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1.gif)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2.gif)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3.gif)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4.gif)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98ea354d75d7db63b12a14e94fb4093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17685摘要 I5973ABSTRACT I11800引言 1157801绪论 1187241.1远程监护概述 159571.2远程监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2239842122812247561.3国内外相关研究 2202702医疗监测原理与系统设计思想 3234082.1医疗监测原理 3252252.2无线通信技术 3288792.3系统设计思想 39661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5185303.1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框图 5148693.2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 515937513152726317833531111690112100013208463.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底层代码设计 1520909151889715230861621611172525718108318125643.4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192113320820421255974系统设计方案 2431494.1医院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27294.2家庭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283195总结和展望 2558385.1主要结论 2537115.2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2520831致谢 2623253参考文献 276240附录 28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0引言无线传感网络一般包括信号的采集、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和远程传送。传感器采集人体各种健康参数,这些模拟信号经过前置电路的处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入微控制器,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和计算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进入pc机,由INTERNET发送到远程监护中心,为医生提供各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变化,帮助他们实时监护远端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本系统由监护基站设备和Zigbee传感器节点构成一个微型监护网络,传感器节点上使用中央控制器对所需要监测的生命指标传感器进行控制来采集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发送至监护基站设备,并由该基站装置将数据传输至所连接的PC或者其他网络设备上,通过Internet网络可以将数据传输至远程医疗监护中心,由专业医疗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观察,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实现远程医疗。在救护车中的急救人员还可通过GPRS实现将急救病人情况的实时传送,以利于医院抢救室及时地做好准备工作。医疗传感器节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设置,因此该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同时,将该系统接入Internet网络,可以形成更大的社区医疗监护网络、医院网络乃至整个城市和全国的医疗监护网络。1绪论1.1远程监护概述远程监护技术是近年来远程医疗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欧美各国一直致力于对远程监护的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推动其发展。远程监护可以定义为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生理信息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诊断意见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远程监护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监护中心、远端监护设备和联系两者的通信网络。图1.1为一个简化的远程监护系统结构图:远端监控设备监护中心远端监控设备监护中心图1.1远程监护系统结构图远端监护设备根据监护对象的和监护目的不同,远端监护设备有多种类型,按用途可分为三类:一类为生理参数检测和遥测监护系统,这类设备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能帮助医生掌握监护对象的病情并提供及时的医疗指导。检测的生理信息主要包括:心电图、脑电图、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气、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等。第二类为日常活动监测设备,如监护对象的坐卧行走等活动状态和监护对象的日常生活设施使用情况,主要应用于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第三类是用于病人护理的检测设备,如瘫痪病人尿监测设备,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监护中心监护中心可以位于急救中心、社区医院、中心医院或其它医护人员集中的场所,其功能为接收远端监护设备传送的医学信息,为远地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通信系统连接远端监护设备和监护中心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程控电话(PSTN)、交互电视、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ASDL)、光纤网(ATM)、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无线蜂窝通信(移动电话GSM)等。远程监护的支撑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医学遥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学等多个方面。1.2远程监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医疗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一直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点发展目标,欧美许多国家正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基础建设(HealthCare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HCII),我国也推出了金卫医疗网络工程等项目,目的在于集成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应用技术于医疗卫生领域的高科技产业,优化医疗保健服务,加速实施我国医院管理及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研究意义科学研究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都推动着远程监护技术的进步,发展远程监护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①缩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为患者提供及时救助,减少患者或医务人员的路途奔波。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实施远程监护,不仅可以辅助治疗,还能在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报警。②对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实施远程监护,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评估监护对象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③远程监护可以在患者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④对健康状况进行监护,可以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从而达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⑤先进的医学支持系统为通信和信息领域中的新技术提供了一个进行评测的平台,如虚拟环境、智能传感器和辅助医生的决策系统等。1.3国内外相关研究远程医疗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美国和欧洲要领先其它国家很多。他们起步早,国家投入大,远程医疗的支撑技术成熟。国外的发展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先进的,主要应用是远程会诊和治疗,其次是战时急救。远程医疗中的一些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比如医院的信息化系统(HIS)和电子病历(EPR)以及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等技术非常成熟。国内从事远程监护技术研究单位主要有: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五研究室,台湾的长庚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国立中正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等。清华大学白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家庭护理与远程医疗,社区保健工程进行了研究,其研制的家庭贴心小护士系统为国内外首创,系统由家庭监护器和医院控制台构成,监护仪内设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遥测记录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可对心电图进行实时病类分析,发现异常心率时,自动经过电话线将心电图发送到医院监控台进行咨询。医院监控台可同时接收、显示多个家庭用户的心电图、血压数据,并可立即将诊断意见返回家中使用者。此外该研究组还对基于Internet的虚拟医疗数据采集器进行了研究。2医疗监测原理与系统设计思想2.1医疗监测原理重要生命参数的远程监护是年老体弱者口常监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检测的生理信息主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这类生理参数在远程监护系统中一般要求无创或微创检测。本文以温度、脉搏、血压信号为采集对象,选择了简单方便的传感器和无创测量的方法。本文选用一种快速测量脉搏的方法,采用光电转换的方法,在几秒中内测量每分钟的脉搏数。脉搏传感器可以采用透过型和反射型两种,我们选择的是透过型红外传感器。因为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对手指与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和压力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十分方便。透过型脉搏传感器由小灯泡,光敏二极管、圆筒组成。在一个圆筒上挖两个小孔(两个孔与与圆筒截面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一侧放小灯泡,另一侧放光敏二极管,当手指放入圆筒时,由于心脏压送血液的不同,手指上通过的血液流量也不同,血流量不同,其透光率也不同,光敏二级管对不同的透光率会有敏感的反映,通过的电流会随血液流量而变化,把电流的变化再转化为电压的变化,然后进行测量。2.2无线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口益增长,无线通信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已成为信息产业中最为耀眼的“亮点”,为各种潜在的工程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无线通信以其不需辐设明线、使用便捷等特点,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线通信技术正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许多产品,它与有线相比主要具有成本低、携带方便和省去布线的烦恼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片、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控制、信息家电、无线232、无线422/485数据通信等领域。无线射频技术是在家庭区域内的任何地方,在电脑和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开放性工业标准。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数字信号单片射频收发器,这一类芯片的迅速发展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多种选择。2.3系统设计思想本文借助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医院家庭的人体健康参数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在家庭区域内的任何地方,在电脑和电子设备之间实现无线数字通信的一种构想。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脉搏传感器PC机无线收发模块温度脉搏血压心电图无线传感网络脉搏传感器PC机无线收发模块温度脉搏血压心电图无线传感网络脉搏传感器PC机无线收发模块温度脉搏血压心电图intenet远程监护中心图2.1无线传感网络与远程监护示意图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从功能模块上该系统可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传输模块。系统的硬件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数据采集和无线数据发射电路;另一部分是无线数据接收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路。系统的总硬件结构如图2.2所示:无线模块嵌入式系统脉搏传感无线节点血氧传感无线节点心电传感无线节点无线发射模块控制器串口网络接口模块Internet图2.2系统的总硬件结构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设计3.1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框图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功能为采集人体生理指标数据,或者对某些医疗设备的状况或者治疗过程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射频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监护基站设备。其节点主要包括5部分:中央处理器模块(CPU)、无线数据通信模块、传感器、A/D转换及相关调理电路、电源模块。节点框图和处理器单元如图3.1所示。传感器及相关调理电路传感器及相关调理电路A/D转换处理器模块无线数据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图3.1监护传感器节点结构3.2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MSP430系列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处理器模块硬件系统包括处理器模块(16位单片机MSP430F149、存储器及外围芯片)、A/D转换模块、串行端口、存储器模块。下面将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1)MSP430系列单片机MSP430F1XX单片机采用16位RISC结构,其丰富的寻址方式、简洁的内核指令、较高的处理速度(8M晶体驱动,指令周期125ns)、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使之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该系列单片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超低功耗,在1.8~3.6V电压、1MHz的时钟条件下运行,耗电电流在0.1~400µA之间,RAM保持的节电模式为0.lµA,待机模式仅为0.7µA。另外,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40~+85℃,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综合考虑处理器的性价比在传感器节点设计中选用MSP430F133,内嵌8KB的Flash和256B的RAM。实验系统中微控制器实现功能如下:操作无线收发芯片,为无线数传模块提供工作状态控制线和双向串行传输数据线;实现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加速度、温度、声音和感光强度探测;本地数据处理剔除冗余数据以减小网络传输的负载和实现无线传输数据的封装与验证;应答远控中心查询,完成数据的转发与存储;区域内节点的路由维护功能;节点电源管理,合理地设置待机状态以节省能量延长节点使用寿命。(2)外围电路复位电路(图3.2)采用二极管、电阻、电容构成低电平复位电路。TCK+3vTCK+3vJTAGTDIP1.1/TXDP2.2/RXDJP2RST/NMITMSTDO/TDI1357911132468101214104C11PST/NMIR32KR247KIN4148D2+3v图3.2复位电路图3.3JTAG及BSL接口电路(3)实时时钟SD2003ASD2003A是一种具有内置晶振、支持护C总线接口的高精度实时时钟芯片。该系列芯片可保证时钟精度为±4ppm(在25±1℃下),即年误差小于2分钟;该系列芯片可满足对实时时钟芯片的各种需要及低廉的价格,比较适合本平台的使用。RTC_INT2RTC_INT243216758SLC0SDA03VR475.1kR485.1kBT1CR2032SD2003C600.1u+3VRTC_INTU11INT1NCNCVSSVddSCLSDAINT2图3.4实时时钟芯片SD2003硬件连接图该芯片功耗低,小于1.0µA;工作电压1.7~5.5V之间;具有年、月、日、星期、时、分、秒的BCD码输入/输出;可以设定两路闹钟;内置电源检测电路、高精度晶振。管脚说明见表3-1。具体硬件连接图见图3.4,采用纽扣电池CR2032供电,SDA,SCL,INT1通过上拉电阻与单片机相连。(4)硬件节点物理索引号(ID)电路DS2401芯片是一个包含48位随机数的芯片,达拉斯公司承诺其生产的任何两片DS2401中包含的48位随机码都是不相同的。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它即可以作为硬件节点的唯一标识号,还可以作为无线通信的MAC层地址。表3-1SD2003引脚功能管脚名称功能特征1INT1报警中断,输出脚,根据中断寄存器与状态寄存器来设置其工作的模式,当定时时间到达时输出低电平或时钟信号。它可通过重写状态寄存器来禁止N_沟道开路输出(与VDD端之间无保护二极管)2,3NC没有与芯片内部连接悬空或接地4GND负电源(GND)5INT2报警中断2输出脚,根据中断寄存器与状态寄存器来设置其工作的模式,当定时时间到达时输出低电平或时钟信号。它可通过重写状杰寄存器来禁止N一沟道开路输出(与VDD端之间无保护二极管)5SCL串行时钟输入脚,由于在SCL上升l下降沿处理信号,要特别注意SCL信号的上升/下降升降时间,应严格遵守说明书。CMOS输入(与VDD间无保护二极管)SDA串行数据输入/输出脚,此管脚通常用一电阻上拉至VDD,并与其它漏极开路或集电器开路输出的器件通过线与方式连接.N沟道开路输出(与VDD间无保护二极管)CMOS输入8VDD正电源DS2401芯片除了地引脚,只有一根功能引脚,芯片的供电、输入和输出都是同各这个引脚完成的(图3.5)。具体的一线通信协议及实现见底层代码设计章节。C6C60.1u+3VR605KU151324+3VDS2401_DQGNDNDNCDQDS2401图3.5DS2401电路图脉搏测量电路的设计透过型的脉搏传感器,它的结构很简洁,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和圆筒组成,如图3.6所示。这里要说明的是,应选用对血流敏感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做光源,相应的光敏二极管也应选用中心频率与之配对的红外光敏二极管,且要选择暗电流小的管子,这样可以减少噪声干扰。在一个圆筒壁上挖两个小孔(两个孔与圆筒截面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一侧放红外发光二极管,另一侧放光敏二极管,当手指放入圆筒时,由于心脏压送血液的不同手指上通过的血流量也不同,其透光率也不同。光敏二极管对不同的透光率会有敏感的反映,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红外发光二极管手指图3.6脉搏传感器示意图通过的电流会随血流量而变化,把电流的变化再转换成电压的变化,然后进行测量。这个电信号经过前置电路的处理就可以进行计数测量了。前置电路具体是由光电转换器、低通滤波器、同相放大器、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等几部分组成,如图3.7所示。见附录。光电管可选用任何型号的硅光敏二极管,但暗电流要小一些。光电转换器实际上是一个电流/电压转换器,它把光电二极管VD1的电流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当有红外光穿过时,VD1导通,IC1A就有变化的输出送至IC14B;当手指遮住光线没有红外光穿过时,VD1截至,IC1A没有输出。IC14B组成低通滤波器电路,它只允许1SHz以下的信号通过,用以滤除干扰信号。IC14B的输出信号经电容C10藕合至IC14A组成的交流同相放大器,其电压增益为AF=1+47/1=48。IC14B为一个施密特触发器,它是一个接正反馈的运放电路,Rah为反馈电阻。只要输入信号有一点变化,在其输出端即可获得较大的电压摆动。IC13、IC13A构成单稳态发生器,以保证单一脉冲的输出,脉冲宽度大约在80ms计左右,将此脉冲信号送入单片机的P3.4口作为计数信号,每检测到一个脉冲数器加一,从而得到脉搏数。通用模拟信号处理接口(1)通用模拟信号处理接口在实际电路应用中,模拟信号采集是一个重要环节。通用模拟信号处理接口能够处理一些标准电压和电流信号(0~5V,1~10V,0~10mA,4~20mA),同时能够将微信号及差分信号做出精确的转换。该设计采用了MSP430F149中的1路12位A/D转换、Mrcrochip公司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rogrammableGainAmplifierAGP)MCP6S28及简单的滤波保护电路来采集8路模拟信号,电路图见图3.8。图中精密电阻用来分压和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其电阻值可以根据需要做出修改,只要保证CH0~CH7的电压不超过2.5V(MSP430单片机采用的参考电压为2.5V)即可,稳压二极BZX84BSV6LT1用来保护意外干扰信号超过芯片MCP6S28引脚极限电压造成芯片损坏。电容和电阻组成简单的阻容式低通滤波器。MCP6S28将放大器、MUX和利用SPI总线选择的增益控制器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数码仿真控制效能。通过有效的控制增益和选择输入信道来得到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同时PGA不需要反馈和输入电阻,可以大幅度减低成本并节省空间。UCLK0UCLK0SOMI0SIMO0MCP_CSCH73VU5VddSCKSOSICSVssVrefCH7VoutCH0CH1CH2CH3CH4CH5CH6P6.2/A2CH0CH1CH2CH3CH4CH5CH612345678161514131211109C620.1u3VMCP6S28150/10V1%150/10V1%C15100/10V1%R733PR17AIN3CH3D8BZX84B5V6LT1150/10V1%C16100/10V1%R833PR18AIN4CH4D9BZX84B5V6LT1图3.812位精度A/D转换通用模拟信号采集电路为了使系统能够测量差分信号、精度更高,这里采用16位自校准0-E模/数转换器ADS1100,该芯片带有差分输入和高达16位的分辨率,封装为小型SOT23-6。转换按比例进行,以电源作为基准电压,ADS1100使用可兼容的I2C串行接口。ADS1100可每秒采样8,16,32或128次以进行转换。片内可编程的增益放大器(PGA)提供1,2,4或8倍的增益,允许对更小的信号进行测量,并具有高分辨率。在单周期转换方式中,ADS1100在一次转换之后自动掉电,在空闲期间极大地减少了电流消耗。其内部结构如图3.9所示,内部时钟发生器驱动调节和数字滤波器的工作模/数转换器核由一个差VVIN-VIN+∆-∑A/D转换器I2C接口时钟振荡器PGAA=1,2,4或8SCLVDDSDAGND图3.9ADS1100内部结构功能框图分开关电容0-E调节器和一个数字滤波器组成,调节器测量正模拟输入和负模拟输入的压差,并将其与基准点压相比较,在ADS1100中,基准电压即电源电压。数字滤波器从调节器收高速位流,并输出一个代码,该代码是一个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数字。ADS1100集成了自校准电路,对调节器的增益和偏移误差进行补偿,具体数据见电特性表,ADS1100采用开关电容器输入级。对外部电路而言类似电阻,电阻值取决于电容器的值和电容的开关频率,对于PGA的增益而言,差分输入阻抗的典型值为:2.4M/PGA。共模阻抗的典型值为8M欧姆。输入阻抗的典型值不能忽视,除非输入源为低阻抗,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ADS1100的SCL,SDA引脚通过上拉电阻与时钟芯片及智能电池接口复用连接到单片机的P6.3,P6.4口上。ADS1100内有二个寄存器:输出寄存器和匹配寄存器,它们均可通过I2C端口访问。输出寄存器内含上一次A/D转换的结果;配置寄存器允许用户改变ADS1100的工作方式并查询电路的状态。输出寄存器:16位输出寄存器中含有上一次A/D转换的结果,该结果采取二进制的补码格式。在复位或上电之后,输出寄存器被清零,并保持为0直到第一次A/D转换完成。配置寄存器:8位配置寄存器用来控制ADS1100的工作方式、数据速率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设置。配置寄存器的默认设置是8CH,具体模式如下表3-2。表3-2配置寄存器BIT7654NAMEST/BSY00SCBIT3210NAMEDR1DR0PGA1PGA0其中ST/BSY位表示它是被写入还是被读出。在单周期转换方式中,写“1"到ST/BSY位则导致转换的开始,写“0”则无影响。在连续方式中,ADS1100将忽略ST/BSY的值。在单周期转换方式中读地,ST/BSY表明模/数转换器是否忙于进行一次转换。如果ST/BSY被读作“1",则表明目前模/数转换器忙,转换正在进行;如果被读作“0",则表明目前没有进行转换,且上一次的转换结果存于输出寄存器中。在连续方式中,ST/BSY总是被读作“1"。位6和位5为保留位,必须被置为“0"。SC位用于控制ADS1100的工作方式。当SC为“1”时,ADS1100以单周期转换方式工作;当SC为“0”时,ADS1100以连续转换方式工作。该位的默认设置为0。位3和位2(DR位)用于控制ADS1100的数据速率,其控制方式如表3-3所列。位1和0(PGA位)用于控制ADS1100的增益设置,控制方式如表3-4所列表3-3DR位DR1DR2DATARATE00128S/S0132S/S1016S/S118S/S表3-4PGA位PGA1PGA0GAIN001101012104118ADS1100的读操作:用户可从ADS1100中读出输出寄存器和配置寄存器的内容。但为此要对ADS1100寻址,并从器件中读出3个字节。前面的2个字节是输出寄存器的内容,第三个字节是配置寄存器的内容。从AD1100中读取多于3个字节的值是无效的。从第四个字节开始的所有字节将为FFH。ADS1100的写操作:用户可写新的内容至配置寄存器(但不能更改输出寄存器的内容)。为了做到这一点,要对ADS1100寻址以进行写操作,并对ADS1100配置寄存器写入一个字节。电源处理部分D1D1L122µHNCP500NCP140254541231231234CELXOUTNCGNDVINVOUTGNDENNC图3.10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供电处理部分采用3V/100mA输出转换芯片NCP500SN30T1。从成本、效率、性能方面采用NCP500为系统提供3V是比较不错的选择。NCP500的应用电路十分简单,它工作时仅需要二个作输入、输出电压退祸降噪的陶瓷电容器或者担电容,参见图3.10。Vin和Vout的输入和输出滤波电容器应当选用宽范围、低等效串联电阻(ESR)的担电容,使LDO在零到满负荷的全部量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压效果。Zigbee无线数据通信模块(1)2.4GHz无线收发芯片CC2420µ(2)CC2420芯片内部结构CC2420芯片的内部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和I/Q下变频处理后,中频信号只有2MHz,此混合I/Q信号经过滤波、放大、AD变换、自动增益控制、数字解调和解扩、最终恢复出传输的正确数据。CC2420先将要传输的数据流进行变换,每个字节被分组为两个符号,每个符号包括4个比特LSB优先传输。每个被分组的符号用32码片的伪随机序列表示,共有16个不同的32码片伪随机序列。经过DSSS扩频变换后,码片速率达到2Mchip/s,此码片序列再经过O-QPSK调制,每个码片被调制为半个周期的正弦波。码片流通过I/Q通道交替传输,两通道延时为半个码片周期。(4)CC2420与MSP430单片机的连接CC2420与处理器的连接非常方便。它使用SFD,FIFO,FIFOP、和CCA四个引脚表示收发数据的状态;而处理器通过SPI接口与CC2420交换数据,发送命令等(见图3.11)。MSP430MSP430GIO0InterruptGIO1TimerCaptureDIO2MOSIMISOSCLKSPICC2420FIFOFIFOPCCASFDCSnSISOSCLKSPI图3.11CC2420与MSP430间SPI接口示意图CC2420采用SPI接口,该接口由以下四线组成:SCLK,CS,SI,SO。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也就是说该信号有效当它被驱动成逻辑低电平。相反,复位信号则是高电平有效。该接口的使用步骤如下:①使CS变低,这是为了告知CC2420新的SPI通信周期开始了。②在芯片“被选”以后,开始驱动SCLK时钟信号。SCLK不需要用固定频率驱动并且可以有一个可变的服务周期。在SCLK信号上升沿,CC2420对SI,SO上的数据进行取样。在SCLK信号下降沿,如果SO的操作模式是输出,CC2420将改变SO上的数据。当这一周期完成时,停止SCLK的驱动并将CS信号变高。当CC2420的SFD引脚为低电平时,表示接收到了物理帧的SFD字节。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128字节的接收FIFO缓存区中,帧的CRC校验由硬件完成。CC2420的FIFO缓存区保存MAC帧的长度、MAC帧头和MAC帧负载数据三个部分,而不保存帧校验码。CC2420发送数据时,数据帧的前导序列、帧起始分隔符以及帧检验序列可设置由硬件产生;接收数据时,这些部分只用于帧同步和CRC校验,而不会保存到接收FIFO缓存区。预留人机界面按键转换电压(v)A/D转换结果判断有效值无0000H00HK00.150F6H0FHK10.301ECH1EHK20.452E1H2EHK30.603D7H3DHK40.754CDH4CHK50.905C3H5CHK61.0568BH68HK71.207AEH7AHK81.358A4H8AHK91.5099AH99HK101.65A8FHA8HK111.80B85HB8HK121.95C7BHC7HK132.10D71HD7HK142.25E66HE6HK152.40F5CHF5H表3-5按键、输入电压及AD转换值对应关系表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对功耗要求比较高,在平台设计中不推荐增加丰富的人机界面,一般设计中只留有几个按键和LED状态显示。由于上位机软件还未得以开发完全,为了调试方便采用16个按键和LCD显示,接口可以随意插拔,主要用于初期设置参数,在具体工作时则不使用,当上位机软件开发完毕后,可以通过串口或无线的方式进行参数设置。(1)AD转换16个按键该设计采用单片机的一通道12位AD转换器来测量扫描16个按键的动作,只支持单个按键,如果同时按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键,则AD会采集到错误的电压值,程序不响应,或者给出错误的键值。表4-5为按键、输入电压及AD转换值的理论对应关系表3-5。电路图见图3.12,当不同的按键被按下时,AD转换器的电压不同,通过AD转换值可以判断出哪个按键被按下,AD转换结果共有12位,判断时采用高8位为判定标准。上图是近似理论值,但是在实际中不可能得到很准确的AD转换值,存在一下几种误差:①对于同一个电压值,AD多次转换的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②电阻的误差,电阻由于工艺及其温度的原因,存在一定不稳定误差,所以不能得到很准确的分压,本设计中采用电阻精度为1%,能够很好的完成按键辨识工作。本设计中采用12位A/D转换数据中的前8位,允许误差是+4,将其换算为:每个按键输入电压允许误差:+(4/256)*2.5=+0.039V每个按键分压电阻允许误差:+[0.039/(3/200000)]=+2600欧因此经过AD转换,实际转换值在允许误差之内:(理论值-4)<实际转换值(高8位)<(理论值+4),则认为按键被按下,否则程序不响应。C300.1uC300.1uHeaderKey/A0JP4K14K13K12K11K10K9K8K7K6K5K4K3K2K1K0K1512图3.12AD转换按键图在电阻选用上,要注意电阻的累积误差,在图3.12中,采用精度为1%的电阻,已经远远满足对电阻误差的要求,电阻值不会超出允许范围,采集到错误的电压值。在按键消抖方面,采用当检测到按键被按下后,开始读取键值,每隔8ms读一次键值,直到连续4次读取的键值完全相同,则认为抖动已经消除,消抖时间为8ms*4=32ms。(2)液晶显示液晶采用北京青云科技公司的LCM12832ZK,LCM12832ZK按照每个中文字符16*16点阵将显示屏分为2行8列,共16个区,每个区可显示1个中文字符或2个16*8点整全高ASCII码字符,即每屏最多可实现16个中文字符或32个ASCII码字符显示。内部提供128*2字节的字符显示RAM缓冲区(DDRAM)。字符显示是通过将字符显示编码写入该字符显示RAM实现的。根据写入的内容不同,可分别在液晶屏上显示CGROM(中文字库)、HCGROM(ASCII码字库)及CGRAM(自定义字形)的内容。三种不同字符/字型的选择编码范围为:0000~0006H显示自定义字型,02H~7FH显示ASCII码字符,AlA0H~F7FFH显示8192种GB2312中文字库字形。字符显示RAM在液晶模块中的地址80H~97H。字符显示的RAM的地址与16个字符显示区域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于该功能是为方便调试而临时预留的这里不做详细介绍。3.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底层代码设计底层软件整体构架系统使用三种频率按照需要作为时钟:手表晶振32768Hz(flow)、内部1MHz(fDCO)具体分频外部高频晶振8MHz(fhigh),、补偿及安排会在下面的章节详细介绍。本系统占用资源和安排如下:(1)测频率及计数占用单片机16位定时器Timer_A,采用捕获触发系统来计算频率,TSL230B、测频通道1,2连接到单片机的P1.1~P1.3用来作为Timer_A的CCI0~2A的捕获输入端,测量时采用主频率为fhigh,以满足系统高频率测量。测量方式可以是被动的I/O口外部中断或是系统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相关测量。(2)12位A/D转换外部八通道的模拟输入通道占用系统12位A/D转换的一个输入引脚,电池电压和16按键各占用一个I/O口(AO,A1,A2),系统主频采用fhigh,以提高系统速度。参考电压采用内部2.5V参考电压。(3)SPI接口MSP430F149具有两个硬件SPI接口,同时由于引脚的复用,也可以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处理。存储器FM25C256,MCP6S28共用一个SPIO接口,无线模块及以太网芯片ENC28J60(预留本系统未用)占用另一个SPI1接口。使用SPI接口时,主系统频率采用fDCO。(4)1-Wire接口设计中DS2401连接到单片机引脚中,采用软件模拟时序的方法进行通信,主系统频率采用fDCO。(5)I2C接口SD2003,ADS1100共用一个I2C接口,SHT11由于要保护数据,将数据线分开,液晶LCM12832ZK采用的类似于I2C接口,由于时序及通信协议不太一样,所以另外占用三个引脚其中一个为使能端。FG439单片机没有硬I2C接口,所有的程序采用软件模拟进行通信,主系统频率采用fDCO。(6)USART接口单片机的两个串口分别为无线模块和RS232电平转换芯片所用,系统主频精度更高的fhigh,降低波特率的误差。其它通用I/O用于器件的设置及电源的管理。MSP430F149内部除了比较器之外,所有的资源都在设计中得到应用。主程序设计思路为系统在初始化以后(所有器件处于休眠模式)打开全局中断_EINT,进入超低功耗模式LPM3,系统按照初始设计的内容进行操作,通过中断的方式唤醒系统来执行相关任务。底层代码设计IAR的EnbeddedWorkbench为开发不同的MSP430目标处理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开发环境,并为每一种目标处理器提供工具选择。为开发和管理MSP430嵌入式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程序设计中,采用模块化设计,低功耗软件设计为整个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主要在程序中系统不工作时处于低功耗状态,采用时钟和其它中断来唤醒系统进行测量工作来降低能量损耗。下面详细介绍底层代码的设计。时钟系统的设置单片机系统的基础时钟模块有3个时钟源,目前系统中都运用到。flow、fDCO、fhigh都可以用作系统的主系统时钟(MCLK),用于CPU和系统。flow、fDCO可通过选择应用于辅助时钟(ACLK),fDCO、fhigh可用作子系统时钟(SMCLK),ACLK,SMCLK都可由软件选择应用于各外围模块。所有的信号都可以经过1,2,4,8分频做出应用,在整个软件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做合适的设置。主系统工作主要是用内部振荡器产生的频率(DCO),在低功耗模式中采用的是低频晶振,其他的频率的安排在上节中已经说明。以下程序为DCO的设置,并对当前频率进行检测补偿,弥补DCO输出频率不准的缺点。程序见附录单片机时钟系统DCO的设置程序:voidSet_DCO(void)//设置DCO为1MHz,并作频率补偿,提高精度{unsignedintCompare,Oldcapture=0;CCTL2=CM_1十CCIS_1+CAP;//计时器为捕获模式TACTL=TASSEL_2+MC_2+TACLR;while(1)//采用计数器计算当前时钟频率{while(!(CCIFG&CCTL2));//等待捕捉模式CCTL2&=~CCIFG;//清除捕捉中断标记Compare=CCR2;Compare=Compare-Oldcapture;Oldcapture=CCR2;if(DELTA==Compare)break;elseif(DELTA<Compare){DCOCTL--;if(DCOCTL==0xFF)//频率过高{if(!(BCSCTLI==(XT2OFF+DIVA_3)))BCSCTLI--;}}Else{DCOCTL++;//频率过低if(DCOCTL=0x00){if(!(BCSCTLI=(XT2OFF+DIVA_3+0x07)))BCSCTLI++;}}}CCTL2=0;//清除CCR2TACTL=0;//关闭Timer_A}3.3.4通用软件包的设计及应用在本系统中有很多器件采用相同的接口,具有相同的通信时序。在程序设计建立了不同的头文件和驱动程序,相同接口的器件可以调用相关的头文件和驱动程序,能够减少系统的代码量,简化程序设计。SPI接口的通用程序程序见附录SPI通用程序:SPI0Hardware.cvoidInit_SPI0(){P3SEL=0x0E;//设置P3为SPI模式P3OUT==0x20;U0CTL=CHAR十SYNC+MM十SWRST;//8位数据模式,主机方式U0TCTL=CKPL+SSEL1+STC;//3线方式U0BR0=0x002;//SPICLK=SMCLK/2,波特率设置U0BR1=0x000;U0MCTL=0x000;ME1=USPIE0;U0CTL&=~SWRST;//允许SPI通信IE1|=URXIE0;}VoidSendByteSPI0(unsignedcharn,unsignedchar*p)//n为数据个数{for(;n!=0;n--){TXBUF0=*p;P++;}}#pragmavector=USARTORX_VECTOR//中断接收数据程序__nterruptvoidSPIO-RX(void){}模拟量、开关量测量的代码设计模拟量采集当采用1路12位A/D转换,1路SPI接口(采用三线制)构成12位A/D。在数据采集时需要将先设置MCP6S28,然后进行转换。设置MCP6S28的指令寄存器:000xxxx0、增益寄存器:xxxxx000、通道寄存器:xxxxx000。直接调用SPI0Hardware.c中的函数,发送16位数据进行设置。系统内部需要12位A/D转换的A0(按键读数,中断方式读数)、A1(电池电压读数)、A2(传感器模拟量数据测量)。其中A0,A2需要对单通道重复测量,以多次测量求平均。A1只须单通道单次测量即可。下面是A2测量初始化函数如下,所测量的数据在中断函数中的ADC12MEM0中读取:程序见附录voidA2ADC12Iintal(void){P6SEL|=BIT2;//选取复用I/O口第二功能ADCI2CTL0=ADC12ON+SHT0_8+MSC;//打开A/D转换ADCI2CTL1=SHP+CONSEQ_2;//采样时间设置ADC12IE=0x01;//允许中断ADC12IFG.0ADC12CTL0|=ENC;//允许转换ADC12CTL0|=ADC12SC;//开始转换}串口通讯程序设计这里串口通讯程序主要是MSP430与PC机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用于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串口通讯是MCLK选用XT2,ACLK选用LFXT1,串行通信模块使用USARTO,波特率时钟采用ACLK,波特率为9600bit/s,串行通信模式为1位起始位++g位数据位++1位奇校验位++1位停止位,将串行通信接收中断打开,在中断函数中将收到的数据放入缓冲区。发送不要中断,每发送一个字节后通过查询标志位的方式判断是否发送完毕。程序流程图见图4-31。程序见附录.开始开始初始化处理收到数据包发送数据包LPM3图3.13通讯主程序流串口初始化,程图发送程序如下:voidUartInit()//串口初始化程序{USART_SEL|=UTXD0+URXD0;//选择引脚的第二功能UCTL0=CHAR+PENA+SWRST;UTCTL0=SSEL0;UBR00=0X03;//设置波特率为9600bit/sUBR10=0;UMCTL0=0X4A;UCTL0&=~SWRST;ME1|=UTXE0+URXE0;IE1|=URXIE0;//打开接收中断}voidUSART0_Sendbyte(unsignedchar*pbuff,unsignedcharn)//发送数据{unsignedchari;for(i=O;i<n,i++){while((IFG1&UTIFG0)==0);//判断是否发送完毕TXBUF0=*pbuff;pbuff++;}}3.4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本设计采用Zigbee实现下图3.14,15两种网络,对Zigbee编程时设计需要注意接收、发送、休眠模式之间需要一定的稳定时间;在发射增益、帧听周期、休眠切换、数据速率之间获取能量、距离、速度最优。通过串口2,进行数据收发。N1N1N2N3N4NC图3.14星型网络N1N1N4N2N3图3.15网状网络为了实现提及的两种结构,需要专门定制通信协议;同时由于无线部分硬件上是不具备自动唤醒功能的,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必须通过软件方式采用合理的通信协议以保证节能同时不丢失数据。协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识别噪声和有效数据,通过测试和实验发现,0xFF后跟0xAA,0x55在噪声中不容易发生,通信协议应该在数据包之前加开始字节,于是将通信数据包格式定如下表3-7:表3-7无线传感器数据包格式Header1Header2Header3LengthModeHostlDLocallDDestlDDatanCheckSum0xFF0xAA0x551byte1byte1byte1byte1bytenbyte1byteLength为数据包的长度;Mode是传输模式的确定:数据、命令、应答、星形传输或点到点转发;HostID为主机地址;LocalID为本机地址;DesID为目标地址;Datan:为传输的数据或指令(n<20);Checksum为数据校验和防止数据出错。该数据包可以作出修改以适应不同的应用。星型网络拓扑的实现在星型网络中NC负责维护网络,N1~N4所有数据必须通过NC节点进行通信,所有节点必须在NC的覆盖范围内部,对NC节点的要求比较高。开始开始发送握手协议回答?有数据?发送应答数据结束图3.16主程序流程图在NC向N1~N4通信时只须要知道HostID和DesID地址即可,在N1~N4向NC同时发数据时,会出现同频干扰现象,系统采用时分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把NC与任意N节点的通信采用时分的方式分开,NC通过扫描的方式与各台节点进行单个通信,这样系统中NC与子节点的通信方式就成为点对点地通信方式。这种网络方式实现比较简单,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拓扑结构,其主程序流程图见图3.16协议主要把数据分割成一定格式的数据,并增加一些额外的信息形成打包过程,同时在接受端要去掉额外信息,完成解包过程。下面是请求握手函数:voidHandshake(unsignedcharuint){unsignedcharbuff[8];buff[0]=0xFF;buff[1]=0xAA;buff[2]=0x55;buff[3]=0x05;//长度为5buff[4]=0x01;//模式设置定义为请求握手包buff[5]=0x00;//主机地址buff[6]=uint;//目标地址buff[7]=(buff[3]+buff[4]+buff[5]+buff[6]);USART1_Sendbyte(buff,8);//发送数据包子程序}其它的数据包或应答包的组成与上程序类似。其解包的过程将所获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发送应答,由于代码比较长这里不再列出。自组织网状网络通信协议目前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研究比较多,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通信协议在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很难实现,只局限于NS2/OPNET等仿真平台的实现。这里针对网状网络提出了一套用于实现节点自组织和数据多点跳传的通信协议。网状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之一,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比较适合本平台应用的拓扑结构。当在点到点转发模式下,见图3.17。数据包还是采用上表的定义,在模式中高3位表示级别,低5位是模式位,Datan高4位为中转次数,低4位为有效数据长度。数据校验采用数据和校验方式。数据包中转数据次数有限,最多为16次,当超过这个次数而且没有达到最终地址时,该数据包会被自动丢弃。在节点自组织前,它们的路由表都是空白的,自组织过程中,只能用广播的方式联系其他节点。广播的数据包格式如下:0xFF0xAA0X550xFFDestlDHostlD0x00开始开始Zigbee设为侦听单片机低功耗模式发现信号唤醒系统等待接收存入缓冲区校验正确是否更新路由校验目的地址匹配是否发送请求检验最终地址匹配处理数据重发配置zigbee发送数据配置zigbee重发送数据数据重新打包查找路由表是否中转16次丢弃数据包路由广播是否路由广播延时应答更新路由表YNN Y Y N Y Y N N N Y Y图3.17整体程序框图由于目的和最终地址未知,所以用FFH表示更新路由命令,HostID表示本次广播的地址。OOH表示数据包无中转,无有效数据。收到该广播的节点可以根据广播者的地址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应答广播时的应答数据包格式如下:0xFF0xAA0x550xFFHostlD0x00其中DestID表示应答对象的地址,FF表示更新路由命令,HostID表示应答者的地址。收到应答的节点可以根据应答者的地址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节点的自组织式,现打开各个传感器节点的电源,使它们均处于帧听状态。然后,将这些节点随机地分布在待监测区域,但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节点处在基站节点的信息范围内,随机分布如图3.18所示,大圆表示对节点的通讯范围,N4为基站,N1就处于基站节点的信号范围内。N3N3N2N1N4N4N3N2N1图3.18传感器节点和基站节点随机分布图节点布置以后,由基站N4发起自组织开始命令,基站节点广播(默认基站节点级别为0),N1收到该广播后作出应答,并定义自己的级别为1,基站节点根据收到的应答更新其路由表。N1节点收到基站节点的应答信号后,开始广播,N2,N3收到广播信号并应答,并将自己定义为2级节点,这样每个传感器节点会得到一张路由表。这张表把能与自己直接通讯的节点按类别保存。如表3-8表3-8基站节点的路由表节点地址编号地址级别上级节点同级节点下级节点N440N1N111N4N2,N3N222N1N3B332N1在自组织过程中,某些节点可能会收到来自不同级别的其它节点的广播,根据上面的规则回定义自己为几个不同的级别,程序取其最小的作为自己的级别。为了避免多个应答信号造成链路堵塞,节点发出应答信号前要有一段延时。延时应答的时间是根据广播者编号和本机编号的乘积决定的。通过路由表实现网状网络4系统设计方案4.1医院监护网络体系方案医院监护系统由有线网络(局域网)和无线网络两部分组成,如图4.1所示。患者身上佩戴的Zigbee终端与邻近的Zigbee接入点建立无线链路和逻辑连接,将采集到的生理信息数据(体温、脉搏、血压等)发送到AP(AccessPoint)。AP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将数据转发到监护服务器上,由服务器端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工作流程:AP上电后立即尝试连接局域网上的服务器,服务器的IP和端口号以及AP的网络配置都写在配置文件中,用户可以手动修改,连接成功后进入就绪状态。如果有携带Zigbee移动监护设备的患者进入AP的覆盖区域Zigbee移动监护设备将会查询到AP并与之建立ACL链路,AP接受连接将会进行主从切换,保证AP作为传感器网络的主单元可以继续被其他Zigbee移动监护设备发现和建链。之后Zigbee移动监护设备和AP之间进行SDP,L2CAP,RFCOMM连接。AP向服务器报告有Zigbee移动监护设备进入该区域,此后AP将透明地转发AP和Zigbee移动监护设备之间的双向数据。主机可以通过AP和Zigbee移动监护设备的串口替代功能完成控制、数据采集的功能。当患者离监护服务器监护服务器APAP病房4病房3信息中心Zigbee芯片传感器和单片机局域网APAP病房1病房2图4.1医院无线监护系统结构开此AP的覆盖范围后,链路中断,AP向服务器报告Zigbee移动监护设备离开该区域,同时患者携带的Zigbee移动监护设备开始搜索新的AP。医护人员根据Zigbee移动监护设备与哪一个AP相连可以获知患者在整个病区内的活动情况。4.2家庭监护网络体系方案远程家庭监护网络体系结构如图4.2所示。Zigbee无线系统主要由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脉搏传感器节点)、若干个具有路由功能的无线节点和Zigbee中心网络协调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三维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司法制度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陵学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核科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差压变送器合作协议书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经济与建筑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2月四川2024年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金昌货运员初级考试题库
- GB/T 10205-2009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 公司财务制度及流程
-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深圳版初中英语单词汇总
- 健康养生,快乐生活课件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新商业、新链接、新物流》配套教学课件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MDD指令附录一 基本要求检查表2013版
- 骆驼祥子1一24章批注
-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2021年胃肠外科规培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