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屮国蛭播学奖屮国蛭播学奖ChinaEcofiomicsAward黄达1978年以后的主要学术成果回顾大体有四个方面: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亦即宏观均衡问题;如实体会金融范畴本性,树立正确的金融决策理念;金融学科体系的论证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㈠物价和通货膨胀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关注并从事研究的问题之一是物价走势与经济改革。最初的一篇文章是1979年3月提交给在无锡召开的“计划与市场讨论会”的文章:《谈谈我们的物价方针兼及通货膨胀问题》(由于涉及“通货膨胀”这个在当时敏感的提法,后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6期以《试论物价的若干问题》为题发表,获1998年第一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论证:经济体制改革必将使物价水平出现提高的趋势。多少年来的主流观点,即价格水平的理想状态是长期保持不变的观点应予突破。在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生活中实际地存在着以货币投放过多为特征的经济现象。因而在调整物价的同时又必须全力控制货币投放过多的矛盾。但没有矛盾的路,如先把货币流通完全稳定下来再开始改革物价的路,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关于这个题目,1992年的一篇偏重理论探讨的文章《长期宏观决策必须考虑的一个必然趋势——从不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向比较接近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的转化》(发表于《财贸经济》1992年4期)可视为对这一论题研究的基本收尾。有关这方面的主要著述目录:1979《谈谈我们的物价方针兼及通货膨胀问题》,提交给无锡计划和市场会议的论文,后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6期以《试论物价的若干问题》为题发中国经济学奖候选人学术资料屮国蛭播学奖屮国蛭播学奖ChinaEcofiomicsAward表,获1998年第一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2.1980《积累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财贸经济》19804期3.1980《谈谈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内部刊物《金融研究动态》198071期(总87期)4.1984《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85《坚决地、不拖延地把价格改革付诸实施》,《价格理论与实践》19853期6.1989《需要的是长期韧战》,《价格理论与实践》19892期7.1992《长期宏观决策必须考虑的一个必然趋势——从不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向比较接近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的转化》,《财贸经济》19924期8.1993《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一些想法》,《光明日报》19938249.199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问题》,《财贸经济》19956期,并编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50位专家献策治理通货膨胀》㈡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也即宏观均衡问题在我国,对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研究应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开始。“十年动乱”结束后的1978年,结合主编《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一书,重新拾起这一课题。其集中成果凝结为1984年出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1986年度著作奖和1995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本专著:从总量分析角度探索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和信贷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反作用于再生产的规律。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综合平衡的中心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协调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与宏观均衡理论衔接起来。虽然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全书没有出现“宏观”等字样。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并按系统论的要求,建立了关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分
析方法系统,设计了理论分析模型。对任何分析和推导所做出的论断,均以在中国曾经发生的或者就是现存的事实为支撑。武汉大学曾启贤教授(已故)在当时的书评中所作的评价是:这本书“立足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传统的理论概念和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适当继承原有的理论概念和提出新看法时,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理论进行了慎重的探索”。在这本书之后,一方面沿着货币供求问题探索,成果有1990-1993作为项目主持人主编的《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另方面则较多地注意货币政策问题,成果有1997和1999出版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及其修订版。1995年的发表在《经济研究》的《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一文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有关这方面的著述目录:1.1981《什么是信用膨胀。它是怎样引起的?》,《经济研究》198111期1981《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相互配合中的接合部问题》《财贸经济》19814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9-1984年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1981《论银行聚集资金数量的客观界限》内部刊物《安徽金融研究》19814期,选入《黄达文集》1984《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1984《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获孙冶方经济科学1986年度著作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121990《〈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总序》,选入《黄达文集》1990〜1993《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专著包括:《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的考察》邓乐平;《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周慕冰;《货币政策与经济成长》王松奇;《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尚明吴晓灵罗兰波;《中国货币流通的回顾与展望》王庆彬周升业)1993《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社会科学》19935期,《中国金融》
199312期,并收入《改革、增长、宏观调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1993《宏观经济观念辨析》载《我的市场经济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4《“九五”期间必须扭转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局面》八届人大二次全体会议议案稿,新华社以之为据发了通稿11.1994《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漫议》《财贸经济》19948期并编入《改革•增长•商业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1995《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1998《要学会用好实施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访著名财政金融专家黄达教授》,《前线》19982㈢如实体会金融范畴本性
树立正确的金融决策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对金融的估价越来越高。同时,金融领域的问题,如银行的不良资产,如资本市场的暗箱违规操作等等,也越来越使人牵肠挂肚。能否最大地发挥金融的积极作用而抑制其消极面,取决于是否具备正确的金融决策理念。而正确的决策理念,则导源于对金融基本性质的如实把握。然而,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金融的固有特性,就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大课题,更何况在我们这个经济转轨的国度。不过,在生活中,对金融并不完全理解却自我感觉已经理解的思想状态极为普遍。在我们这里,从论证和处理金融问题的理论论述到决策实践,反映出来的金融决策理念,其值得注意的倾向如:一切交给市场,市场自会调节;只懂得一切仿效外国,特别是美国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以计划经济思路管理和干预金融。其中特别是以计划经济思路加之于金融,轻车熟路,其影响和后果更为直接。具体说来,例如如何设计和调整金融体系;如何设计银行体系改革,如何对待民间金融,如何利用和管理资本市场;如何认识金融风险和管理风险;如何切断金融动荡链;如何安排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如何安排金融对外开放的步调;如何确定金融监管的目标和掌握监管的火候,如何正确解决紧与缓,集中与分散,从上而下与从下而
屮国蛭播学奖屮国蛭播学奖ChinaEcofiomicsAward上等等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有不同理念的反映。然而,对于金融的核心特征,对于怎样才是正确的金融决策理念,极难给出经典的、规范的论证。在这一阶段研究的努力,主要是提醒,在极其重视金融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破坏力的时候,应力求加深对这个范畴的全面、本质的理解;而在针对具体问题决策时,应多做冷静的思考,留有回旋余地。如果说概括的想法,主要是两点:其一,效率是金融的灵魂,漠视效率论金融,不是正确的思路;其二,面对迷雾重重的金融,重要的是哲学思考,或者说,金融领域处处呼唤哲理。有关这方面的著述目录:1997《经济形势和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政领导学习班上的讲演稿,选入《黄达文集》1997《改革开放中走向市场机制的中国金融事业》,《第九届太平洋盆地国家、地区财政金融会议》上的主题发言,《中国金融》199710期1997《能否多视角地观察和思考》,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讲演,选入《黄达文集》1998《完善中国金融体制的目标和思路》,收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的《奔向2020》,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115.1998《中国的金融改革及其前景》,《宏观经济研究》9811月创刊号6.1999《分点精力思考一些基本思路问题》,为1999年5月上海金融学会年会准备的讲演稿,收入《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1999《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重新审视我们对待经济、金融问题的思路》,《财贸经济》19998期,获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编辑部优秀论文二等奖,并收入《中国通货紧缩1998-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转轨时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8.1999《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金融改革》,《证券时报》1999/07/24,《中国行政管理》199911期㈣金融学科体系的论证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
屮国蛭播学奖屮国蛭播学奖ChinaEcofiomicsAward作为教师,根本职责是教学。因而,论证金融学科体系和进行金融教材的改革和建设,20多年来,始终是科研任务的中心,是主项。上列的几项研究方向也都是环绕这个主项,这个中心。大体可分4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初力图依据对马克思经典的学习心得和苏联有关教材所包括和曲折反映的现代货币银行财政的理论,总结建国之后的中国实践,论证自己对学科体系的体会并编出自己的、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教材。作者:黄达、陈共、侯梦蟾、周升业、韩英杰;黄达统编定稿。其成果是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这本教材首次建立了一个把货币、资金(企业财务)、财政、金融连结为一体的学科体系,并从经济生活货币层面的宏观均衡(综合平衡)论证了对这些范畴进行综合研究和教学的必要性。这样的思路在改革开放20余年的今天依然成立。这本教材获①198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②1988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③1989中国财政学会全国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荣誉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校的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至今对这本教材仍记忆犹新。(2)上世纪80年代中期如何系统改革金融学科的思路尚未形成。但中国的改革在推进,西方现代金融学科理论不断引进。于是就《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一书中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课题,实际也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宏观均衡课题继续深入,以期突破改革前受到轻视的经济机制运行研究,改革、充实教学内容。其成果极为上面提到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和《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及》。这两本专著实事也是作为教材使用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一书是当时在校的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普遍阅读的教材。(3)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金融教材,“本土”的内容失之于“旧”;而翻译的书是外国教授结合外国实际写的,最容易造成的学习结果是学在本乡本土,却脱离中国国情。因而迫切需要编出:中国的教师,在中国的讲坛上,结合中国的实际,面对中国的学生,讲授先进金融学可的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编出《货币银行学》。作者:黄达、周升业、沈伟基、
王松奇、李焰;黄达主编。1992〜199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全面修订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教委审定签字“高等学校财经类核心课教材”,1999纳入教育部“国家级重点教材”,2000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1994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世纪之交面对21世纪,全世界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企业融资合同范本
- 化学专业培训课件
- 企业财税知识
- 功能性肠病的健康宣教
- 公寓天花吊顶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雇佣合同标准文本标准文本
- 企业贸易合同标准文本
- 储值卡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超过租房合同范例
- 2025环保能源项目BOT合同
- 【骨科-关节资料】髌股关节置换
- 执业助理医师报考执业医师执业期考核证明【范本模板】
- 矫治器及其制作技术-固定矫治器(口腔正畸学课件)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过程(动物传染病)
- 北师大五下《包装的学问》评课稿
- CNAS-GL039 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
- 2018年中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 院内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专题培训
- DBJ51-143-2020 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