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重难突破】重难点01[历史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从革命的性质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4)从革命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以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重难点02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异同类别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方式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革命结果只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影响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经验和教训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重难点03概念解读苏维埃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1905年革命时首创“工人代表苏维埃”,成为领导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1917年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与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布尔什维克掌握苏维埃领导权后,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维埃俄国”(苏俄)。在苏联国家体制中,最高苏维埃是国家立法机构。重难点04知识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联系:①前提是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②目的是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③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④作用是巩固了政权(2)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和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容取消商品的自由贸易,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混乱,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重难点05易混易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苏联模式都排斥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则利用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难点06苏联模式的教训①国家建设应有行政计划指导,但不应过分地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②不应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作用,要运用市场价值规律发展经济③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④要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⑤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强化训练】1.(2021•陕西安康•高一月考)十月革命后,为有效地对迅速增加的国有化企业领导和管理,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立专业局,对各部门实行集中和垂直领导。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一期中)二月革命后,参加执行委员会的,大多数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布尔什维克党只有3名代表参加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这实际上意味着()A.无产阶级丧失全部政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C.俄国实现民主政治改革 D.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建立3.(2021•河南高一月考)到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时,由于当时临时政府指挥的军队大部分远在前线,首都卫戍部队又多转向起义军,所以十月革命并没有出现大家想象的激烈战斗,据《苏联共产党历史)记载,十月革命中只死亡六人、伤五十人。由此可见十月革命A.起义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B.实现了两个政权的和平过渡C.是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D.直接促进了俄国的和平发展4.(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阿芙乐尔’的大炮已经不再沉默,他们的回声代表着未来而不是代表着过去,“共产主义的幽灵'继续在地球上游荡,出没于帝国主义剥削者的住所,无论其住所在哪里。”下列结论足以印证这段论述的是A.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适用于各个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B.专制国家找到了中心城市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道路C.在列宁指导下中国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D.世界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有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5.(2021•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6.(2021•四川省合江县榕山中学高一月考)有人曾把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对这个比喻理解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1923年,苏联开始推行零售商业借贷政策,允许国民经济最重要部门的工人免息分期付款购买家居用品、手工艺品、专业工具、农业设备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的耐用品。这说明苏联A.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B.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积极地应对紧张的国际局势8.(2021•重庆高一期末)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由此可推断()A.斯大林准确预见到了二战的爆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C.“通常的”指英日的工业化之路 D.苏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1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1.(2021•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1921—1926年苏联通过租让制等形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30年代,联共(布)利用大萧条契机加大引进力度。1944年斯大林赞扬美国提供援助或帮助建设了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这说明A.西方世界放弃了对苏联的敌对B.苏联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C.斯大林善于借鉴资本主义模式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宽松环境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A.余粮征集制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体制”13.《波将金号战舰》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认为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14.列宁在评论某一经济政策时说:“从现象上看是一种退却,但若从本质上看,则是对过去激进错误的纠偏,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回到客观社会规律所允许的道路上来。”这说明该政策A.致使国家退回到资本主义 B.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C.属于一种暂时的过渡政策 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15.1928年,苏联粮食产量已接近战前最高水平,达7330万吨;但是到1932年时,尽管耕地面积较1913年增加了3000万公顷,但粮食产量反而降为6987万吨。直到50年代初期,粮食产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 B.赫鲁晓夫农业改革违背经济规律C.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6.“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这反映出当时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B.国人就批判西方文明达成共识C.十月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救国策略D.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国革命方向17.下表是1937年—1990年美国、苏联、英国、日本四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年份国家①②③④1937年17.75.813.251.41950年27.34.816.687.81970年11693.328.3119.31990年154110.316.589.7A.苏联、英国、日本、美国 B.美国、苏联、英国、日本C.美国、苏联、日本、英国 D.苏联、日本、英国、美国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工人生活和军队需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措施,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以满足前线对工业品的需要,排除C项;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参加执行委员会的人数分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地位不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说明革命后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B项;执行委员会中布尔什维克党有3名代表,说明无产阶级没有完全丧失政权,故A错误;C、D都是在十月革命后,故C、D与题意不符。3.【答案】A【解析】十月革命的战斗不激烈,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都在前线,体现出十月革命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另一方面首都卫成部队倾向革命体现出革命工作的准备和策略得当,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一次暴力武装革命,依靠暴力而不是和平手段夺取的政权,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体现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公有制等,与材料给的信息无关,C项排除;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紧接着是三年国内战争,十月革命后并没有立即和平,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根据“共产主义的幽灵'继续在地球上游荡,出没于帝国主义剥削者的住所,无论其住所在哪里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世界的影响,即鼓舞了世界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故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城市中心的道路并不适用于专制的国家,排除B;列宁并没有指导中国的革命,排除C。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答案选A。6.【答案】A【解析】苏俄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结果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关系发展经济,结果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追随理想的实验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排除C;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排除D。7.【答案】B【解析】1923年,苏联允许工人免息分期付款购买家居用品、手工艺品、专业工具、农业设备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的耐用品。这说明苏联已经重视商品和货币关系,即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故B正确;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故C错误;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恢复经济,不是为了应对紧张的国际局势,故D错误。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政策调整都是根据现实国情对原有理论的灵活调整和成功运用,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智慧,因此D选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学习借鉴,也与两者的优劣无关,A、B选项错误;C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故选D。9.【答案】D【解析】苏联建立的时候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为此要发展国防事业。根据材料“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知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的安全,故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斯大林准确预见了二战的爆发,排除A;材料是说明发展重工业的目的,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是客观影响,排除B;日本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同于英国的工业化道路,排除C。故选D。10.【答案】D【解析】根据“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可知,苏联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A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德国侵略,排除B;材料信息与轻工业发展无关,排除C。11.【答案】B【解析】从1921-1926年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经济危机时期利用西方的大萧条发展苏联经济,再到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助发展本国工业,可以总结出共同点是苏联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经济,答案为B。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不是西方世界放弃了对苏联的敌对,A错误。1921-1926年不是斯大林统治时期,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宽松的环境,D错误。12.【答案】C【解析】根据“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但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选C;余粮征集制和新经济政策都不是通过损害农民利益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排除AB;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新经济体制”不是苏联政府实行的通过损害农民利益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的措施,排除D。故选C。1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拍摄于1925年经典之作《波将金号战舰》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的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这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委托经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奶粉品牌线上直播带货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停车场建设工程承包简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益活动布展策划与实施协议3篇
- 2025年度煤炭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绿色建筑项目泥水工安全责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种植保险及风险防控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船舶空调系统改造与环保验收合同3篇
- 个人住宅室内装修设计服务合同(2024版)3篇
- 2025年度化肥电商平台合作与服务协议2篇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肺炎临床路径
- 外科手术铺巾顺序
-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课件
- 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如何克服高中生的社交恐惧症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三 APP的品牌建立与价值提供
- 电子竞技范文10篇
- 食堂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保障措施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