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入场教育教材课件_第1页
环保入场教育教材课件_第2页
环保入场教育教材课件_第3页
环保入场教育教材课件_第4页
环保入场教育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员工环保基础教育

设备动力部

新员工环保基础教育目录相关环保知识相关公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目录相关环保知识相关环保知识

水污染

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原生环境: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地震。次生环境:毁林开荒、超载放牧、乱砍滥伐,生态破坏激增了自然灾害的频次。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环境问题产生与认识远古文明:依赖自然环境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但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工业革命:征服自然,18世纪中至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全球性环境问题)后工业文明:90年代,善待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与认识远古文明:依赖自然环境相关公司制度相关公司制度公司的HSE方针我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为适应发展中国绿色能源事业需要

,解决风电关键、重大设备国产化问题而组建

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HSE是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缩写。公司HSE方针1、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2、坚持预防为主,在生产前充分考虑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影响;3、尽可能合理利用资源使浪费最小化;4、遵守HSE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5、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不断努力,改进公司的HSE业绩。

公司的HSE方针我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为适应发展中国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目的规范生产、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污染和其它公害,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经营与环境的协调发。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3

运营项目污染防治5.3.1

废水:食堂废水,在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前通过隔油池。

5.3.2

废气:公司设置除尘、过滤等装置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漆雾,粉尘,燃料燃烧气体,食堂油烟等应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符合时应制订计划整改。5.3.3

固体废弃物:对危险废弃物,设置危险废物存放区,将各部门识别出的危险废物列入《危险废弃物清单》,与一般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存放,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书,委托进行处理。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3

运营项目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一般固体废弃物,由协议处理公司运走后进行分类,能回收利用的要充分利用,不能回收利用且无使用价值的及时组织清运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5.3.4噪声: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要求。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4环境监测管理5.4.2在委托其它企业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核实被委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监督处置过程。禁止将废物委托给没有处置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处置。5.4.3将环保部门每年进行的定期检测报告备案。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4环境监测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目的提高公司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行带来的各类型HSE事故,保障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设备设施管理程序目的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5.8.1特种设备HSE管理本公司使用的特种设备主要为起重机械、叉车等。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规,对特种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可上岗操作。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时,到相应的主管部门登记,办理完登记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如有长期停用等情况,使用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办理告知或变更手续。特种设备在使用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地进行检验检测并取得有效检验证书。设备设施管理程序5.8.1特种设备HSE管理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目的对公司的能源资源使用进行合理管理,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目的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程序细则各部门本着各负其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和管理本部门生产或业务活动区域的能源使用,并指定部门内专人负责部门的能源管理。5.1用水管理a)设备动力部负责定期检查公司用水的管理,消除跑、冒、滴、漏;进行节水技术改造。b)各部门负责落实节水措施,节约用水,降低水耗,提高重复利用率,以达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程序细则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2用电管理a)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办公用电量;办公设备、空调器、电暖气、饮水机、充电器、送排风扇和照明要做到人走断电,减少待机时间,关闭电源避免发生电气危险事故。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18℃(工艺要求除外);c)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节能工作机制,降低用电设备设施的能耗,如经常检查空压机压力设置,减少漏气;控制照明时间等。d)综合管理部负责路灯管理:夏季夜短,适时调整路灯开关时间。确保各个安全通道,楼梯等区域的照明。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2用电管理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3成品油使用管理设备动力部负责发电机用柴油的管理,定期巡检,避免设备或容器出现跑冒滴漏。成品油由使用部门凭“领料单”领用,“领料单”上要写明用途数量、申领人、批准人、发放人。使用部门和仓储人员作好统计,财务部要作好专项统计。燃油设备使用部门要建立设备燃油使用记录,并每月提交设备动力部。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3成品油使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二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前款规定的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第三十三条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第十三条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第十三条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第三十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第三十二条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二条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第五十五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新闻媒体应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第十七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第二十六条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第二十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第二十一条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第二十三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同级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四条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二十七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第二十八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第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二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噪声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环境噪声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第二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条各单位应当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在报送设计任务书时,应当附有审批取水申请的机关的书面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业事业单位负担。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浓度限值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表1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20.050.150.060.150.500.100.250.7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日平均0.080.120.200.30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日平均0.040.050.100.150.150.25氮氧化物NOx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50.100.150.050.100.150.100.150.3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40.080.120.040.080.120.080.120.24一氧化碳CO日平均1小时平均4.0010.004.0010.006.0020.00臭氧1小时平均0.120.160.20铅Pb季平均年平均1.501.00微克/立方米(标准状态)苯并[a]芘B[a]P日平均0.01氟化物F日平均1小时平均720微克/(平方分米.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总汞0.052烷基汞不得检出3总镉0.14总铬1.55六价铬0.56总砷0.57总铅1.08总镍1.09苯并(a)芘0.0000310总铍0.00511总银0.512总α放射性1Bq/L13总β放射性10Bq/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3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4.1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应与分类处理相结合,并根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4.2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4.3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4.4禁止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3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条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挪作他用。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宾馆、饭店、餐馆以及机关、院校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交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禁止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为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附件。第二十二条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严禁混入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第十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搭建或者封闭阳台必须符合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因建设等特殊需要,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第十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单位和个人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等,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批准。第二十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拆除环境卫生设施;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提出拆迁方案,报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六条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1废电池的收集重点是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废弃的可充电电池(以下简称为废充电电池)和氧化银等废弃的扣式一次电池(以下简称为废扣式电池)。3.2废一次电池的回收,应由回收责任单位审慎地开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一次电池。5.2批量废电池的贮存设施应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5.3禁止将废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电池遭受雨淋水浸。7.2禁止对收集的各种废电池进行焚烧处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1废电池的收集重点是镉镍电池、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4.4应对所有进出企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及其产生物分类,建立台账,并对其重量和/或数量进行登记。4.6禁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直接填埋。4.7禁止露天焚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禁止使用冲天炉、简易反射炉等设备和简易酸浸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5.1.2不应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工业固体废物中。5.1.3收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随意堆放、丢弃或拆解。5.3.1各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分类存放,并在显著位置设有标识。5.3.6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贮存场地不得有明火或热源,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引起火灾。7.4废弃硒鼓和墨盒的处理7.4.1含有砷化硒或硫化镉涂层的废弃硒鼓应将涂层去除后再进行处理。去除的物质应收集,贮存于密闭容器内,并应交给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处置。7.4.2处理废弃硒鼓时应设置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气排放应符合GB16297的有关规定。7.4.3处理废弃调色墨盒、液体、膏体和彩色墨粉时,应设置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废气排放应符合GB16297的有关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4.4应对所有进出企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四条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量、安全合理利用废弃危险化学品和无害化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原则。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随意弃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使用者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九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计划并依法报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信息登记档案。 第十三条产生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向其提供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成分或组成、特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第十五条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十六条转移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设区的市级以上行政区域转移的,并应当依法报经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转移。 第十八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废弃危险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负责。 第十九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制定废弃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建设或配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4.3信息报送与处理

4.3.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重大(Ⅱ级)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特别重大(Ⅰ级)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通报其他相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4.3.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4.3信息报送与处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7.4.2责任追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2)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8)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7.4.2责任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技术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

对已建成的建筑物,住户可以在不影响其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条一切生产、改装、使用、维修、进口汽车及其发动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本办法。第七条对控制汽车排气污染有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汽车及其发动机产品达不到或不能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第十四条在用汽车排气污染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七条凡年检排气合格的汽车跨省、市行驶时,所到地区不再进行抽检。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节油节电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石油和电力是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石油和电力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要看到,尽管近几年节油节电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能源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5%-20%,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低效电机及相关设备、低效照明产品仍在大量使用,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不足5%,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城市景观照明以及家庭用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地区石油、电力供应持续紧张,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石油、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做好节油节电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石油、电力供需紧张矛盾的重要措施,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节油节电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油节电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节约宝贵的能源资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二、节油节电的主要措施

当前要突出重点,抓住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高效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用油用电效率。其他领域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重点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节油节电工作。

(一)汽车节油措施。一是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淘汰老旧汽车。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有条件的省会城市老旧公交客车报废期要在额定标准基础上提前2-3年。加快高油耗客、货车退出道路营运市场进度,力争到2013年年底前实现全部营运车辆达到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二是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降低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提高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进一步扩大不同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差距。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三是完善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抓紧出台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尽快制订营运客、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并实施强制性汽车燃料消耗量申报、公告、标识制度。汽车生产商和进口商要按照统一的检测方法,测定并申报汽车燃料消耗量,新生产和进口汽车销售时必须在显著位置粘贴燃料消耗量标识。有关部门要定期公告汽车燃料消耗量指标。四是加强运输节能管理。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的运力。抓紧研究完善挂车牌照管理、交通规费征收和保险制度,鼓励发展甩挂运输。积极推广使用公路自动收费系统(ETC)。五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建设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科学设置公交优先车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加强公共交通、区域内交通及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补贴力度,降低公共交通出行费用,吸引、鼓励更多群众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加强出租车调度,完善预约制度,降低空载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二、节油节电的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二)锅炉(窑炉)节油措施。所有火电厂(包括新建电厂)燃煤锅炉都要采用等离子无油、小油枪等微油点火技术和低负荷稳燃技术,降低油耗。继续把关停燃油机组作为关停小火电的重点,减少燃油发电。在电网调度中,燃油机组不得作为基础负荷机组,只能作为系统备用调峰负荷机组。工业窑炉要逐步停用燃料油,以洁净煤、天然气、煤制气等替代燃料油,大力采用窑炉保温、富氧燃烧、余热回收等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燃油消耗。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要加大对节约和替代石油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电机系统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淘汰低效电机及拖动设备。制订低效落后电机及拖动设备淘汰目录和淘汰计划,研究出台激励政策,加快淘汰进度。二是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及相关设备。企业购置使用高效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交直流永磁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产品,符合《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其投资额按税法规定享受抵免所得税优惠。对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项目,依据有关规定按取得的节能量予以奖励。三是加强电机系统节电管理。制定高效节能电机产品标准,加快完善电机及拖动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运行标准。加快建立电机检测机构,把能效指标作为电机及相关设备出厂检测的重要内容。推广电机系统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

(四)空调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空调。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空调能效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禁止生产和销售。严格实施空调能效标识制度,扩大实施能效标识的空调产品范围。实行鼓励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空调的财税政策,提高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份额。鼓励发展非电空调。二是强化空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新建公共建筑使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空调系统建成后应进行能效测评。建立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优化空调运行模式。三是加强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和维护。积极采用变频、变风量、流量可调系统、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余热源热泵、高效冷却塔和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空调运行效率。鼓励并扶持专业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中央空调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加强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保养,每年夏季或冬季空调使用前,应按规定及时进行清洗和维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五)照明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制定实施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计划。2008年年底前,东、中部地区和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大中城市行政机关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2009年年底前,东、中部地区和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大中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加大利用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力度,2008年要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0万支以上,在确保“十一五”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效照明产品规模。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高效光源、灯具等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研究采取税收政策抑制白炽灯等低效照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二是减少城市照明用电。科学制定城市照明规划,合理划分城市照明等级,确保以道路照明为主的功能照明,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明。功能照明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照明设计标准及照明能耗密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三是加强照明节电管理。优化照明系统运行,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公共区域照明逐步安装自动控制开关。

(六)办公节电措施。一是扩大办公产品能效标识和节能认证实施范围。2008年年底前将计算机显示器、复印机等办公产品纳入能效标识实施范围,2009年年底前将计算机、打印机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引导用户购买节能型产品。二是强化办公节电管理。各级行政机关要制订节约用电制度和节电改造计划,明确节能监督员,监督节电制度和改造计划的落实。办公用电设备要设置成节能模式,长时间不使用的要及时关闭,减少待机能耗。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五)照明节电

新员工环保基础教育

设备动力部

新员工环保基础教育目录相关环保知识相关公司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目录相关环保知识相关环保知识

水污染

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原生环境:火山爆发、洪涝、干旱、地震。次生环境:毁林开荒、超载放牧、乱砍滥伐,生态破坏激增了自然灾害的频次。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环境问题产生与认识远古文明:依赖自然环境农业文明:改造自然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但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工业革命:征服自然,18世纪中至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全球性环境问题)后工业文明:90年代,善待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与认识远古文明:依赖自然环境相关公司制度相关公司制度公司的HSE方针我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为适应发展中国绿色能源事业需要

,解决风电关键、重大设备国产化问题而组建

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HSE是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缩写。公司HSE方针1、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2、坚持预防为主,在生产前充分考虑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影响;3、尽可能合理利用资源使浪费最小化;4、遵守HSE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5、在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不断努力,改进公司的HSE业绩。

公司的HSE方针我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为适应发展中国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目的规范生产、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污染和其它公害,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经营与环境的协调发。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3

运营项目污染防治5.3.1

废水:食堂废水,在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前通过隔油池。

5.3.2

废气:公司设置除尘、过滤等装置以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漆雾,粉尘,燃料燃烧气体,食堂油烟等应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符合时应制订计划整改。5.3.3

固体废弃物:对危险废弃物,设置危险废物存放区,将各部门识别出的危险废物列入《危险废弃物清单》,与一般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存放,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协议书,委托进行处理。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3

运营项目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一般固体废弃物,由协议处理公司运走后进行分类,能回收利用的要充分利用,不能回收利用且无使用价值的及时组织清运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5.3.4噪声: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要求。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4环境监测管理5.4.2在委托其它企业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核实被委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监督处置过程。禁止将废物委托给没有处置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处置。5.4.3将环保部门每年进行的定期检测报告备案。环境保护管理程序5.4环境监测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目的提高公司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行带来的各类型HSE事故,保障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设备设施管理程序目的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5.8.1特种设备HSE管理本公司使用的特种设备主要为起重机械、叉车等。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规,对特种设备实行重点监控,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才可上岗操作。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时,到相应的主管部门登记,办理完登记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如有长期停用等情况,使用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办理告知或变更手续。特种设备在使用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地进行检验检测并取得有效检验证书。设备设施管理程序5.8.1特种设备HSE管理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目的对公司的能源资源使用进行合理管理,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目的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程序细则各部门本着各负其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和管理本部门生产或业务活动区域的能源使用,并指定部门内专人负责部门的能源管理。5.1用水管理a)设备动力部负责定期检查公司用水的管理,消除跑、冒、滴、漏;进行节水技术改造。b)各部门负责落实节水措施,节约用水,降低水耗,提高重复利用率,以达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程序细则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2用电管理a)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办公用电量;办公设备、空调器、电暖气、饮水机、充电器、送排风扇和照明要做到人走断电,减少待机时间,关闭电源避免发生电气危险事故。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18℃(工艺要求除外);c)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节能工作机制,降低用电设备设施的能耗,如经常检查空压机压力设置,减少漏气;控制照明时间等。d)综合管理部负责路灯管理:夏季夜短,适时调整路灯开关时间。确保各个安全通道,楼梯等区域的照明。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2用电管理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

5.3成品油使用管理设备动力部负责发电机用柴油的管理,定期巡检,避免设备或容器出现跑冒滴漏。成品油由使用部门凭“领料单”领用,“领料单”上要写明用途数量、申领人、批准人、发放人。使用部门和仓储人员作好统计,财务部要作好专项统计。燃油设备使用部门要建立设备燃油使用记录,并每月提交设备动力部。能源与资源管理程序5.3成品油使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二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前款规定的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其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三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第三十三条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在用机动车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第十三条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第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第十三条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第三十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第三十二条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第三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二条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第五十五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新闻媒体应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第十七条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第二十四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第二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第二十六条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第二十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第二十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第二十一条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登记;其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事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第二十三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同级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四条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二十七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第二十八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第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二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噪声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环境噪声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第二十五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条各单位应当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建设单位在报送设计任务书时,应当附有审批取水申请的机关的书面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三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业事业单位负担。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浓度限值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表1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20.050.150.060.150.500.100.250.70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日平均0.080.120.200.30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日平均0.040.050.100.150.150.25氮氧化物NOx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50.100.150.050.100.150.100.150.3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0.040.080.120.040.080.120.080.120.24一氧化碳CO日平均1小时平均4.0010.004.0010.006.0020.00臭氧1小时平均0.120.160.20铅Pb季平均年平均1.501.00微克/立方米(标准状态)苯并[a]芘B[a]P日平均0.01氟化物F日平均1小时平均720微克/(平方分米.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总汞0.052烷基汞不得检出3总镉0.14总铬1.55六价铬0.56总砷0.57总铅1.08总镍1.09苯并(a)芘0.0000310总铍0.00511总银0.512总α放射性1Bq/L13总β放射性10Bq/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3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4.1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应与分类处理相结合,并根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4.2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4.3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4.4禁止危险废物进入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杀虫剂容器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3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条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挪作他用。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十六条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的收集场所。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装入相应的垃圾袋内,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宾馆、饭店、餐馆以及机关、院校等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交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禁止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为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的附件。第二十二条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严禁混入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四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第十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保持建筑物的整洁、美观。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不得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搭建或者封闭阳台必须符合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