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1页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2页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3页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4页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姑娘的可爱情态。(1姑娘的可爱情态。(1分)【黄浦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题。(8分)鹅鹃天•博山寺作①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②,岂其御③,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 ④,山鸟山花好弟兄。[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记新话・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杨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2分)A.激情昂扬 B.平淡闲逸 C.激愤深沉 D.幽默风趣.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3分).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分)【答案】(三)(8分)(2分)C(2分)(3分)“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句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松”“竹”意象,既是“岁寒三友”也是花中“四君子”,表达在逆境中坚持高尚品德的君子形象。而“山”“鸟”隐逸者的意象,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也表达了作者的积愤之情,具体的意象把抽象的思想表达得更加具体感人。评分说明:所选句子及最高得分,第1句2分,第2句0分,第三句1分,第4句3分(3分)答案示例:本词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抒情,而主要是记叙议论。上阕先总说厌弃官场、决意归隐,随后立足无所追求的养生之道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 下阕则写不愿改变本性、不愿依附权贵最终走向归耕,只能与花鸟松竹为友的人生行动;上下阕相照应,由人生态度到人生的具体行动,传达出作者表面超然而内心激愤积怨之情。【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和傅郎岁暮还湘州诗 (南朝•陈)阴铿苍茫岁欲晚,辛苦客方行。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①念归情[注]①轸:古代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借指车。.下面关于这首诗题材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送别诗 B.怀远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平实质朴 B.隽永凝练 C.阔大悠远 D.绚丽飘逸.全诗围绕“辛苦”二字展开,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A(1分) 13.B(2分)14.(共5分)评分要点:时令角度赏析(结合“岁欲晚”) 1分+景物角度赏析(结合中间)2分+作者角度赏析(结合“空轸念归”) 1分+(总结)表述1分①1分,②③④写到任2点2分,⑤1分,⑥1分(或不总结但分述明确赏析角度的也可得 1分)答案示例:(1)开篇“岁欲晚”:点明时令,岁暮天寒,行路之苦(①点);( 2)“静犹浪”:写出平静背后的路途之险恶(②点);( 3)“独且征”:出行时的远途奔波的孤寂之苦(③点);(4)“绛叶尽”“芦冻白花”“寒不望”:以路途景色的萧瑟、荒凉、天气寒冷,衬托独行之艰辛(④点); (5)“空轸念归”:作者有家不能归去的思归之苦(⑤点)。(6)整首诗从不同角度凸显“辛苦”,既写出诗人对友人旅途之关切,又写尽诗人自身苦苦思归之深情(⑥点)。【闵行区】(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秋风二首(其二) 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下列各项中,最适合本诗归入的一项是( )。(1分)A.感时怀人 B. 山水田园 C. 怀古讽今 D. 羁旅情怀.下列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温婉自然 B. 清新细腻 C. 沉郁顿挫 D. 豪放悲慨.你认为本诗的哪一联抒发感情最浓?请对其进行赏析。 (5分)【答案】12.D 13.B14.示例一:(5分)诗歌的第四联表达感情最浓。 “白发倚庭树”,主人公想象自己年老归家,独自倚靠着庭树,举目四望,虽然“故园池台”依旧,但却物是“今是非” ,已经是物是人非了,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想象与期盼, 同时也写出了一个漂泊者有家难回, 而回家更为伤痛的无奈与悲苦之情。示例二:(4分)诗歌的第三联表达感情最浓。月明之夜,正是赶路的大好时机, “不知明月为谁好”,诗人联想到今晚一定有人月夜归乡,今夜的月光是属于别人的,但他相信无论迟早,他一定能乘一叶“孤帆”回到可爱的故乡,这触动了诗人的归乡之情,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期盼。【长宁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咏湖中雁(南朝?梁)沈约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喽流①牵弱藻,敛翩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注]①喽流:在水中吃食。.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长短句精编》 B.《怀古诗选》 C.《古风菁华》 D.《近体诗集萃》.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寓情于物 B.首尾照应 C.直抒胸臆 D.虚实结合.本作品写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三)(8分)12.(1分)C13.(2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14.(5分)答案示例:“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写湖中之雁和湖上空中之雁,层次分明,有立体感。“群浮”、“单泛”、“悬飞”、“乱起”,描绘出湖雁多寡、迟疾、斜整之状。“动”、“逐”等词刻画出湖中群雁随轻波晃动的悠然情态和单雁追逐光影的顽皮情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湖雁图。【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题。(8分)咏湖中雁 [南朝?梁]沈约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喽流①牵弱藻,敛翩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注】①喽流:在水中吃食。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古风菁华》 B.《怀古诗选》 C.《长短句精编》 D.《近体诗集萃》.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例..的一项是()。(2分)A.寓情于物B.首尾照应C.直抒胸臆D.虚实结合.本作品写雁刻画精细,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三)12 (1分)A13 (2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14(5分)答案示例:(1)『妾流”牵“弱藻”写湖雁水流中觅食,以至牵动柔弱的藻类,刻画湖雁行为常态与周围环境,至细至微。 (2)“群浮”、“单泛”、“悬飞”、“乱起”,一系列动词及准确的限制,描绘出湖雁多寡、迟疾、乱整不同之状。(3)“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写湖中之雁和湖上空中之雁,视线角度变化,层次分明,画面有立体感。 (4)“动”、“逐”等词刻画出湖中群雁随轻波晃动的悠然情态和单雁追逐光影的顽皮情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湖雁图。【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题。(8分)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砚的一项是( )。(1分)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14.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5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12.D13.B14.本诗写了羁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叹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香燃尽,借酒遣愁,思念家人。诗歌结尾翻一层,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梦魂难来,更是把借梦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再推进一层;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守岁,由当下思乡推及希望以梦相聚, 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评分说明:诗歌内容简述1分;表达效果评析4分。【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8分)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蚊绡掩泪思量遍。12.“鹊踏枝”这一词牌名又叫( )。 (1分)A.蝶恋花B.踏莎行C.苏幕遮D.雨霖铃.以下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笙歌”句呼应了首句,表现了笙歌散去后的惆怅与哀伤。“楼上”句写景,表现的是词人一种隔绝和寒冷的感觉。C.鸿雁传书却一封也没到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D.“一晌”即时间之短,写出词人内心的失落和苦闷之情。.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怆忱”,饶宗颐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请就此赏析划线句。(4分)【答案】(三)12-14题。(8分)12.A(1分)13.D (3分)(“一晌”在此应是时间之久)14.(4分)划线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千万片的梅花好像天上的雪花随风旋转飘舞,明知已落,但“犹自多情”地奋力挣扎,更加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郁抑悲伤之情和那股沉郁顿挫之气。【松江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风生寒渚白频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1分)A.《咏秋即兴》 B.《清秋思远》C.《怀古伤秋》 D.《秋日赠别》.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远景与近景交错C.对比与衬托并用 D.以虚景衬托实景.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答案】12.B 13.A14.我觉得颔联最好。此联写出了凉风飒然而至,水汽寒凄,渚中草it摆动,秋霜渐染,黄叶摇落,山色渐深。“动”字精准描绘,一字传情。既富有动态感,又仿佛渚中草也具有了人的情思,在秋意渐浸时像有知觉的生命体一样触动, 表现出诗人触景而引动的思友之情。“深”字,黄叶本已是侵染了秋色,此处的“深”字,则更进一层,具有视觉冲击力,使诗作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极富感染力。这一联描绘的画面动静结合, 色彩凄寒,符合秋日特征,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情。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评分细则:选颔联和颈联最高可得 5分,选首联最高不超过4分,选尾联不给分选联1分;赏析4分:整句理解1点,选取至少两个角度并分析2点,画面总体评价1点,作者情感1点。(1点1分,乂合满4分为止)角度:字词,如“生”和“落”「白”和“黄”;“动”和“深”;“尽”和“明”;“独”和“遥”等;动静结合;画面色彩;古典意象;视听结合等。【普陀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乌栖曲[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①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②奈乐何!【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 ②高:同“皓”,明亮。.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1分)A.咏史诗B.闺怨诗C.赠别诗D.行旅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勾画出吴宫内外两幅剪影,笔法洗练,对比鲜明。B.第三四句“未”“欲”两字紧相呼应,直白地倾诉心中苦闷。C.第五六句从侧面淡淡着笔,吴宫通宵宴乐的场景隐入幕后。D.以日薄西山、月坠江波等景象写时间推移,富有象征意味。14.末句“奈乐何”一作“奈尔何”,“尔”指吴王。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联系全文,谈谈理由。(5分)【答案】12.A13.B14.答案示例一:“奈乐何”更好。全诗批评吴王日夜寻欢作乐以致亡国, “奈乐何”写出为乐难久的遗憾,暗含乐极生悲之意,更符合上文“栖乌” “落日”“秋月”等景物营造的衰败悲凉氛围。而且,上文写吴王荒淫全从侧面委婉着笔,不事评论,用“奈尔何”则一下子转变为诗人直斥吴王,显得非常突兀。答案示例二:“奈乐何”更好。全诗通过客观叙述时光推移而宫中作乐不辍的场景,含蓄地批评吴王沉醉于轻歌曼舞,日以继夜追求享乐。 “奈乐何”意为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讽刺吴王乐而忘形之丑态,却无一字道破,意深而辞婉,耐人寻味。用“奈尔何”则直接评论吴王无道,过于直露。(评价角度:末句诗意的理解1分,把握末句和全诗的关联2分,效果的比较2分)【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岁暮[南朝宋]谢灵运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①。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 ②,年逝觉已催。【注】①颓:尽 ②运往:四季更替。淹物:久留之物。.下列诗歌与本诗的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1分)A.王维《终南山》 B.孟郊《游子吟》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辛弃疾《西江月》.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题目是说诗人当时年事已高。B.“殷忧”奠定全诗情感基调。C.三四句视听结合,动静交织。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殷忧”。14.从画线句与前后关联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构思特点。(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A (2分)14.示例:因为长夜难眠,因而出门看明月积雪、听北风呼啸;高旷凛冽的雪月与凄厉哀号的北风更衬托诗人忧虑深广;明月积雪与朔风的强大永恒,反衬人生的脆弱短暂,而凄厉无情的自然在特定的岁暮之夜感受被催逼的感触。 三四句写景与全诗紧密关联,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5分)【杨浦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题。(8分)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白朴(元)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浮绡宇 ①,铁瓮②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遥望石冢③崂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④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注:①金焦:金山,焦山。州宇:寺庙。②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③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④龙荒:荒漠之地。郭璞曾有“桑梓其翦为龙荒”之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念奴娇》属于慢词。B.从题材看是怀古之作。C.题中“坡仙”即苏轼。 D.本词的押韵并不规范。.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落日”“残”渲染苍茫荒凉的气氛,寄寓历史沧桑感。B.以“几点”状沙鸥之小,以沙鸥反衬雪地的茫茫一片。C.“天宝人杰”化用古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语。D.下阕运用典故,借郭璞的预言来慨叹生灵涂炭的历史。14.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4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题。(8分)12.D(1分)13.B(3分)14.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一轮明月从海门之上升起,作者发出一声长啸(内容1分),意境开阔、浩渺苍凉(景物特征: 1分),“一声长啸”寄托了词人对生灵涂炭的历史感慨与自己年华老去的悲慨、悲凉( 1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1分)。【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渡青草湖[1](南朝陈)阴铿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2]。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3]。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4]远树,度鸟息危橘。滔滔不可测,一苇诅能航 [5]?注:[1]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北连洞庭湖。 [2]桃花:桃源县在沅水附近。杜若:香草名。《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的句子。 [3]茅山: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代有茅氏三兄弟在此修道成仙。巫峡:有巫山神女的传说。 [4]逗:停止。[5]诅:犹“岂”。《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一苇”指小船,“杭”即“航”.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1分)A.王之涣的《凉州词》 B.左思的《咏史》C.柳永的《八声甘州》 D.杜甫的《登高》.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洞庭”一联点明时令,勾勒出湖水浩渺的全景。“沅水”一联诉诸视觉与嗅觉,写出湘沅二水飘逸出尘的神韵。“带天”一联,写出湖面上巨浪滔天、浮光跃金的壮美。“行舟”一联借远处的扁舟与倦渡的飞鸟,展现出湖面的辽阔。.作者擅长以景传情,抒写丰富的情感。请具体结合作品,对此加以赏析。 (5分)【答案】(三)(8分).B(1分)13.C(2分)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