,犹之臣使之官,宣通络脉,故喜乐由之出焉。例1是揭示句意。训诂的内容3:析句(三)分析意旨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素问·金匮真言论》)张志聪注:以上论四时五脏之气。例3:此一节言四时各有所刺。刺失其宜,则病不愈;刺伤五脏,则死有期:而为诊脉之要也。(《黄帝素问直解·诊要经终论》)例4:玉版,著之玉版也。论要,论色脉之大要。色脉大要,以神为主。故首言神,次言色言脉,而论要毕矣。(《黄帝素问直解·玉版论要论》)例2-3揭示段旨。段4是全篇的提示语,先释篇名,后述篇的中心思想。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训诂的内容4:校勘古书在历次的传抄、翻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文字讹误,因此校勘文字讹误也是训诂的主要内容。训诂的内容4:校勘古书在历次的传抄、翻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训诂的内容4:校勘文字讹误有五种:讹字、衍文、夺文、倒文、错简。讹字,也叫误文,是指因字形相近而写的错别字,如“痉”讹成“痓”、“收”讹成“攸”。衍文,也叫羡文,指误增的字。夺文,也叫脱文,指脱落缺少的字。倒文,指句中误倒的文字,如“病温”误成“温病”。错简,指整句或整段的错乱。先秦两汉的古书都写在竹简上,用皮绳编在一起,如果散脱,容易错简。训诂的内容4:校勘文字讹误有五种:讹字、衍文、夺文、倒文、错训诂的内容4:校勘校勘方法有四种:对校他校本校理校训诂的内容4:校勘校勘方法有四种:(1)对校对校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异同是非的校勘方法。比如校勘《素问》,其历代的各种版本和注本都可以据以对校。(1)对校对校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对比分析(1)对校例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新校正注云:按全元起注本云“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太素》、《千金》同。杨上善云:“上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例1新校正根据全元起的《素问训解》、杨上善的《太素》等校勘王冰本《素问》,经对校发现王本存在倒文,即“下也”应改为“也下”,改后“下”属下句,成“下皆谓之”(谓,通“为”)。(1)对校例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1)对校例2: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素问·气厥论》)
丹波元简《素问识》注解:志云:“沉,痔也。《邪气脏腑篇》曰‘肾脉微涩为沉痔’。曰‘沉’者,抑上古之省文,或脱简耶?”高本“沉”下有“痔”字,注云“‘痔’字简脱,今补”。火热下行,而为沉痔,简按据二为字,志高似是。例2丹波元简引用各家注释进行校勘,指出张志聪怀疑文句末脱一“痔”字,而高世栻已直接补上,丹波元简最后总结认为应据双音节成词,张高二人似乎是正确的。(1)对校例2: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素问·气厥(2)他校他校是以他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他书可以是前人的、同时代的、后人的,只要刊载有相同内容的均可作为他校依据。如校勘《素问》,可用《灵枢》、《脉经》、《难经》、《千金方》、《外台》、《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等作他校。校正《证类本草》,可以用之前的《新修本草》残卷,也可用后代的《本草纲目》。例:孤精于内。(《素问·汤液醪醴论》)
清顾尚之《内经素问校勘记》云:“孤精”二字误倒,当依《圣济总录》乙转。(2)他校他校是以他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3)本校本校是对本书的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子进行校证对比,从而分析异同是非的校勘方法。例: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颠疾。(《素问·玉机真藏论》)
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颠疾”,则“忘”当作“怒”。新校正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的相关内容,推断“忘”是“怒”的讹字。(3)本校本校是对本书的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子进行校证对比,从(4)理校理校是在各个版本相同,或无他本可据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文字音韵,揣摩语境语气,推测文理医理,而进行校勘的方法。例1:肾热者,色黑而齿熇。(《太素•五藏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色黑,齿枯槁也。上例1杨上善认为“熇”(hè)当是“槁”(gǎo)讹字,因为常说牙齿枯槁,而“熇”乃火热之义,用于牙齿不通。(4)理校理校是在各个版本相同,或无他本可据的情况下,通过分(4)理校例2: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素问·上古天真论》)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新校正认为“被服章”三字是衍文,因为在文中讲不通,既不能属上句,也不属下句。(4)理校例2: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素问练习练习THEENDTHEEND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第三章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本章概要3.4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第三章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引导案例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1工程的价值导向性工程活动具有明显的目标价值导向: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目的服务?是否符合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如何?社会效益如何?环境效益如何?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1工程的价值导向性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2工程价值的多元性工程的科学价值(作为科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工程)工程的政治价值(摩西低桥、投票机、建筑尺寸、军事工程的政治价值)工程的社会价值(媒介技术、普遍接入、创造性破坏)工程的文化价值(数字新媒体、标志性工程)工程的生态价值(环境工程)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2工程价值的多元性案例摩西低桥摩西低桥指的是在纽约旺托州立公园路上的两百多座天桥。1927年,罗伯特-摩西主持规划建设了旺托州立公园路这条纽约第一个通向长岛的公路。两年之后这条长达5英里的公路通车,同时宣布琼斯海滩开放。1932年,这条公路延长到纽约高速公路网络中的梅里克公路。1938年,它延长到纽约北边高速公路网。
尽管摩西不断宣称琼斯海滩是一座公众海滩,然而他规划通向琼斯海滩的旺托州立公园路却相当奇怪地设计了两百多座独特的天桥。这些被称为摩西低桥的天桥高度只有9英尺高,与地面非常贴近,以至于12英尺高的公共汽车无法从它下面通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纽约,黑人和低收入群体往往没有小汽车,他们只能望“桥”兴叹;上层和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小汽车,能够穿过天桥尽情享受海滩。
天桥的高度反映了摩西的社会阶级偏见和种族偏见,天桥的高度成为城市建筑中不平等的政治陈述—两百多座天桥成为固化的有形基础设施,它们是纽约不平等政治的一道社会风景。案例摩西低桥摩西低桥指的是在纽约旺托州立公园路上的
工程作为变革自然的造物实践,是一个综合集成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伦理、生态等各方面要素的整体,所以一般来说,一项工程总是包含着多种价值。实际上,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一项工程的各方面价值的正负性质。我们一般希望各方面的价值都是正向的,且正向价值越大越好。这就需要在这些不同价值之间作出权衡取舍和协调优化。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1.3工程价值的综合性工程作为变革自然的造物实践,是一个综合集成了科学、技
工程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如何分配属于社会伦理问题,尤其是公平公正问题。总结国外工程伦理研究成果,有关公平公正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工程共同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工程活动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讨论工程的利益分配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是工程活动在行业、地区、企业、项目之间的分布情况,而微观层面则是指在企业内工程项目的活动情况。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工程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如何分配属于社会伦理问题,尤其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组织生产是瞄准目标市场、瞄准目标人群(即目标顾客群)的。一般地,企业会依可支配收入水平、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种族等特征对人群做出区分,从中识别出目标人群,即有可能购买本企业产品的人群。对总体目标顾客群体,还应该进行细分,进一步确定出首要关注对象、次要目标和辐射人群。3.2.1目标人群:预期的受益者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组织生产是瞄准目标市场、
这种依收入、购买能力等经济特征以及性别、种族、年龄、地域等特征的不同而对人群区分对待,是否涉嫌歧视呢?如何确定什么人可以首先享受到工程结果,或者如何确定人们享受的顺序,实际上是工程资源的分配问题。有学者在研究数字鸿沟时指出,“鸿沟”是指某些群体在信息可及方面遭到不合伦理和得不到辩护的排斥,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分布上严重不均。鉴于这种思想,我们可以把不能获得工程结果的现象称作“排除”,以有别于“区别对待”意义更强的“歧视”。但这种现象无疑不符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3.2.1目标人群:预期的受益者这种依收入、购买能力等经济特征以及性别、种族、年龄、
工程产品(或服务)是联系工程(产品)与社会(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其价格是供需双方都非常关注的参数,它直接反映着工程主体(即企业)与工程用户(即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价格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的经济因素,它还包含着强烈的社会伦理意蕴。企业瞄准目标人群开展工程活动,实际上也就把目标人群之外的人群排除在工程恩泽之外,而工程产品的价格则具体扮演了排除“门槛”的作用。3.2.2可及与普惠:以产品价格为例工程产品(或服务)是联系工程(产品)与社会(消费者)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努力降低产品价格,是社会对工程师的一项期望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努力降低产品价格,是社会对工程师的一项
有一类关涉公平公正的工程问题,它们未必是由企业、工程师、业主的主观故意造成的,但是问题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数众多,性质也很严重。且由于这类问题还没完全被纳入项目发起方的视野,容易造成解决问题的责任落空,所以这类问题更需要关注和研究。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有一类关涉公平公正的工程问题,它们未必是由企业、工程
因建设项目选址而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
国外一般把这类事件称为“邻避行为”。这类冲突起源于“邻避设施”的兴建。“邻避设施”指能使大多数人获益,但对邻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命财产以及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的“危险设施”。3.3.1邻避效应2009年政府公布广州番禺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地点定在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附近,遭到周边市民的强烈反对而搁浅;2011年北京海淀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项目公示后,附近两三百居民举着反对垃圾处理场条幅聚会抗议。因建设项目选址而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3.3.1邻避效
“邻避行为”突出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利益——损害承担不公正问题:设计时主观预期的公共效益为广大人群享受,建成后也会达到这样的目的,但项目周围居民蒙受危害或担心受到危害,即大众与周围居民之间出现利益——损失分配上的不平衡。在国外,邻避冲突主要围绕兴建公共基础设施,而在我国还有工业建设项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权利意识、风险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邻避冲突的发生数量预计将呈上升趋势。3.3.1邻避效应“邻避行为”突出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利益——损害承担不
传统的工程观主要考虑企业本身以及对工程项目的投入——产出有直接密切作用关系的群体,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则不予考虑或很少考虑。随着工程活动的作用尤其是副作用效应的不断累积和增强,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工程的社会成本主要表现在:(1)对环境、资源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2)对社会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3)对经济影响所形成的社会成本3.3.2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传统的工程观主要考虑企业本身以及对工程项目的投入——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等,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们意识上没有社会成本的观念而导致的行为上对社会的不理性。在这方面我国还有较多的问题。对科技负面作用的问题早有论述和研究,但从公平角度对工程的收益和损害进行分析,还不多见。这种视角能够明确科技的利益和副作用具体落到什么人头上,从而能够识别出改变分配不公以及科技造成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状况的动力。3.3.2工程活动的社会成本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等,很大程度上就
近些年来,与经济学提出“社会成本”概念、开始研究包括工程活动在内的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一样,企业管理领域也扩展了关注的领域: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由过去只强调对股东(stockholder)负责,逐渐扩展到把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也纳入管理关注的视野。
1963年,美国斯坦福学院的学者第一次对“利益相关者”下了定义。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狭义的定义)。
后来,弗里曼、米切尔、斯塔里克、克拉克森等人对利益相关者做出了进一步的定义补充和解释。3.3.3(利益)攸关方近些年来,与经济学提出“社会成本”概念、开始研究包
国内有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为:
指那些在企业之中进行了一定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目标过程的影响。上述概念的界定提示:工程发起方要拓展关注的范围,将受工程影响尤其负面影响的相关者纳入关注的视野,注意分配公正问题。但对利益相关者本身特别是其受企业影响的情况关注还是不够。工程伦理的关注点恰恰在于目标人群之外的第三方可能受到工程及其结果影响尤其负面影响的情况。这里,“利益相关者”的更确切的含义是“承受者”,这里更强调“无辜者”“局外人”“第三方”被动地蒙受损害、承担风险。3.3.3(利益)攸关方国内有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为:3.3.3(利益)
公平正义(简称公正)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伦理学家赋予其极高的地位。有人指出,公正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恰当性(或合理性)的最高概念,它也是一种德性。《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称之为“社会道德责任的典范”
亚里士多德说:“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
罗尔斯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3.4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公平正义(简称公正)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伦
所谓公正或公平,又称为正义,原意指“应得的赏罚”(desert)。
“应得”抽象地说是一种对等和同等地对待。但公正不等于平等,实际上,它还规定了不平等的程度。公正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每个人都应获得其应得的权益,对平等的事物平等对待,不平等的事物区别对待。美国伦理学家理查德·T.德·乔治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公正:(1)补偿公正,是对一个人曾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补偿;(2)惩罚公正,是对违法者或做坏事的人进行惩罚;(3)分配公正,指公正地分配福利和负担;(4)程序公正,规定了判决的过程、行为或达成的协议的公正性。3.4.1基本公正原则所谓公正或公平,又称为正义,原意指“应得的赏罚”(d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公正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关注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理分配问题。
工程领域里基本的分配公正主要是指:工程活动不应该危及个体与特定人群的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体应该合理地分担工程活动所涉及的成本、风险与效益;
对于因工程活动而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个人与人群,社会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补偿。3.4.1基本公正原则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公正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关注社会
现实生活中,公正与效率经常发生冲突。
公正强调人们应当得到的权益效率关注现实活动目标的实现工程活动中的道德抉择,必须解决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这个问题。基本的公正既是效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长期效率的保障。公正是相对于具体的社会情境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公正。公正的实现不应妨碍效率的合理提升。还应指出,在任何对效率的合理追求的活动中,都必须体现对创新者或有突出贡献者的激励,这不仅是对效率的促进,也是应该实现的公正。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公正问题总是以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为出发点提出的,这也是他们的一项权利。3.4.1基本公正原则现实生活中,公正与效率经常发生冲突。3.4.1基本
基本分配公正的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基本实现途径:在不同利益与价值追求的个人与团体间的对话的基础上,达成有普遍约束力的分配与补偿原则。为了在工程实践中实现基本公正,在工程项目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下几方面机制: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基本分配公正的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3.4.2
第一,进行项目的社会评价。(在这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贷款项目管理经验值得借鉴)项目的社会评价是指由于项目建设、实施与运营,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与影响进行分析,它与项目的经济评价、环境评价一样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衡量,除了可持续性指标外,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公平指标,具体包括利益相关者收入提高程度及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公众参与度、就业率、社会保障率、民族、性别公平程度、贫困人口数等。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一,进行项目的社会评价。3.4.2利益补偿:原则
第二,针对事前无法准确预测项目的全部后果,以及前期未加考量的公正问题,应引入后评估机制。项目后评估(postprojectevaluation):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后评估还应注意在项目决策时未曾预料的、没有纳入考虑范围的影响后果(即外部性、溢出效应)。从实现项目结果的公正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研究和评价,正是项目后评估的一个主要用意之所在。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二,针对事前无法准确预测项目的全部后果,以及前期未
第三,针对仅瞄准目标人群的局限,扩大关注的视域,开展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项目单位的要求与项目的主要目标,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以及与项目的关系;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实施的各种可能方式,等。利益相关者在项目选择、设计、实施、监测和评估中的积极和充分参与,有利于促进公平受益和包容性发展。3.4.2利益补偿:原则与机制第三,针对仅瞄准目标人群的局限,扩大关注的视域,开展3.4.3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
在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体制多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在决策过程中,重行政和精英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注重工程建设,忽视运行管理;在工程效应评价中,偏重经济效应,忽视社会效应,在工程快速审批和上马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诸多不可调和或未经考虑的矛盾冲突。
为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吸收广大公众参与工程的决策、设计和实施全过程。3.4.3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在我国,传统的工程
首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做到知情同意。
从某种角度来讲,科技时代中科技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医患”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的特点是,双方信息不对称:责任方处于主导地位,权利方处于被动地位,并且权利方对关系过程的理解取决于责任方的信息传达。
其次,为保证程序公正,吸收攸关方参加到工程的决策、建设、运营之中。采用参与式方法有利于:提高项目方案的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化;取得项目所在地各关利益相关者的理解、支持和合作;提高项目的成功率;维护公正,减少不良社会后果。3.4.3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首先,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做到知情同意。3.4.3利本章概要本章概要:工程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活动是价值导向很强的一种实践活动,可以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生态等诸多领域,发挥相应的价值。就工程项目而言,发起方都期望项目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是工程发展的动力。但有收益就有付出和代价。
应全面考虑工程的收益和成本,建立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方给予补偿,以实现分配公正。面向未来,应建立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机制,以保证工程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本章概要本章概要:2012级医古文:[4]注释2012级医古文:[4]注释第四章注释(训诂)下编基础知识第四章注释(训诂)下编基础知识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最新级医古文:[4]注释课件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书的注释。如《十三经注疏》、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给古书作注方式:眉批、夹注、旁注等。正式刊刻的古籍,多为双行小注的形式。一是把训诂的内容单独编成专书,这就是字典和辞书。像《尔雅》、《说文》、《广韵》、《康熙字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训诂学著作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正文中进行随文逐字的注解,这就是古训诂术语1:谓格式是:“A谓B”或“A谓B也”。其中A为被解释词,B为解释词(后诸例同此),相当于说“A是指B”,被解释词在术语之前。这个术语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例1例2)。后代用法渐广,有的以同义词解释词语(例3),有的串讲句意,等等。例1:血菀于上。(《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上谓心胸也。例2: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六合谓四方上下也。例3: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奇病论》)王冰注:除谓去也,陈谓久也。训诂术语1:谓格式是:“A谓B”或“A谓B也”。其中A为被解训诂术语2:曰,为,谓之格式是:“B曰A”、“B为A”、“B谓之A”。相当于说“B叫做A”,被解释词都用在术语之后(与术语“谓”相反)。这三个术语有两个功能:一是解释词义,二是分别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例1: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王冰注:多喜曰瘨,多怒曰狂。例2:各兴心而嫉妒。(《楚辞·离骚》)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例3: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素问·腹中论》)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多食数溲谓之消中。训诂术语2:曰,为,谓之格式是:“B曰A”、“B为A”、“B训诂术语3:犹格式是“A,犹B也”。相当于说“A等于说B”。这个术语是以引申义注释本义(例1),或以近义词作注(例2)。A与B义只是近似,并不完全相同。例1:此荣气之所舍也。(《素问·疟论》)王冰注:舍,犹居也。例2: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朱熹注:直,犹但也。训诂术语3:犹格式是“A,犹B也”。相当于说“A等于说B”。训诂术语4:貌,之貌格式是:“A,B貌”、“A,B之貌”。相当于说“A是B的样子”。这两个术语用来解释形容词,即被解释词都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例1: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灵枢·通天》)张景岳注:下齐,谦下整齐也。湛湛,水澄貌,亦卑下自明之意。例2: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训诂术语4:貌,之貌格式是:“A,B貌”、“A,B之貌”。相训诂术语5:之为言,之言格式是:“A之为言B也”、“A之言B也”。等于说“A与B音近义通”。这两个术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作注释(这是所谓“声训”,下文《训诂的内容和方法》一节另述)。例1: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成无己注: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例2:夫新产之后,有血与气相搏而痛者,谓之瘕。瘕之言假也,谓其痛浮假无定处也。(《太平圣惠方·治产后血瘕诸方》)训诂术语5:之为言,之言格式是:“A之为言B也”、“A之言B训诂术语6:读为,读曰格式是“A,读为B”、“A,读曰B”。相当于说“A通B”,这是以本字解释通假字的术语。例1: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例2:播时百谷。(《尚书·尧典》)郑玄注:时,读曰莳。训诂术语6:读为,读曰格式是“A,读为B”、“A,读曰B”。训诂术语7:读若,读如格式:“A,读若B”、“A,读如B”。相当于说“A读音近似B”,这是用读若法来注音的术语(例1)。偶尔也用以注明通假字(例2)。例1:又重之以修能。(《楚辞·离骚》)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例2: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礼记·儒行》)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训诂术语7:读若,读如格式:“A,读若B”、“A,读如B”。训诂术语8:也格式:“A,B也”(偶尔说:“A者,B也”或“A,B”)。相当于说“A是B”。这是用得最多的术语,功能较多,一般多是以同义词来解释词语(例1)。有时候还用来声训,或提示同源词(例2-3),或解释通假字(例4)。有时也以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词语,则相当于术语“谓”(例5)。例1:黄帝曰:愿卒闻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张景岳注:卒,尽也。例2: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训诂术语8:也格式:“A,B也”(偶尔说:“A者,B也”或“训诂术语8:也例3: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藏者,臓也。例4:高梁之病,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例5: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素问•生气通天论》)高世栻注:六合,四方上下也。训诂术语8:也例3: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素问·灵兰训诂术语9:言格式:“言……”。相当于说“句意是……”。这个术语用于串讲句意,以至阐发比喻义等言外之意。例1:天覆地载,万物方生。(《素问·阴阳离合论》)张志聪注: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例2: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高世栻注: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例3: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诗经·新台》)毛传:言所得非所求也。训诂术语9:言格式:“言……”。相当于说“句意是……”。这个训诂术语10:当为、当作格式:“A当为B”、“A当作B”。相当于说“A是B的讹字”。这是校正讹字的术语,讹字在前,正确的字在后。例1:肾热者,色黑而齿熇。(《太素·五藏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例2:辨痓湿暍脉证第四。(《伤寒论》)成无己注:痓当作痉,传写之误也。痓者,恶也,非强也。训诂术语10:当为、当作格式:“A当为B”、“A当作B”。相训诂的内容1:注音(一)譬况法这是描绘发音方式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用“急言”、“缓言”、“横口”、“开唇”、“合唇”等术语来表示如何发字音。这种方法令读者很难准确把握字音,因而很快被弃之不用。例如,东汉刘熙《释名》:“天,兖豫司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意思是:“天”字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四地意思是“显”,用舌腹发音;在青州、徐州意思是平坦,用舌头发音。训诂的内容1:注音(一)譬况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二)读若法这是用“读若”或“读如”这两个术语来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格式:“A,读若B”、“A,读如B”。如“瑂,读若眉”(《说文》),“瑂”与“眉”读音完全相同。有时,注音字与被注字只是语音相近而已,如“迺,读若仍”、“绊,读若普”(《说文》)。用音近字注音,不如不注,所以读若法也不敷实用,但读若法中的同音相注,为后世直音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训诂的内容1:注音(二)读若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三)直音法这是直接用同音字(声韵调全同)为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其格式是“A,音B”,如“悗,音闷”(《太素》)、“淖,音闹”(《黄帝素问直解》)。直音法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但直音法也有两个明显的局限。一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就无法注音,如同仇敌忾的“忾”(kài)在普通话中便没有同音字。二是容易出现以冷注熟的情况,如“简,音戬”,因为“戬”是冷字,等于没注。训诂的内容1:注音(三)直音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四)纽四声法此法用声韵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来为另一字注音,并另注声调以定音。格式是“A,B某声”。例如:《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高世栻注:“溺,鸟去声”,表示“溺”与“鸟”声母韵母相同,只是声调读去声,即“溺”读niào。纽四声法克服了直音的两个缺陷,所以一直作为直音法的补充。训诂的内容1:注音(四)纽四声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五)反切法反切法在古代应用最普遍。《康熙字典》等古代工具书都是以反切注音,古医籍很多也是反切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新读音。格式是“A,BC切”。如“怪,古坏切”,表示将“古”、“坏”二字连起来快读,便切成“怪”音。反切法起于汉末。开始叫“反”,又叫“翻”,唐人忌讳“反”,改叫“切”,合称“反切”,所以“古坏反”、“古坏翻”、“古坏切”都是一个意思。我们称“古”为反切上字,“坏”为反切下字,“怪”就是被反切字。训诂的内容1:注音(五)反切法训诂的内容1:注音田,徒年切t(ú)+(n)ián→tián孔,康董切k(ānɡ)+(d)ǒnɡ→kǒnɡ冬,都宗切d(ū)+(z)ōnɡ→dōnɡ瘤,力求切l(ì)+(q)iú→liú患,胡惯切h(ú)+(ɡ)uàn→huàn训诂的内容1:注音田,徒年切t(ú)+(n)ián→tiá训诂的内容1:注音对于古人来说,反切易学易懂。今人切不准。但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我们用普通话去切古音,很多时候会切不出正确的音来。例如“刊,苦寒切”、“鸡,古奚切”、“蒸,之冰反”、“索,苏作反”、“咸,胡谗切”等。所以读古代反切时,不可信口便切,其中还有其它条件和规律要遵守。因为古音变化复杂,只有专门研究音韵的人才能保证准确切出语音,所以我们大概了解这些也就足够了。训诂的内容1:注音对于古人来说,反切易学易懂。训诂的内容1:注音(六)叶音法叶(xié协),和谐义。此字与“葉”的简体字“叶”不同。为了读古诗需要而产生。因为古音变化,《诗经》中原本押韵的句子到隋唐时很多已不押韵了,所以为了押韵,当时人读《诗经》时随便改变读音,如读“家”为gōng,格式是“叶各空反”(意即用“各”、“空”二字切),叶音法到南宋朱熹发展至极端。叶音法是古人的错误注音法。中医古籍中也有一些注音是叶音法的遗留。例如:“飧,叶孙”、“内,叶纳”(《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实际这已变成直音法,只是将术语“音”换成“叶”而已。训诂的内容1:注音(六)叶音法训诂的内容2:释词解释词语含义是训诂的重点内容。古人将释词的方法总结为三种:形训、声训、义训。训诂的内容2:释词解释词语含义是训诂的重点内容。形训形训,指通过分析字形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古人通过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符来探求词义。形训一般采用六书的分析术语,这种方法在《说文》中用得最多。形训实际就是因形求义的方法。这在前面“汉字”一章已详述。形训要注意两点:一是所据字形要准确,否则容易误训;二是本有定论,不可妄生新解。形训形训,指通过分析字形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形训例1: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说文》)例2:心,火脏,身之主,神明之舍也。《小篆》尝言:“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盖心,火也,不欲炎上,故颠倒之,以见调燮之妙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以上例1许慎据小篆字形释“为”成母猴,其实据甲骨文,“为”像人以手牵象助劳形,这是犯了第一种错误。例2陈修园引用他人话语,说“心”字乃倒写的“火”字,这是妄生新解,其实“心”象心脏形,《说文》时便有定论。形训例1:爲,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声训声训,指用音同或音近之字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刘熙《释名》是全面运用声训法的著作。声训可分为提示同源词和辨明通假字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声训的本质,后者是声训的变用。声训一般用“之为言”、“也”、“读为”、“读曰”等术语。声训声训,指用音同或音近之字来训释词义的方法。声训凡音义相近的两个字,一般都是同一语源,称为同源词。如“瑕”、“霞”、“蝦”(虾)、“騢”(xiá)为同源词,因为几字古音相同,且均有赤色义。“瑕”是玉上的赤色斑点,“霞”是赤色云气,“蝦”略呈赤色(熟后更红),“騢”为赤白相间的马。据此可知,古今字是同源词;形声兼会意字与相应的声符是同源词;通假字不是,因为只是音同而义无涉;异体字是同一个词,也不是同源词。声训凡音义相近的两个字,一般都是同一语源,称为同源词。声训例1:梳,疏也,言其齿疏也。(东汉刘熙《释名》)例1说“梳”是齿较稀疏之义,即“梳”、“疏”为同源词。古代梳头工具总称为“栉”(zhì),其齿密者称“比”(后写作“篦”),齿疏者称“梳”。例2: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素问·上古天真论》)胡澍注:堕之为言秃也。例2用声训法提出“堕”乃秃义。声训例1:梳,疏也,言其齿疏也。(东汉刘熙《释名》)声训例3:脐之为言齐也。以其当两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而上下齐也。(《望诊遵经·脐府望法提纲》)例3用声训方法指出“脐”有齐义,因前为神阙,后为命门,二穴正好平齐。实际上“齐”与“脐”是古今字关系。例4:脾为土脏,藏意与智,居心肺之下,故从卑。又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医学实在易·脏腑易知》)例4从两种角度解释“脾”字,一是认为是形声兼会意字,因其在心君肺相之下,职位较卑,故用“卑”旁;二是认为其有补助胃气以运化水谷,故以“裨”来声训,二者声符相同,也属同源词。声训例3:脐之为言齐也。以其当两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声训其实声训的第二种方法,即辨明通假字才是中医古籍中用得最多的,通假字前已述,兹复举二例说明之:例5: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胡澍注:佩读为倍。《说文》:“倍,反也。”……谓圣人行道,愚者背道也。行与倍,正相反。……“佩”与“倍”,古同音而通用。“佩”字,历史上曾有王冰释为佩服,杨上善释为佩带,滑寿说“佩当作悖”,丹波元简云“佩,背也”,均失之。胡澍指出是“倍”的通假字,方为正解,因为“背”、“倍”虽都有违背、反背义,但《说文》以前用“倍”,后世方用“背”。声训其实声训的第二种方法,即辨明通假字才是中医古籍中用得最多声训例6: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素问•五藏别论》)
丹波元简注:魄,粕通。……盖肛门传送糟粕,故名魄门。“魄门”古今皆知为肛门,但为什么名之曰“魄”?多数注家误以为肺藏魄,故曰魄门。直至丹波元简点出是“粕”的通假字,方得正解。声训例6: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素问•五藏别论》义训(三)义训义训,指根据词的上下文来训释词义的方法。义训只根据语境,而不需借助音和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释词方法。义训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五种方法:同义词相训法下定义法描述法反义词对比法举例引证法义训(三)义训义训(三)义训例1: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素问·上古天真论》)王冰注:恬,静也。愉,悦也。例2:用之不惑。(《素问·移精变气大论》)王冰注:惑,谓惑乱。例1-2是同义词相训。该法可用单音词,也可用复音词来解释,术语一般用“也”、“谓”等。义训(三)义训义训例3: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素问·痹论》)王冰注:悍气,谓浮盛之气也。例3用下定义法。该法常用“也”、“为”等术语。例4: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素问·诊要经终论》)王冰注:戴眼,谓睛不转而仰视也。义训例3: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义训例5: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素问·玉机真藏论》)高世栻注:瞿然,惊顾貌。例4-5用描述法。该法通过描述事物的形状情貌来训释,用“谓”、“貌”等术语。例6: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素问·玉机真藏论》)姚止庵注:忽忽,不爽也。例6用反义词对比法进行训释。有些词语不易找到同义词,通过在反义词前加“不”反而简洁明了。义训例5: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素问·玉机真藏论义训例7: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素问·调经论》)姚止庵注:《针经》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泾,大便也。溲,小便也。按杨上善云:“泾作经,妇人月经也。”亦通。例7是举例引证法训释。姚止庵通过引用《针经》和杨上善《太素》的话来解释,而没有自己的解释语。义训例7: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素问·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语法术语,但古人用自己的训诂术语来解释语法现象。例1:灸之则瘖,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王冰注:石,谓以石针开破之。王冰的注解实际是说“石”活用为动词。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例2: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新校正:按丁生之处,不常于足,盖谓膏粱之变,饶生大丁,非偏著于足也。新校正注释“足”为饶(足够)义,而非是脚义,意即多食膏粱厚味,能够生出大疔来(“新校正”是宋代林亿等在王冰本的基本上进行的校正)。例3: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汝坟》)孔颖达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孔疏意说“我”是宾语前置。训诂的内容3:析句(一)分析语法训诂的内容3:析句(二)分析修辞古人在注文中有时也说明修辞方式。例1: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素问•长刺节论》)王冰注:痈小者浅刺之,痈大者深刺之。王注认为“小大深浅”是分承手法,正常次序应是“大小深浅”。训诂的内容3:析句(二)分析修辞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太素•知针石》)杨上善注:“行针专务,设二喻以比之:一如临深渊,更营异物,必有颠坠之祸。亦如握虎不坚,定招自伤之害。故行针调气,不可不用心也。杨注指出“如临深渊”、“如握虎”是两个比喻,说明“行针调气”要用心专一。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训诂的内容3:析句(三)分析意旨分析句意、段旨乃至全章的中心思想,都是重要的训诂内容。一般用“言”、“谓”等术语。例1: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高世栻注:膻中即心包络。心包代君行令,犹之臣使之官,宣通络脉,故喜乐由之出焉。例1是揭示句意。训诂的内容3:析句(三)分析意旨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素问·金匮真言论》)张志聪注:以上论四时五脏之气。例3:此一节言四时各有所刺。刺失其宜,则病不愈;刺伤五脏,则死有期:而为诊脉之要也。(《黄帝素问直解·诊要经终论》)例4:玉版,著之玉版也。论要,论色脉之大要。色脉大要,以神为主。故首言神,次言色言脉,而论要毕矣。(《黄帝素问直解·玉版论要论》)例2-3揭示段旨。段4是全篇的提示语,先释篇名,后述篇的中心思想。训诂的内容3:析句例2: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训诂的内容4:校勘古书在历次的传抄、翻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文字讹误,因此校勘文字讹误也是训诂的主要内容。训诂的内容4:校勘古书在历次的传抄、翻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训诂的内容4:校勘文字讹误有五种:讹字、衍文、夺文、倒文、错简。讹字,也叫误文,是指因字形相近而写的错别字,如“痉”讹成“痓”、“收”讹成“攸”。衍文,也叫羡文,指误增的字。夺文,也叫脱文,指脱落缺少的字。倒文,指句中误倒的文字,如“病温”误成“温病”。错简,指整句或整段的错乱。先秦两汉的古书都写在竹简上,用皮绳编在一起,如果散脱,容易错简。训诂的内容4:校勘文字讹误有五种:讹字、衍文、夺文、倒文、错训诂的内容4:校勘校勘方法有四种:对校他校本校理校训诂的内容4:校勘校勘方法有四种:(1)对校对校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异同是非的校勘方法。比如校勘《素问》,其历代的各种版本和注本都可以据以对校。(1)对校对校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逐字逐句地对比分析(1)对校例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新校正注云:按全元起注本云“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太素》、《千金》同。杨上善云:“上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例1新校正根据全元起的《素问训解》、杨上善的《太素》等校勘王冰本《素问》,经对校发现王本存在倒文,即“下也”应改为“也下”,改后“下”属下句,成“下皆谓之”(谓,通“为”)。(1)对校例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1)对校例2: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素问·气厥论》)
丹波元简《素问识》注解:志云:“沉,痔也。《邪气脏腑篇》曰‘肾脉微涩为沉痔’。曰‘沉’者,抑上古之省文,或脱简耶?”高本“沉”下有“痔”字,注云“‘痔’字简脱,今补”。火热下行,而为沉痔,简按据二为字,志高似是。例2丹波元简引用各家注释进行校勘,指出张志聪怀疑文句末脱一“痔”字,而高世栻已直接补上,丹波元简最后总结认为应据双音节成词,张高二人似乎是正确的。(1)对校例2: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素问·气厥(2)他校他校是以他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他书可以是前人的、同时代的、后人的,只要刊载有相同内容的均可作为他校依据。如校勘《素问》,可用《灵枢》、《脉经》、《难经》、《千金方》、《外台》、《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等作他校。校正《证类本草》,可以用之前的《新修本草》残卷,也可用后代的《本草纲目》。例:孤精于内。(《素问·汤液醪醴论》)
清顾尚之《内经素问校勘记》云:“孤精”二字误倒,当依《圣济总录》乙转。(2)他校他校是以他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3)本校本校是对本书的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子进行校证对比,从而分析异同是非的校勘方法。例: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颠疾。(《素问·玉机真藏论》)
新校正云:按《气交变大论》云“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颠疾”,则“忘”当作“怒”。新校正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的相关内容,推断“忘”是“怒”的讹字。(3)本校本校是对本书的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子进行校证对比,从(4)理校理校是在各个版本相同,或无他本可据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文字音韵,揣摩语境语气,推测文理医理,而进行校勘的方法。例1:肾热者,色黑而齿熇。(《太素•五藏痿》)杨上善注:熇当为槁。色黑,齿枯槁也。上例1杨上善认为“熇”(hè)当是“槁”(gǎo)讹字,因为常说牙齿枯槁,而“熇”乃火热之义,用于牙齿不通。(4)理校理校是在各个版本相同,或无他本可据的情况下,通过分(4)理校例2: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素问·上古天真论》)新校正云:详“被服章”三字疑衍,此三字上下文不属。新校正认为“被服章”三字是衍文,因为在文中讲不通,既不能属上句,也不属下句。(4)理校例2: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素问练习练习THEENDTHEEND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第三章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3.1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3.2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3.3工程实践中的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本章概要3.4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引导案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中的利益协调第三章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跨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动漫主题咖啡厅设计制作运营合同3篇
- 活动策划执行安排服务无偿合同
- 2024年科技展览摊位租赁合同3篇
- 科技园区网络设施安装合同
- 幼儿园师资培训协议
- 美容院氧气房安全使用条例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师聘用合同书3篇
- 水利工程楼宇对讲施工合同
- 地下图书馆降水井施工合同
- 市政工程招投标授权委托专用
- 五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TB 10752-2018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客运站春运安全行车教育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
- 酒店物品艺术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交通运输系统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乳腺腔镜手术介绍
- 服装的生产方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机械加工厂计划管理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