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178-2022 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178-2022 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178-2022 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178-2022 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T 3178-2022 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CCSB05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3178—2022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2022-05-09发布2022-06-08实施DB23/T3178-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I

DB23/T3178-2022天然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天然小微湿地修复的术语和定义、修复目标、修复技术、管护和技术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小微湿地的修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24708湿地分类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HJ1174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问题评估SL/T800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天然小微湿地面积为0.04hm²~8hm²,具有一定生态、文化服务功能的小型、微型天然湿地。4修复目标4.1净化水质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减少分散性点源和面源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4.2调蓄调节以调蓄径流、补充地下水、调节局部小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为主,通过收集雨水、汇聚过量地表径流,缓解雨洪压力。河流、湖泊型小微湿地的修复按SL/T800的规定执行。4.3维持生物多样性通过重建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关键或受保护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鸟等提供栖息环境。5修复技术1DB23/T3178-20225.1本底调查自然因子包括水位与水质、基底、动植物、植被等。人为因子包括保护与管理、利用状况和受损因子等。干扰因子包括围垦、泥沙淤积、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放牧、采伐、水利工程和引排水的负面影响等。按GB/T24708和HJ1174中的分类和退化状况规定执行。5.2形状与所在区域地形地貌保持协调一致,以近自然的不规则形状为宜,具有一定的蜿蜒度和曲折度。5.3岸带根据区域水利防洪、栖息地恢复等要求进行修复。a)保证结构稳定,宽度应满足水生到陆生岸区植被带的生长需求;b)采用护坡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以植物为主,结合天然小微湿地特点合理选择生态型护坡;c)可采用生态砖、生态混凝土、生态袋、生物工程等方法。5.4基质基质以原状土壤为主,土壤基质环境质量应符合GB36600规定。a)当原状土壤缺失时,宜选择粒径适中、渗透性低的粘重土壤填充;b)基质受到污染时,应优先通过调整植物配置进行生态修复,必要时可根据水质、水量和植物生长需求等,选用适宜的天然材料或合成填料等人工基质替代;c)使用生态防渗措施,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宜使用黏土防渗等自然防渗措施。5.5水量应维持天然小微湿地生态特征,根据不同的目标及水源条件设计水量。a)以水质净化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设计水量应符合自身处理能力;b)以蓄滞径流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设计水量应按照汇水面积、调蓄量、进水时间等综合确定;c)以生物多样性维持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设计水量应按照保护物种的生态需水量进行确定;d)设计水深时还应考虑生物生长与栖息的季节性差异以及维持水位和水面面积等要求。5.6水质应维持天然小微湿地生态特征,并满足目标需求。目标参数遵循GB3838中的要求。a)以水质净化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进水水质应符合自身处理能力;b)以蓄滞径流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进水水质不做特殊要求;c)以生物多样性维持为目标的天然小微湿地,进水水质应能够维持目标物种的生存需要。5.7植物以乡土湿地植物为主。a)宜选择低致敏性、景观效果好、耐湿、水质净化能力强,以及维护成本低的植物;b)种植应模拟自然生态群落,配置优势物种,并考虑不同物种的种间竞争,合理搭配其他种类;c)应根据植物生活型的不同,采用分带种植,可依水分条件和水深梯度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5.8栖息地以自然恢复为主。2

DB23/T3178-2022a)根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不同动物种类的生境特点,种植食源植物、营造目标物种的觅食地、隐蔽地、夜栖地、巢址地等栖息场所;b)结合地形,建设生态岛屿,也可建设由树枝、石块和掺有乡土植物种子土壤构成的小型庇护所;c)可适当投放鱼、虾、泥鳅等动物,促进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恢复;d)修复工程施工期应避开野生动物的繁殖期和迁徙水鸟的停歇期。5.9设施配备必要的设施。a)在进水口、前置区、主水区、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位置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b)增加监控摄像头、红外摄像头、水质监测点等监测设施;c)采用标识、标牌或展示系统等进行宣传教育。6管护6.1监测修复后应定期开展水质、水量、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监测和记录。6.2封育管理根据天然小微湿地恢复情况可实施封育管理,减少干扰,加速湿地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6.3水体养护开展生态补水,应利用地表径流和再生水,不应采用地下水补给。以再生水为水源的小微湿地,应保障其进水水量,保持水生植物生长相适应的水位条件,维持其功能目标。定期打捞水体上漂浮的垃圾和影响湿地水质与景观的杂物。6.4土壤养护对土壤进行管理,促进种子植物幼苗的生长,减少和防止土壤污染源。6.5植物养护在生长季节控制植被覆盖度,初期对植物进行倒株、病株的清理和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