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格式塔心理学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Tips虽然一致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首创的,但是格式塔(Gestalqualrtüt)一词却是由厄棱费尔提出。在1890年论述音乐旋律知觉的著作-《论形质》里,他发展了马赫的形质概念,首先提出了格式塔一词。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科学背景心理学背景哲学理论背景社会历史背景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这是一种和原子论思想(把整体仅仅看作是部分相加的一个连续体)相对立的观点。整体论思想最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出现,但真正在哲学体系中得到体现还是在黑格尔(G.W.F.Hegel)的哲学之中。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和民族而不是每一个个体,国家和民族并不仅仅只是由所有的个体成员组成,它还包括文化传统、政治及经济形态、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等,因此,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是个人行为,国家先于它的成员,同样地整体也就先于它的部分。社会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重心由欧洲开始移向美国,但格式塔心理学却土生土长在欧洲的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究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条件。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统一,强调积极的主观能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科学背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的提出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当时的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关于场的观念。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受和利用,他们希望借助于场的理论来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从而为心理学开创一片新天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就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多个概念。布伦塔诺的弟子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ChristianvonEhrenfels)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马赫的研究。厄棱费尔认为,有些经验的“质”(这里的“质”类似于性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来解释,同时这种“质”也不是马赫所谓的独立的物体的存在形式,他把这种“质”命名为格式塔质,又称形质,同时认为形质的形成是由于意动。后人把研究形、形质课题的这一学派称为形质学派,它的代表人物除了厄棱费尔之外,还有亚历克修斯·麦农(A.Meinong)等,形质学派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这对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形质本身就是一种元素(不是感觉,不是形式),“是由心理作用于感觉元素所创造的一种新元素”(舒尔茨,1981,p.287)。因此形质学派并不象格式塔心理学家们那样真正反对元素主义,他们只是增加(或发现)了一个新的元素,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形质学派的出发点似乎是为了完善元素主义的分子心理学。马克斯·惠特海默惠特海默(1880—1943)出生于布拉格,他在18岁时进入布拉格大学预科,开始学习法律,但不久之后,他就开始失去对法律的兴趣,转而学习哲学。后来他进入了格拉茨大学,他在格拉茨大学就读时曾是著名形质(formquality)学派代表人物厄棱费尔的学生。后又到柏林大学师从斯顿夫(C.Stumpf),1904年惠特海默在格拉茨大学从屈尔佩手中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由于不堪纳粹迫害的原因惠特海默举家移居美国,到美国后,惠特海默一直在纽约市社会研究新学院工作至去世。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的著作不多,但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影响最大,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沃尔夫冈·苛勒苛勒是位出生在艾沙托尼亚的非犹太人,他在德国的沃尔芬布特尔长大,一脸好斗表情,硬梆梆的短头发在中间分成两半。他高傲、古板而且为人正派——他得结交10年的社会朋友才会用“你”来代替“您”——而在写作中,他却令人意外地感到放松和令人着迷。苛勒(W.Kohler,1887—1967)出生于波罗的海的雷维尔,先后求学于杜平根大学、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1909年在柏林大学从斯顿夫手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工作,这时候惠特海默和考夫卡都还未来到法兰克福大学,一年以后当惠特海默和考夫卡都来到这里时,他们三人才真正开始了一场格式塔心理学运动。苛勒的杰出贡献是在非洲特纳里夫岛的猩猩站上做出的,1913年,普鲁士科学院邀请苛勒到西班牙的附属地特纳里夫岛的类人猿基地进行黑猩猩的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在那一共呆了7年,一直到战争的结束,这一段时间成就了苛勒的一生辉煌,使他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大心理学家。在对猩猩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苛勒提出了自己著名的顿悟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对后来的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1.顿悟学习在20世纪之初,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是公认最权威的学习理论。柯勒在南非特内里费岛上的黑猩猩学习实验研究发现,黑猩猩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像桑代克所解释的要经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柯勒为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设计了六大类很多不同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接竿问题”。他将饥饿的黑猩猩关在笼中,笼外远处放置香蕉,并在笼与香蕉之间放置数条长短不同的竹竿,每条竹竿的长度,均不能单独用来取到香蕉。他最聪明的猩猩苏丹(Sultan)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两条竹竿接在一起,以取到香蕉结果发现:黑猩猩面对情境时,动作并不紊乱,在几次尝试用单条竹竿取香蕉失败后,突然显露出领悟的样子,于是将两条竹竿接在一起而达到了目的。柯勒称此种学习现象为顿悟学习(insightlearning)。顿悟是指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他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这一学习理论目前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中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接竿敲打跳竿堆箱困惑我是聪明的苏丹!库特·考夫卡考夫卡(K.Kaffka,1886—1941)算半个犹太人。个子很小,身体瘦弱,瘦长的脸上一幅严肃的样子,内向、敏感,而且极为容易动摇。可无法解释的是,他的这些特点尽管使他成为一个没有启发能力的讲师,可对于他的一些女学生却极富吸引力。他在演讲台上没有一刻的轻松,可在写字台上他却是位感到游刃有余的刀笔手,并在桌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格式塔心理学学术报告。他出生于德国的柏林,年青时就读于柏林大学,1909年他在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他到法兰克福,开始与惠特海默及苛勒的长期交往。不过考夫卡在法兰克福大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他于1912年就转到了德国中部的基赞大学任教,并一直在那工作了12年。二十世纪20年代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而来到美国,担任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一直工作至其去世。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field)。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Panda店家: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
考夫卡用一实验予以阐释:在一块黑色平面上并排放着两个灰色小方块,要求被试判断两个灰色是否相同。回答有四种可能性:(1)在黑色平面上看见一大块颜色相同的灰色长方形,长方形中有一分界线,将长方形分成两个方形;(2)看见一对明度梯度,从左至右上升,左边方形较暗,右边方形较亮;(3)看见一对相反方向的明度梯度,从左至右下降,左边方形较亮,右边方形较暗;(4)既未看见同色的长方形也未看见梯度,只有一些不确定的、模糊的东西。从这些经验得出的判断是:(1)相同的判断;(2)左方形深灰色,右方形浅灰色;(3)左方形浅灰色,右方形深灰色;(4)不肯定或吃不准。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6.创造性思维。学派贡献1.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3.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4.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引子:拓扑学拓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中文名称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的的音译。Topology原意为地貌,于19世纪中期由科学家引入,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发展至今,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四色猜想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及向量学的表述方式,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勒温否定了刺激-反应的公式,而认为行为可表示为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勒温其人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勒温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2月12日,他因心脏衰竭于马萨诸塞州纽顿维尔突然逝世,终年56岁。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巨大的贡献。大学生涯1890年勒温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莫吉尔诺乡村(今在波兰)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二。父亲拥有并经营一家百货店。1905年,全家迁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学、时了弗赖堡大学计划学医,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在慕尼黑大学上了一学期勒温,1910年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C.斯图姆夫的及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W.柯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从军参战勒温在1914年完成博士生必修课,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16年他才获得博士学位。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4年,作过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1917年,他和教师玛利亚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10年。在1917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战争结束后,他回柏林大学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员和研究助教。他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员,很多学生纷纷跑到他班上,并在他指导下做研勒温究工作。学术生涯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2年应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6个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3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在康奈尔大学任儿童大学教授两年(1933-1935)之后,他被任命为爱达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所心理学教授。1944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相到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勒温主要学术理论主要学说心理动力场学说团体动力学说社会心理学说行为动力学说勒温否定了刺激-反应的公式,而采取了B=f(P,E)的公式,认为行为(B)等于人(P)和环境(E)的函数,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个环境不是纯客观的环境,也不是K.考夫卡所说的行为环境,因为行为环境实际上是意识中的环境。勒温的所谓环境叫做心理环境,是仅仅对行为有所影响的环境,他称之为准环境。准环境被区分为三种,即准实在的环境、准社会的环境和准概念的环境。心理动力场学说小屁孩觉的妈妈不在家,加放心的把冰箱里的蛋糕全拿了出来马上跑到花园里又吃又玩玩很放肆其实妈妈在家他说:“比如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母亲在家或不在家,他在花园中的游戏的行为便可随之而不同,可是我们不能假定这个母亲是否在家的事实存在于儿童的意识之内。”这就说明勒温的心理环境有别于科夫卡的行为环境。勒温将人和环境描绘为生活空间。这个生活空间不包括人生的一切事实,而仅包括指定的人及其行为在某一时间内的有关事实。准环境:即准实在的环境、准社会的环境和准概念的环境吃饱了好惬意。。。。心理场是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最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场这个概念是勒温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也就是说,心理场包括一个人已有生活的全部和对将来生活的预期。勒温又认为,每一个人心理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组成部分都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同时每个人心理场的扩展和丰富在速度和范围上又有其个别差异性,但总的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越丰富,则他的心理场的范围就越大,层次也越多。从勒温对心理场的这些分析来看,心理场这个概念有点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认知结构。不过在勒温的心理学中,勒温主要借助心理场来研究一个人的需要、紧张、意志等心理动力要素(这一点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又常把勒温的心理场称为心理动力场。为了更好地说明心理动力场,勒温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lifespace),有时也简称生活空间。心理场团体动力学说勒温把其早期研究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结果,它以研究团体生活动力为目的,主要研究团体的气氛,团体内成员间的关系、团体的领导作风等。团体动力学把群体研究与实证的实验方法结合了起来,这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勒温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这个整体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整体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必将导致整体内其它部分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团体不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质或相似特质的成员构成,特质相似和目标相同并不是团体存在的先决条件。团体的本质在于其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这种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决定着团体的特性。勒温认为团体和个体一样都是真实的,而非神秘的,因此,勒温直接就把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搬了过来,认为生活空间的概念也一定适应于对团体的研究。勒温指出,个体和他的情境构成了心理场,与此相同,团体和团体的情境就构成了社会场;个体的行为主要由其生活空间内各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团体的行为也主要由团体的社会场中各区域的相互关系所决定。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对抗的压力,分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团体内各成员间交往的障碍或团体内每个个体的目标和团体目标间的冲突;内聚力则是团体内抵抗分裂的力量,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间的正效价或吸引力,它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分裂和内聚是团体中时刻进行斗争的一对勒温矛盾,一个良好的有生命力的团体必须要有较强的内聚性才能防止团体的分裂。民主VS专制勒温于1938~1939年与R.利皮特和R.怀特进行了一项关于民主和专制的团体气氛的实验研究。他们按成人领导的不同方式把儿童分成几个游戏小组。先分为专制式和民主式两组,研究比较两种方式的领导效果;后来又增加放任式作自身比较研究。再使每一组变换不同的领导方式进行自身比较,看以领导为中心的(专制的)组与以团体为中心的(民主的)组在行为上有何不同,在团体的影响上又有何不同。结果一致表明,民主式的领导方式优于专制式。例如,在专制式领导下,孩子的主动性差,而且对待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行为蛮横;而民主式领导的小组在这些方面表现很好,无论整个小组还是极大多数小组成员都是如此。放任式领导的小组表现出民主式领导的小组所没有的那种普遍不满与缺乏目标的特点。实验结果还表明,民主团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高于专制团体。因为专制团体的统一性的保持依赖于领导的努力,一旦没有了领导,团体的结构便由大化小,而民主团体的统一性及稳定性则完全根据工作的需要,与领导的压力无关。利皮特的实验根据小组成员会话的分析也表明民主团体的团结精神比专制团体更丰富。前者使用"我们"或"我们的"这种表示团体中心的语言占36%,比专制团体的要多一倍。一般而论,民主的小组更富有成果,内聚性较强,小组内成员对待领导的态度也较好,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干扰更少,民主小组在活动的创造性上相对也较高。与民主小组相比,专制小组在活动中不是更放肆就是更漠然,但漠然的小组当小组领导不在时却爆发出更放肆的行为。当实验中故意对各小组展开攻击时,专制小组显得士气低落,并有分崩离析的倾向,而民主小组则比受攻击前团结得更紧密。另外,在这个实验中,勒温等还发现一个奇怪且令人迷惑的现象,即孩子从民主气氛过渡到专制气氛要比从专制气氛过渡到民主气氛更容易。团体与行为改变的研究勒温还对团体对其成员行为改变的影响做了系统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团体决定比单独做出的决定对团体中的个人有较持久的影响。勒温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无论是训练领导、改变饮食习惯等,如果首先使个体所属的社会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好。反过来,只要团体的价值不发生变化,个体就会更强烈地抵制外来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就不容易发生变化。这实际上就是格式塔整体比部分更重要的思想的具体体现。勒温在这种实验研究的启发下,开始把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社会各方面的改造上。他提出了改变社会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解冻”,即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与团体过去标准的关联;第二阶段引进或制定一个新标准;第三阶段是“再冻结”,这是建立在新标准之上的一种重新建构。在所有的这三个阶段中,个体都要参与团体的决定,这样比单是向每一个个体提出改变要求要好得多。社会心理学说勒温也希望利用他的团体与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主要解决关于社会问题同引起变革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他把这种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与此同时,勒温在行动研究中还比较关心种族冲突问题和社会偏见问题,他曾亲自指导了关于社团中集体住宿对偏见的影响的研究、关于服务机会均等的研究和关于儿童偏见的发展和预防的研究等。勒温对科学发展的基本结构做了分析,并以此作为自己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勒温认为科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的时代,他分别把这三个时代命名为思辨的时代、描述的时代和建设的时代。根据这种分类,勒温认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属于一种描述性科学,纯粹是由现象的逻辑顺序维系在一起的,它对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反之,勒温认为心理学必须成为伽利略式的科学。因此,勒温在其理论中比较追求心理学的定律(主要是在一般情境中概括得到的),并根据这些定律来对个体所处于特殊情境中的行为做出有效的推论和预测,勒温的心理学理论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提出的。为了对个体的心理事件在生活空间中的移动做出具体的陈述,勒温首先对心理事件移动的动力作了分析。他借用拓扑学的概念来陈述心理事实在心理生活空间中的移动。但拓扑学缺乏方向的概念,勒温于是又借助数学中向量分析的概念来陈述心理事实的动力关系及其方向。勒温一生中用了很大的精力致力于心理事实在生活空间中的移动及移动的动力系统的研究,这样勒温就提出了他的以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这一动机体系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概念: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碍和平衡。1.需要2.紧张3.效价4.矢量5.障碍6.平衡行为动力学说+C+-C-C第一种冲突类型是双趋冲突。这种冲突存在于一个人面临两个具有差不多同等吸引力的正效价对象之间,他必须就其中的某一个对象做出一种选择。第二种冲突类型是双避冲突。这种冲突就是指一个人面临两项都想逃避的对象时,他必须就其中的一项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左右为难的情境。当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境时,一般是在两害之中取其相对较轻的一项。第三种冲突类型是趋避冲突。这一种冲突形式和上两种冲突形式有所不同,它是指一个人对同一个对象又趋又避,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所谓又爱又恨。在这一种情境中正效价和负效价是平衡的,如果你向正效价一方移动时,那负效价的一方就会产生相等的排斥,因此这种情境中矢量运动的可能性最小,所以生活中许多人戒烟经常是半途而废。以上是三种基本的冲突方式,勒温在分析这些冲突方式时也承认生活中有更复杂情境出现的可能性,即一个人面临许多的选择目标,而每一个选择目标又有趋避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现代心理学中常提到的多重趋避冲突。
趋近-趋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趋近-回避冲突三种冲突生活空间的若干区域一个要做医生的人所处的情景P代表人G代表目标Ge代表大学预科G代表大学医科M代表医学院I代表实习医生Pr代表开业医生
CeCMIPrG心理学贡献科学理念勒温创造性地借用了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概念,并把这些概念和心理学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拓扑心理学体系,这在心理学史上绝对是一件开创性工作。场论思想勒温把他的场论思想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从而开创了团体动力学说。团体动力学对实验的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团体理论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方式也对后来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他曾把现实问题变成可控制的实验,以便社会能从严密的实验研究中获得好处,同时这又可以避免学院式实验室的人为性和枯燥性。勒温的这种研究方式大大提升了心理学的应用性。同时这也更加促使心理学开始关注我们身边的一些社会生活实际,并最终使心理学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生活。局限性唯心主义勒温的心理学体现着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对心理场的解释,这一点从他的心理生活空间理论中可以得到反映,他的所谓的区域、疆界、移动等基本是主观想象的。同时其理论中存在了太多的不能被证明的假设。数学主义勒温的心理学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特别是混淆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界线。如他的心理环境、生活空间等概念有时指的是物理世界,有时又是指纯心理世界。而且他从物理学、数学中借来的概念并没有显示出什么明显的优越性,反而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心理学概念的混乱,变成了数学主义心理学。时间差异勒温忽视了个体的过去历史。他的动力学理论总是涉及一个比较小的时间差异,这使人们感到他的理论似乎显得很单薄,缺乏厚度。皮
亚
杰
学
派(1)皮亚杰生平与著作(2)建构主义(3)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实质和原因(4)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5)发展的阶段(6)儿童思维发展阶段(7)道德认识发展阶段(1)皮
亚
杰
生
平
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去苏黎世,在烈勃斯(Lipps)和雷舒纳(Wreschner)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Bleuler)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桥学说。他听荣格(Jung)的讲课,并阅读弗洛伊德(Freud)的书籍。1919年去巴黎大学,听过皮龙(pieron)的讲课,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在巴黎任西蒙(Simon)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Binet)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Burt)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他从儿童对测验题的正确和错误答案中得到启示,引导他通过与儿童的对话并从儿童的正确答案特别是错误答案的推理过程中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他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研究结果,写成三本专著,主要论述儿童智慧行为的发生、儿童因果概念和儿童象征行为(模仿和游戏)的开始等问题。他在离开纳沙特尔前,曾从多年关于软体动物的研究经验总结出一个根本问题,即遗传结构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有机体发生学上分类的中心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上学习理论(成熟和学习的关系)和认识论的中心问题。1929年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1929—1939年的十年期间,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并在卢梭学院以较大规模从事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具体运算和运算的整体结构的论文。1924—1954年他连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现改称教育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瑞士成立心理学会,他连任学会主席三年。1939—1945年问,从事两方面研究:第一方面,研究儿童到成年期的知觉发展,企图探索知觉与智慧的关系,借以验证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论点。第二方面,利用具体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开始研究儿童的时间、运动和速度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行为的发展。195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被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3——1956年在日内瓦先后举行四届儿童发展问题国际讨论会,到会的有英、美、西德、瑞典、瑞土等国的代表,皮亚杰和英海尔德(B.Inhelder)应邀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论文。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CenterofGeneticEpistemoligy)主任。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该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学者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据1970年报道,已出版22卷专著。1972年退休。皮
亚
杰
主
要
著
作《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人文科学认识论》(2)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为皮亚杰(J.Piaget)提出,作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3)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做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4)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在皮亚杰的著作中,如《儿童逻辑的早期形式》、《儿童心理学》等,对于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1、成熟;2、物理因素;3、社会环境;4、平衡。(5)发展的阶段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6)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从出生到2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2.前运算阶段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3.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识(operativeknowledge),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我不是一般的小屁孩。我是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高兴就好!哈哈哈!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规则看作是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第四,赞成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谁牛我听谁的!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皮亚杰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用版装修合同范例
- 血液学检验试题+答案
- 心血管内科测试题含答案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测试题含答案
- 会展产品合同范例
- 借用模具合同范例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答案解析
- 会投资合同范例
- 挖机租赁合同范例全部
- 房屋烫顶合同范例
- GB/T 55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
- GB/T 38808-2020建筑结构用波纹腹板型钢
- GB/T 22292-2008茉莉花茶
- 《沙盘游戏与大学生心理治疗》课程教学大纲
- 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 中医内科学肥胖课件
- 让财务助推业务-业财融合课件
- 华为绩效与激励: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PPT版
- 航天航空与国防行业“铸剑”系列深度报告(五):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激励与补偿的艺术
- 国开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