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

2.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4.我国目前主要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是()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A.间脑B.脊髓C.延脑D.中脑

6.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

7.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

8.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9.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

10.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种强化方式体现了班都拉提出的()

A.间断强化

B.替代强化

C.直接强化

D.自我强化

11.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2.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加强德育B.发展智力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健康第一

13.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4.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A.反映B.感应性C.感受性D.知觉

15.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方针B.教学原则C.课程计划D.学科课程标准

16.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与个性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17.某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其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黏液质

18.在西方社会,一提到黑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愚蠢、落后、原始等观念,这些偏见属于态度的()。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19.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做()。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

20.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技能

二、填空题(20题)21.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22.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23.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25.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6.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27.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8.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29.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30.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1.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32.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3.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34.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5.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36.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9.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40.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5题)41.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42.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43.简述教育学原理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44.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45.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5题)4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7.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48.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49.试论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0.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五、辨析题(5题)51.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着差异。

52.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53.教育学等同与二教育方针政策。

54.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参考答案

1.D

2.A

3.B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4.A

5.B

6.B

7.D品德认识是基础,品德行为是关键。这里的品德行为是指品德行为习惯,是在有人或没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表现出来的。

品德认识的组成也是一个易考查的内容。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批判两个方面。

8.C

9.BB

[解析]“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的真正作用,是根本任务。A是主要条件。

10.C

11.D

12.C

13.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4.B

15.D

16.A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

17.A

18.A把握“态度的认知成分”的含义即可知。

19.B

20.C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21.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2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23.强化强化

24.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2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6.制度文化

27.随意运动克服内外困难

28.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29.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0.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31.壬寅学制

32.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3.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34.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5.社会家庭

36.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7.概念,判断,推理

3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9.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40.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41.(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心理学家达谢尔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

他人的参与,直接导致了个人努力水平的下降。

42.(1)思维的基本过程: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与概括;④系统化与具体化。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①准备期;②酝酿期;③豁朗期;④验证期。

43.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需要以实践为土壤,同时,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教育学原理也是如此,它对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教育自觉并非天生,它来自于理论的教化以及在理论启迪之下的内在自觉。教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对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进行这种理论的教化,促使他们的内在反省,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活动的自觉程度。(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不同流派对同一个教育问题做出的不同解释体现了教育问题。

44.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3)教育和教学的组织力。

(4)自我反思能力。

4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46.(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47.(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智力活动原型的确立过程实质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建立原型有两种途径:分析专家的口语报告;进行“心理模拟”。(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8.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

49.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教育影响着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强。所谓的创新型同家,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力要素以及资本要素来驱动,而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具有综合性的生产要素来实行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无数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因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深入开展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