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分)雾霾的元凶就是PM2.5,它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造成伤害。它的直径约为2.5(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分米(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2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丫=且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tB.由公式丫=且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t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2分)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人轻轻一跳就会跳过非常远的距离C.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用餐时,汤水倒不进嘴里D.手压海绵,海绵不会形变(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2分)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A.(1)与(2)B.(3)与(4)C.(2)与(3)D.(1)与(4)(2分)如图所示,Fi、F2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AB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i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i,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i,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2分)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小车从P点、乙小车从Q点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它们的s-t图象。关于甲、乙两辆小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经过1秒,两车可能相距5米B.经过2秒,两车可能相距8米C.经过2秒,两车可能会相遇D.经过3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3分)2015年3月,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飞抵中国重庆。它是当前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起飞质量为2.3吨=千克,最大高度的飞行速度为140千米,小时;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厚度为135微米=米,若以为参照物,则这架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是静止的。设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2.5小时,通过的路程为千米。(4分)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是。如图(a)、(b)所示是一辆小车驶向一根弹簧的运动过程。在小车碰到弹簧前,以弹簧为参照物,小车上的木第3页(共34页)
块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小车碰到弹簧后最终会静止表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表明了力能使物体发生.1,(b)13.(6分)如图所示为各种光学现象,根据图片所表现的情景,回答:Ca)1,(b)13.(6分)如图所示为各种光学现象,根据图片所表现的情景,回答:Ca) Cd) Cc) 1.d/①图(a)中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折断”是光的现象。②图(b)要实现“放大镜”放大文字的效果,图中凸透镜与标语之间的距离应 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图(c)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其中的红光、蓝光和被称为三原色光。④图(d)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现象所形成的。(选填"实像”或“虚像”)(3分)如图所示,MN是介质X和丫的分界面,两种介质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X入射到介质Y,反射光线是,折射角为度,空气是介质(填“X”或"Y”)。(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如图所示,二维码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对,摄像镜头相当于第4页(共34页)(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镜头应位于(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2分)小李在利用照相机拍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全景时,发现不能将整个电视塔照全。则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分析,小李他要拍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全景。他的做法是将照相机向电视塔方向移动,而底片向镜头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远离”)(3分)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的s-t图象。甲的速度为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4分)意大利的维加内拉村位于山谷中,每年有3个月的时间见不到丝毫阳光。为此,市长皮耶尔佛郎哥•米达利发动村民建造了一面巨型平面镜。这面镜子由计算机控制马达驱动跟随太阳转动,可保证每天有6个小时将阳光照射在村里的中心广场,如图所示。(1)平面镜可以将阳光引到维加内拉村,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例如,某一时刻,太阳光沿AO入射,当平面镜转动到竖直方向,反射光线恰好沿OB射到维加内拉村,若测得OB与镜面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2)太阳从A点升高到A'点(AO、A'O的夹角为30°),要使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改变平面镜的方向,则这时入射角为。,平面镜绕O点转过的角度为。
(2分)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0点,如图(a)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点,如图(b)、(c)所示。Fi <C) &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②观察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三、作图题(共12分)(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若图(a)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a) (b)(a) (b)(3分)重为4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23.(3分)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四、计算题(共17分)(5分)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是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复杂航天器,具备地--月遥控能力,有独立驱动的六轮摇臂式行走系统,高1.5米,质量为120千克。求:(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2)在地球上重6牛的物体放到月球上时重为1牛,那么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分别是多少?(g取10牛/千克)(5分)汽车从站台出发后以36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前方200米处有一辆助动车以6米/秒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两站台间距离为1000米,则到达下一站之前汽车能否追上助动车?(7分)一只羽毛球球的重力为0.05牛,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0.02牛。(1)若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如图(a)所示,求此时它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2)若小球竖直向下运动,如图(b)所示,求此时它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a) (b)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2分)“用光具盘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实验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②把小门向后折一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这四句话中,属于现象的是:属于结论的是。(均选填序号)(3分)如图所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频闪照片,记录了运动小车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40赫兹,即一秒闪光40次。图中,相邻小车的时间间隔是^秒,小车的速度是米/秒,小车匀速行驶半分钟的路程是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m(10分)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①选择(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将其放置,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确定0②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支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的、像与物到镜面的以及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关系。③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不清晰,为此小组同学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将实验搬至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可以使看到的像更清晰。方案二: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做(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④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6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有时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i=10厘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l=12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大小15光屏上不能成像56光屏上不能成像21530放大61560放大32020等大72424等大43015缩小83020缩小①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②继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把表格中的物距u与像距v分别与各自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进行比较,发现当 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 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 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③请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O④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并经运算后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O2019-2020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分)雾霾的元凶就是PM2.5,它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造成伤害。它的直径约为2.5( )A.微米 B.毫米 C.厘米 D.分米【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接近人的头发丝粗细的」-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20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解答】解: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pm的固态可吸入颗粒物。它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造成伤害。故选:A=【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为素材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3)声即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C、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故C错误;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知道生活中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和声与信息、能量的联系。(2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分析】(1)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作用都叫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解答】解:A、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C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D、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地球对空中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力的概念、产生力的作用的条件和相互作用性,为全面正确理解力的特点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也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的基础,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丫=且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tB.由公式丫=且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tC.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分析】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运动速度。【解答】解: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会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两选项不正确;C、D、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确定的,由公式s=vt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属于基础考题。(2分)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人轻轻一跳就会跳过非常远的距离C.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用餐时,汤水倒不进嘴里D.手压海绵,海绵不会形变【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A、灰尘扬起后如果没有重力,灰尘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就会离开地球,故A不符合题意:B、人轻轻地蹬地,如果没有重力,人跳起来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就会离开地球,故B不符合题意;C、能倒入嘴中是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汤水不会倒入嘴里,所以C不符合题意;D、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虽然没有重力作用,但手压海绵,海绵仍会受到作用力,所以海绵会形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重力现象去分析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会出现哪些现象的能力,类似的题还有:如果没有摩擦力,如果没有磁性,如果导体的电阻为0等,解答这类题时,要学会逆向思维。(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光屏ABO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并且入射点相对应A点的位置不变,因此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反射光线可能经过B点,故C符合题意;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反射光线不可能经过B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2分)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1)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4)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A.(1)与(2)B.(3)与(4)C.(2)与(3)D.(1)与(4)【分析】对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熟悉其本质特征,然后进行判断。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解答】解:(1)摆的周期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摆的周期的影响因素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发声体都在振动,但不易直接观察,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3)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4)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1)和(4)采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识别和应用。(2分)如图所示,Fi、F2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AB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分析】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分别作出A和B经凸透镜成像的像点,然后从中找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蓝色的线条),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粉红色线条),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AY同理B点射出的光线有无数条,其中有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蓝色的线条),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还有一条过光心不改变方向的光线(红色线条),两条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点B'»连接AB就是AB的像。故选:D。【点评】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条特殊光线很重要。(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i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若凸透镜是Li,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若凸透镜是L”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v<2f,而图中v=10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2)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错误;(3)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而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点评】(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某刻度线处,和它们之间距离多少是不同的,注意这点,防止混淆。(2)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2分)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小车从P点、乙小车从Q点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a)、(b)所示分别是它们的s-t图象。关于甲、乙两辆小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经过1秒,两车可能相距5米B.经过2秒,两车可能相距8米C.经过2秒,两车可能会相遇D.经过3秒,两车可能相距12米【分析】s-t图象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故要分析甲、乙两车时间t后相距多少米,首先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t时,两车图象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分别是多少,然后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①两车沿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②两车沿同一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③两车沿相反方向运动,互相远离对方;④两车相向而行。【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经过1s甲车的路程为2m,乙车的路程为3m.贝ij:若沿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3m-2m=1m,两车相距:10m+lm=11m;若沿同一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则两车减少的距离为1m,两车相距:10m-lm=9m;若两车沿相反方向运动,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3m+2m=5m,两车像距10m+5m=15m;若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减少的距离为5m,两车像距10m-5m=5m;故A可能出现;BC、由图象可知,经过2s甲车的路程为4m,乙车的路程为6m.则:若沿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6m-4m=2m,两车相距:10m+2m=12m;若沿同一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则两车减少的距离为2m,两车相距:10m-2m=8m;若两车沿相反方向运动,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6m+4m=10m,两车相距10m+10m=20m;若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减少的距离为10m,两车像距10m-10m=0m,即两车可能相遇;故BC可能出现;D、由图象可知,经过3s甲车的路程为6m,乙车的路程为9m.则:若沿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9m-6m=3m,两车相距:10m+3m=13m;若沿同一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则两车减少的距离为3m,两车相距:10m-3m=7m;若两车沿相反方向运动,则两车增加的距离为6m+9m=15m,两车像距10m+l5m=25m;若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共同通过15m的距离,即两车相遇后,再相互离开,此时两车相距:15m-10m=5m.故D不可能出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图象上并没有标出P点和Q点,而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我们先分析出P点和Q点分别位于图象上的什么位置,要P点和Q点的不同位置、运动的不同方向去讨论,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3分)2015年3月,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飞抵中国重庆。它是当前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起飞质量为2.3吨=2.3X103千克,最大高度的飞行速度为140千米,小时;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厚度为135微米=1.35X10”米,若以飞机为参照物,则这架飞机上的太阳能电池是静止的。设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2.5小时,通过的路程为175千米。【分析】(1)由lt=l(Pkg,1口m=10Fm进行单位换算;(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个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由速度公式计算飞机通过的路程。【解答】解:(1)因为lt=KPkg,所以起飞质量:2.3t=2.3Xl()3kg;因为 所以太阳能电池厚度:135um=135X10-6m=i.35Xl()-4m;(2)在飞行过程中,飞机里的蓄电池相对于飞机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飞机为参照物,飞机里的蓄电池是静止;(3)由v=且可得飞机通过的路程:ts=vt=70km/hX2.5h=175km。故答案为:2.3X103:1.35X10-4;飞机;175。【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和长度的单位换算、参照物的选择,以及速度公式应用等知识,虽然综合性强,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4分)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的是亚里士多德。如图(a)、(b)所示是一辆小车驶向一根弹簧的运动过程。在小车碰到弹簧前,以弹簧为参照物,小车上的木块是 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小车碰到弹簧后最终会静止表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物: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表明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a) (b)【分析】(1)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是要看选择谁作参照物,二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解答】解: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是亚里士多德:以弹簧参照物,木块的位置在不停地改变,因此它是运动的。小车碰到弹簧后最终会静止,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了弹簧对它的作用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形状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答案为:亚里士多德:运动;运动状态;形变。【点评】(1)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3.(6分)如图所示为各种光学现象,根据图片所表现的情景,回答:(a) (b) (c) Cd)①图(a)中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②图(b)要实现“放大镜”放大文字的效果,图中凸透镜与标语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③图(c)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的红光、蓝光和绿光被称为三原色光。④图(d)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所形成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2)物体在凸透镜的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红、绿、蓝。(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解答】解:①图(a)中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折断”是光的折射引起的;②图(b)要实现“放大镜”放大文字的效果,图中凸透镜与标语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③图(c)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的红光、蓝光和绿光被称为三原色光;④图(d)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①折射;②小于:③色散;绿光;④反射;虚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3分)如图所示,MN是介质X和Y的分界面,两种介质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X入射到介质Y,反射光线是0A,折射角为60度,空气是介质Y(填“X"或"Y”)。【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的种类。【解答】解:一束光从介质X入射到介质Y,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所以CO为入射光线,0B为折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此时的反射角为90°-40°=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50°;折射角为90°-30°=6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空气是介质Y。故答案为:OA;60;Yo【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如图所示,二维码不是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对,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镜头应位于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解答】解:(1)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答案为:不是;凸透镜;大于。【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2分)小李在利用照相机拍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全景时,发现不能将整个电视塔照全。则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分析,小李他要拍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全景。他的做法是将照相第21页(共34页)机向远离电视塔方向移动,而底片向靠近镜头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远离”)【分析】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具体规律为:“物近像远像变大二【解答】解: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在拍摄电视塔全景时,必须使像变小,必须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将照相机远离电视塔,同时将底片像靠近镜头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远离:靠近。【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满足“物近像近像变小”。(3分)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的s-t图象。甲的速度为0.1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一定小于甲的谏雷(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分析】(1)由图读出甲在某一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丫=且计算甲的速度;t(2)由图读出甲和乙6s各自通过的路程,根据甲乙间距离此分析判断它们的运动方向;(3)先读出乙12s通过的路程,根据丙、乙的距离分析并计算丙的速度,由此可得甲与丙的速度关系。【解答】解:(1)由图知,甲在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0.6m,所以甲的速度:v甲=三_=。*M_=0.1m/s:t甲6s(2)由图知,甲在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0.6m,乙通过的路程为0.3m,由题知,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m,即s甲乙=0.9m=s甲+s乙=0.6m+0.3m,所以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3)由图象,乙12s通过的路程s乙'=0.6m1而乙、丙两车距离s乙丙=0.5m<s乙所以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丙车通过路程:若丙比乙慢,§丙=$乙'-s乙丙=0.6m-0.5m=O.lm,由丫=且可知v丙=~^^=Q・!mVt t丙 12s0.1m/s>若丙比乙快,Sjq=s乙丙+s乙'=0.5m+0.6m=1.1m,由v=>可知丫丙=—^_=j--lint t丙12sO.lm/so所以丙的速度一定小于甲的速度。故答案为:0.1;相反;一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分)意大利的维加内拉村位于山谷中,每年有3个月的时间见不到丝毫阳光。为此,市长皮耶尔佛郎哥•米达利发动村民建造了一面巨型平面镜。这面镜子由计算机控制马达驱动跟随太阳转动,可保证每天有6个小时将阳光照射在村里的中心广场,如图所示。(1)平面镜可以将阳光引到维加内拉村,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例如,某一时亥IJ,太阳光沿AO入射,当平面镜转动到竖直方向,反射光线恰好沿OB射到维加内拉村,若测得OB与镜面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3。 。(2)太阳从A点升高到A'点(AO、NO的夹角为30°),要使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改变平面镜的方向,则这时入射角为45°,平面镜绕O点转过的角度为15° .【分析】(1)根据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来解答;(2)已知OB与镜面夹角为60°,可求得反射角,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求得入射角的度数;
由已知的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先根据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出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再根据题目中要求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90°,求出入射角的大小,最后判断出平面镜的旋转角度的大小。【解答】解:(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镜面的光反射到维加内拉村;(2)已知OB与镜面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入射角为30°;则NAOB=60°,当太阳从A点升高到A'点(AO、A'O的夹角为30°),要使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则NA'OB=30°+60°=90°,则这时入射角为45°,那么OB与镜面夹角变为90°-45°=45°,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过的角度为60°-45°=15°。故答案为:(1)反射;30°;(2)45;15°.【点评】考查镜面反射的实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2分)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亮同学将橡皮筋的左端固定于P点,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O点,如图(a)所示,然后他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相同方向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如图(b)、(c)所示。P0 2P0 2k(b)fl ①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②观察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分析】(1)实验的研究目的是验证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了使效果相同,应让橡皮盘伸长相同的长度,故应将橡皮盘拉至0点。(2)由图知测力计拉力的作用效果与b图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由弹簧秤的示数知a中弹簧秤的拉力大小与b中两个拉力的大小之和相等;a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看成是c图中两个力的合力,根据三者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解答】解:(1)实验中,小亮同学每次均将橡皮筋右端拉至。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将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a图中的力是4N,b图中两个力的合力与a图中的力大小相等为4N,观察比较图(a)和(b)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故答案为:(1)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由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点评】1、验证合力与分力关系时,一定要保证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本题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经常用到得一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两个分电阻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就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三、作图题(共12分)(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3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若图(a)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a) (b)【分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在波形图中,图线偏离平衡位置越远,表示振幅越大。【解答】解: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b)【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波形图表示振幅和频率,这是一种读图能力的考查,应掌握。(3分)重为4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6【分析】先选标度,然后根据标度作重力的图示,注意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解答】解: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过小球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第26页(共34页)段,选取标度为2N,使线段长度为标度的2倍。如图所示:2NOVG=4N【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画法,力的图示比示意图要求更加严格,在作图时,注意线段的长度必须与标度统一起来。(3分)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在左图中,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在中图中,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在右图中,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四、计算题(共17分)(5分)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是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复杂航天器,具备地--月遥控能力,有独立驱动的六轮摇臂式行走系统,高1.5米,质量为120千克。求:(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2)在地球上重6牛的物体放到月球上时重为1牛,那么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分别是多少?(g取10牛/千克)【分析】(1)利用G=mg求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其大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根据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是在地球上受到重力的六分之-即可求出月球车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解答】解:(1)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G=mg=120kgX10N/kg=1200N;(2)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不变,还是120kg;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F=lc=-lx1200N=200No6 6答:(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1200N。(2)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质量是120kg;受到的重力是200N。【点评】本题通过月球车考查了重力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5分)汽车从站台出发后以36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前方200米处有一辆助动车以6米/秒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两站台间距离为1000米,则到达下一站之前汽车能否追上助动车?【分析】已知助动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汽车到下•站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变形公式求出助动车的路程与两站台之间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已知汽车的速度,v汽车=36km/h=10m/s,汽车到达下一站的时间1=)三主■=.!.咽m=100s,v汽车10m/s这段时间助动车行驶的路程为s助=丫助t=6m/sX100s=600m,因s1;>s助+200m,所以在到达下站前汽车能追上助动车。答:到达下一站之前汽车能追上助动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为常见题目。(7分)一只羽毛球球的重力为0.05牛,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恒为0.02牛。(1)若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如图(a)所示,求此时它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2)若小球竖直向下运动,如图(b)所示,求此时它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a) (b)【分析】对羽毛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法分析答题: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力的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方向与分力方向相同:如果两个分力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差,合力方向与较大分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羽毛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0.05N,阻力f=0.02N;(1)羽毛球上升时,阻力竖直向下,羽毛球受到的合力F☆=G+f=0.05+0.02N=0.07N,方向:竖直向下;(2)羽毛球下降时,阻力竖直向上,羽毛球受到的合力F☆nG-fuO.OSN-O.OZN:O.O3N,方向:竖直向下;答:(1)小球竖直向上运动时它所受合力为O.O7N,方向竖直向下:(2)小球竖直向下运动时它所受合力为O.O3N,方向竖直向下。【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两个力的合力问题,掌握力的合成方法即可正确解题。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2分)“用光具盘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实验中,各小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报告。以下是从不同实验报告中摘录出来的四句话: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②把小门向后折•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这四句话中,属于现象的是⑵、⑷:属于结论的是①、⑶。(均选填序号)【分析】“用光具盘研究光的反射现象”的实验中,有的是操作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有的是从现象中总结出的结论,要注意辨别。【解答】解: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属于实验结论,是我们从实第29页(共34页)验现象中总结的规律。②把小门向后折一个角度,小门上看不到光线。属于实验事实,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属于实验结论,不管入射角怎么变化,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④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属于实验事实,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故答案为:②、④;①、③。【点评】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和归类。要知道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从现象中总结出的结论。(3分)如图所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频闪照片,记录了运动小车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40赫兹,即一秒闪光40次。图中,相邻小车的时间间隔是0.025秒,小车的速度是」米/秒,小车匀速行驶半分钟的路程是30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m【分析】(1)知道每秒闪光40次,可求闪亮一次的时间,由闪亮的次数可求时间间隔:(2)根据小车运用的距离,利用v=2求解;t(3)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根据s=vt求解。【解答】解:闪光灯每秒闪光40次,因此照片中显示的金属球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t= 0.025s;40由图可知:小车闪光一次所通过的距离s=5.00cm-2.50cm=2.50cm-9小车的速度丫=且=55"X?"_in_].t0.025s由图可知,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匀速行驶半分钟通过的路程:s'=vt,=lm/sX30s=30m。故答案为:0.025;1;30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速度运算,要会从图象中读取信处,理解频闪的意义。(10分)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①选择较薄(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第30页(共34页)并将其,将直放置,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确定像的位置。②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以及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关系。③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不清晰,为此小组同学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将实验搬至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较暗(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可以使看到的像更清晰。方案二: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做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④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买卖合同与房地产买卖合同
- 药物治疗了吗练习卷附答案
- 第31讲 概率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 出国劳务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车辆买卖定金合同模板
- 品牌命名策划合同范本
- 鸭霸王加盟合同范本
- 烟草专卖内管培训
- 断桥门窗安装合同范本
- 摆摊整体转让合同范本
- GB/T 20972.2-2025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第2部分:抗开裂碳钢、低合金钢和铸铁
- 《云南烟草行业》课件
- 2022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健康特色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北京天文馆志愿者招募考试真题
- DBJ51-T 189-2022 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水泥混凝土路面翻修施工方案详解
- 2024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解读
-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规程+纺织工业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 护理感动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