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报告(报批搞)1_第1页
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报告(报批搞)1_第2页
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报告(报批搞)1_第3页
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报告(报批搞)1_第4页
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报告(报批搞)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防渗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石屏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二○一一年十一月批准:卢杰审核:卢杰水工:卢杰何文林贾建水文:白守喜地质:白志发编写:贾建投资概算:杨满春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背景及依据 11.2工程地理位置 21.4水文气象 31.5工程地质 41.6工程任务和规模 51.6.1工程任务 51.6.2工程规模 61.7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1.7.1工程布置 61.7.2主要建筑物 71.8施工 71.8.1施工条件 71.8.2施工总体布置、进度、工期 71.8.3工程施工占地 81.9水土保持 81.10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81.10.1投资概算 81.10.2资金筹措 81.11工程效益分析 91.1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 91.13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 101.13.1结论 101.13.1今后工作意见 102.水文 112.1自然地理概况 112.2流域水文特征 123工程地质 133.1区域地质概述 133.1.1石屏县地质地貌概述 133.1.2、区域地层岩性 133.1.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173.1.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83.2输水支渠地质条件及评价 193.2.1支渠地质条件 193.2.2渠道工程地质评价 203.2.3倒虹吸工程地质评价 223.2.4公路桥、人行桥工程地质评价 223.3天然建筑材料 233.4结论 234工程任务和规模 244.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44.2工程现状 254.3黄草坝水库输水渠防渗工程的地位与作用 264.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74.5灌溉供水水源 284.6灌区土地及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组成 304.6.1项目区耕地面积核实 304.6.2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304.7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 314.7.1灌区农作物灌溉制度 314.8灌区设计 384.8.1灌区设计标准 384.8.2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表 404.8.3项目区设计万亩综合灌溉用水量过程及设计灌水率 374.8.4渠道流量推求 394.9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和总需水量 404.9.1灌区需水量 404.9.2灌区供水量 404.9.3灌区供需水量平衡 4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85.1设计依据 415.1.1设计规范依据 415.1.2主要设计基础资料 415.1.3地震设防度 415.2黄草坝水库灌区输水干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防渗现状 425.3工程布置 435.4工程设计 435.4.1渠道水力计算 435.4.2渠道纵断面设计 445.4.3渠道横断面设计 445.4.4渠道结构设计 455.4.5渠道防渗设计 465.5渠系建筑物 485.5.1渠系建筑物布置 485.5.2建筑物设计 495.6量水设施 515.7工程量 516施工组织设计 526.1施工条件 526.1.1交通 526.1.2水、电和通讯 526.1.3工程建筑材料 526.1.4自然条件 526.2工程施工 536.3施工交通运输 556.4施工总布置 556.5施工进度计划 567环境保护设计 587.1设计依据及原则 587.2环境保护设计 598工程管理设计 598.1管理机构 598.2主要管理设施 598.3建设管理 608.3工程管理运用 619.工程投资概算 629.1编制说明 629.1.1.编制依据 629.1.2.基础单价 629.1.3.费率 639.1.4.独立费用 649.1.5.预备费 649.2工程总投资 6510经济评价 8110.1国民经济评价 8110.1.1主要效益指标 8110.1.2工程费用和分年度投资 8210.1.3总成本费用计算 8310.1.4综合评价 8410.2财务分析 8610.2.1财务支出 8610.2.2年运行费计算 8710.2.3单位产品成本 8810.3综合评价 89 91 91 91 9112结论及建议 9212.1结论 9212.2建议 93附件1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防渗工程平面布置图附件2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防渗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件3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防渗工程设计图附件4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防渗工程概算附件5石屏县黄草坝水库灌区用水户协会章程附件6石屏县黄草坝水库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附件7黄草坝水库管理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黄草坝水库管理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附件8石屏县黄草坝水库水费征收管理办法附件9石屏县黄草坝水库供水价格测算报告PAGE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及依据“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二五”发展的首要地位,强调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使农田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尽管“十一五”以来我县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机遇,全县水利建设形成了一个投资最大、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但从尽快缓解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我县水利建设仍处于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慢、欠帐多的状况。随着交通、能源、通讯问题的相应缓解,水资源紧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珠江上游和红河中上游。地跨北纬13°19′至24°06′,东经102°08′至102°4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南部,石屏处于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不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热量条件好。县境东与建水县相连,南接红河,西与新平、元江县毗邻,北交通海、峨山县,东西宽59km,南北长88km。2009年,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11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1426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0.2754万人,国土总面积3037km2,耕地总面积26.463万km2。2009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其输水干支渠全长近146.34km按照“可持续发展”和“治水兴县”战略。实施“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强化管理、平衡供需”,为石屏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本次设计按以上背景及依据编制完成了《石屏县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防渗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建成后,黄草坝水库灌区的生产力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引导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和解决灌区农业生产用水问题,灌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而推动全县乃至全州经济的发展。1.2工程地理位置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珠江上游和红河中上游。地跨北纬13°19′至24°06′,东经102°08′至102°4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南部,石屏处于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不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光照时间长,无霜期长,热量条件好。县境东与建水县相连,南接红河,西与新平、元江县毗邻,北交通海、峨山县,东西宽59km,南北长88km。2009年,石屏县辖7个镇,2个乡,11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1426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0.2754万人,国土总面积3037km2,耕地总面积26.463万项目区位于石屏县北部,龙朋镇境内的清水塘、皮革村、老石冲村距石屏县城约60k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输水干渠为老石冲段(里程7+000~9+000m)长2.0km,输水支渠全长4.28km,其中清水塘支渠长3.08km,皮革支渠长1.2km,设计控制灌溉面积0.2万亩,本次防渗处理段长4.28km,设计控制灌溉面积0.2万亩。海拔高程1750~1900m。1.3初步设计范围本次初步设计是云南省2011年第二批水库干支渠防渗工程计划中所列的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防渗工程。1.4水文气象黄草坝水库是石屏县目前最大的一座中型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生活供水的综合利用的水库。库盆为一天然盆地,库容特性较好,本区径流面积6.1km2,靠外区径流蓄水。蓄水量为1209.1万m3,灌溉面积21000亩。项目区位于石屏县北部,龙朋镇境内的清水塘村委会,距石屏县城约60k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属红河水系红河流域,处于南盘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坝址海拔高程在2000m以上;灌区海拔高程则在1750~1900之间,流域内主要为松林、灌木林及杂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较好。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烤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输水渠工程区属北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寒冷,秋季多雨温和,相对湿度大,雾日多,有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入冬,到第二年二月份才开始转暖和,4、5月份气温较高,气温年内不均,前期升温迟,后期降温早,“三月有倒春寒”,八月有“低温冷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之间,最大年雨量达到1400mm,最大日降雨量达到97mm,全年降雨天数约162天,有暴雨4~5次,连阴雨一般7~10天、干旱年份的雨量仅700~800mm,降雨时空不均,6~10月份为雨季,有霜期较长,一般110~130天,从10月底开始至第二年二月中旬结束,有时在3月份仍有霜雪下降。年平均日照2240小时,≥10℃积温45441.5工程地质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清水塘、皮革支渠)防渗处理全长4.28km,区内为低中山缓坡~陡坡溶蚀山地地貌,地形南高北低,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渠段主要出露地层出露地层有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和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地层。该渠段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总体为单斜构造。区内地下水以孔隙水和岩溶水为主,对本工程影响不大。老石冲干渠全长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清水塘支渠全长3.08km,其中渠道长2.576km,倒虹吸长0.504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对渠段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可分为中等稳定地段(Ⅲ)、较不稳定地段(Ⅳ)两类。渠段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皮革支渠全长1.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倒虹吸、公路桥、人行桥布设地段除表层(厚1.0~1.5m)土体较松散外,下部岩土体结构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可满足设计承压要求。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相应基本烈度为Ⅷ度。1.6工程任务和规模1.6.1工程任务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全长18.4km,本次防渗处理段(老石冲村段,里程7+000~9+000m)总长2.0km,上段里程0+000~7+000m,2008年由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涵洞出口—铜厂段)防渗工程处理完成。黄草坝水库灌区共有耕地2.1万亩,是龙朋镇重要的粮食、蔬菜、烤烟发展种植区,光、热、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是龙朋镇主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区。本次防渗处理段90年代修建,当时由于资金短缺,砌筑质量较差,运行至今,由于年久失修,渠道内杂草丛生,阻塞、倒塌十分严重,输水损失日趋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灌区共有耕地0.2万亩,是龙朋镇重要的粮食、蔬菜、烤烟发展种植区,光、热、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是龙朋镇主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区。但由于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输水支渠为土渠,水资源浪费严重,加上近年来水土流失加剧,沟渠淤积堵塞,致使渠道输水能力低,不能满足田地灌溉需要,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是为项目区提供稳定、有效供水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现有水利化程度,为农业生产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手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1.6.2工程规模工程等别为Ⅴ等,规模为小(二)型,为5级建筑物。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全长6.28km,老石冲干渠长2.0km,设计过流量Q=1.4m3/s,清水塘支渠长3.08km,设计过流量Q=0.3m3/s;皮革支渠长1.2km,设计过流量Q=0.25m3/s。1.7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7.1工程布置根据有关文件及上级部门对干支渠防渗工程的要求,结合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的实际情况,输水干支渠渠线布置如下:老石冲干渠沿老渠道布设,对老渠道进行拆除重建。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现状是60年代后期人工开挖的土渠,土渠附近有村寨,没有大的建筑设施,大部分渠线都是沿山坡一侧等高线布置,部分渠道穿过农田、旱地,相对比较合理。所以大部分渠线都采用老渠线。局部地段山体滑坡段的地段重新选线。防渗处理渠道总长6.28Km。1.7.2主要建筑物本次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防渗工程主要建筑物有:2座倒虹吸、23座人行桥、1座背水桥、4座公路桥、19座放水闸、5座节制闸及1座桥涵。1.8施工1.8.1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除部分渠道有乡村简易公路相通,大部分渠道位于田间及山坡上,交通较为不便。2、施工用电:渠道沿途都有国家电网,可就地搭架线解决施工生活用电。3、施工生活用水:施工用水可就地在田间取用或取用泉水,部分地段要靠人工运水。4、施工通讯:施工期间采用移动式电话解决通讯问题。1.8.2施工总体布置、进度、工期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共两个施工区,总布置以场内现有简易公路布置为主,因地制宜,有施工总体布置、进度、工期利于生产,易于管理的要求,统筹规划布置为工程服务的各种临时设施。由于沟沿线无砂、石料场,因此需修临时公路分别连接工程区及对外公路,以形成工程区内外交通网络,其施工生活区可布置于交通道路旁及渠线适中位置,供电系统一般于村寨中就地接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有关要求,工程采用招标的方式组织施工,工程建设计划与施工总布置相适应,工程进度计划为:施工准备1月,整条渠线同时开工,于2012年1月~2012年5月完成,总控制工期5个月。1.8.3工程施工占地由于渠道沿老渠道布设,无永久工程占地,主要占地为施工临时占地,临时占地面积21亩。主要为水田、旱地和林地。1.9水土保持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水土保持主要反映在工程区,开挖土方、建筑垃圾、弃土堆放等遇雨淋,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及滑塌,应严格按要求位置堆放,弃土应及时摊平,建筑垃圾应及时拉走。1.10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10.1投资概算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防渗工程总投资为447.9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341.35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54.61万元,临时工程费6.75万元,独立费用45.25万元。1.10.2资金筹措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老石冲干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防渗工程总投资为447.96万元,由于项目区人民群众尚不富裕,加之县财政也十分困难,很难筹集到如此庞大的投资投入。因此,资金来源主要由省级和地方组成,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00.00万元(约占45%),州、县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247.96万元(约占55%)。1.11工程效益分析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8.93%经济净现值(ENPV):75.6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05工程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经济评价规范要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且效益显著,项目建成投产后对石屏县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1.1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立的灌区机构与上级行政机关对口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生产经营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系统。根据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而适时增减或调整。灌区支渠以上工程由专管机构直接管理。支渠以下的斗、农渠则由受益乡镇或用水协会、经专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或个人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保证工程原有效益的发挥,不得擅自改变工程设施的功能,严格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防汛抗旱的统一调度。积极探索灌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水土资源优势,广泛引进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以股份制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引进多家资金,发展城市和乡镇供水、小水电、工业企业等多种经营,促进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培植灌区经济增长点,壮大灌区经济实力。产业管理以各种经济法规为依据,在经营机制上,推行法人治理结构,与市场经济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性运行。1.13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1.13.1结论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以农村水利“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工程安全、生态良好、人水和谐、管理规范”为目标,以防灾减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利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易行的原则,同时加强工程治理区和治理区外料场、砂石料堆放场、施工生活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工程建设为纯兴利项目,对环境无不利影响。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富民兴边具有重要意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等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工程建设效益的同时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项目切实可行。1.13.1今后工作意见为确保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必须实行建管并重,巩固建设成果,确保该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本着“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两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出统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养护、运行制度,真正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确保发挥工程的长远效益,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体做法如下:1、制定合理、配套的规章制度,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用水户协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水权交易管理制度》、《用水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会员代表、会长的职责和义务,对水利配套设施和田间输水渠道的维修和管理、水量的分配和落实、用水矛盾的协调处理、水价的制定和水费的收缴等都有相关的规定,落实到每个协会会员头上,共同管水用水,项目区共建用水户协会2个。2、安装计量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促进用水户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3、实行浮动定额奖惩的节水制度,用水户根据种植同种作物实际用水量与定额相比较,超定额用水逐步接近成本价收取。4、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促使水权交易,做到户户明确总量,人人清楚定额,水权明确、配水到户,大家可根据需要精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用水。5、帐目公开,管理透明。用水户共同参与,共同商量,共同管理。6、渠道在运行后,要注意渠段堤岸有无危险至渠道安全的滑坡体,渠道要保持完整,渠身有无沉陷、坍塌,防渗护面有无隆起,以进行维护检修。渠道行水时应据水流形态各段淤积情况,每年雨季前应进行清淤处理,保证水流通畅,保证渠道的行洪能力。2.水文2.1自然地理概况黄草坝水库是石屏县目前最大的一座中型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生活供水的综合利用的水库。库盆为一天然盆地,库容特性较好,本区径流面积6.1km2,靠外区径流蓄水。蓄水量为1209.1万m3,灌溉面积21000亩。项目区位于石屏县北部,龙朋镇境内的清水塘村委会,距石屏县城约60k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属红河水系红河流域,处于南盘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坝址海拔高程在2000m以上;灌区海拔高程则在1750~1900之间,流域内主要为松林、灌木林及杂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较好。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烤烟、白萝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2.2流域水文特征黄草坝水库径流以降水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1500.0万m3,能满足灌区用水要求。输水渠工程区属北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寒冷,秋季多雨温和,相对湿度大,雾日多,有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入冬,到第二年二月份才开始转暖和,4、5月份气温较高,气温年内不均,前期升温迟,后期降温早,“三月有倒春寒”,八月有“低温冷害”。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之间,最大年雨量达到1250mm,最大日降雨量达到97mm,全年降雨天数约162天,有暴雨4~5次,连阴雨一般7~10天、干旱年份的雨量仅700~800mm,降雨时空不均,5~10月份为雨季,有霜期较长,一般110~130天,从10月底开始至第二年二月中旬结束,有时在3月份仍有霜雪下降。年平均日照2240小时,≥10℃积温4544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概述3.1.1石屏县地质地貌概述石屏县位于云南高原南缘山区,为中等~浅切割中山山地高原地貌。区内石屏盆地最低标高在1407~1440m之间,而最高点为北边的波罗山(标高2429.00m)。测区内由侵蚀~构造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和河流湖泊堆积地貌四种类型组成。全县山区面积2874.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65%,坝区162.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5%。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坝子有28个。大桥河以北为混合丘原地貌,属滇中红色高原地带,呈破碎高原面,东南地势缓和。大桥河以南,五郎沟河以北为中山湖盆地貌。五郎沟河以南属岩溶高原地貌。北、西、南三面受河流强烈切割,多高山深谷,群峰突起,山势陡峻。异龙湖以北、宝秀、牛街、龙朋等地,构造、岩溶发育,溶沟、漏斗、洼地、坡立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星罗棋布。亚房子、宝秀、县城附近的丘陵—湖盆地沿北西—南东向的构造线展布,地势平坦,海拔1420米左右,盆内积水成湖(赤瑞湖、异龙湖)。3.1.2、区域地层岩性测区内出露地层比较齐全,除白至系缺失外,自元古界到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其中元古界之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之三迭系地层分布最广。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Ⅰ、元古界(1)昆阳群①黄草岭组(Pt1h):板岩夹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厚度>1500m,分布于工程区南部及西部。②黑山头组(Pt1hs):粉砂岩与板岩,粉砂质板岩互层,顶部见凝灰岩及安山质凝灰岩。与Pt1h呈整合接触,厚度>2000m,分布于工程区南部及西部。③大龙口组(Pt1d):灰岩、白云岩夹板岩。与Pt1hs呈整合接触,厚度1200~2200m,主要分布于工程区西部、北部。④美党组(Pt1m):板岩、粉砂质板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及灰岩。与Pt1hs呈整合接触,厚度>3500m,分布于工程区北部及北西部。(2)震旦系①下统(Za)a、澄江组(Zac):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质页岩及粉砂岩。与Pt1hs呈不整合接触,厚度3195m,主要分布于工程区东部、西部及北部。②上统(Zb)a、南沱组(Zbn):褐红色冰硕砾岩,砂砾岩及含砾砂岩。与Zac呈不整合接触,厚度34m。b、陡山沱组(Zbd):黄色粉砂岩、绢云母泥质板岩夹白云岩,局部含铜、铁矿层。与Zbn呈整合接触,厚度61m.。c、灯影组(Zbdn):灰、灰白色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与Zbd呈整合接触,厚度>130m.Ⅱ、上古生界(1)泥盆系上统(D3)①一打得组(D3y):浅灰、深灰色灰岩夹少量白云岩。与D2dq呈整合接触,厚度159~294m。出露于工程区北部及东部。②石关山组(D3s):浅灰色、灰白色白云岩夹少量灰岩。与D3y呈整合接触,厚度111~293m,出露于工程区北部及东部。③驮山组灰(D3t):灰、浅灰色灰岩夹白云岩。与D3s呈整合接触,厚度91~239m。出露于工程区北部及东部。(2)石炭系(C)①下统(C1)a、岩关阶(C1y):灰、深灰色假鲡状灰岩,灰岩夹少量白云岩。与D3t呈整合接触,厚度408m,出露于工程区北部。b、大塘阶(C1d):灰白、浅灰色假鲡状灰岩,灰岩及白云岩。与C1y呈整合接触,厚度150m。主要出露工程区东部、北部。②中上统(C2+3)浅灰色假鲕状灰岩及灰岩,顶部夹玄武岩透镜体,与C1d呈整合接触,厚度91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北部。(3)二迭系(P)下统茅口阶(P1m):灰、浅灰色白云岩,底部局部含粉砂岩及砾砂岩,局部含粘土矿层,厚度333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Ⅲ、中生界(1)三迭系(T)①下统(T1)灰紫红色玄武岩,岩屑钙质砂岩,粉砂岩夹黄绿色细砂岩,粘土岩及泥质灰岩,与P1m呈不整合接触,厚度286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②中统(T2)a、个旧组(T2g):浅灰色白云岩、灰岩、中部夹角砾状白云岩,与T1呈整合接触,厚度196~1375,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及北东部。b、法朗组(T2f):浅灰色灰岩夹少量白云岩及粉砂岩,局部含锰矿层。与T2g呈整合接触,厚度120~851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及北东部。③上统(T3)a、火把冲组(T3h):紫红、黄色砾岩、石英砂岩及钙质泥质粉砂岩夹粘土岩,泥质炭质页岩及煤层。与C1d呈不整合接触,厚度98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及北部。b、干海子组(T3g):灰黑色泥质粉砂页岩,粉砂岩夹煤层,底部细砾岩,与T3h呈整合接触,厚度84m。主要出露工程区东部。c、含资组(T3s):灰、黄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泥质页岩及粘土岩、页岩。与T3g呈整合接触,厚度747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东部、北部。(2)侏罗系(J)①下统(J1)冯家河组(J1f):紫红、深灰色绢云母泥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钙质页岩夹灰岩。厚度1580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西部、北部。②中统(J2)蛇店组(J2s)紫红、灰色细—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厚度850m,主要出露于工程区西部、北部。Ⅳ、新生界(1)第三系(N)黄白色、浅灰色砾石、含砾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炭质页岩夹煤层,煤层厚0.2~lm,含植物、螺类化石。厚度1351m,主要分布于石屏、宝秀盆地及工程区东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2)第四系(Q)①残坡积层(QedL):砾石夹砂层及基岩碎块,厚度>10m,分布于沟谷、山坡地带。②洪湖积层(QaL):黑色淤泥夹粉、细砂及泥炭。厚度>50m,主要出露于石屏、宝秀盆地。3.1.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Ⅰ、地质构造测区地处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复合部位。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石屏弧弧顶及西翼,故该带应力集中,高角度挤压断裂组和褶皱发育,并伴生有放射状横张断裂及斜交断裂,因此,区内北西、北东和南北及东西向断裂以及褶皱构造均有分布,以北西和北东断裂构造为主,其余构造次之。主要构造行迹有他布依—石屏断裂、大桥—石屏—新街(延至建水)断裂、邱家山—马鞍山断裂、马扒岭断裂、何保寨断裂、大路南断裂、龙朋断裂、甸尾—蚂蚁断裂;石灰塘向斜、柏叶寨向斜、宝秀—松村向斜、妞达向斜、老卫寨向斜、鸭子坝向斜、春顶坡向斜、龙树坡向斜;长岭干背斜、乌兄大寨背斜、他杀咪—小寨背斜、大城坡背斜等,这些构造因形成时间前后不一,走向不同,彼此间相互错断、交接,显示出境内各种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大桥—石屏—新街断裂和他布依—石屏断裂直接控制着石屏坝与宝秀坝的形成及走向。Ⅱ、地震本区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石屏弧弧顶及西翼,区间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受其切割,地块完整性差,地应力相对集中。区间据历史记载5级以上地震曾发生过20次。故本区应属不稳定的地块。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3.1.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据其岩性及储水的空间类型,测区内分布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孔隙水分布于松散土层中(粘性土、砂性土),其间粘性土含水微,透水小,属相对隔水层,而砂性土含水性好,透水性强,但其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岩溶水储存于碳酸盐岩中,其含水高度离散,富水而相对不均匀,埋深大,透水性强;裂隙水主要在碎屑岩及泥质岩中富集,故其含水的深度有限,且储水空间不佳,含水存在不均匀性,总体富水贫乏,属本区相对隔水层。区间地下水,主要是靠大气降雨补给,其地下水排泄,总体与地形地表水文网一致,向本地区就近暂时侵蚀基准面河流、盆地排泄。3.2输水支渠地质条件及评价3.2.1支渠地质条件3.2.1.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1)地形地貌支渠工程区属于溶蚀侵蚀构造地形,处于溶蚀侵蚀低中山山地地貌缓坡~陡坡地形之中,地势南高北低,支渠两侧为地坡较缓林地或呈平台式耕地,地坡一般在3°~30°之间。主要为沉积岩分布区。(2)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内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有冲沟。现说明如下:工程区内大部为半坚硬沉积岩、坡积层,故冲沟发育,多呈“V”型状,切深2~10m,活动性强,部分岸坡陡立,坡面显破烂,稳定性较差,对冲沟已设桥涵、背水桥通过。3.2.1.2地层岩性线路区出露地层单一,有昆阳群(Pt)和第四系(Q)地层。简述如下:(1)昆阳群(Pt)仅出露大龙口组(Pt1d)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石灰岩,分布在整个渠道下部,1号支渠中局部出露。(2)第四系(Q)残坡积层(QedL):灰黄~红色粘土、粘土夹砾石,厚1~7m。3.2.1.3地质构造工程区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为单斜构造,基岩岩层产状N5°~40°W,NE∠30°~40°。岩体发育有3组节理,节理产状分别为:30°~40°∠15°~20°;190°~210°∠60°~85°;240°~250°∠70°~80°,密度一般2~3条/m,延伸性差(0.5~3m),大部分呈开口状(0.5~4mm),少部分被钙质充填。大部溶隙、溶沟发育。3.2.1.4水文地质渠道沿线主要由粘土、粘土夹砾石和石灰岩组成。根据其岩性组成,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岩溶水。孔隙水在松散土层中,一般孔隙小,隔水性能较好,透水微,含水微弱;岩溶水主要是赋存于基岩岩体中,富水性弱,且不均匀。整个工程线路区大部地段不会出现地下水,对施工极为有利。3.2.2渠道工程地质评价(1)老石冲干渠:该渠道全长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其分段工程地质说明及其评价详见《渠道工程地质分段特性表》和《老石冲干渠地质纵、横剖面图》。(2)清水塘支渠:支渠全长3.08km,其中渠道长2.576km,倒虹吸长0.504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对渠道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可分为中等稳定地段(Ⅲ)、较不稳定地段(Ⅳ)两类。其中中等稳定地段(Ⅲ)0.24km,占渠道长的9.3%,渠段需作衬砌、防渗处理;较不稳定地段(Ⅳ)2.336km,占渠道长的90.7%,渠段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其分段工程地质说明及其评价详见《渠道工程地质分段特性表》和《清水塘支渠地质纵、横剖面图》。(3)皮革支渠:支渠全长1.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其分段工程地质说明及其评价详见《渠道工程地质分段特性表》和《皮革支渠地质纵、横剖面图》。工程地质分段渠道起止里程工程地质简评建议处理措施段号稳定程度Ⅲ中等稳定地段清水塘支渠1+460~1+580、1+820~1+940渠段多为缓坡~陡坡地形,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坡体稳定。渠基大部地段为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灰岩,岩体节理、溶隙发育,透水性强。渠段地下水埋藏较深,存在垂直渗流问题。渠段岸坡基本稳定,岩体渗透性强,存在裂隙、溶隙渗漏问题。建议全三面衬砌,粉面防渗处理。Ⅳ较不稳定地段老石冲干渠全段(7+000~9+000);清水塘支渠0+420~1+180、1+264~1+460、1+580~1+820、1+940~3+080;皮革支渠全段(0+000~1+200)渠段多为缓~陡坡地形,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坡体基本稳定。渠基大部地段表层被第四系残坡积(Qedl)粘土、粘土夹砾石覆盖(厚1~7m),松散~中密,透水性强;下伏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灰岩岩溶隙发育,透水性强。渠段大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存在垂直渗流问题。渠段表层覆盖层较厚,渠道岸坡较不稳定,在水流冲刷、侧蚀作用下易发生渗漏变形、坍塌,岩土体渗透性中等~强,存在孔隙、裂隙、溶隙渗漏问题。建议全三面衬砌,粉面防渗处理。渠道工程地质分段特性表PAGE3.2.3倒虹吸工程地质评价(1)1号倒虹吸:该倒虹吸跨越构造溶蚀沟谷,全长420m,工程地质类型均为Ⅳ类(较不稳定)。线路大部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红粘土、粘土夹砾石(厚约3~7m),下伏基岩为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灰岩,溶蚀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地形坡度较陡(10~20度),无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坡体基本稳定。线路内未见地下水出露,地下水埋藏较深,对施工有利。由于土体较厚,岸坡为土质边坡,土体遇水易发生软化变形,边坡稳定性差,建议开挖边坡比1:0.75~1:1,表层1.0~1.5m以下岩土承载力较高,可作为管道支墩、镇墩地基。工程地质分段详见《1号倒虹吸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2)2号倒虹吸:该倒虹吸跨越溶蚀沟谷,全长84m,工程地质类型均为Ⅳ类(较不稳定)。线路大部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红粘土、粘土夹砾石(厚约2~5m),下伏基岩为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灰岩,溶蚀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地形坡度较陡(30~40度),无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坡体基本稳定。线路内未见地下水出露,地下水埋藏较深,对施工有利。由于土体较厚,岸坡为土质边坡,土体遇水易发生软化变形,边坡稳定性差,建议开挖边坡比1:0.75~1:1,表层1.0~1.5m以下岩土承载力较高,可作为管道支墩、镇墩地基。工程地质分段详见《2号倒虹吸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3.2.4公路桥、人行桥工程地质评价公路桥、人行桥布设地段除表层(厚0.5~1m)土体较松散外,下部岩土体结构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可满足设计承压要求。开挖时,上部较松散层必须全部清除。3.3天然建筑材料渠系工程所用建筑材料有石料和砂料。(1)石料石料位于工程区南部的核桃园石场,岩性为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灰岩,岩质坚硬,质量较好,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运距8~15km左右。(2)砂料位于工程区西部的哨冲砂场,为白云质机制砂,其质量及储量均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运距11~16km。3.4结论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清水塘、皮革支渠)防渗处理全长4.28km,区内为低中山缓坡~陡坡溶蚀山地地貌,地形南高北低,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渠段主要出露地层出露地层有昆阳群大龙口组(Pt1d)和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地层。该渠段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总体为单斜构造。区内地下水以孔隙水和岩溶水为主,对本工程影响不大。老石冲干渠全长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清水塘支渠全长3.08km,其中渠道长2.576km,倒虹吸长0.504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对渠段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可分为中等稳定地段(Ⅲ)、较不稳定地段(Ⅳ)两类。渠段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皮革支渠全长1.2km,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组合分析,渠道均为较不稳定地段(Ⅳ)。渠道全部需作衬砌、防渗处理。倒虹吸、公路桥、人行桥布设地段除表层(厚1.0~1.5m)土体较松散外,下部岩土体结构密实,抗压强度较高,可满足设计承压要求。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相应基本烈度为Ⅷ度。4工程任务和规模4.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龙朋镇镇政府位于石屏县北部,距县城51公里,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2009年末总户数7805户,总人口27706人,其中农业人口26243人、非农业人口14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2‰。主要居住着彝、汉、白等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4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345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355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200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粮食总产达9952吨,人均有粮380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932元,比上年增长23.4%。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受益区为黄草坝水库灌区,灌区总面积为2.1万亩。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受益区为龙朋镇的清水塘、皮革两大自然村寨,受益面积0.2万亩。4.2工程现状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全长18.4km,本次防渗处理段(老石冲村段,里程7+000~9+000m)总长2.0km,上段里程0+000~7+000m,2008年由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涵洞出口—铜厂段)防渗工程处理完成。本次防渗处理段90年代修建,当时由于资金短缺,砌筑质量较差,运行至今,由于年久失修,渠道内杂草丛生,阻塞、倒塌十分严重,输水损失日趋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输水支渠直接从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渠中取水,支渠输水损失大,灌水时间长,倒坍、阻塞十分严重,影响了水库及输水干渠的效益,制约着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输水支渠全长4.28km,控制灌溉面积0.2亩,渠首现状流量0.30m3/s,渠底宽0.5~1.2m,渠深0.4~1.0m。经多年运行,渠道宽窄、深浅不一,已严重老化,加之沿途水土流失严重,淤积、阻塞十分严重,输水损失日趋增大,严重影响着灌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干渠现状为土渠,全长4.28km。主要存在问题有:1、渠道沿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砾石、粉土、粘土夹砾石和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组成。渗漏十分严重,滑坡、淤积、阻塞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2、沿线临时取水口太多,不成系统,不但不便于管理,而且枯水期引水效果差。3、渠系建筑物破损老化严重,没有固定取水口,现有取水口布局不合理,不配套,桥梁部分老化损坏严重,临时性木制桥较多,影响了渠道灌溉分水和沿线交通。4、渠线转弯点较多,由于渠道转弯处边坡未进行防冲处理,渠道边坡冲刷跨塌严重。5、测、配水设施尚未配套,影响管理水平的发挥。4.3黄草坝水库输水渠防渗工程的地位与作用黄草坝水库灌区共有耕地2.1万亩,是龙朋镇重要的粮食、蔬菜、烤烟发展种植区,光、热、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是龙朋镇主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区。本次黄草坝水库输水支渠设计灌溉面积0.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灌溉面积0.05万亩,蔬菜灌溉面积0.05万亩,经济作物灌溉面积0.10万亩。项目区主要以玉米、大豆、烤烟、蔬菜、小麦、蚕豆、油菜为主,优势产业是烤烟和蔬菜的种植。黄草坝水库输水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的建设,目的是降低渠道输水损失,节水增效,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灌区农田的灌溉能力,保证农田用水量,从而提高复种指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农田的高产稳产。4.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省、州、县党代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绿色经济富乡目标,我县是农业大县,发展农业,必须优先发展水利。但黄草坝水库及输水干渠建成之后,由于当时资金短缺,输水干渠为人工开挖的土渠,渠道内杂草丛生,阻塞、倒塌十分严重,输水损失日趋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节水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各行各业的用水也相应增加,原有的水资源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在调整,复种指数在提高,用水量在逐年提高。在水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只有通过降低输水损失,节水增效,从而达到提高农田的灌溉能力,保证农田用水量,保证农田的高产稳产,稳定居民生产、生活的目的。从而促进石屏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带病运行或待维修状态水利设施应该及时进行防渗或维修。输水干渠为老石冲段(里程7+000~9+000m)长2.0km,灌溉面积2.1万亩。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全长4.28km,其中清水塘支渠长3.08km,皮革支渠长1.2km,设计控制灌溉面积0.2万亩,本次防渗处理段长4.28km,设计控制灌溉面积0.2万亩。海拔高程1750~1900m。主要存在问题有:1、渠道沿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砾石、粉土、粘土夹砾石和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组成。渗漏十分严重,滑坡、淤积、阻塞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2、沿线临时取水口太多,不成系统,不但不便于管理,而且枯水期引水效果差。3、渠系建筑物破损老化严重,没有固定取水口,现有取水口布局不合理,不配套,桥梁部分老化损坏严重,临时性木制桥较多,影响了渠道灌溉分水和沿线交通。4、渠线转弯点较多,由于渠道转弯处边坡未进行防冲处理,渠道边坡冲刷跨塌严重。5、测、配水设施尚未配套,影响管理水平的发挥。4.5灌溉供水水源黄草坝水库位于石屏县龙朋镇北部,甸中河上游,属于红河流域红河水系。水库地理位置东经102°23′03″~102°23′29″,北纬23°57′16″~23°58′30″之间。坝址以上径流面积54.15km2,主河道长5.15km,平均比降30.7‰,流域形态系数0.464。多年平均径流量1353.75万m3。水库距龙朋镇政府5km,距石屏县城60km。在龙朋镇至哨冲镇公路旁,交通较为方便。黄草坝水库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镇供水入防洪的综合型的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1385.1万m3,灌溉面积2.1万亩。黄草坝水库位于石屏县北部山区,径流面积54.15km2,水库除险后总库容1385.1万m3,兴利库容1209.1万m3,设计灌溉面积2.1万亩,设计年供水量897万m3,根据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98年7月编制的《石屏县黄草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53.75万m3,Cv=0.45,则P=25%,W=1692.2万m3,P=50%,W=1259.0万m3,P=75%,W=907.0万m3。水库P=75%年供水量为907万m3。灌区P=75%年供水量为96.14万m3。4.6灌区土地及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组成4.6.1项目区耕地面积核实按照划定的灌区范围,项目区耕地面积采用1/2.5万地形图量算结合实地查勘调查,土地利用系数采用0.7,进而计算出项目区控制的耕地面积,复核结果与《石屏县黄草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的结果接近,因此灌溉面积仍采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数值,输水干渠全灌区总耕地面积为21000亩。对于本次输水支渠防渗处理段所涉及的主要灌溉面积为清水塘、皮革村的大部分田地。控制面积2000亩。4.6.2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输水干渠农作物种植结构详见黄草坝水库灌区设计,本次设计主要对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进行分析。根据项目区2011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现状,通过对灌区多年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查及统计资料的分析,拟定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列下表:项目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表种植时间农作物名称项目区2020年种植比例(%)大春水稻37.5玉米10大豆2.5烤烟47.5蔬菜2.5小春油菜8.7小麦20蚕豆10其它10复种指数148.7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为P=50~75%,结合本灌区的实际情况,采用P=75%4.7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4.7.1灌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输水干渠农作物种植结构详见黄草坝水库灌区设计,本次设计主要对输水支渠(清水塘支渠、皮革支渠)进行分析。由于灌区内缺乏灌溉试验资料,因此农作物灌溉定额向当地农科部门调查,然后以理论方法(设计代表年法)与丰产灌水调查法相结合,并结合《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68-2006《用水定额》推求各种农作物灌溉制度。4.7.1.1旱作物设计(P=75%)灌溉制度灌区内旱作物有玉米、大豆、烤烟、蔬菜、小麦、蚕豆、油菜、其它杂粮共八种。其灌溉制度为:玉米玉米主要品种为本地马牙玉米,金皇后、杂交品种正逐步推广,其生育期一般为4月~8月,4月初播种,8月初收割,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灌水方式一般采用沟灌,4、5两月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30m3/亩,进入雨季后不再灌水,总灌溉定额为90m大豆大豆本地种植面积较小,一般为4月初播种,同年8月收获,全生育期130天左右,灌水方式采用浅水浸灌,计划在4、5两月灌水三次,每次灌水定额25m3/亩,进入雨季后不再灌水,灌溉定额为75m烤烟烤烟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现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其主要品种为K326、G28。烤烟的种植,要求耕作技术细致,灌水方式一般采用浇灌,有条件的地方干旱年可采取沟灌浸灌的灌溉方法,因此烤烟用水量最省,灌溉定额一般不大。烤烟全生育期分育苗期的大田生育期,一般为3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8月收获,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根据调查及结合全县各地情况,一般苗田与大田比例1:15~1:18为宜,以此拟定大田负担苗田用水10m3/亩,在大田生育期,主要是在移栽至成活阶段灌水,因此拟定5月份灌水,灌水定额为36m3/亩,进入雨季后不再灌水,全生育期灌水定额为(4)蔬菜蔬菜属于全年种植,一般雨季少供,旱季勤供多供,灌溉定额为400m3(5)小麦小麦为小春主要作物,主要品种为420、大白麦等,一般10月下旬播种,次年4月收割,生育期150天左右,目前小麦产量较低,主要原因是缺水灌溉,按各地经验,只要在出苗,拔节、抽穗、扬花阶段及时灌水,小麦产量均可大幅度提高,以此拟定灌水4次,灌溉定额120m3(6)蚕豆蚕豆在小春中播种面积居次位,主要品种是大白豆,一般十月上旬播种,次年3月收获,全生育期150天左右,灌水方式采用浅水浸灌,在全生育期内,计划灌水3次,每次灌水40m3/亩,灌溉定额120m(7)油菜油菜播种面积不大,一般10月播种,次年4月收获,全生育期180天左右,全生育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40m3/亩,灌溉定额120m(8)杂粮播种面积较小,主要以洋芋、薯类为代表,适当考虑供水,主要在播种至成活阶段灌水3次,每次灌水25m3/亩,灌溉定额75m本次设计工作农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同时,对频率50%及25%的两种情况也作分析计算,因灌区旱作所占比例较大,为使灌溉制度成果趋于合理,因此在灌溉设计保证率P=75%和P=50%典型年的情况下,旱作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采用以上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丰水年份,旱作物每次灌水减少5m3灌区旱作物灌溉定额表作物名称分月灌水定额(m3/亩)123456789101112全年玉米0006030000000090大豆0005025000000075烤烟009918000000036蔬菜505050505010101010105050400小麦3030000000003030120蚕豆400000000004040120油菜040000000004040120其它002502525000000754.7.1.2水稻灌溉制度灌区内适宜水稻的生长,主要品种有8126,合系28。本次水稻的供水,在调查分析本灌区水稻生长发育特征及不同生育阶段生理需水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1、生育阶段的划分水稻从播种到黄熟收割的全过程称为水稻的全生育期,一般将全生育期划分为秧田期和本田期。秧田期:指撒秧至移栽的苗期阶段,一般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