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四节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第五节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六节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第七节物理操作类型及其危险性2022/12/201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化工产品生产线一般由几个甚至多达上百个单元操作过程构成。尽管单元过程种类和数量繁多,但是其设计基础只是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应用这些原理,可以足够准确地预测物质的行为方式,如流动、相变、反应或分解、产生压力、放热或吸热、混合或分层、膨胀或收缩等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评估每一单元过程伴生的危险。无论是大型化工装置,还是小型实验室,正是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决定着物质的行为,规模常不是决定的因素。
2022/12/202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一、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GB13690一92),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一般说来,凡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质,就叫危险物质(Hazardousmaterials)。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归纳起来可分为八类,即可燃气体、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混合危险性物质。
1、爆炸品。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如黑色火药(硝酸钾)、硝铵炸药、雷酸汞、苦味酸、硝化甘油、重氮甲烷等。
2022/12/203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一、危险化学品分类202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而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和54.4℃、压力分别大于275kPa和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3类。剧毒气体,如氯气、光气、溴甲烷、氰化氢;易燃气体,如一氧化碳、乙烯、乙炔、液化石油气、环氧乙烷;不燃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氖。
2022/12/204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其状态条3.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的易必燃性,首先决定于它们的化学组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而引起燃烧。大多数易燃液体遇强酸等氧化剂能发生猛烈的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如汽油、苯、乙醇、乙醚;戊醇、氯化苯。2022/12/2053.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的易必燃性,首先决定于它们的化学组成。它各国对可燃液体危险性按闪点范围划分标淮不一样。美国“防火协会(NFPA)”规划分:1级:闪点低于-4℃的液体2级:闪点高于-4℃而低于21℃的液体3级:闪点高于21℃而低于93℃的液体我国把闪点在45℃以下的(包括45℃)称为易燃液体。易燃液体具有易燃性。这类物质的闪点都比较低,大多数都在常温以下,有的甚至在0℃以下。2022/12/206各国对可燃液体危险性按闪点范围划分标淮不一样。2022/12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自燃点较低,并容易与氧发生作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一旦遇火、遇热或遇氧化剂等物质,供氧化反应生成热的作用,甚至受到撞击、摩擦都可能引起燃烧。燃烧迅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固体。易燃固体除常见的纸、布、丝、棉等纤维制品及其碎未外,还有木材、煤、柏油、沥青、石腊、生胶、红磷、硫化磷、二硝基甲苯、硝化棉;二甲基丙烷、铝粉、萘、硫黄、松香。硫磺、树脂、重油、油漆、火柴等也属于这一类物质。
(2)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油布、油纸、浸油金属屑。(3)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源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钾、钠、锂及钾钠合金,氢化钾,硼氢化物如五硼氢,碳化钙、磷化钙;锌粉、保险粉(低亚硫酸钠)、氢化铝。2022/12/207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1)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氧化剂还包括无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本身不燃烧,但由于富氧可以助燃,能够强化可燃物的燃烧。(2)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钠、氯酸钠、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苯甲酚;过氧化锌、过硫酸铬、亚硝酸钠、重铬酸钾;过醋酸、过氧化环己酮。2022/12/208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1)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乃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高汞、磷化锌、汞;氯乙醇、二氯甲烷、四乙基铅、丁脂、四氯化碳。2022/12/209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2022/12/1897.放射性物品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q/kg的物品。能放射β、γ射线的钻60,能放射α、β、γ射线的镭226,能放射α、β射线的铀。某些核素具有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出χ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镭-226、钍-232、钾-40.在给定时刻,处在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是Dn除以dt而得的商。
A=Dn/dt
其中:Dn是在时间间隔dt内,该核素由该能态自发发生核跃迁数目的期望值。放射性比活度
specific
activity:
放射性比活度C是指某物质的放射性活度A除以该物质的质量m而得的商。
C=A/m
单位:Bq·kg-1(贝可/千克)。
贝可(勒尔)
Becquerel:
贝可Bq是国际单位SI的活度单位名称。它等于s-1(s—时间单位,秒)。2022/12/20107.放射性物品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q/kg的物品8.腐蚀品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等物品亦能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即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年平均腐蚀速率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及其他腐蚀品3类。
如硝酸、浓硫酸、氢氟酸、二氧化氮、二氯化硫、五氯化磷;甲酸、三氯乙醛;盐酸、磷酸、亚硫酸;冰醋酸,氢氧化钠、硫化钾;甲醇钠、二乙醇胺;甲醛、苯酚。2022/12/20118.腐蚀品2022/12/1811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1.物理危险:3种(1)爆炸性危险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该定义取自危险物品运输的国际标准,用二硝基苯作为标准参考基础。迅速而又缺乏控制的能量释放会产生爆炸。释放的能量形式一般是热、光、声和机械振动等。化工爆炸的能源最常见的是化学反应,但是机械能或原子核能的释放也会引起爆炸。任何易燃的粉尘、蒸气或气体与空气或其他助燃剂混合,在适当条件下点火都会产生爆炸。能引起爆炸的可燃物质有:可燃固体,包括一些金属的粉尘;易燃液体的蒸气;易燃气体。可燃物质爆炸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质;空气或任何其他助燃剂;火源或高于着火点的温度粉尘爆炸是可燃粉尘在空气中飞扬而达到适当浓度,形成一种空气溶胶状态时才能发生。它是粉尘粒子的燃烧急剧传播后,在瞬间内完成整个燃烧过程的现象,因此呈现出强大的压力和破坏力。。2022/12/2012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例如:每公斤三硝基甲苯放出的分解热为880千卡,分解温度大约为2217℃,而每公斤三硝基甲苯产生气体量为830升(常温、常压下)。爆炸1公斤炸药生成的爆炸气体可达7立方米。另一方面,三硝基甲苯的爆炸速度为7140米/秒,而分解又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呈现出强大的压力和破坏力。化工爆炸的能源最常见的是化学反应,但是机械能或原子核能的释放也会引起爆炸。2022/12/2013例如:每公斤三硝基甲苯放出的分解热为880千卡,分解温度大约(2)氧化性危险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质接触产生强放热反应。氧化性物质依据其作用可分为:a)中性的:如臭氧、氧化铅、硝基甲苯等;b)碱性的:如高锰酸钾、氧等;(晶体的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由于能生成极不稳定的七氧化二锰(Mn2O7)在70℃时便能爆。)c)酸性的:如氯酸、硝酸、硫酸等。绝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按照其生物作用,有些可称为刺激性气体,如硫酸等,甚至是窒息性气体,如硝酸烟雾、氯气等。所有刺激性气体,尽管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直接接触一般都能引起细胞组织表层的炎症。其中一些,如硫酸、硝酸和氟气,可以造成皮肤和粘膜的灼伤,另外一些,如过氧化氢,可以引起皮炎。含有铬、锰和铅的氧化性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危险,例如,铬(VI)化合物长期吸入会导致肺癌,锰化合物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的严重疾患。2022/12/2014(2)氧化性危险2022/12/1814作为氧源的氧化性物质具有助燃作用,而且会增加燃烧强度。由于氧化反应的放热特征,反应热会使接触物质过热,而且各种反应副产物往往比氧化剂本身更具毒性。在过氧化物中不少是属于易爆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受热后容易引起爆炸。ClO2为黄褐色气体,是一个吸热性很强的(生成热为27千卡)和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受热或遇有机物接触立即发生猛烈爆炸而分解为氧和氯,也正是这些反应证明无水高氯酸的不稳定性,有时简直在保存时也会发生爆炸。高氯酸和浓硫酸混合,由于硫酸使高氯酸脱水,产生无水高氯酸而引起爆炸。因此高氯酸和浓硫酸均勿混合使用。醋酸酐也可以吸水产生无水高氯酸而引起爆炸。
过氧化氢接触包装用的稻草等衬垫物,放置干燥后能引起自燃。硝酸银当接触有机物、易燃物、经摩擦即能发生爆炸。作为氧源的氧化性物质具有助燃作用,而且会增加燃烧强度。(P18)
2022/12/2015作为氧源的氧化性物质具有助燃作用,而且会增加燃烧强度。由于氧(3)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三个危险类别。a)
极度易燃性一一闪点<0℃,沸点≤35℃,如:乙醚、、甲酸乙酯、乙醛等。能满足上述界定的还有其他许多物质,如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一氧化碳、环氧乙烷、液化石油气,以及在环境温度下为气态、可形成较宽爆炸极限范围的气体-空气混合物的石油化工产品。b)
高度易燃性一一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这个危险类别包括与火源短暂接触就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固体物质或制剂;闪点低于21℃的液体物质或制剂;通常压力下空气中的易燃气体。如:氢化合物、烷基铝、磷以及多种溶剂都属于这个类别。(任一种烷基铝,在常温下是无色的液体,如与空气接触就能够自燃。为防止自燃,可把它们用苯等溶剂稀释至10一20%的浓度以下。)易燃性是指闪点在21~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包括大多数溶剂和许多石油馏分。2022/12/2016(3)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2.生物危险(1)毒性危险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死,应用试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表征。毒性反应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与生物系统接受部位反应生成的化学键类型。对毒性反应起重要作用的化学键的基本类型是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还有vanderWaals力。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与其成分、结构和性质有密切关系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事实。如:硝基、亚硝基或氨基官能团引入分子会剧烈改变化合物的毒性,而羰基的存在或乙酰化则会降低化合物的毒性。2022/12/20172.生物危险(1)毒性危险2022/12/1817(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腐蚀性物质:能够严重损伤活性细胞组织的一类物质。一般腐蚀性物质除具有生物危险外,还能损伤金属、木材等其他物质。在化工中最具代表性的腐蚀性物质有:酸和酸酐;碱;卤素和含卤素盐;卤代烃、卤代有机酸、酯和盐;以及不属于以上四类中任何一类的其它腐蚀性物质,如:多硫化氢、2一氯苯甲醛、肼和过氧化氢等。刺激性是指物质和制剂与皮肤黏膜直接、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引起炎症。
刺激性的作用对象不包括无生物。虽然腐蚀性作用常引起深层损伤结果,而刺激性一般只有浅表特征,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2022/12/2018(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2022/12/1818(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危险。197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制定的一份文件宣布有26种物质被确认具有致癌性质。随后又有22种物质经动物试验被确认能诱发癌变。在致癌物质领域,由于日前人们对癌变的机理还不甚了解,还不足以建立起符合科学论证的管理网络。但是对于物质的总毒性,却可以测出一个浓度水平,在此浓度水平之下.物质不再显示出致癌作用。另外,动物试验结果与对人体作用之间的换算目前在科学上还未解决。目前,对于有些致癌物质,已经有了剂量一反应的曲线图。
致变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可以诱发生物活性。对于具体物质诱发的生物活性的类型,如细胞的、细菌的、酵母的或更复杂有机体的生物活性,目前还无法确定。致变性又称变异性。受其影响的如果是人或动物的生殖细胞,受害个体的正常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是躯体细胞,则会诱发癌变。前者称为生物变异,可传至后代;后者称为躯体变异,只影响受害个体的一生。
2022/12/2019(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2022/12/18193.环境危险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水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
环境危险是一个不易确定的综合概念。环境危险往往是物理化学危险和生物危险的聚结,并通过生物和非生物降解达到平衡。为了评价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危险,必须进行全面评估,考虑化学物质的固有危险及其处理量,化学物质的最终去向及其散落入环境的程度,化学物质分解产物的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新陈代谢功能。2022/12/20203.环境危险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主要是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指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一、易燃物质的性质1.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液体的闪点一般采用闭杯测试仪根据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测定。2.着火点着火点是指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当缺少闪点数据时,着火点至少可以像闪点一样标示出物质的火险。2022/12/2021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性一、易燃物质的性质2022/3.自燃温度指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这个量值受加热表面的大小、形状、加热速率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干草等物质是靠发酵热使其自行发热的,当分解炭化后,干草可被积蓄的热量引起自燃。黄磷、还原铁、还原镍等与空气直接接触就能火的物质,从广义也叫做自燃物质。4.蒸汽相对密度代表的是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汽比空气重,它们极易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因此,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汽,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板处。注:1)
易燃液体的蒸气比空气重,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
2)
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排气口应该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板处。2022/12/20223.自燃温度2022/12/18225.熔点定义为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6.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义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7.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例如,组成只有碳和氢的烃类物质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如果是低沸点烃类,即可认为具有火险。2022/12/20235.熔点2022/12/18238.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上述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来表示。可燃气体爆炸范围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的。9.蒸发潜热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蒸发潜热随温度而变,文献中给出的一般是常压沸点的值。10.燃烧热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
2022/12/20248.爆炸范围2022/12/1824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1.易燃物质的类别全美消防协会(NFPA)把易燃物质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0”:不能燃烧的物质;“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
2022/12/2025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1.易燃物质的类别2022/12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0”: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2”:闪点在38~60℃之间;“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2022/12/2026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2022/12/1826三、物质易燃性评估1.评估气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发火能、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氧含量、完全燃烧的速率、最大安全(火焰熄灭)距离或直径。可依据以上气体物性数据对气体易燃性做出评估。2.评估可燃液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蒸气的闪点、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
2022/12/2027三、物质易燃性评估1.评估气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3.评估可燃固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别、着火点及自燃温度、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对于疏松的、纤维状或块状的固体,还需要测定其自热温度、不完全燃烧温度和自燃温度。如果固体是粉状的,容易形成粉尘云,则另需测定的参数有燃烧低限、最大爆炸压力、空气中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能量以及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最小氧含量。4.评估物质的易燃性,必须研究物质的性质,考虑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应用时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可燃物质易燃性评估一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参数偶尔在中试生产阶段测得。2022/12/20283.评估可燃固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别、着火点及自燃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毒性物质的类别
化工中有毒有害物质可以用各种方式分类。下面给出的是美国标准协会定义的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的分类方法。(1)粉尘指如岩石、矿石、金属、煤、木材、谷物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加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所产生的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2022/12/2029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毒性物质的类别2022/(2)烟尘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常伴有化学反应(如氧化)发生。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3)烟雾指气体冷凝成液体,或通过溅落、鼓泡、雾化等使液体分散而产生的悬浮液滴。(4)蒸气指通常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的气体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可使其变回原态。蒸气会发生扩散。2022/12/2030(2)烟尘2022/12/1830(5)气体一般是指临界点以上能充满整个封闭容器空间的无定形流体。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气体会发生扩散。以上分类不包括完全可能是有害的、明显的固体和液体类别,也不包括医学试剂。医学试剂,如细菌、霉菌和其他寄生物等活性试剂,应归入工业健康危险系统的分类中。2022/12/2031(5)气体2022/12/1831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化工毒性涉及进入人体某个部位的物质的作用。几乎所有物质与皮肤直接作用都能造成伤害。伤害的程度与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直接相关。对于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目前广泛采用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设定的临界限度。临界限度表示的是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临界限度值是一个标准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对于气体和蒸气,临界限度一般是用在空气中的百万分数来表示;对于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临界限度则由每立方米的毫克数(mg/m3)给出;对于某些粉尘,特别是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临界限度用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粒子的百万个数表示。2022/12/2032二、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化工毒性涉及进入人体某个部位基于以下原因,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和应用临界限度是危险的。①在所有已出版的临界限度数据中,大量的是以推测、判断或实验动物为基础的②对于一切工作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在整个工作日中很少保持恒定。产生波动是经常的。③化工暴露往往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对于混合物的毒性作用,人们还知之甚少。④不同个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截然不同,其原因目前还无法清楚了解。因而不能假定对某个个人是安全的条件对所有的人都安全。⑤对于以不同溶解度的盐或化合物、或以不同物态的形式存在的物质,给出的往往是单一的临界限度值。临界限度值主要用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是通风设备设计的基础数据。在试验工业毒理学中更常用的是使一组试验动物中一半致死的量,称为半致死剂量或百分之五十致死剂量,用LD50来表示。致死剂量的单位是mg·kg-1。有时把染毒环境空气中毒的含量作为毒性评价指标。类似的有半致死浓度LC50(mg·m-3)2022/12/2033基于以下原因,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和应用临界限度是危险的。202致死剂量的表示:(1)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染毒实验的数据统计处理得到。(3)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2022/12/2034致死剂量的表示:2022/12/1834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1.毒性等级:为便于区分毒物的毒性程度,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见下表)。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1小鼠吸入2h的LC50/mg.m-3兔经皮吸收LD50/mg.kg-1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51~500501~5000>50002022/12/2035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1.毒性等级:为便于区分毒物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以下五个以下等级:1、“U”:未知①在文献上无记载②只有动物试验数据,不适用于人③现有数据存疑问2、“0”:无毒性①在任何应用条件下无害②只在超大剂量下有毒2022/12/20362022/12/18363、“1”:轻度毒性⑴急性局部中毒⑵急性全身中毒⑶慢性局部中毒⑷慢性全身中毒4、“2”中度毒性⑴急性局部中毒⑵急性全身中毒⑶慢性局部中毒⑷慢性全身中毒列为“中度毒性”类的。。。。。2022/12/20373、“1”:轻度毒性2022/12/18375、“3”:重度毒性⑴急性局部中毒⑵急性全身中毒⑶慢性局部中毒⑷慢性全身中毒2022/12/20385、“3”:重度毒性2022/12/18382.危险等级:美国科学院将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5个等级,是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划分的。危险等级危险程度LD50/mg.kg-143210毒性中度毒性轻度毒性实际无毒性无毒性<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2022/12/20392.危险等级:美国科学院将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5个等级,是根据第四节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
1.自燃性质:自燃化合物:有些物质极具反应性.与空气接触会引起氧化,以相当高的速度水解会引起燃烧,这些物质称为自燃化合物。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台物具有自燃性质、但是只有少数结构类型可以看出具有自燃功能。具有自然性质的物质有:⑴.粉状金属:钙、钛等;
⑵金属氧化物:氢化钾、氢化锗等;⑶.部分或完全烷基化的金属氧化物:氢化三乙基铝、三乙基铋等;⑷.烷基金属衍生物:二乙基乙氧基铝、氯化二甲基铋等;⑸.
非金属的类似衍生物:乙硼烷、二甲基亚磷酸酯、三乙基砷等;⑹.
金属羰基化合物:五羰基铁、八羰基二钴等。在应用以上物质时,需要在惰性气氛下并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和设备。2022/12/2040第四节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20222.过氧化性质:有些液体物质与空气有限接触、对光暴露贮存都会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初始生成氢的过氧化物,继续反应生成聚合过氧化物。许多聚合过氧化物在蒸馏过程中浓缩和加热时极不稳定。2022/12/20412.过氧化性质:有些液体物质与空气有限接触、对光暴露贮存都醚与空气长期接触,能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合物,这种过氧化物不易挥发,当蒸馏醚时,留在蒸馏后残渣中醚的过氧化物受热时容易爆炸,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在蒸馏醚时,先用某些还原剂(如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加以处理,破坏已生成的过氧化物,或者在蒸馏时注意不要蒸得太干,以免由于过热而引起爆炸。在过氧化物中不少是属于易爆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受热后容易引起爆炸。2022/12/2042醚与空气长期接触,能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合物,这种过氧化物不对过氧化反应敏感的典型结构有:(1).在醚、环醚中的O一C一H;(2).在异丙基化合物、十氢萘中的(CH2)2C一H;(3).在烯丙基化合物中的C=C一C一H;(4).在乙烯基化合物中的C=C一H;(5).在异丙基苯、四氢萘、苯乙烯中的C一CH一Ar。几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四氢呋喃、二氢杂环已烷等,不需加抗氧剂贮存。这些溶剂在使用前应作过氧化物检验,一旦发现有过氧化物,则要采取适当方法消除。2022/12/2043对过氧化反应敏感的典型结构有:2022/12/1843少数无机化合物,如钾和较强的碱金属(过氧化钾或钠等迂强酸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强碱弱酸的高锰酸钾,特别是颗粒的和硫酸接触,立即发生爆炸。)、氨基钠,能够自动氧化生成危险的过氧化物或类似产物。2022/12/2044少数无机化合物,如钾和较强的碱金属(过氧化钾或钠等迂强酸能引3.水敏性质与水,特别是与有限量的水剧烈反应的一些种类的化合物。如钾酸酐、三氧化硫等。有些酸和碱的浓溶液用水稀释也放出热量,但这只是物理作用。大多数盐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水性,水是最常见的反应试剂。与水剧烈反应的一些种类的化合物有:
2022/12/20453.水敏性质与水,特别是与有限量的水剧烈反应的一些种类的化合⑴.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钾、钙等);⑵.
无水金属卤化物(三溴化铝、四氯化锗等);⑶.
无水金属氧化物(氧化钙等);
⑷.非金属卤化物(三溴化硼、五氯化磷等);⑸非金属卤化氧化物(无机酸卤化物、氯磺酸等);⑹非金属氧化物(酸酐、三氧化硫等)。如三氧化铬迅速吸水变铬酸、高锰酸锌吸水后的液体迂有机物如纸、棉布等能立即燃烧。漂粉精迂水后,不仅能放氧,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剧毒的氯气,若反应剧烈贮桶就能发生爆2022/12/2046⑴.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钾、钙等);2022/12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热力学表征1.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大量事故案例表明,化工事故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物质结构因素。表2—1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表征潜在不稳定性的结构基团。
结构基团物质结构基团物质-N=N=N--ClO3-N=N--O-N=C<-N(ClX)-O-O-H乙炔金属化合物胺基氧化物叠氮化合物氯酸盐重氮化合物重氮卤化物雷酸盐N-卤代胺过氧化氢物-O-X-O-NO2-O-NO-NO2-NO-OOO--CO-O-O-H-ClO4-O-O-次石(岩)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臭氧化合物过酸化合物高氯酸盐过氧化物2022/12/2047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热力学表征1.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2.物质不稳定性的热力学表征Gibbs自由能变化的热力学关系式为
ΔG=ΔH-TΔS(2一1)式中ΔG为反应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化;ΔH、ΔS分别为产物和反应物间的焓差和熵差。一般TΔS的量很小,ΔH与之相比则相当大。评估反应物质的不稳定性及反应过程的潜在危险,需要温度范围广泛的反应焓差ΔH和反应熵差ΔS数据。2022/12/20482022/12/1848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氧差额指系统的氧含量与系统中的碳、氢、其它可氧化元素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之间的差值。事实上多数反应化学品事故涉及氧化系统,特别是在有机系统中,氧差额是一个重要判据。系统缺氧,氧差额为负;系统剩余氧,氧差额为正。在氧化反应系统中,应设计操作使负的氧差额保持最大值(绝对值),以减少潜能的释放。2022/12/2049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2022/12/1849因此,应尽可能慢地氧化剂加至反应系统,并适当控制冷却、混合等操作,从而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使氧化剂的有效浓度维持在最小程度。如,乙醇、乙醛、乙酸、丙酮等,与含水过氧化氢形成的混合物证明都有一个确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之内,这些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如果化合物的氧含量没有达到使其它元素呈最低价态所需要的量,该化合物的稳定性就存在疑问。下面就各类氧差额的化合物作一些说明。2022/12/2050因此,应尽可能慢地氧化剂加至反应系统,并适当控制冷却、混合等如果化合物的氧含量没有达到使其它元素呈最低价态所需要的量,该化合物的稳定性就存在疑问。下面就各类氧差额的化合物作一些说明。(1).对于负氧差额的化合物,氧化剂的存在会减少负的氧差额。如:三硝基甲苯+10.5氧7二氧化碳+2.5水+1.5氮气过醋酸+3氧2二氧化碳+2水(2).对于零氧差额的化合物,潜能的释放量最大。如:过甲酸二氧化碳+水重铬酸铵三氧化二铬+4水+氮气(3).对正氧差额的化合物,燃料或还原剂的存在会增加潜能的释放。如:硝酸铵2水+氮气+氧七氧化二锰三氧化二锰+4氧2022/12/2051如果化合物的氧含量没有达到使其它元素呈最低价态所需要的量,第五节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1.蒸气压的关系式纯物质蒸气压与温度合理的近似关系如下:lnp=A/T+B(2一2)式中A和B是经验常数;p是纯物质蒸气压;T为绝对温度。当A为负时,纯物质蒸气压只是温度的函数(T↑、p↑)。蒸气混合物的总压等于各组元分压之和,
p=∑pi(2一3)对于理想气相混合物有:pi=yip(2一4)对于理想气液系统有:pi=pixi(2一5)式中pi是纯组元i在系统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2022/12/2052第五节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2由方程(2一4)和(2一5),气相的组成可表示为:yi=pixi/p(2一6)用上式可见,空气中污染组元的浓度与其饱和蒸气压成正比,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方程(2一5)表明,少许易挥发杂质的存在会降低液体的闪点,如通常为60度的粗柴油的闪点,当含有3%的汽油时,贮罐有排气孔而有空气存在。没有鉴定出火源,只是因为烃中含有丙酮杂质而使其闪点降至环境温度以下。2022/12/2053由方程(2一4)和(2一5),气相的组成可表示为:yi=2.空气中易燃蒸气的产生用于环境温度的较大增加,例如在世界较热地区运输和应用易燃溶剂,可能会出现闪点被超过和的情形。又如,有人试图热切割开一个曾装有易燃脂蜡壮固体的园桶,切割围绕园桶的钢箍释放出的热引起粘附在其中的残余物的蒸发。在切断顶盖时,割炬的火焰点燃了在园桶中形成的爆炸混合物,造成这个人的伤亡。这类事故的预测由于残余物裂解产生更易挥发的组元而复杂化。从以上实例可得出:1).产生相对不挥发的易燃物质,温升超过其闪点的化工操作有关的问题要引起重视;2).装过易燃物质的空桶用作管件或钢制火焰切割或焊接的支撑具有严重危险;3).用过的桶除非清除或洗净所有残余物及排净所有蒸气,不能作为空桷处理。2022/12/20542.空气中易燃蒸气的产生2022/12/1854
3.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由前所述,空气中污染组元的浓度与其饱和蒸气压成正比,并且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例:a.汞加工主要的潜在危险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b.人在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回收汞蒸气锅炉洒落的汞,汞的温度不太高,工作5小时后就会染上急性汞局部肺炎,3日后死亡。汞在0度和150度之间的蒸气压可以由下式表示:lgp=-3212T+8(2一7)式中p是汞的蒸气压,Pa;T为绝对温度,K。一些典型数据列于表(2一2),从中可以看出温度对蒸气压的重要影响。(p30)T升高10度,p增加1倍;要做好通风工作2022/12/20553.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2022/12/18554.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造成过压问题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归纳为以下三种:
⑴.超常吸热引起的过压如:a..装有低于环境温度流体做设备保温的失效,都会引起设备压力的迅速升高;b.无夹套的芒程设备和液体贮罐暴露在无约束燃烧的火焰中,其液体润温表面的吸热速率高达390000kj.h.m。以上情况极易引起沸腾液体膨胀而发生蒸气爆炸。2022/12/20564.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2022/12/1856⑵.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如:a.对于含有能迅速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化学加工设备,由于蒸气发生的不稳态性质,使的压力释放装置的选择变得十分困难。最终压力释放装置很可能无效。b.有些可通过应用阻滞剂、造成惰性气氛、采取保温措施阻止热量等从火焰或高温环境的流入,避免反应的发生。2022/12/2057⑵.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2022/12/1857⑶.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如:a..液化气体的满液是导致容器、钢瓶和管道过压从而爆破成灾的常见原因。b.另一原因液体进入装置中没有泄压设备的部分。措施,通过对设备故障和操作的可能失误的可靠模型的详尽分析,在不同实际操作条件下各个系统所需要的泄压能力和泄压部位都可以预测出来。2022/12/2058⑶.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2022/12/1858
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液体蒸发变化成蒸汽伴随巨大的体积变化。例如,在1个大气压下1个体积的水产生1600个体积的蒸汽。在水的闪蒸引起的所谓蒸汽爆炸中,由于热膨胀体积增加甚至更大。A).4.10L的汽油在环境条件下完全蒸发会产生净蒸汽0.84立方米,如果均匀扩散充满60立方米的整个房间或贮罐,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将达到爆炸下限蒸汽含量1.4%。说明相当少量的挥发性易燃液体泄漏的危险性。
B).液体蒸发引起体积的巨大变化可以用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估算出来(p31)。下面就不同情况进行说明:2022/12/2059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2022/12/18591.蒸汽“爆炸”引起物料喷射热油罐的操作极具危险,如,沥青或重质燃料油罐在100度以上操作,其中罐底积水将发生蒸汽并伴有油泡沫形成,如果“过沸”相当强烈,导致油品向罐外喷溢,甚至造成罐体破裂。水可以通过出料口蒸汽的凝结或蒸汽管路的泄漏进入罐体。这类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设计和操作程序减轻或避免。(1).至(5)p32
熔融的金属与含有大量水分的潮气混合常会产生“蒸汽爆炸”。如,把湿金属块装入冶炼炉或把熔融的金属倾倒在其上,都会产生蒸汽爆炸。熔盐池也应注意防止“蒸汽爆炸”。2022/12/20601.蒸汽“爆炸”引起物料喷射2022/12/1860
2.少量易燃或毒性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对于易燃物质,环境浓度超过其燃烧下限1%,硬认为形成了燃烧气氛;而毒性物质,其暴露程度达到百万分数(10)量级,往往就会有健康危险。表2一3中所列的只是几种常见物质,有些毒性物质液体蒸发的影响更为显着(p32)。
3.蒸气冷凝或被其它液体吸收引起的内爆事故案例:①.贮罐用蒸汽试压,在试压时,所有阀门都是关闭的,试压后蒸气冷凝形成内真空而引起罐体变形。应用水压往往可使罐体复原。②.一个大氨水罐被抽空,水由其上部喷管喷入,氨气则由其底管进入,产生内爆炸,罐体塌陷至原来体积的一半。(此事故原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而迅速被水吸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打开通风口引起迅速内压降。)2022/12/20612.少量易燃或毒性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2022/12/1
三、不同物质蒸汽和液体的密度
1.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差异对于绝大多数气体或蒸汽,其恒压密度都近似服从气体或蒸汽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T(2一8)因此,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或蒸汽的恒压密度就越大,而恒压密度总是与温度成反比。绝大多数气体或蒸汽的密度比空气大,小的如氢、甲烷、氨等。
(1).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汽倾向于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形成燃烧和爆炸危险、毒性危险或局部区域的缺氧。表2一4毒性物质的密度数据(p33)蒸汽云的组成、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其形态影响很大。如冷氨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密度一般比周围的空气大。(2).在环境温度下密度比空气小的蒸汽气当其冷却时仍在低位区扩散,如从液氨或液化天然气产生的蒸汽气就是如此。(3).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4).热气由于“热推举”而上升,一般会扩散至大气。2022/12/2062三、不同物质蒸汽和液体的密度2022/12/1862
2.液体的密度差异液体的相对密度一般定义为物质和水的密度比,正如气体和空气的密度比可以表示出气体在空气中上升或下降一样,液体的相对密度可以表示出液体比水重或轻。汽油、煤油等物质相对密度小于1。液体的密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非互溶液体在加工和贮存装置中分层。如在酚和苛性碱液混合物配制中,酚无搅拌加入混合器会形成液体分层,启动搅拌将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引起爆炸。(2).密度较小的液体分布或聚集在较重液体之上。汽油、煤油液体在水面之上而具有火险和毒性危险。(3).两种非互溶液体混合时会有各自独立做特征蒸汽压,总压为两种液体的蒸汽压之和,而混合物的沸点一般要远在两个纯组元沸点之下。2022/12/20632.液体的密度差异2022/12/1863第六节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危险性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工生产包含着物质的转化过程。当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已知时,似乎应用巳知的化学定律,就可以准确评估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事实上并非如此。物质的转化途径常是复杂的、曲折的。只是温度、压力或组成的微小变化就可能使物质转化采取危险的途经。包括预料不到的剧烈反应的化工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忽视简单的物理化学因素对实际反应的系统动力学的影响。2022/12/2064第六节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危险性一、化学反应动力学20
温度是使反应偏离预期速率最常见的因素。表达温度时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ns方程比经验方法更准确,其形式为
k=A*exp(-E/RT)(2-9)
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A为常数;E为反应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如:硫酸加人2一氰基一2一丙醇而无充分的冷却措施会形成爆炸分解;对一硝基苯磺酸在150℃以下绝热条件下贮存,放热分解发生剧烈爆炸,都是明显的例子。对于均相反应,浓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恒容均相反应的速率为
r=kcAcB(2一10)式中r是反应的速率;k是反应速率常数;CA和CB分别是反应物A和B的浓度;a、b分别为反应式中分子式A和B前的系数。a和b的和为反应级数。2022/12/2065温度是使反应偏离预期速率最常见的因素。表达温度时反应速率的依据以上质量作用定律,各反应物的浓度直接影响着应速率和放热速率。认为10左右是常用浓度水平。如:用浓氨溶液代替稀溶液消除硫酸二甲酯会发生爆炸反应;硝基苯和甲酸钠的热混合物的制备过程中除去大部分甲醇,会引起反应器的爆裂。可概括如下(35)⑴普通反应⑵某些非均相反应⑶爆炸反应⑷催化反应⑸某些反应⑹某些反应2022/12/2066依据以上质量作用定律,各反应物的浓度直接影响着应速率和放热速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35-36)
许多化学物质彼此互不兼容,它们必须在安全条件下接触,否则会生剧毒物质或发生强烈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爆炸。1、毒性危险表2--5列出了一些非互容物质的毒性危险。2、反应危险表2一6列出了一些会发生危险反应的非互容物质。3、水敏性危险水敏性是非互容现象中常见类型。一些化学物质,如:钾和碳化钙与水接触会产生易燃气体:
2K+2H2O=2KOH+H2CaC2+2H2O=Ca(OH)2+C2H2有时水解热足以点燃释放出的气体,造成火险。在某些情况下与水的反应可以造成封闭设备或管件的过压。2022/12/2067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35-36)2022/12/186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1、燃烧此类反应一般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氧化产生热量。许多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可控制的速率范围是己知的。燃烧炉点火时应特别注意物质的爆炸或燃烧极限。多数情况燃烧需要点火,但对于反应性极强的物质,可以自燃。这类反应一般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氧化产生热量。普通燃烧的反应速率很快但可以控制。许多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可控制的速率范围是已知的。燃烧炉点火时应特别注意物质的爆炸或燃烧极限。燃烧速率可以用调节温度、氧化剂或燃料的加入量控制。多数情况下燃烧需要点火,但对于反应性极强的物质,可以自燃。2022/12/2068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2022/12/18682、氧化氧化与燃烧的不同之处仅在反应受到控制,最终产物不一定是CO2和H2O。氧化反应需要加热,反应过程又会放热,特别是催化气相氧化反应一般都是在250一600℃的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的过程中有过氧醋酸生成性质极不稳定,受高温、摩擦或撞击便会分解或燃烧。这类反应还可能生成危险性较大的过氧化物。对某些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铬酸酐等,由于具有很强的助燃性,遇高温或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氧化与燃烧的不同之处仅在反应受到控制,最终产物不一定是CO2和H2O。如果有足够的氧化剂和燃料,就存在燃烧的可能性。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几乎总是有利于完全反应。为了防止产物损失,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氧化的程度。2022/12/20692、氧化2022/12/18693、中和除反应物迅速添加引起热效应外,这类反应极少危险。低浓度较易控制4、电解电流通过电介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时,在两个电极上所引起的化学变化称为电解。电解几乎不存在反应危险。只存在高电流强度的危险,氰化物应用的毒性危险,以及可燃气体和高氧化态产物生成的爆炸危险。如:食盐电解可以制得苛性钠、氯气、氢气等产品。食盐电解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氯气中毒和腐蚀、碱灼伤、氢气爆炸以及高温、潮湿和触电危险等。5、复分解反应这类反应一般归入有很小驱动力、反应热较低的平衡类型,危险性较小。6、煅烧 煅烧作为吸热反应,易于控制,极少危险。2022/12/20703、中和2022/12/18707、硝化硝化过程是染料、炸药及某些药物生产的重要反应过程。由于硝化试剂是强氧化剂,常用的硝化剂是浓硝酸或混合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硝基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爆炸危险性,特别是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摩擦或撞击都可能引起爆炸。硝化存在潜在危险。所用的原料甲苯、苯酚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硝化反应迅速而又难以控制,常有许多副产物生成。硝化反应本身以及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为避免反应失常或产生爆炸,必须精心控制反应温度。存在杂质会增加对温度的敏感度,特别是液相硝化中的氮的氧化物,对进一步氧化起催化作用。有时会发生无爆炸的迅速的自动催化分解反应,放出热量并生成氮气、氮的氧化物和游离碳。液相硝化的温度控制极为重要。硝化的连续过程限制了过程中的物质量,可大大减少爆炸危险。气相硝化常伴有不需要的氧化反应,故反应物浓度需要精心调节,热交换装置的设计要留有余量〔案例〕1998、1、6、陕西兴平市化集团硝铵生产装置发生大爆炸,当场死伤80余人,生产装置全部夷为平地。。2022/12/20712022/12/18718、酯化有机和无机酯化反应一般都很慢,常需要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除非酯化物质是强还原剂,如硝酸酯或高氯酸酯等,或是反应物或产物不稳定,酯化反应很少危险性。9、还原(常用的还原剂:铁、硫化钠、亚硫酸盐、锌粉、保险粉等)反应危险可以忽略,但是有几种还原反应危险较。如苯胺在生产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可以生成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环己胺。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还原的中间体有一定的火灾危险。反应危险可以忽略,很难将其与反应还原剂操作联系在一起。10、氨化。氨化剂通常是氨,一般为二级反应。多数反应是放热的,便并不强烈。因为需要应用大量过量的氨,反应表现为二级反应。气相反应需要加压。多数反应是放热的,但并不强烈。2022/12/20728、酯化2022/12/187211、卤化卤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氟化反应放热最强。在液相、气象加成或取代中进行的链式反应在相当宽的浓度范围都能产生爆炸。(1)氯化(氯是强氧化剂)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激烈。如果物泄漏就会造成燃烧或引起爆炸。所以要严格控制氯气流量,以避免因氯流量过快,湿度剧升而引起事故。由氯气和乙炔相互作用引起的多次爆炸均有报道。氯化过程的特点是被氯化的大多数烃和获得的一氯和二氯代衍生物能与空气或氧气形成易爆混合物。(2)氟化氟与烃类的直接反应很剧烈,常引起爆炸,并伴有不需要的C—C键断裂。气相反应一般要用惰性气体稀释。(3)溴化或碘化反应类似氯化,但反应条件要缓和得多。卤素的腐蚀作用难以解决。2022/12/207311、卤化2022/12/187312、磺化多数磺化反应应用硫酸作磺化剂,反应需要高浓度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反应中度放热,比较容易控制。13、水介水解是指用水分解,但只有少数反应(一般为无机反应)单独用水。无机水解有控制问题,需要不断移出水解热。绝大多数有机水解反应比较缓慢,仅轻微放热。有机水介是在液相和气相在操作,应用以下反应试剂:单纯的水;酸溶液;碱溶液;碱烙融液;酶。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加速反应,高温或高压有时是需要的。例:2001年5月19日8时30分,河北省邢台县某糠醛厂水解釜发生爆炸,致2人死亡,3人受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8万元。该厂属私营企业。14、加氢主要是高压危险。加氢反应一般是放热的,常需要应用催化剂加速反应。在催化剂表面释放出的反应热,使催化剂局部温度极高,甚至引起催化剂的烧结。一旦上述情况发生,就会产生裂解和各种副反应,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许多加氢反应是在高压下操作,但很少是在难以控制的条件下。2022/12/207412、磺化2022/12/187415、烷基化烷基化一般为中度放热反应,即使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率仍然很慢。热烷基化需要高温和高压,与催化烷基化相比,很少应用。烷基化的危险主要在于把强腐蚀剂,如氟化氢和二甲基硫酸酯等,用作烷基化试剂或催化剂,而反应本身并不具有危险。16、缩合缩合是平衡反应,为使反应向着高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必须移去分裂出的通常是水的缩合产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变高,反应物质越来越黏稠,搅拌和热量移出越来越困难,反应不断放热可能会酿成火险。醋酸乙酯和金属钠缩合制乙酰醋钠的过程尤为危险。在金属钠存在下醋酸乙酯和丙酮缩合的装置中曾发生过大型事故。爆炸是由于加钠以前设备没有充分冷却和水分偶然渗入反应器引起的。所有缩合反应都是分步进行的,一般不难控制。2022/12/207515、烷基化2022/12/187517、聚合将若干个分子结合为一个较大的、组成相同而分子量较高的分子的程称为聚合。所以聚合物就是与单体元素及百分组成相同而分子量不同的物质。例如:三聚甲醛是甲醛的聚合物,聚氯乙烯是氯乙烯的聚合物。聚合物的单体大多是易燃易爆物质,有的聚合反应在高压下进行,聚合反应又是个放热过程,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事故。物质聚合时不分裂出其他物质。聚合中间物通常是寿命很短的活性基或离子。分步进行的过程很少能观察出来。聚合物的链一般是在单一反应几分之一秒内形成的。链反应在一些易分解的物质,慢慢引发后很快进行。当聚合反应剧烈而难以控制时,通常可采用氮气压入阻聚剂,达到中止或减缓反应的目的。措施:1、采用氮气压入阻聚剂。达到中止或减缓反应的目的:
2、乳液聚合法能使聚合过程迅速进行,并容易控制热量条件案例:据报道,在合成橡胶生产中,曾发生过当温度超过过程规定的温度时异物二烯自发聚合的事故。发生爆炸的贮罐体积为25立方米,原因为在贮罐中积存的大量异物二烯的海绵状聚合物引起爆炸。爆炸毁坏了贮罐和输送物料的工艺管线。2022/12/207617、聚合2022/12/1876
第七节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一。化学反应与热量传递几乎所有化学转化都离不开热量传递。虽然传热装置(各种各样)都已标准化,但其使用特点却眼很大不同。传热面的结垢会慢慢降低传热效率。如果传热很快并且在高温下进行,如燃烧炉中的辐射管,管路上的垢层会形成热点,软化甚至损坏管路。压力容器以及内部或外部的加热或冷却贮管结垢会降低设备的传热能力,有时会使反应失格。对于稳定操作,热量移出应和其生成建率平衡。可用下式表示:DQ/DT=AEXP(——E/RT)(2-11)2022/12/2077第七节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一。化学反应与热量传递如果反应是在夹套式反应器中进行,热移出率则表示为:DQ`/DT=UB(T—To)(2—12)或中Q和Q`分别为反应热和移出热;t为时间;A为常数;T为反应混合温度;To为冷却水温度U为传热系数;B为传热面积;R为气体常数。由以上两式可见,放热反映的热生成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律,而热量传递速率则与冷却介质与物料之间的温度成线性关系。这常是产生事故的原因。加热是控制温度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关键是按规定严格控制温效的范围和升温速度。2022/12/2078如果反应是在夹套式反应器中进行,热移出率则表示为:DQ`/D化工生产中的加热方式有直接火加热(包括烟道气加热)、蒸汽或热水加热、载体加热以及电加热。加热温度在100℃以下的,常用热水或蒸汽加热;100~140℃用蒸汽加热;大于140℃则用加热炉直接加热或用热载体加热;超过250℃时,一般用电加热。用高压蒸汽加热时,对设备耐压要求高,须严防泄漏或物料混合,避免造成事故。使用热载体加热时,要防止热载体循环系统堵塞,热油喷出,酿成事故。使用电加热时,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2022/12/2079化工生产中的加热方式有直接火加热(包括烟道气加热)、蒸汽或热二.相平衡与组元分离
反向系统的平衡准备要求处于平衡的各项必须满足热平衡、机械平衡和相平衡条件,即各项的温度、压力和组元速度必须分别相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组元的挥发度或溶解度不同,而各项组成随温度和压力则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1.蒸馏易燃液体的蒸馏蒸馏的操作可分为间歇和连续蒸馏;按压力分常压、减压和加压(高压)蒸馏。此外还有特殊精馏——蒸汽蒸馏、萃取蒸馏。恒沸精馏和分子精馏等。易燃液体的蒸馏操作本身就有着固有的危险。在安全技术上。对不同的物料应选择正确的蒸馏方法和设备。压力危险(真空、加压)高温(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汽)物料的性质设备(堵塞)2022/12/2080二.相平衡与组元分离2022/12/18802.吸收吸收是指气体混合物在溶剂中选择溶解实现气体混合物组元的分离。为了安全,容器中的液面应自动控制和易于检查。对于毒性气体,必须有低液位报警。安全操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控制溶剂的流量和组成,如用碱溶液洗涤氯气,用水排除氮气,液流的失控会造成严重事故。(2)控制入口气流的组成(3)控制出口气的组成(4)适当选择适于与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接触的结构材料。
(5)在进口流速、组成、温度压力的设计条件下操作。
(6)避免潮气转至出口气流中,如应用严密筛网填充床除雾器。一旦出现控制变量不正常的情况,应能自动启动报装置。有毒溶剂的失控有毒气体的泄漏材料的不适应操作条件变化2022/12/20812.吸收2022/12/18813.液一液萃取液一液萃取过程设备包括塔器、混合沉降槽、离心式萃取器等。萃取过程常常有易燃稀释剂或萃取剂的应用。除去溶剂贮存和回收的适当设计外,还需要有效的界面控制。因为包含相混合、相分离以及泵输送等操作,消除静电的措施变得极为重。如对放射性化学物质的处理,可采用元须机械密封的脉冲塔。溶质和溶剂的回收一般采用蒸馏或蒸发操作。所以萃取全过程包含这些操作所具有的危险2022/12/20823.液一液萃取2022/12/18824.结晶结晶器一般为配有简单搅拌的容器,用来从饱和溶液或稍微过饱和的溶液生成控制粒度的晶体。除去与物质本身有关的危险外,这个单元过程极少危险性。2022/12/20834.结晶2022/12/1883三.相混合和相分离1.混合凡使两种以上物料相互分散,而达到温度、浓度以及组成一致的操作,均称为混合。混合物操作是用机械搅拌、主液搅拌以及其他混合方法完成的。所以有一定危险(1)液—液混合液—液混合一般是在有电动搅拌的敞开式封闭容器中进行。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有:桨式搅拌器(平板式、框式和锚式)螺旋桨式搅拌器(一般为400~1750转/分)、涡轮式搅拌器、特种搅拌器等。液液混合装料时就应开启搅拌,否则,反应物分层或偶尔结一层外皮会引起危险反应。为使夹套或蛇管有效除热必须计启搅拌的情形,在设计中应充分估计到失误,对于低粘度液体的混合,一般采用静止混合器或某种类型的高速混合器,没有特殊的危险。对于高粘度流体,一般是在搅拌机或碾压机中处理,必须排除混入的固体,否则会构成对人员和机械的伤害。对于爆炸混合物的处理,需要应用软墙或隔板隔开,远程操作。2022/12/2084三.相混合和相分离1.混合2022/12/1884a.要根据物料性质选择设备(如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粒度、粘度等等)b.桨叶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意提高转速不注意这一点,可致电机超负荷以及桨叶折断等事故发生,为防止超负荷造成的事故,应安装超负荷停车装置。c.对于混合能产生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混合设备应很好密闭,并冲入惰性气体加以保护,远程操作等。2022/12/2085a.要根据物料性质选择设备(如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粒度、粘度(2)气—液混合如果液体是易燃的,而喷入的是空气,则可在气液界面之上形成易燃烟雾或易燃泡沫。如果是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可能会形成毒性或易燃性悬浮微粒。有危险的气流搅拌尾气应加以回收处理,也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有时应用喷雾器把气体喷入容器或塔内,借助机械搅拌实现气体的分配。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整个流线的低流速或低压报警、自动断路、防止静电产生等,才不至于形成易燃蒸气—空气的混合物、易燃烟雾或易燃泡沫。(3)固—液混合固—液混合可在搅拌器或重型设备中进行。要考虑固体在器壁的结垢和出口管线的堵塞。重质混合,必须移除一切坚硬的无关的物质。2022/12/2086(2)气—液混合2022/12/1886(4)固—固混合
固—固混合用的总是重型设备,这个操作最突出的是机械危险。对于可燃粉料,设备应很好接地以导除静电。并应在设备上安装爆破片。混合设备不允许落入金属物件。固—固混合用的总是重型设备,这个操作最突出的是机械危险。如果固体是可燃的,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把粉尘爆炸危险降至最小程度,如在惰性气氛中操作,采用爆炸卸荷防护墙设施,消除火源,要特别注意静电的产生或轴承的过热等。应该采用筛分、磁分离、手工分类等移除杂金属或过硬固体等。2022/12/2087(4)固—固混合
固—固混合用的总是重型设备,这个操作最突出(5)气—气混合无需机械搅抖.只需简单接触就能达到充分混合。易燃混合物和爆炸混合物需要惯常的防护措施。2022/12/2088(5)气—气混合2022/12/18882.蒸发
a.对具有腐蚀性溶液的蒸发,尚须考虑设备腐蚀问题。B.对于热敏性溶液的蒸发,尚须考虑温度的控制问题,特别是溶液蒸发产生结晶和沉淀,而这些物质又是不稳定的,局部过热可使其分解或燃烧、爆炸、则更应注意严格控制蒸发温度。C.为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可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降低蒸发温度。绝大多数蒸发操作都是在封闭系统中进行,这类装置很少有严重困难。壳体应该安装压力或真空释放阀。操作区内应该有防火设施。热交换器和蒸发器容易结垢,因而会大大降低传热能力,应该定期清除。2022/12/20892.蒸发
a.对具有腐蚀性溶液的蒸发,尚须考虑设备腐蚀问题。3.干燥在干燥方法中间歇式干燥比连续式干燥危险。因为这类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还需在高温、粉尘或有塞气体的环境下操作。干燥物料中含有自燃点很低及其他有害杂质,必须在烘烤前彻底清除。在干燥中注意采取措施,防止易燃物料与明火直接接触。干燥设备上应安装爆破片,并定期清理设备中的积灰。在干燥易燃、易爆的物料时最好采用连续式或间歇式真空干燥比较安全。当真空干燥后消除真空时,一定要使温度降低后方能放入空气。否则,空气过早放入,会引起干燥物着火或爆炸。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如对加热时放热分解并能释放出大量气体的物质,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场地租赁合同样板
- fidic条件合同样本
- 企业被收购合同标准文本
- 买卖眼镜合同样本
- 充电桩建设合同样本
- epc招标后合同标准文本
- 下款合同标准文本
- 使用招标文件合同样本
- 代理劳务公司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物品合同标准文本
- Unit 6 Topic 2 Section C 课件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与民族团结
- 2022年北京市初三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汇编:守望精神家园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秋季校园招聘1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修订版二手房买卖协议
- 棚户区改造项目(EPC)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中国军用方舱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锅炉应急预案
- 2025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山东文旅云智能科技限公司招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