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1第一节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1.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1)颅腔有颅骨围成,颅缝闭合后容积是固定的容积:成人1400~1500ml(2)颅腔内容物脑组织:80~90%脑脊液:10%血液:2~11%第一节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22.颅内压的调节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脑组织:几乎无调节作用脑脊液:重要因素(调节能力10%)血液:通过血管舒、缩,调节迅速(3%)2.颅内压的调节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33.颅内压正常值: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4.颅内压增高成人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3.颅内压正常值:45.病因(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脑组织—脑体积增加:脑水肿最常见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脑积水血液—脑血流增加:二氧化碳蓄积、高碳酸血症(2)颅内占位性病变:血肿、肿瘤、脓肿、寄生虫(3)颅腔的容积缩小:先天性畸形,如狭颅症或凹陷性骨折5.病因(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56.发病机制(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ICP↑↑(2)脑疝:ICP↑↑→颅内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高压移向低压)→脑疝脑疝: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6.发病机制(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6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1.询问病史,初步判断病因2.评估有无其它系统疾病3.询问症状,病情进展及治疗等情况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1.询问病史,初步判断病因7(二)身体状况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头痛:最常见症状①早晚较重,多为胀痛或撕裂痛②多位于前额、颞部③疼痛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④当低头、弯腰、咳嗽、用力时可加重。(2)呕吐:①呈喷射状②可伴有恶心③与进食无关④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3)视神经盘水肿:客观体征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二)身体状况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8颅内压增高三主征颅内压增高三主征9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3.生命体征变化:代偿期有典型的变化,二慢一高:BP↑、P↓、R↓4.脑疝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0脑疝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高压侧向低压侧)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脑疝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衡1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D.症状明显者可行腰椎穿刺放液减压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脑裂伤: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按骨折部位:颅盖骨折、颅底骨折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①呈喷射状②可伴有恶心③与进食无关④呕吐后头痛可有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脑水肿明显者可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医院。②皮下组织: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按骨折形态: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常见类型: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c、b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常见类型:小脑幕切迹12(1)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发生机制:小脑幕上方压力增高,使位于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钩回下移进入小脑幕裂孔下方,压迫中脑的动眼神经纤维和锥体束纤维。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压迫症状:患侧瞳孔先缩小然后散大生命体征改变:BP下降、P快弱、R浅而不规则锥体束征:对侧肢体偏瘫、病理征阳性(1)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发生机制:小脑幕上方压力增高,13常见类型: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e常见类型: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e14(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入椎管中临床表现:剧烈头痛,以枕后部疼痛明显,频繁
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体位。生命体征改变发生较早瞳孔变化及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当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15(三)心理-社会状况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四)辅助检查CT扫描:目前门诊的首选检查措施MRI脑血管造影头颅X线摄片(主要用于诊断颅骨骨折)腰椎穿刺:颅内压明显增高时禁忌,避免脑疝(三)心理-社会状况16(五)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2.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1)脱水治疗:1)限制入液体量:1500-2000ml/d,等渗盐水不
超过500ml,尿量不少于600ml,控制滴速。2)脱水:20%甘露醇静滴3)利尿药:呋塞米静推(五)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17(五)治疗原则(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地米、泼尼松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3)过度换气:降低PaCO2,增加氧分压,使脑血
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5)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侧脑室引流(五)治疗原则(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地米、泼尼松18三、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脑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疝等三、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19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3)给氧。(4)饮食与补液: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予以静脉输液控制液体摄入量和输液速度。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202.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快速使用20%甘露醇,留置尿管,记录尿量。(2)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3)紧急做好术前准备。(4)备好脑室穿刺引流物品。2.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快速使用2021
3.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肢体功能等。
22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3)生命体征改变:“两慢一高”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缓慢静滴,防止高渗溶液产生静脉炎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2)激素治疗的护理: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入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2)继发性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出现的脑病变,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脑干损伤表现处理: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注意有无颅内血肿。C.血压、呼吸、脉搏改变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23昏迷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昏迷最低3分昏迷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244.治疗配合(1)脱水疗法的护理:
首选20%甘露醇、速尿。(2)激素治疗的护理: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4.治疗配合(1)脱水疗法的护理:首选20%甘露醇、速尿。25(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作用: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代谢,减少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适应症:严重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病人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老人和儿童慎用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作用: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以26护理:1)密切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的变化。2)先用药物控制冬眠深度,再用物理降温。3)降温速度以每小时降温1℃为宜,下降至肛温32℃-34℃为理想,治疗期间应加强基础护理,以防各种并发症,如肺部并发症、低血压、冻伤、压疮等。4)治疗时间为3-5d,停止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护理:27(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1)卧床休息:避免弯腰、低头及用力活动,稳定情绪。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者及早气管切开。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便秘者勿用力排便,可给缓泻剂或低压小剂量灌肠,禁高压大量灌肠。4)控制癫痫发作:遵医嘱定时、定期给药。(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1)卧床休息:避免弯腰、低头及用力28(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头痛病人: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意识不清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躁动病人:不可强行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29(6)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6)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30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阻塞时,可向外挤压或用注射器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以免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引发脑疝。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内。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315)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手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要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日,否则有发生颅内感染可能。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5)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326)拔管:引流时间一般1-2周,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待脑水肿逐渐消失,颅内压开始降低时,可考虑拔管。此前应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24h,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降低引流瓶(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若伤口处有脑脊液流出,应告知医生处理。6)拔管:33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医院。2.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3.指导病人进行学习康复的知识和技能。4.对遗留后遗症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34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伤的10%-20%,但病死率确居于首位。分类:1.头皮损伤:最常见
2.颅骨骨折
3.脑损伤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伤35一.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头皮的解剖头皮分为5层: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②皮下组织: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③帽状腱膜层:致密坚厚,富有张力。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⑤骨膜:按骨块形成,不完整,血肿易局限。
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一.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概述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36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应用抗生素,防治颅内感染。C.可用无菌棉球填塞堵漏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症状和肢体活动等情况。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予以静脉输液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先测R、再测P、最后测BP。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c、b(2)闭合性脑损伤: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脑膜破损。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所致,按血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2.头皮损伤分类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2.头皮损伤分类37(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所致,按血肿部位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1)皮下血肿位于皮层与帽状腱膜之间,二者连接紧密,血肿不易扩散、范围较局限局部肿胀、触之有凹陷感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处理:小的血肿无需处理早期冷敷,24-48h后热敷(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38(2)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和骨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血肿易扩展,较大,可蔓延至整个腱膜下层触诊有波动感处理:穿刺抽血,加压包扎(2)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和骨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血39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整理40(3)骨膜下血肿位于骨膜和颅骨外板间,多由骨折引起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张力大处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额骨顶骨枕骨(3)骨膜下血肿位于骨膜和颅骨外板间,多由骨折引起额骨顶骨枕41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种头皮血肿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种头皮血肿42三种头皮血肿的临床特征血肿类型临床特点皮下血肿血肿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小,波动感明显骨膜下血肿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大,大者可有波动感,常伴有颅骨骨折三种头皮血肿的临床特征血肿类型临床特点皮下血肿血肿体积432.头皮裂伤特点:血管丰富,出血多可致失血性休克。病因:钝器或锐器打击所致头皮组织断裂,常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处理:加压包扎止血,24h内清创缝合。2.头皮裂伤特点:血管丰富,出血多可致失血性休克。443.头皮撕脱伤:最严重病因:头皮受到强烈牵扯,自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下撕脱。特点:损伤重、出血多,可因出血和疼痛导致休克。处理: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保护好撕脱的头皮,争取6-8h内清创植皮。3.头皮撕脱伤:最严重病因:头皮受到强烈牵扯,自帽状腱膜下层45(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头皮损伤有关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头皮损伤有关3.潜在并发症:感染、休克等(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头皮损伤有关46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瞳孔变化及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如脑水肿、颅内血肿。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位于皮层与帽状腱膜之间,二者连接紧密,血肿不易扩散、范围较局限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或侧俯卧位。A.头痛、烦躁者用镇静止痛药物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血肿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继发性脑损伤—伤后逐渐出现,且呈进行性加(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3)清醒后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神志变化;注意有无颅骨骨折、脑损伤和颅内压增高的发生。2.防治休克:快速补充血容量,给予吸氧,镇痛。3.预防感染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观察有无全身和局部感染表现。4.手术的护理: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手术后要注意创面有无渗血、疼痛,保持敷料干燥清洁,保持引流通畅。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47二.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定义: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破坏,常合并脑损伤。2.分类:按骨折部位: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二.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概述48颅盖骨折颅底骨折颅盖骨折颅底骨折49(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及处理原则(1)颅盖骨折:线性骨折:常合并头皮损伤,局部肿胀、疼痛,X线
可以确诊。处理: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注意有无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可扪及下陷区,常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组织受压症状,X线或CT可协助诊断。处理:无症状者可不处理,有压迫症状者或凹陷直径
超过3cm,深度超过1cm要手术。(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502.颅底骨折
常为线性骨折,因硬脑膜与颅骨连接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漏,成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前窝眼眶青紫,球结膜下出血熊猫眼征鼻或口腔嗅神经、视神经颅中窝乳突部或咽粘膜下鼻、耳漏面神经、听神经颅后窝乳突后、枕下区无少见诊断:CT,主要看临床表现(脑脊液漏)处理:重点预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超过1月时,手术
修补硬脑膜,应用TAT、抗生素预防感染。
2.颅底骨折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前窝51颅前窝骨折的表现颅前窝骨折的表现52颅中窝骨折的表现颅中窝骨折的表现53(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损伤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颅骨骨折护理和康复知识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损伤有关54(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肢体活动等情况。2.脑脊液外漏的护理:目的是预防颅内感染(1)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鼻漏者半坐位,耳漏患侧位,促进漏口封闭。(2)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每天2次清洁消毒。(3)严禁阻塞鼻腔和耳道;禁止耳、鼻滴药、冲洗;严禁经鼻腔吸氧、吸痰和留置胃管;避免用力打喷嚏、擤鼻涕、咳嗽、用力排便;禁忌做腰椎穿刺以防止脑脊液逆流。(4)观察和记录脑脊液出量。(5)及早应用抗生素及TAT。(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55一、疾病概要1.定义: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2.病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三.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三.脑损伤病人的护理56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音情况等。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鼻涕、咳嗽、用力排便;(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痛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④当低头、弯腰、咳嗽、用(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临床上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4)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激素或冬眠低温疗法。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伤后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代偿期有典型的变化,二慢一高:性蛛网膜下隙出血。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常为线性骨折,因硬脑膜与颅骨连接紧密,故颅底骨3.分类: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1)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作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2)继发性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出现的脑病变,如脑水肿、颅内血肿。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1)开放性脑损伤: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2)闭合性脑损伤: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脑膜破损。4.常见的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音情况等。3.分类:571.脑震荡: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2)逆行性健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3)清醒后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处理: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2周,适当镇静、镇痛处理。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脑震荡: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二.身体状况及582.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二者常并存,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出血、血肿。脑挫伤: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脑裂伤: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表现:(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伤后即可出现。(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失语、偏瘫等。(3)生命体征改变:“两慢一高”(4)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5)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颅内血肿或脑水肿(6)辅助检查:CT和MRI2.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59处理:(1)非手术治疗: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2)保持呼吸道通畅。3)营养支持。4)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激素或冬眠低温疗法。5)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脑疝迹象时手术治疗。处理:(1)非手术治疗:603.颅内血肿:最常见、最危险的继发性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血肿形成时间分急性血肿<3d亚急性血肿<3w慢性血肿>3w3.颅内血肿:最常见、最危险的继发性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按血61(1)硬脑膜外血肿:指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典型的“中间清醒期”,伤后立即出现原发性昏迷,之后意识逐渐清醒或好转,一段时间后由于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病人再度昏迷。②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处理:确诊后手术清除血肿。(1)硬脑膜外血肿:62硬脑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硬脑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63(2)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间,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表现:伤后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少有“中间清醒期”。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处理:确诊后手术清除血肿。(2)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间,是最常见的颅内血64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65(3)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共存。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若血肿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处理:经CT确诊后,手术清除术。(3)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共存。66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67三.心理-社会状况焦虑、悲观、恐惧三.心理-社会状况焦虑、悲观、恐惧68【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不能有效排痰有关。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障碍及高代谢状态有关。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69(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耳漏患侧位,促进漏口封闭。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每天2次清洁消毒。(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1)先测R、再测P、最后测BP。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ICP↑↑→颅内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0kPa50-100mmH2O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的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对遗留后遗症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障碍及高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抢救生命。2.妥善处理伤口:(1)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口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2)尽早应用抗生素和TAT。3.防治休克:输液扩容,保暖。4.防治脑疝:脱水。(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70(二)一般护理1.体位:意识清醒无休克者抬高床头15-30°。2.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急性期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昏迷或不能进食者提供营养支持。3.对症护理:高热者降温,躁动者查明原因,切勿轻率给予镇静药,不可强行约束,以免因过分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4.心理护理。(二)一般护理1.体位:意识清醒无休克者抬高床头15-30°71(三)病情观察1.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可以反映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病人由清醒转为昏迷或意识障碍持续加重,是颅内压增高或形成脑疝的表现。(三)病情观察1.意识:72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整理732.生命体征:(1)先测R、再测P、最后测BP。(2)注意T变化:伤后即发生高热(中枢性高热)
—下丘脑和脑干损伤(3)注意R、P、BP变化:BP↑,P缓慢而有力,R深慢—颅内压升高若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和瞳孔的变化—脑疝2.生命体征:743.瞳孔:注意形状、大小、反射及对称等情况。伤后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发射减弱或消失—小脑幕切迹疝双侧瞳孔时大时小,或两次交替变化,对光反射消失,伴眼球运动障碍。—脑干损伤表现3.瞳孔:754.神经系统体征(锥体束征):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音情况等。原发性脑损伤—受伤当时即刻出现,相对平稳继发性脑损伤—伤后逐渐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5.其他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躁动时无脉搏增快—脑疝4.神经系统体征(锥体束征):76(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遵医嘱应用脱水剂、激素、冬眠低温疗法等。(五)预防并发症:应用抗生素,防治颅内感染。(六)手术前后的护理手术前2h内备皮。手术后体位: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或仰卧位,避免切口受压;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77
复习与思考复习与思考78治疗较大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方法是:A.待其自行吸收B.用止血药,加压包扎C.穿刺抽血,防止感染D.切开引流,防止感染E.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
治疗较大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方法是:A.待其自行吸收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变化是:A.患侧瞳孔逐渐缩小B.患侧瞳孔逐渐散大C.双侧瞳孔缩小D.双侧瞳孔散大E.双侧瞳孔大小不变出现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变化是:A.患侧瞳孔逐渐缩小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A.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B.脑脓肿C.巨大脑膜瘤D.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E.化脓性脑膜炎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A.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临床上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快速静推B.缓慢静滴,防止高渗溶液产生静脉炎C.1~2小时内静滴完250mlD.15~30分钟内静摘完250mIE.控制在80滴/分临床上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快速静推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主要表现是:A.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B.头痛、瞳孔散大C.血压、呼吸、脉搏改变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E.昏迷、四肢强直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主要表现是:A.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神经是:A.嗅神经B.动眼神经C.听神经D.面神经E.滑车神经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神经是:A.嗅神经重症颅脑外伤病人急救首先应做到:A.检查神志、瞳孔B.测量呼吸、血压C.保持呼吸道通畅D.应用脱水剂E.给止血药物、抗感染重症颅脑外伤病人急救首先应做到:A.检查神志、瞳孔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如果没有休克取那种卧位:A.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30~40cmB.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C.平卧D.仰卧E.头低脚高位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如果没有休克取那种卧位:A.头高卧位,将颅内高压病人入院后的一般处理措施中应排除:A.头痛、烦躁者用镇静止痛药物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C.呕吐频繁者暂时禁食D.昏迷、痰多者行气管切开E.便秘者用肥皂水高压灌肠颅内高压病人入院后的一般处理措施中应排除:A.头痛、烦躁者用一位病人被医师诊断为小脑幕切疝,可能不会出现下列哪种表现:
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有烦躁B.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没有瞳孔改变而出现呼吸骤停C.有进行性意识障碍D.由一侧瞳孔散大发展到双侧瞳孔散大E.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一位病人被医师诊断为小脑幕切疝,可能不会出现下列哪种表现:
一位病人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下列那种处理措施不妥:A.呼吸不畅可行气管切开B.应用脱水剂C.脑水肿明显者可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D.症状明显者可行腰椎穿刺放液减压E.限制液体入量一位病人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下列那种处理措施不妥:A.呼吸老人和儿童慎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漏,成为开放性骨折。(2)逆行性健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3)生命体征改变:“两慢一高”(2)逆行性健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伤后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快速使用20%甘露争取6-8h内清创植皮。A.头痛、烦躁者用镇静止痛药物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医院。③帽状腱膜层:致密坚厚,富有张力。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①早晚较重,多为胀痛或撕裂痛②多位于前额、颞部③疼②皮下组织: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ICP↑↑→颅内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共存。颅脑损伤病人伴有脑脊液耳漏者的处理哪项不正确:A.应用抗生素B.禁止作腰穿C.可用无菌棉球填塞堵漏D.禁止冲洗E.手术修补老人和儿童慎用颅脑损伤病人伴有脑脊液耳漏者的处理哪项不正确:男性,18岁,从墙上掉下,后枕着地后,有意识障碍约15分钟并有呕吐,清醒后有逆行性遗忘。此病人可能的诊断是:
A.脑挫伤B.脑震荡C.脑干损伤D.颅内血肿E.脑水肿男性,18岁,从墙上掉下,后枕着地后,有意识障碍约15分钟并谢谢观看!谢谢观看!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93第一节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1.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1)颅腔有颅骨围成,颅缝闭合后容积是固定的容积:成人1400~1500ml(2)颅腔内容物脑组织:80~90%脑脊液:10%血液:2~11%第一节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942.颅内压的调节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颅腔中任何一项内容物体积和量的增加,均会导致另两项内容物的缩减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脑组织:几乎无调节作用脑脊液:重要因素(调节能力10%)血液:通过血管舒、缩,调节迅速(3%)2.颅内压的调节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953.颅内压正常值:成人:0.7-2.0kPa70-200mmH2O儿童:0.5-1.0kPa50-100mmH2O4.颅内压增高成人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3.颅内压正常值:965.病因(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脑组织—脑体积增加:脑水肿最常见脑脊液—生成过多或吸收减少:脑积水血液—脑血流增加:二氧化碳蓄积、高碳酸血症(2)颅内占位性病变:血肿、肿瘤、脓肿、寄生虫(3)颅腔的容积缩小:先天性畸形,如狭颅症或凹陷性骨折5.病因(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976.发病机制(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ICP↑↑(2)脑疝:ICP↑↑→颅内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高压移向低压)→脑疝脑疝: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6.发病机制(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98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1.询问病史,初步判断病因2.评估有无其它系统疾病3.询问症状,病情进展及治疗等情况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1.询问病史,初步判断病因99(二)身体状况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头痛:最常见症状①早晚较重,多为胀痛或撕裂痛②多位于前额、颞部③疼痛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④当低头、弯腰、咳嗽、用力时可加重。(2)呕吐:①呈喷射状②可伴有恶心③与进食无关④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3)视神经盘水肿:客观体征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充血、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二)身体状况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00颅内压增高三主征颅内压增高三主征101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3.生命体征变化:代偿期有典型的变化,二慢一高:BP↑、P↓、R↓4.脑疝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02脑疝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高压侧向低压侧)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脑疝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衡103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D.症状明显者可行腰椎穿刺放液减压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脑裂伤: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按骨折部位:颅盖骨折、颅底骨折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①呈喷射状②可伴有恶心③与进食无关④呕吐后头痛可有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脑水肿明显者可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医院。②皮下组织: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按骨折形态: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常见类型: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c、b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常见类型:小脑幕切迹104(1)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发生机制:小脑幕上方压力增高,使位于幕上方的颞叶海马回、钩回下移进入小脑幕裂孔下方,压迫中脑的动眼神经纤维和锥体束纤维。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三主征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压迫症状:患侧瞳孔先缩小然后散大生命体征改变:BP下降、P快弱、R浅而不规则锥体束征:对侧肢体偏瘫、病理征阳性(1)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发生机制:小脑幕上方压力增高,105常见类型: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e常见类型: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e106(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入椎管中临床表现:剧烈头痛,以枕后部疼痛明显,频繁
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体位。生命体征改变发生较早瞳孔变化及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当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早期即可突发呼吸骤停(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107(三)心理-社会状况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四)辅助检查CT扫描:目前门诊的首选检查措施MRI脑血管造影头颅X线摄片(主要用于诊断颅骨骨折)腰椎穿刺:颅内压明显增高时禁忌,避免脑疝(三)心理-社会状况108(五)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2.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1)脱水治疗:1)限制入液体量:1500-2000ml/d,等渗盐水不
超过500ml,尿量不少于600ml,控制滴速。2)脱水:20%甘露醇静滴3)利尿药:呋塞米静推(五)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109(五)治疗原则(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地米、泼尼松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3)过度换气:降低PaCO2,增加氧分压,使脑血
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5)脑脊液外引流或分流:侧脑室引流(五)治疗原则(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地米、泼尼松110三、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脑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4.潜在并发症脑疝等三、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111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3)给氧。(4)饮食与补液: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予以静脉输液控制液体摄入量和输液速度。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122.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快速使用20%甘露醇,留置尿管,记录尿量。(2)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3)紧急做好术前准备。(4)备好脑室穿刺引流物品。2.脑疝的急救与护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快速使用20113
3.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肢体功能等。
114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3)生命体征改变:“两慢一高”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缓慢静滴,防止高渗溶液产生静脉炎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正常人颅脑内容物的体积=颅腔容积(2)激素治疗的护理: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生机制:小脑扁桃体、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入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2)继发性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出现的脑病变,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脑干损伤表现处理: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注意有无颅内血肿。C.血压、呼吸、脉搏改变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能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生成。115昏迷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最高15分——表示意识清醒<8分——昏迷最低3分昏迷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1164.治疗配合(1)脱水疗法的护理:
首选20%甘露醇、速尿。(2)激素治疗的护理: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4.治疗配合(1)脱水疗法的护理:首选20%甘露醇、速尿。117(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作用: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以降低脑耗氧量和代谢,减少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适应症:严重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病人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老人和儿童慎用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作用: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以118护理:1)密切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的变化。2)先用药物控制冬眠深度,再用物理降温。3)降温速度以每小时降温1℃为宜,下降至肛温32℃-34℃为理想,治疗期间应加强基础护理,以防各种并发症,如肺部并发症、低血压、冻伤、压疮等。4)治疗时间为3-5d,停止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护理:119(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1)卧床休息:避免弯腰、低头及用力活动,稳定情绪。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者及早气管切开。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便秘者勿用力排便,可给缓泻剂或低压小剂量灌肠,禁高压大量灌肠。4)控制癫痫发作:遵医嘱定时、定期给药。(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1)卧床休息:避免弯腰、低头及用力120(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头痛病人:遵医嘱应用止痛剂。意识不清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躁动病人:不可强行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121(6)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病人手术返回病房后,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连接引流瓶(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要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6)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122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阻塞时,可向外挤压或用注射器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以免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引发脑疝。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更换引流/袋,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内。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每日引流量不超500ml。1235)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手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较多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要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日,否则有发生颅内感染可能。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全身感染表现。5)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形状:1246)拔管:引流时间一般1-2周,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天,待脑水肿逐渐消失,颅内压开始降低时,可考虑拔管。此前应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24h,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降低引流瓶(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拔管后若伤口处有脑脊液流出,应告知医生处理。6)拔管:125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医院。2.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3.指导病人进行学习康复的知识和技能。4.对遗留后遗症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病因不明的头痛或头部外伤后要及时上126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伤的10%-20%,但病死率确居于首位。分类:1.头皮损伤:最常见
2.颅骨骨折
3.脑损伤第二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伤127一.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头皮的解剖头皮分为5层: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②皮下组织: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③帽状腱膜层:致密坚厚,富有张力。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⑤骨膜:按骨块形成,不完整,血肿易局限。
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一.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概述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128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应用抗生素,防治颅内感染。C.可用无菌棉球填塞堵漏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症状和肢体活动等情况。以后变淡并转为橙黄色。频繁呕吐者应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予以静脉输液高热病人:给予有效降温。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1)先测R、再测P、最后测BP。药物: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小脑幕切迹疝(颞叶沟回疝)c、b(2)闭合性脑损伤: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脑膜破损。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所致,按血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2.头皮损伤分类颅内压增高的病人要注意别诱发脑疝2.头皮损伤分类129(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所致,按血肿部位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1)皮下血肿位于皮层与帽状腱膜之间,二者连接紧密,血肿不易扩散、范围较局限局部肿胀、触之有凹陷感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处理:小的血肿无需处理早期冷敷,24-48h后热敷(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引起血管破裂130(2)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和骨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血肿易扩展,较大,可蔓延至整个腱膜下层触诊有波动感处理:穿刺抽血,加压包扎(2)帽状腱膜下血肿位于帽状腱膜和骨膜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血131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整理132(3)骨膜下血肿位于骨膜和颅骨外板间,多由骨折引起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张力大处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额骨顶骨枕骨(3)骨膜下血肿位于骨膜和颅骨外板间,多由骨折引起额骨顶骨枕133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种头皮血肿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种头皮血肿134三种头皮血肿的临床特征血肿类型临床特点皮下血肿血肿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小,波动感明显骨膜下血肿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大,大者可有波动感,常伴有颅骨骨折三种头皮血肿的临床特征血肿类型临床特点皮下血肿血肿体积1352.头皮裂伤特点:血管丰富,出血多可致失血性休克。病因:钝器或锐器打击所致头皮组织断裂,常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处理:加压包扎止血,24h内清创缝合。2.头皮裂伤特点:血管丰富,出血多可致失血性休克。1363.头皮撕脱伤:最严重病因:头皮受到强烈牵扯,自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下撕脱。特点:损伤重、出血多,可因出血和疼痛导致休克。处理:加压包扎止血,抗休克,保护好撕脱的头皮,争取6-8h内清创植皮。3.头皮撕脱伤:最严重病因:头皮受到强烈牵扯,自帽状腱膜下层137(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头皮损伤有关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头皮损伤有关3.潜在并发症:感染、休克等(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头皮损伤有关138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瞳孔变化及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如脑水肿、颅内血肿。此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位于皮层与帽状腱膜之间,二者连接紧密,血肿不易扩散、范围较局限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或侧俯卧位。A.头痛、烦躁者用镇静止痛药物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血肿体积小、张力大、压痛明显①皮层:汗腺、毛囊、血管丰富,易致出血。④帽状腱膜下层:是潜在间隙。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预防及治疗感冒、咳嗽,高纤维素饮食;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继发性脑损伤—伤后逐渐出现,且呈进行性加(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3)清醒后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神志变化;注意有无颅骨骨折、脑损伤和颅内压增高的发生。2.防治休克:快速补充血容量,给予吸氧,镇痛。3.预防感染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观察有无全身和局部感染表现。4.手术的护理: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手术后要注意创面有无渗血、疼痛,保持敷料干燥清洁,保持引流通畅。疝出的脑组织压迫重要结构或生命中枢(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39二.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定义: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破坏,常合并脑损伤。2.分类:按骨折部位:颅盖骨折、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按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二.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一)概述140颅盖骨折颅底骨折颅盖骨折颅底骨折141(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及处理原则(1)颅盖骨折:线性骨折:常合并头皮损伤,局部肿胀、疼痛,X线
可以确诊。处理:卧床休息,对症处理,注意有无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可扪及下陷区,常引起颅内压升高或脑组织受压症状,X线或CT可协助诊断。处理:无症状者可不处理,有压迫症状者或凹陷直径
超过3cm,深度超过1cm要手术。(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1422.颅底骨折
常为线性骨折,因硬脑膜与颅骨连接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漏,成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前窝眼眶青紫,球结膜下出血熊猫眼征鼻或口腔嗅神经、视神经颅中窝乳突部或咽粘膜下鼻、耳漏面神经、听神经颅后窝乳突后、枕下区无少见诊断:CT,主要看临床表现(脑脊液漏)处理:重点预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超过1月时,手术
修补硬脑膜,应用TAT、抗生素预防感染。
2.颅底骨折骨折部位软组织出血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颅前窝143颅前窝骨折的表现颅前窝骨折的表现144颅中窝骨折的表现颅中窝骨折的表现145(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损伤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颅骨骨折护理和康复知识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损伤有关146(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肢体活动等情况。2.脑脊液外漏的护理:目的是预防颅内感染(1)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鼻漏者半坐位,耳漏患侧位,促进漏口封闭。(2)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每天2次清洁消毒。(3)严禁阻塞鼻腔和耳道;禁止耳、鼻滴药、冲洗;严禁经鼻腔吸氧、吸痰和留置胃管;避免用力打喷嚏、擤鼻涕、咳嗽、用力排便;禁忌做腰椎穿刺以防止脑脊液逆流。(4)观察和记录脑脊液出量。(5)及早应用抗生素及TAT。(四)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147一、疾病概要1.定义: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2.病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三.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一、疾病概要三.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48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音情况等。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鼻涕、咳嗽、用力排便;(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头痛、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痛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④当低头、弯腰、咳嗽、用(2)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连接紧密不易分离,临床称“头皮”临床上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有关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4)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激素或冬眠低温疗法。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神志清醒者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可有絮状物,同时病人有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伤后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代偿期有典型的变化,二慢一高:性蛛网膜下隙出血。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及折叠;常为线性骨折,因硬脑膜与颅骨连接紧密,故颅底骨3.分类: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1)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作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2)继发性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出现的脑病变,如脑水肿、颅内血肿。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1)开放性脑损伤: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2)闭合性脑损伤:脑组织与外界相通,脑膜破损。4.常见的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注意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音情况等。3.分类:1491.脑震荡: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是最常见及最轻的原发性脑损伤。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2)逆行性健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3)清醒后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4)神经系统、脑脊液、CT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处理: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2周,适当镇静、镇痛处理。二.身体状况及治疗原则:1.脑震荡: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二.身体状况及1502.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二者常并存,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出血、血肿。脑挫伤: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脑裂伤: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表现:(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伤后即可出现。(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失语、偏瘫等。(3)生命体征改变:“两慢一高”(4)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5)颅内压增高和脑疝:颅内血肿或脑水肿(6)辅助检查:CT和MRI2.脑挫裂伤:脑实质的损伤,包括脑挫伤、脑裂伤151处理:(1)非手术治疗: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2)保持呼吸道通畅。3)营养支持。4)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激素或冬眠低温疗法。5)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脑疝迹象时手术治疗。处理:(1)非手术治疗:1523.颅内血肿:最常见、最危险的继发性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血肿形成时间分急性血肿<3d亚急性血肿<3w慢性血肿>3w3.颅内血肿:最常见、最危险的继发性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按血153(1)硬脑膜外血肿:指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典型的“中间清醒期”,伤后立即出现原发性昏迷,之后意识逐渐清醒或好转,一段时间后由于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病人再度昏迷。②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处理:确诊后手术清除血肿。(1)硬脑膜外血肿:154硬脑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硬脑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155(2)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间,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表现:伤后持续性昏迷进行性加重。少有“中间清醒期”。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处理:确诊后手术清除血肿。(2)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间,是最常见的颅内血156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硬脑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157(3)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共存。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为主,若血肿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处理:经CT确诊后,手术清除术。(3)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常与硬脑膜下血肿共存。158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159三.心理-社会状况焦虑、悲观、恐惧三.心理-社会状况焦虑、悲观、恐惧160【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不能有效排痰有关。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障碍及高代谢状态有关。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护理问题】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161(4)预防颅内压骤升的护理(2)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耳漏患侧位,促进漏口封闭。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保持外耳道、鼻腔、口腔清洁,每天2次清洁消毒。(4)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1)先测R、再测P、最后测BP。急性颅内压增高常见于:(1)意识障碍:最突出的症状。B.抽搐者应用抗癫痫药物ICP↑↑→颅内分腔压力不均衡→脑组织移位0kPa50-100mmH2O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增高的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护理:防止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禁忌症:全身衰竭、休克、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对遗留后遗症的病人要做好心理护理。(1)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障碍及高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抢救生命。2.妥善处理伤口:(1)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口局部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外露的脑组织,以免受压。(2)尽早应用抗生素和T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图书角管理制度
- 2025年太阳能发电机组合作协议书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高三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船用推进电机项目建议书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集锦
- 2025年探照灯抛物面反射镜和保护镜系列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木板材加工项目建议书
- 戒毒学员出所前的心理教育
- 金属冶炼中的铍冶炼与铍合金生产
- 加气站安全生产奖惩规定模版(3篇)
- 细胞治疗政策环境分析-洞察分析
- 2025年河南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园景观修复零星维修施工方案
- 《控制器接口》课件
- 超全自考英语二词汇表-含音标4500-个单词
- 外墙脚手架施工方案完整版
-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含解析
- 《驾驶室固定矩形窗》
- 境外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