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要点课件_第1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要点课件_第2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要点课件_第3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要点课件_第4页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要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1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学法指导七、教学程序八、教学评价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说课程序: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学法指导七、教学2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力求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当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3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焓变、反应热》是对必修2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内容的深化,也为后面燃烧热、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以及电化学做好铺垫。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本节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高中化4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初中高中必修2高中选修4给出反应热概念(焓变)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计算定量说明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二)反应热与初、高中的衔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5(三)课标中的内容必修二选修四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我的理解:选修四是在必修二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原因的认识,尤其是定量地计算焓变和反应热。

(三)课标中的内容必修二选修四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6

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为热点的今天,2010年考纲较2009年相比,对焓变的涵义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提高了要求。(四)考纲要求

今年的考试说明对必考部分概念与理论当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等。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为热点的今天,(四)考纲要求7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定性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知识技能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8

高二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已经适应了探究的学习方式。2、学习能力高二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2、学习能9

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及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较高,比较适合探究的教学模式。3、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 10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意11(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1、12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数据分析、自主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的微观和宏观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概念模型,实现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这些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微观的14

四、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焓变、反应热2.△H的“+”与“-”。确立依据: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四、教学重难点1.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焓变、反应热确立15重点突出: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的习题以及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来突出重点。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情境、讨论探究等方法突破难点1。借助阅读资料卡片、图像分析,突破难点2.重点突出: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的习题以及教学时16五、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即建模—固模—用模

在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创设“情境”、促成“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方法如下:五、教法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17

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1、探究法: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2、情境激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19

建构概念模型,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从感官上加深学生对反应热、焓变的理解。3、建立概念模型法:

建构概念模型,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203六、学法分析

学生通过情境设疑层层深入,利用讨论法、数据分析法、概念模型、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这些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六、学法分析学生通过情境设疑层层深入,利用讨论法21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建构为目标,以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和调控为手段来建构。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221、教学程序设计如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学以致用讨论探究一再求新知讨论探究二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神七”飞天设问课堂检测反应热的“+”与“-”1、教学程序设计如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232.教学过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学以致用讨论探究一再求新知讨论探究二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神七”飞天设问课堂检测反应热的“+”与“-”2.教学过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24

这是人类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神舟七号顺利升空见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一伟大壮举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是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科技高峰的。

另一方面,“神七”飞天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神七”飞天任务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路神七”飞天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人用科学发展观谱写的载人航天的新辉煌。国民科学素质的水平决定着民族的命运,科学素质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

“神七”飞天铸辉煌,五洲翘首望东方。——视频引课情境设疑“神七”飞天铸辉煌,五洲翘首望东方。——视频引课情境2531.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2.“神七”飞天的动能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情境设疑〖处理方案〗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新课依据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31.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情境设疑〖处理方案〗26问题二:什么叫放热反应,什么叫吸热反应?你能举例那些反应为放热或吸热反应?并将其归类。问题一: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温故知新〖处理方案〗

通过设问造成学生心理上“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

为学生后面自主探究搭建平台。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问题二:什么叫放热反应,什么叫吸热反应?你能举例那些反应为放27一、焓变、反应热

1、焓和焓变2、反应热感受新知〖处理方案〗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焓、焓变、反应热的定义、单位、符号一、焓变、反应热感受新知〖处理方案〗通过阅28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既重知识传授,又重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29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讨论探究一〖处理方案〗分组讨论以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

为例通过数据分析产生反应热的微观原因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讨论探究一〖处理方案〗①反应热产生的微30突破强化重难点1建立概念模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搭建“脚手架”讨论探究: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具有关键作用。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突破强化重难点1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31②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能量能量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程(I)反应过程(II)思考:I和II哪个是放热反应,哪个是吸热反应?讨论探究二〖处理方案〗△H△H②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能量能量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32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和3从宏观角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对反应热的认识。学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和3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33③反应热表示方法:再求新知〖处理方案〗阅读第3页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借助图1-2,讨论△H的“+”与“-”的理解。突破强化重难点2

建构主义强调应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学”。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再求新知〖处理方案〗突破强化重难点2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34放热反应

为△H吸热反应

为△H思维导图定义、符号焓变=恒压下的反应热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

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

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H=

H生成物的焓-H反应物的焓放热反应△H吸热反应△H思维导图定义35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36基础巩固〖处理方案〗教材课后习题:1、2幻灯片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2.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技能目标,扎实基础。基础巩固〖处理方案〗教材课后习题:1、2幻灯片设计意图和理论37幻灯片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焓之和高于反应物焓之和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4.如图:表示的是12g石墨、金刚石分别过量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图像12g石墨与过量O2反应生成CO2的△H=-393.5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12g金刚石与过量O2反应生成CO2△H=-395.4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试比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处理方案〗——b能量a能力提升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讲练结合,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幻灯片〖处理方案〗——385、2008年我国成功回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⑴飞船返回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飞船温度过高,在飞船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性质最可能的是

A.在高温下不融化B.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C.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D.该涂料不可能发生分解(2)火箭升空需要高能的燃料,肼(N2H4)是发射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一般将液态N2O4作为火箭的推进剂。已知1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N2O4完全反应放出QkJ的热量,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反应热是多少?。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原子与被还原的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

。但实际发射过程中会看到有大量红色的烟雾,除了该反应可能产生少量NO外,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处理方案〗学以致用

与引课相呼应。使思维得以迁移提升。在课堂上实现知识“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用模5、2008年我国成功回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这标志着“我39〖处理方案〗纸笔测试5分钟

保证课堂高效课堂检测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处理方案〗纸笔测试5分钟课堂检测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403.作业布置①

必做题:基础:作业卷1-4

、提升:作业卷5-8②

选做题:任选一项(以小组为单位)i搜集资料写一篇题为《低碳理论》小论文ii搞一次关于《低碳经济》的辩论赛iii到社区搞一次《低碳生活》的宣传3.作业布置41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作业设置分层次,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作业设置分层次,424.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与理论依据:遵循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的原则,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处理方案〗

即思维导图4.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与理论依据:遵循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提435.教学后记: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进行总结。

5.教学后记:44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焓变、反应热展开纸笔测试。八、教学评价(一)纸笔评价

(在课内进行)(二)表现性评价(在课外进行)包括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焓变、反应热展开纸笔测试。八、教学评价(45支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效果评价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升华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支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效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46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请各位专家47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48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学法指导七、教学程序八、教学评价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说课程序: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对象分析五、教法分析六、学法指导七、教学49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力求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当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50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焓变、反应热》是对必修2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内容的深化,也为后面燃烧热、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以及电化学做好铺垫。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本节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高中化5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初中高中必修2高中选修4给出反应热概念(焓变)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计算定量说明反应热产生的原因(二)反应热与初、高中的衔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52(三)课标中的内容必修二选修四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我的理解:选修四是在必修二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原因的认识,尤其是定量地计算焓变和反应热。

(三)课标中的内容必修二选修四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53

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为热点的今天,2010年考纲较2009年相比,对焓变的涵义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提高了要求。(四)考纲要求

今年的考试说明对必考部分概念与理论当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等。我的理解:在“低碳理念”成为热点的今天,(四)考纲要求54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定性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知识技能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55

高二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已经适应了探究的学习方式。2、学习能力高二的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2、学习能56

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及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较高,比较适合探究的教学模式。3、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 57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意58(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1、59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数据分析、自主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的微观和宏观原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概念模型,实现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这些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设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6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微观的61

四、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焓变、反应热2.△H的“+”与“-”。确立依据: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四、教学重难点1.从宏观、微观的角度理解焓变、反应热确立62重点突出: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的习题以及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来突出重点。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情境、讨论探究等方法突破难点1。借助阅读资料卡片、图像分析,突破难点2.重点突出: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的习题以及教学时63五、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即建模—固模—用模

在教学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创设“情境”、促成“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方法如下:五、教法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64

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1、探究法: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6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2、情境激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66

建构概念模型,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从感官上加深学生对反应热、焓变的理解。3、建立概念模型法:

建构概念模型,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673六、学法分析

学生通过情境设疑层层深入,利用讨论法、数据分析法、概念模型、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这些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六、学法分析学生通过情境设疑层层深入,利用讨论法68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建构为目标,以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和调控为手段来建构。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691、教学程序设计如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学以致用讨论探究一再求新知讨论探究二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神七”飞天设问课堂检测反应热的“+”与“-”1、教学程序设计如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702.教学过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学以致用讨论探究一再求新知讨论探究二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神七”飞天设问课堂检测反应热的“+”与“-”2.教学过程情境设疑感受新知思维导图温故知新基础巩固能力提升71

这是人类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神舟七号顺利升空见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一伟大壮举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是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科技高峰的。

另一方面,“神七”飞天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神七”飞天任务的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路神七”飞天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人用科学发展观谱写的载人航天的新辉煌。国民科学素质的水平决定着民族的命运,科学素质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

“神七”飞天铸辉煌,五洲翘首望东方。——视频引课情境设疑“神七”飞天铸辉煌,五洲翘首望东方。——视频引课情境7231.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2.“神七”飞天的动能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情境设疑〖处理方案〗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新课依据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下一课时埋下伏笔。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31.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情境设疑〖处理方案〗73问题二:什么叫放热反应,什么叫吸热反应?你能举例那些反应为放热或吸热反应?并将其归类。问题一: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温故知新〖处理方案〗

通过设问造成学生心理上“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

为学生后面自主探究搭建平台。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问题二:什么叫放热反应,什么叫吸热反应?你能举例那些反应为放74一、焓变、反应热

1、焓和焓变2、反应热感受新知〖处理方案〗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焓、焓变、反应热的定义、单位、符号一、焓变、反应热感受新知〖处理方案〗通过阅75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既重知识传授,又重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76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讨论探究一〖处理方案〗分组讨论以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

为例通过数据分析产生反应热的微观原因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①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讨论探究一〖处理方案〗①反应热产生的微77突破强化重难点1建立概念模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搭建“脚手架”讨论探究: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具有关键作用。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突破强化重难点1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78②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能量能量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程(I)反应过程(II)思考:I和II哪个是放热反应,哪个是吸热反应?讨论探究二〖处理方案〗△H△H②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能量能量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79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和3从宏观角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对反应热的认识。学生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和3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建模80③反应热表示方法:再求新知〖处理方案〗阅读第3页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借助图1-2,讨论△H的“+”与“-”的理解。突破强化重难点2

建构主义强调应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学”。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再求新知〖处理方案〗突破强化重难点2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81放热反应

为△H吸热反应

为△H思维导图定义、符号焓变=恒压下的反应热反应热产生的宏观原因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热产生的微观原因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

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

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H=

H生成物的焓-H反应物的焓放热反应△H吸热反应△H思维导图定义82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83基础巩固〖处理方案〗教材课后习题:1、2幻灯片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2.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固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技能目标,扎实基础。基础巩固〖处理方案〗教材课后习题:1、2幻灯片设计意图和理论84幻灯片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焓之和高于反应物焓之和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4.如图:表示的是12g石墨、金刚石分别过量O2反应生成CO2的反应热图像12g石墨与过量O2反应生成CO2的△H=-393.51kJ/mol;用____(填a或b)表示12g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