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_第1页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_第2页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_第3页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_第4页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

与先秦诸子散文主讲陈雅娟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2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你最喜欢先秦散文的哪种文风?预习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预习3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殷商到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毛公鼎铭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殷商到春秋时代的散文)4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5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6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7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8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盘庚》以死亡的“颠木”比喻旧都,以充满生机的新生“由蘖”比喻新都,形象鲜明又含暗喻与对比。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9《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以鲁国年号纪年,记事也以鲁国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10“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微言大义”。“春秋三传”《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11第二节《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一、《左传》概说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三传)2、左丘明3、《左传》和《春秋》的关系《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第二节《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一、《左传》12二、《左传》的文学特点1.叙事成就较高,叙事富有故事性白描手法:遵循时空观念、重视事件全过程、较少渲染烘托2.擅长描写战争描写战争的特点--“相斫书”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二、《左传》的文学特点晋楚城濮之战、13写战争的特点A、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B、写战争过程的文字不多,但写得紧张激烈、曲折生动。C、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D、叙事长于将史实与神话传说、轶事传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写战争的特点A、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侧重写战争的背景、14春秋古战车春秋古战车15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振大明湖华不注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振大明湖华不注16史著体例记史纪年春秋编年以鲁为主隐桓庄湣釐文宣成襄昭定哀(前722-前481)左传编年以鲁为主同上(前722-前468)国语国别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976-前453)国策国别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史著体例记史纪年春秋编年以鲁为主隐桓庄湣釐文宣成襄昭定哀(173.擅长刻画人物《左传》写到的人物容貌、性格较鲜明的不下数百人。重耳、子产、蹇叔、先轸、介之推、鉏霓3.擅长刻画人物18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194.记言之文典范——文典而美,语博而奥(1)叙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简洁。“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至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礼记》、《左传》可见”(苏轼)“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刘知已)4.记言之文典范——文典而美,语博而奥20(2)人物语言--行人辞令之美: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弦高犒秦师、重耳对楚王软中带硬,语含威胁孟明稽首、鬬勃请战抓住要害,晓之以理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委曲婉转、陈述利害王孙满观师、韩厥擒逢丑父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2)人物语言--行人辞令之美:21(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22(4)比喻手法--成语警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唇亡齿寒、贪天之功、数典忘祖、退避三舍、一鼓作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风马牛不相及、表里山河、厉兵秣兵、馀勇可贾、困兽犹斗、尔诈我虞、其乐融融、外强中干、畏首畏尾、铤而走险、鞭长莫及、疲于奔命、从善如流、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甚嚣尘上、有备无患、唯马首是瞻(4)比喻手法--成语警句唇亡齿寒、贪天之功、数典忘祖、退避23三、《国语》概说1、《国语》的成书及其体例

国别体-周鲁齐晋郑楚吴越2、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的记叙特色3、别号《春秋外传》不科学4、起讫时间5、战国初年的汇编之书三、《国语》概说1、《国语》的成书及其体例

国别体-周鲁24第三节《战国策》一、《战国策》概说先秦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到西汉末年时,刘向将此书进行整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记载的历史不是系统的,完整的,而是片断,而且记事有许多不标明年月。第三节《战国策》一、《战国策》概说25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26

27《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主旨两方面: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谋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贵的人生态度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行动对比手法细节刻画《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主旨两方面:28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映纵横家的思想政治家、外交家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个人主义者楚材晋用、朝秦暮楚如苏秦、张仪、陈轸“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彪注)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映纵横家的思想29义士形象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机智之人如“不死之药”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如郑袖谗魏美人、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义士形象30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长于记言,论说方式灵活机智如触龙说赵太后寒暄、好奇、利害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李白)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长于记言,论说方式灵活机智31【补充】注意文体的发展轨迹:左传外交辞令--国策雄辩--诸子论说--汉大赋夸饰之风人性的发挥、修改的张扬--文学自觉--形式美【补充】注意文体的发展轨迹:322.叙事写人重奇重趣(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与《左传》相比人物身份下移描写刻画更细腻3.铺张扬厉的语言艺术(以苏秦为例)铺陈:尽可能全面而广泛地论列陈述事物的各个方面。夸饰:过甚其辞夸大强调。2.叙事写人重奇重趣(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33运用历史事实和编撰寓言故事来加强说服力寓言动物寓言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桃梗土偶、骥服盐车社会寓言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卫人迎新妇、江上之处女、亡羊补牢、三人言市有虎历史寓言伯乐相马、曾参杀人、惊弓之鸟运用历史事实和编撰寓言故事来加强说服力34四、《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之长,同时“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叙事“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讽”(章学诚《文史通义》)。它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赋及论文散文,对唐宋以降的古文等创作亦影响深远。四、《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35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一、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二、

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左传、史记、韩文、杜诗三、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创作主体的鲜明倾向性--教化作用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倒叙、补叙、插叙、预叙等细节刻画表现人的性格提供大量素材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一、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36【思考题】1.

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2.

举例分析《左传》的外交辞令的特色。3.

分析《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形象及刻划手法。4.

简析《战国策》论辨艺术。【思考题】1.

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37【预习】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你最喜爱哪种散文?【预习】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38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39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40概说

一、新阶层的出现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概说

一、新阶层的出现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41诸子百家: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号称“九流十家”诸子散文:先秦各个学派的议论、说理文章。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诸子百家: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42二、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第一阶段:《论语》、《孟子》-语录体;(无标题)第二阶段:《老子》-韵散结合体;(无标题)第三阶段:《墨子》、《庄子》《韩非子》、《荀子》-专题议论文;(有标题)第四阶段:《吕氏春秋》。二、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43【学习重点】诸书的文献知识名篇的阅读理解诸书的文学特点【学习重点】诸书的文献知识44第一节《论语》——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一节《论语》——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45一、概说1、《论语》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2、语录体语言简短精炼,具有格言意味一、概说46

记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柳宗元认为是曾参、有若所记。3、成书于战国初年汉代出现了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语西汉时,张侯本流传至今。郑玄作注,朱熹集注作为《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记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柳宗元认为是曾参、有若所记。474、孔子其人其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4、孔子其人其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48孔子早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列国,屡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教授生徒。“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孔子早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49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50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51曲阜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大成殿52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53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54曲阜孔庙十三碑亭曲阜孔庙十三碑亭55曲阜孔林神道曲阜孔林神道56曲阜孔林孔子墓曲阜孔林孔子墓57韩城文庙2005-8-24韩城文庙2005-8-2458泮桥泮桥59古柏古柏60台北孔庙台北孔庙61越南河内文庙越南河内文庙62日本长崎孔庙日本长崎孔庙63德国科隆孔庙德国科隆孔庙64美国华岗大成馆美国华岗大成馆65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核心)信义(人际关系)和平(人际关系)忠恕(组织关系)孝悌(家庭关系)忠恕(组织关系)孝悌(家庭关系)仁爱(核心)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信义和平忠恕孝悌忠恕孝悌仁爱66二、《论语》文献知识《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编定者和编定时间。曾参、有若战国初年《鲁论》、《古论》和《齐论》二、《论语》文献知识《汉书·艺文志》说:“《论语67三、《论语》的流传西汉孔安国有《古文论语训解》,西汉张禹注《鲁论》,称《张侯论》。东汉有熹平石经《论语》和东汉郑玄《论语注》。魏何晏等《论语集解》,梁代皇侃有《论语义疏》。唐有敦煌写本,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三、《论语》的流传西汉孔安国有《古文论语训解》,西汉张禹注《68四、《论语》的内容1、《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文章。《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四、《论语》的内容1、《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692、《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长者对弟子的教诲,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孔子极善于从普遍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直接提炼、概括、升华出合乎规律性的理性结论,它们都是人人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曾经感受过的。2、《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70五、《论语》的文学特点1、记言时,往往能传达人物的感情、口吻、音容、笑貌。赞叹语气感慨语气2、描绘性语言写出人的神态。3、语言简短精炼,含义丰富深刻,具有格言意味。五、《论语》的文学特点1、记言时,往往能传达人71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72元刻论语元刻论语73杏坛讲学杏坛讲学74第二节《孟子》第二节《孟子》75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山东邹县)人。幼年家境贫寒。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自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成为孔子之后又一儒学大师,后世尊之为“亚圣”。为推行其“仁政”与“王道”学说,孟子曾先后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并一度为齐客卿,但一直求得重用。晚年回到邹,专心授徒和著述。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76孟子思想“仁政”与“王道”性善论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本思想孟子思想“仁政”与“王道”77《孟子》散文的特点1、“好辩”、善辩,善设机巧,引人入彀。2、感情充沛,气势雄健。3、善用比喻和寓言。4、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孟子》散文的特点1、“好辩”、善辩,善设机巧,引人入彀。78关于《孟子》一、作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二、篇目:《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七篇。三、《孟子》主要参考书目:东汉赵岐、宋孙奭《孟子注疏》,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杨伯峻《孟子译注》关于《孟子》一、作者:79第三节《庄子》第三节《庄子》80庄子思想“无为”,“齐物”——朴素辩证法与相对主义崇尚顺应自然全性保命精神超脱——逍遥游、“无待”蔑视礼法,愤世嫉俗庄子思想“无为”,81《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奇丽多姿,浪漫恣纵。2、善用寓言,蕴哲理于形象,意趣盎然。3、善于描绘,逼真传神。4、擅比喻,新奇生动。5、善讽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奇丽多姿,浪漫恣纵。82《逍遥游》题解一个人应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束缚,使精神活动臻于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本篇分三节,首节起笔描绘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次写“小知不及大知”,点出“小大之辨”,接着写无功、无名及破除自我中心,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第二节借“让天下”与去名去功,借“肩吾问连叔”一段写至人无己的精神境界。篇末借惠施与庄子的对话,说到用大与“无用之用”的意义。《逍遥游》题解一个人应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束缚,使精83《庄子》散文寓言形象举隅(一)大木(二)畸人(三)历史人物(四)得道者(五)神灵鬼怪(六)依意托名的形象“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世之君子;天之君子,世之小人”(《大宗师》)《庄子》散文寓言形象举隅(一)大木“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84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而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85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与《老子》一、荀子生平与思想1、礼法并用。“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2、性恶论3、人定胜天二、荀子散文的特点1、淳厚详谨,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式整齐,充满智慧的“学者之文”。2、形成了成熟的论说文体制。论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周密,说理透辟。3、擅用比喻,将之发展成为一种论证方法。4、《成相》篇与《赋》的写作。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第四节《荀子》、《韩非子》

与《老子》一、荀子生平与思想86三、韩非生平思想1、法、术、势并重。2、集权主义。“强公室,杜私门。”3、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四、《韩非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说理透辟。2、运用大量历史故事和寓言说理,富于说服力和生动性。3、语言峻峭洗炼,笔锋犀利。大量运用排比、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比喻自然贴切,生动巧妙。5、形式多样,富于创造性。三、韩非生平思想87老子哲学的核心——道“道”的含义:世界本原普遍规律修养境界道的特点:根本性永恒性无目的性超验性老子哲学的核心——道“道”的含义:88老子哲学的主要范畴道德一、自然、无无为贵柔、守雌、不争小国寡民老子哲学的主要范畴道89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

与先秦诸子散文主讲陈雅娟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

90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91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你最喜欢先秦散文的哪种文风?预习你所熟悉的先秦散文有哪些?预习92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殷商到春秋时代的散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毛公鼎铭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殷商到春秋时代的散文)93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94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95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96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97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盘庚》以死亡的“颠木”比喻旧都,以充满生机的新生“由蘖”比喻新都,形象鲜明又含暗喻与对比。二、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与《春秋》《尚书》意即上古之书,98《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以鲁国年号纪年,记事也以鲁国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侯。《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99“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微言大义”。“春秋三传”《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是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春秋笔法”《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100第二节《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一、《左传》概说1、《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春秋三传)2、左丘明3、《左传》和《春秋》的关系《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其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第二节《左传》和《国语》

(春秋时代的散文)一、《左传》101二、《左传》的文学特点1.叙事成就较高,叙事富有故事性白描手法:遵循时空观念、重视事件全过程、较少渲染烘托2.擅长描写战争描写战争的特点--“相斫书”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二、《左传》的文学特点晋楚城濮之战、102写战争的特点A、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B、写战争过程的文字不多,但写得紧张激烈、曲折生动。C、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D、叙事长于将史实与神话传说、轶事传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写战争的特点A、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侧重写战争的背景、103春秋古战车春秋古战车104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振大明湖华不注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振大明湖华不注105史著体例记史纪年春秋编年以鲁为主隐桓庄湣釐文宣成襄昭定哀(前722-前481)左传编年以鲁为主同上(前722-前468)国语国别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前976-前453)国策国别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史著体例记史纪年春秋编年以鲁为主隐桓庄湣釐文宣成襄昭定哀(1063.擅长刻画人物《左传》写到的人物容貌、性格较鲜明的不下数百人。重耳、子产、蹇叔、先轸、介之推、鉏霓3.擅长刻画人物107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1084.记言之文典范——文典而美,语博而奥(1)叙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简洁。“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至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礼记》、《左传》可见”(苏轼)“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刘知已)4.记言之文典范——文典而美,语博而奥109(2)人物语言--行人辞令之美: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弦高犒秦师、重耳对楚王软中带硬,语含威胁孟明稽首、鬬勃请战抓住要害,晓之以理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委曲婉转、陈述利害王孙满观师、韩厥擒逢丑父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2)人物语言--行人辞令之美:110(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111(4)比喻手法--成语警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唇亡齿寒、贪天之功、数典忘祖、退避三舍、一鼓作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风马牛不相及、表里山河、厉兵秣兵、馀勇可贾、困兽犹斗、尔诈我虞、其乐融融、外强中干、畏首畏尾、铤而走险、鞭长莫及、疲于奔命、从善如流、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甚嚣尘上、有备无患、唯马首是瞻(4)比喻手法--成语警句唇亡齿寒、贪天之功、数典忘祖、退避112三、《国语》概说1、《国语》的成书及其体例

国别体-周鲁齐晋郑楚吴越2、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的记叙特色3、别号《春秋外传》不科学4、起讫时间5、战国初年的汇编之书三、《国语》概说1、《国语》的成书及其体例

国别体-周鲁113第三节《战国策》一、《战国策》概说先秦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到西汉末年时,刘向将此书进行整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记载的历史不是系统的,完整的,而是片断,而且记事有许多不标明年月。第三节《战国策》一、《战国策》概说114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战国时115

11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主旨两方面: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谋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贵的人生态度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行动对比手法细节刻画《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主旨两方面:117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映纵横家的思想政治家、外交家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个人主义者楚材晋用、朝秦暮楚如苏秦、张仪、陈轸“战国之士,设心措施,无不出于诈”(鲍彪注)二、《战国策》基本内容——主要反映纵横家的思想118义士形象如鲁仲连义不帝秦、唐雎不辱使命、晏子说齐王贵士,颜斶见齐宣王机智之人如“不死之药”揭露统治者内部的丑恶之事如郑袖谗魏美人、秦宣太后欲以逢丑夫殉葬义士形象119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长于记言,论说方式灵活机智如触龙说赵太后寒暄、好奇、利害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李白)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长于记言,论说方式灵活机智120【补充】注意文体的发展轨迹:左传外交辞令--国策雄辩--诸子论说--汉大赋夸饰之风人性的发挥、修改的张扬--文学自觉--形式美【补充】注意文体的发展轨迹:1212.叙事写人重奇重趣(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与《左传》相比人物身份下移描写刻画更细腻3.铺张扬厉的语言艺术(以苏秦为例)铺陈:尽可能全面而广泛地论列陈述事物的各个方面。夸饰:过甚其辞夸大强调。2.叙事写人重奇重趣(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122运用历史事实和编撰寓言故事来加强说服力寓言动物寓言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桃梗土偶、骥服盐车社会寓言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卫人迎新妇、江上之处女、亡羊补牢、三人言市有虎历史寓言伯乐相马、曾参杀人、惊弓之鸟运用历史事实和编撰寓言故事来加强说服力123四、《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之长,同时“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叙事“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讽”(章学诚《文史通义》)。它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赋及论文散文,对唐宋以降的古文等创作亦影响深远。四、《战国策》的影响《战国策》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124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一、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二、

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左传、史记、韩文、杜诗三、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创作主体的鲜明倾向性--教化作用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倒叙、补叙、插叙、预叙等细节刻画表现人的性格提供大量素材第四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一、

成为史传文学之祖125【思考题】1.

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2.

举例分析《左传》的外交辞令的特色。3.

分析《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形象及刻划手法。4.

简析《战国策》论辨艺术。【思考题】1.

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126【预习】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你最喜爱哪种散文?【预习】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127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128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129概说

一、新阶层的出现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概说

一、新阶层的出现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130诸子百家: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的思想文化影响均不相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发展成不同的派别系统。号称“九流十家”诸子散文:先秦各个学派的议论、说理文章。在内容性质上属于思想学术范畴,但从其形式表达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看,则属于散文作品。诸子百家:由于先秦诸子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接触的实践范围、接受131二、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第一阶段:《论语》、《孟子》-语录体;(无标题)第二阶段:《老子》-韵散结合体;(无标题)第三阶段:《墨子》、《庄子》《韩非子》、《荀子》-专题议论文;(有标题)第四阶段:《吕氏春秋》。二、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132【学习重点】诸书的文献知识名篇的阅读理解诸书的文学特点【学习重点】诸书的文献知识133第一节《论语》——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一节《论语》——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134一、概说1、《论语》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2、语录体语言简短精炼,具有格言意味一、概说135

记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柳宗元认为是曾参、有若所记。3、成书于战国初年汉代出现了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语西汉时,张侯本流传至今。郑玄作注,朱熹集注作为《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记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柳宗元认为是曾参、有若所记。1364、孔子其人其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4、孔子其人其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137孔子早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列国,屡不得志,晚年整理文献,教授生徒。“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孔子早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有短暂出仕经历,后来周游138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139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140曲阜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大成殿141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曲阜孔庙大成殿龙柱142第五讲先秦历史散文及先秦诸子散文课件143曲阜孔庙十三碑亭曲阜孔庙十三碑亭144曲阜孔林神道曲阜孔林神道145曲阜孔林孔子墓曲阜孔林孔子墓146韩城文庙2005-8-24韩城文庙2005-8-24147泮桥泮桥148古柏古柏149台北孔庙台北孔庙150越南河内文庙越南河内文庙151日本长崎孔庙日本长崎孔庙152德国科隆孔庙德国科隆孔庙153美国华岗大成馆美国华岗大成馆154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核心)信义(人际关系)和平(人际关系)忠恕(组织关系)孝悌(家庭关系)忠恕(组织关系)孝悌(家庭关系)仁爱(核心)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信义和平忠恕孝悌忠恕孝悌仁爱155二、《论语》文献知识《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编定者和编定时间。曾参、有若战国初年《鲁论》、《古论》和《齐论》二、《论语》文献知识《汉书·艺文志》说:“《论语156三、《论语》的流传西汉孔安国有《古文论语训解》,西汉张禹注《鲁论》,称《张侯论》。东汉有熹平石经《论语》和东汉郑玄《论语注》。魏何晏等《论语集解》,梁代皇侃有《论语义疏》。唐有敦煌写本,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三、《论语》的流传西汉孔安国有《古文论语训解》,西汉张禹注《157四、《论语》的内容1、《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文章。《论语》每篇有多少不等的章。每篇取首章首句二或三字为标题,内容没有明确的中心,也不构成完整的体系。每章是一条独立的内容,章与章之间互不连贯,甚至有的章内容、文字重复。四、《论语》的内容1、《论语》尚称不上真正成型的1582、《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论语》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长者对弟子的教诲,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孔子极善于从普遍的日常社会生活实践中,直接提炼、概括、升华出合乎规律性的理性结论,它们都是人人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曾经感受过的。2、《论语》只提出论断,不作论证和阐述,近于格言警句。这是由159五、《论语》的文学特点1、记言时,往往能传达人物的感情、口吻、音容、笑貌。赞叹语气感慨语气2、描绘性语言写出人的神态。3、语言简短精炼,含义丰富深刻,具有格言意味。五、《论语》的文学特点1、记言时,往往能传达人160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吐鲁番出土唐写本郑注论语161元刻论语元刻论语162杏坛讲学杏坛讲学163第二节《孟子》第二节《孟子》164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山东邹县)人。幼年家境贫寒。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自称:“予未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