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导入新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导入新课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2《望海潮》《望海潮》3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3.词的意境的鉴赏。学习重难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重难点4《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题目介绍《望海潮》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5《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写作背景《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6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整体感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7杭州西湖杭州西湖8人间天堂——杭州人间天堂——杭州9课文讲解课文讲解10形胜:参差:天堑: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地理形势优越。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形胜: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地理形势优越。形容楼阁、房屋高11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山峰。清嘉,秀丽。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图,画下来。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义。重湖叠巘清嘉:高牙:异日图将好景: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山1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概括介绍杭州的现状、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貌(宁静安详)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写钱塘的江岸和江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1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民殷财阜竞:比豪华、斗阔气。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十里荷花;叠巘——三秋桂子
——湖山秀丽(清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1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得)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杭州官员的游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15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小节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16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历17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18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词194.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20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21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请加以赏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22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2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24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2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贡性之《涌金门见柳》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宋之问《灵隐寺》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王瀛《曲院风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2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写作特色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27第一,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第一,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28
第二,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二,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29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课堂小结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30《雨霖铃》——柳永《雨霖铃》——柳永31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写作背景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32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33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整体感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34《雨霖铃》朗读《雨霖铃》朗读35课文赏析课文赏析36
这首词基调低沉伤感,作者心情十分压抑,“离情”贯穿全篇的线索。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1.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这首词基调低沉伤感,作者心情十分压抑,“离情”贯37开篇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2.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开篇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383.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3.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394.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4.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40
“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41悲凉凄清哀婉动人意境(情语)意象(景语)凄切寒蝉晚长亭催发兰舟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夹岸杨柳晓风残月悲凉凄清哀婉动人意境(情语)意象(景语)凄切寒蝉晚425.下阙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5.下阙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43
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44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45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主,自古而然。7.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46一、直接写景,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写作特色一、直接写景,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4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48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课堂小结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49上阕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作感
(融情入景虚实相生)下阕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离别难思念苦上阕501.(2008,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对峙zhì犒劳ko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B.侥幸jiǎo浇水jiāo不屈不挠no骁勇善战xiāoC.监察ch
趁机chèn披荆斩棘jīn脸色刷白shuD.刹那ch
切磋qiè正当防卫dng姗姗来迟shān高考链接1.(2008,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51【答案】D【解析】“切磋”中的“切”读qiē,不读qiè。【答案】D522.(2009,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2.(2009,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53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答案】D【解析】A项为陈述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B项的冒号和顿号删去;C项后引号应该放在第一个句号后面。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54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2008,天津卷)柳永在《____》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2)(2007,天津卷)秦观在《____》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答案】(1)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5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悖(bèi)谬
翎(lín)毛赧(nn)然
咬文嚼(jio)字
B.脉(mò)脉
提(dī)防
吮(shǔn)吸
模(mó)棱两可
C.福祉(zhǐ)
重(zhòng)听
怔(zhèn)怔
虚与委蛇(shé)
D.游说(suì)
破绽(zhn)
翰(wò)旋
少不更(ēn)事B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56
2.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A
2.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A573.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B.便纵有/千种风情C.自/胡马窥江去后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B3.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B58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新一轮宏观调控特别是土地政策的调整,被有些房地产开发商
,从而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2)为保护干警的安全,领导决定派出行动组与巡逻组
,迅速展开侦破行动。(3)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却并不
所有的人。A.误解汇合钟情B.曲解会合钟情C.误解会合衷情D.曲解汇合衷情
B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595.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B5.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06.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都门帐饮无绪绪:心情、情绪B.暮霭沈沈楚天阔暮霭:傍晚的云气C.夜雪初霁霁:雨、雪停止,天晴D.解鞍稍驻初程初程:指整装待发
D
6.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617.《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你能从读过的诗词中说出几句吗?7.《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6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轲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间的“慰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间的“惨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63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蝶恋花
拓展阅读64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1.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2.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句。比较其中“对酒当歌”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65一、《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研究与练习答案一、《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66二、《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的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索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十几的幻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二、《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的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67柳永词两首解析课件6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导入新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导入新课69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70《望海潮》《望海潮》71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3.词的意境的鉴赏。学习重难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重难点72《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题目介绍《望海潮》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73《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写作背景《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74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整体感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75杭州西湖杭州西湖76人间天堂——杭州人间天堂——杭州77课文讲解课文讲解78形胜:参差:天堑: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地理形势优越。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形胜: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地理形势优越。形容楼阁、房屋高79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山峰。清嘉,秀丽。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图,画下来。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义。重湖叠巘清嘉:高牙:异日图将好景: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山80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概括介绍杭州的现状、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貌(宁静安详)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写钱塘的江岸和江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8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民殷财阜竞:比豪华、斗阔气。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十里荷花;叠巘——三秋桂子
——湖山秀丽(清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8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得)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杭州官员的游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83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小节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84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历85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86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词874.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88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89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请加以赏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90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9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92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9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贡性之《涌金门见柳》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宋之问《灵隐寺》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王瀛《曲院风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94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写作特色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95第一,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第一,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96
第二,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二,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97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课堂小结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98《雨霖铃》——柳永《雨霖铃》——柳永99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写作背景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100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10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整体感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102《雨霖铃》朗读《雨霖铃》朗读103课文赏析课文赏析104
这首词基调低沉伤感,作者心情十分压抑,“离情”贯穿全篇的线索。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1.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这首词基调低沉伤感,作者心情十分压抑,“离情”贯105开篇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2.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开篇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1063.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伤心难忍。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3.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1074.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4.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108
“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109悲凉凄清哀婉动人意境(情语)意象(景语)凄切寒蝉晚长亭催发兰舟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夹岸杨柳晓风残月悲凉凄清哀婉动人意境(情语)意象(景语)凄切寒蝉晚1105.下阙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5.下阙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设想自己今后生活情境和内心111
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作者想象别后的情景。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送别,更怕酒醒之后,看到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的孤独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点染离情别绪更是凄楚动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112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113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主,自古而然。7.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114一、直接写景,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写作特色一、直接写景,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11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116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课堂小结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117上阕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作感
(融情入景虚实相生)下阕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缠绵哀怨伤感低沉离别难思念苦上阕1181.(2008,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对峙zhì犒劳ko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B.侥幸jiǎo浇水jiāo不屈不挠no骁勇善战xiāoC.监察ch
趁机chèn披荆斩棘jīn脸色刷白shuD.刹那ch
切磋qiè正当防卫dng姗姗来迟shān高考链接1.(2008,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119【答案】D【解析】“切磋”中的“切”读qiē,不读qiè。【答案】D1202.(2009,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2.(2009,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标点符121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防治艾滋病的工作。【答案】D【解析】A项为陈述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B项的冒号和顿号删去;C项后引号应该放在第一个句号后面。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122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2008,天津卷)柳永在《____》词中写道:“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2)(2007,天津卷)秦观在《____》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答案】(1)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2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悖(bèi)谬
翎(lín)毛赧(nn)然
咬文嚼(jio)字
B.脉(mò)脉
提(dī)防
吮(shǔn)吸
模(mó)棱两可
C.福祉(zhǐ)
重(zhòng)听
怔(zhèn)怔
虚与委蛇(shé)
D.游说(suì)
破绽(zhn)
翰(wò)旋
少不更(ēn)事B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24
2.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寻找小蚂蚁课件
- 教师技能大赛
- 中学工作总结汇报
- 出租房源展示协议
- 服装代理居间协议
- 商品质量确认书合同(2篇)
- 团队激励合同
-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解决垃圾问题》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 汽车保养记录维护合同
- 护理鼻饲操作流程和步骤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JJG 915-2008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年产1000吨PVC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测试题【含答案】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完整PPT)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课件
- 名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汇报课件
- 安防企业企业自评报告
- 日间手术出院后随访登记表
-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