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总论周围神经系统一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总论周围神经系统一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总论周围神经系统一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总论周围神经系统一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总论周围神经系统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分部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根据分布又可分为:躯体神经——体表、骨骼肌、骨和关节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中枢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分部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1神经元(神经细胞):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作用。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Schwann细胞及室管膜细胞。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细胞):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二、神经系统的基本2⑴胞体⑵突起㈠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⑶终末

突起的一部分,参与形成突触和组成神经末梢,分布于外周器官,感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或支配效应器(如肌细胞、腺细胞等)的活动。

树突轴突⑴胞体㈠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⑶终末突起的一部分,参与3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周围突:相当于树突

中枢突:相当于轴突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如脊神经节细胞。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4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树突

轴突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5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③多极神经元如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小脑的Purkinje细胞等。

多个树突一个轴突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③多极神经元如大脑皮层6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影响,把冲动从周围→中枢(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①感觉神经元(传7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部和L5前支组成腰骶干,加入骶丛。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脐T10脐耻连线中点T12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皮支→臂、前臂背侧皮肤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③股前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2.耳大神经:耳廓及其周围皮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8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③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多极神经元)

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③联络神经元(中9㈡胶质细胞㈡胶质细胞10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由胶质细胞所形成的包被结构所形成。一般而言,组成神经纤维的神经元突起是轴突。

㈢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由胶质细胞所形成的包被结构所形成。11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的形态学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12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

部位。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集聚之处。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

13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或柱。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4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而成的束,又称传导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形成的粗细不等的干。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15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理解表胞体纤维中枢灰质/皮质(脑表面)白质/髓质(皮质下)神经核纤维束网状结构周围神经节神经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理解表胞体纤维中枢灰质/皮质(脑表面)白质/16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可分为: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于躯干、四肢;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内脏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周围神经系统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17脊神经

31对脊神经节前根(运动性)后根(感觉性)脊神经干第一节脊神经脊神经

31对脊神经节前根(运动性)后根(感觉性)脊神经18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心肌和腺体。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带深面→股部:分数支,终支为隐神经→随股神经入收肌管→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足内侧缘。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部和L5前支组成腰骶干,加入骶丛。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马尾:腰骶部的神经根较长,近乎垂直下行,而形成马尾。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19⑴躯体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感受器,将皮肤的浅部感觉冲动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脊神经纤维成分:⑴躯体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感受20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部感觉器,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脊神经纤维成分: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部感觉器21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脊神经纤维成分: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脊神经22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心肌和腺体。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脊神经纤维成分: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23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膜脊神经干的分支: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膜脊神经干的分支:24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

灰交通支: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支。脊神经干的分支: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脊神经干的分支:25后支:细小,明显的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肉和皮肤。脊神经干的分支: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皮肤。后支:细小,明显的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肉和皮肤26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皮肤。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27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在人类仅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再分支分布。

脊神经干的分支: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在人类仅胸神28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神经胶质(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作用。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集聚之处。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上、中干前股→外侧束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支:股部,膝关节前面的皮肤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握持无力。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的聚集。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如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小脑的Purkinje细胞等。剑突T6肋弓平面T8一般而言,组成神经纤维的神经元突起是轴突。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剑突T6肋弓平面T8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甚。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肌。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胸骨角T2乳头T4㈠组成和位置:C1-4前支组成,位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一、颈丛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剑突29浅支即皮支,自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深筋

膜进入浅筋膜内,有:㈡分支:浅支即皮支,自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深筋

膜进入浅筋膜30㈡分支: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2.耳大神经:耳廓及其周围皮肤;㈡分支: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313.颈横神经:颈前部皮肤;3.颈横神经:颈前部皮肤;324.锁骨上神经:2-4支,颈前区下部,第二肋以上的胸壁、锁骨上窝和肩部的皮肤。深支多为肌支,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4.锁骨上神经:2-4支,颈前区下部,第二肋以上的胸壁、锁骨335.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和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于胆囊和肝外胆道等。膈神经损伤: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窒息。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5.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和膈下34㈠组成位置二、臂丛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斜角肌间隙出斜角肌间隙,每干分为前、后股上、中干前股→外侧束→下干前股→内侧束三干后股→后束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

C5、6→上干C7→中干C8、T1→下干㈠组成位置二、臂丛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出斜角肌间隙,35锁骨上分支:㈡分支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C5-7),臂丛后方入腋腔→胸廓侧方下降→前锯肌损伤: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锁骨上分支:㈡分支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C5-7),臂丛后方36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

锁骨下分支: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37臂丛内、外侧束,内、外侧两根→夹持腋动脉2.正中神经:→肱动脉外侧→经肱动脉前(或后)至腋动脉内侧→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深屈肌之间→穿腕管→掌腱膜深面→手掌。臂丛内、外侧束,内、外侧两根→夹持腋动脉2.38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肌。2.正中神经: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皮支: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节、远节指背的皮肤。

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39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握持无力。“猿手”

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40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节背侧面皮肤感觉丧失。

正中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41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3.尺神经→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

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3.尺神经→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42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手背支:手背面尺侧半、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43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侧缘浅出为前皮支;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④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腰大肌外缘→髂肌表面行向外下方→髂前上棘内侧1cm→腹股沟韧带后方→大腿→穿缝匠肌和阔筋膜→大腿外侧区皮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节背侧面皮肤感觉丧失。躯体神经——体表、骨骼肌、骨和关节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如脊神经节细胞。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带深面→股部:分数支,终支为隐神经→随股神经入收肌管→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足内侧缘。剑突T6肋弓平面T8浅支:手掌侧面尺侧一个半手指及小鱼际的皮肤;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44运动障碍——屈腕力弱,环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不能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拇指不能内收,各指内收与外展运动丧失,“爪形手”。尺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力弱,环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不能屈掌指关节和45尺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甚。

尺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46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三角肌深面肌支→三角肌、小圆肌皮支→三角肌区、上臂上1/3外侧面皮肤

4.腋神经损伤:臂不能外展,臂外旋力弱,不能做梳头、戴帽等动作;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方肩”

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三角肌深面4.腋神经损伤:47后束→腋动脉后方→肱骨肌管→旋向外下,贴于骨面→肱骨外上髁的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肱桡肌、肱肌之间→5.桡神经后束→腋动脉后方→肱骨肌管→旋向外下,贴于骨面→肱骨外上髁的485.桡神经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5.桡神经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49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浅、深层肌之间下行→腕部:分支支配前臂后群肌

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50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皮支→臂、前臂背侧皮肤臂部: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臂部:51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深支损伤(桡骨颈骨折):伸腕力弱,不能伸指

损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损伤:52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乳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勿损伤此神经

6.胸背神经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6.胸背神经53三、胸神经前支12对1~11对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12对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称肋下神经三、胸神经前支12对54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侧缘浅出为前皮支;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斜向下内,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并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白线附近浅出为前皮支。

三、胸神经前支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55肌支:支配肋间肌、前外侧群腹肌皮支:胸、腹壁皮肤和胸腹膜的壁层,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第2~4肋间神经前皮支也分布至乳房。

三、胸神经前支肌支:支配肋间肌、前外侧群腹肌三、胸神经前支56节段性:每一皮支分布区形如环状的条带,由上而下按神经序数依次排列。三、胸神经前支胸骨角

T2

乳头T4剑突T6

肋弓平面T8脐T10

脐耻连线中点T12节段性:每一皮支分布区形如环状的条带,由上而下按神经序数依次57㈠组成和位置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部和L5前支组成腰骶干,加入骶丛。位于腰大肌深面

四、腰丛㈠组成和位置四、腰丛58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

股外侧皮神经腰大肌外缘→髂肌表面行向外下方→髂前上棘内侧1cm→腹股沟韧带后方→大腿→穿缝匠肌和阔筋膜→大腿外侧区皮肤。

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股外侧皮神经59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带深面→股部:分数支,终支为隐神经→随股神经入收肌管→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足内侧缘。

股神经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60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皮支:股部,膝关节前面的皮肤

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侧缘皮肤

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61①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挺伸膝关节,行走困难;②膝反射消失;③股前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④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

股神经损伤:①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挺伸膝关节,行走困难;股神经损伤:62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周围突:相当于树突

中枢突:相当于轴突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如脊神经节细胞。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63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树突

轴突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64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的形态学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65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肱动脉外侧→经肱动脉前(或后)至腋动脉内侧→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深屈肌之间→穿腕管→掌腱膜深面→手掌。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于躯干、四肢;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手背支:手背面尺侧半、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1~11对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三干后股→后束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膜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浅、深层肌之间下行→腕部:分支支配前臂后群肌→肱动脉外侧→经肱动脉前(或后)至腋动脉内侧→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深屈肌之间→穿腕管→掌腱膜深面→手掌。三干后股→后束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心肌和腺体。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部感觉器,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脊神经纤维成分: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66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浅、深层肌之间下行→腕部:分支支配前臂后群肌

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67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深支损伤(桡骨颈骨折):伸腕力弱,不能伸指

损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损伤:68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乳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勿损伤此神经

6.胸背神经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6.胸背神经69节段性:每一皮支分布区形如环状的条带,由上而下按神经序数依次排列。三、胸神经前支胸骨角

T2

乳头T4剑突T6

肋弓平面T8脐T10

脐耻连线中点T12节段性:每一皮支分布区形如环状的条带,由上而下按神经序数依次70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分部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根据分布又可分为:躯体神经——体表、骨骼肌、骨和关节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中枢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分部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71神经元(神经细胞):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作用。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Schwann细胞及室管膜细胞。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细胞):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二、神经系统的基本72⑴胞体⑵突起㈠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⑶终末

突起的一部分,参与形成突触和组成神经末梢,分布于外周器官,感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或支配效应器(如肌细胞、腺细胞等)的活动。

树突轴突⑴胞体㈠神经元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⑶终末突起的一部分,参与73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周围突:相当于树突

中枢突:相当于轴突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如脊神经节细胞。①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74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树突

轴突②双极神经元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多75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③多极神经元如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小脑的Purkinje细胞等。

多个树突一个轴突2.神经元分类⑴按突起数目分:③多极神经元如大脑皮层76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影响,把冲动从周围→中枢(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①感觉神经元(传77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部和L5前支组成腰骶干,加入骶丛。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脐T10脐耻连线中点T12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皮支→臂、前臂背侧皮肤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③股前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2.耳大神经:耳廓及其周围皮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78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③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多极神经元)

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2.神经元分类③联络神经元(中79㈡胶质细胞㈡胶质细胞80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由胶质细胞所形成的包被结构所形成。一般而言,组成神经纤维的神经元突起是轴突。

㈢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由胶质细胞所形成的包被结构所形成。81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的形态学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基本活动方式反射(reflex)——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82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

部位。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集聚之处。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

83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或柱。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84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而成的束,又称传导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形成的粗细不等的干。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85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理解表胞体纤维中枢灰质/皮质(脑表面)白质/髓质(皮质下)神经核纤维束网状结构周围神经节神经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理解表胞体纤维中枢灰质/皮质(脑表面)白质/86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可分为: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分布于躯干、四肢;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内脏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周围神经系统指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87脊神经

31对脊神经节前根(运动性)后根(感觉性)脊神经干第一节脊神经脊神经

31对脊神经节前根(运动性)后根(感觉性)脊神经88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心肌和腺体。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带深面→股部:分数支,终支为隐神经→随股神经入收肌管→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足内侧缘。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一部分组成,L4余部和L5前支组成腰骶干,加入骶丛。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马尾:腰骶部的神经根较长,近乎垂直下行,而形成马尾。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89⑴躯体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感受器,将皮肤的浅部感觉冲动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脊神经纤维成分:⑴躯体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感受90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部感觉器,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脊神经纤维成分:⑵内脏传入(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内部感觉器91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脊神经纤维成分:⑶躯体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脊神经92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毛肌、心肌和腺体。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脊神经纤维成分:⑷内脏传出(运动)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和血管的平滑肌、立93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膜脊神经干的分支: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膜脊神经干的分支:94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

灰交通支: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支。脊神经干的分支:交通支: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脊神经干的分支:95后支:细小,明显的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肉和皮肤。脊神经干的分支: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皮肤。后支:细小,明显的节段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肉和皮肤96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皮肤。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粗大,称之。分布于枕和项部97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在人类仅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再分支分布。

脊神经干的分支: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及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在人类仅胸神98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神经胶质(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分隔和营养作用。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集聚之处。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上、中干前股→外侧束是不随意运动神经,为内脏神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支:股部,膝关节前面的皮肤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冲动从中枢→周围(多极神经元)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㈡分支除发肌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握持无力。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的聚集。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如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小脑的Purkinje细胞等。剑突T6肋弓平面T8一般而言,组成神经纤维的神经元突起是轴突。是内脏神经的一个组成部分。皮质:灰质集中于脑部的表层。剑突T6肋弓平面T8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甚。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肌。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胸骨角T2乳头T4㈠组成和位置:C1-4前支组成,位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一、颈丛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剑突99浅支即皮支,自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深筋

膜进入浅筋膜内,有:㈡分支:浅支即皮支,自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深筋

膜进入浅筋膜100㈡分支: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2.耳大神经:耳廓及其周围皮肤;㈡分支:1.枕小神经:枕部、耳廓后面上1/3皮肤;1013.颈横神经:颈前部皮肤;3.颈横神经:颈前部皮肤;1024.锁骨上神经:2-4支,颈前区下部,第二肋以上的胸壁、锁骨上窝和肩部的皮肤。深支多为肌支,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4.锁骨上神经:2-4支,颈前区下部,第二肋以上的胸壁、锁骨1035.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和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于胆囊和肝外胆道等。膈神经损伤: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窒息。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5.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和膈下104㈠组成位置二、臂丛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斜角肌间隙出斜角肌间隙,每干分为前、后股上、中干前股→外侧束→下干前股→内侧束三干后股→后束腋腔内三个束在胸小肌后方分别从外、内、后三面包围腋动脉

C5、6→上干C7→中干C8、T1→下干㈠组成位置二、臂丛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出斜角肌间隙,105锁骨上分支:㈡分支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C5-7),臂丛后方入腋腔→胸廓侧方下降→前锯肌损伤: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锁骨上分支:㈡分支胸长神经:起自神经根(C5-7),臂丛后方106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本干在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皮下: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肤。

锁骨下分支: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107臂丛内、外侧束,内、外侧两根→夹持腋动脉2.正中神经:→肱动脉外侧→经肱动脉前(或后)至腋动脉内侧→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指浅、深屈肌之间→穿腕管→掌腱膜深面→手掌。臂丛内、外侧束,内、外侧两根→夹持腋动脉2.108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肌。2.正中神经: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皮支: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节、远节指背的皮肤。

肌支:支配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和肱桡肌以外的前臂前群109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握持无力。“猿手”

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弱,拇、示、中指不能屈曲,拇110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节背侧面皮肤感觉丧失。

正中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111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3.尺神经→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前臂前面: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下降→腕部→豌豆骨桡侧→腕横韧带浅面分浅、深两支→掌腱膜深面→手掌

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3.尺神经→穿内侧肌间隔→臂后面→尺神112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手背支:手背面尺侧半、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113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侧缘浅出为前皮支;臂丛内侧束→肱动脉内侧白交通支: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支;1.肌皮神经:外侧束→外下穿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降→肌支:臂前群肌;④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髓质:位于大、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多位于特殊感觉器官中,如视网膜双极细胞及前庭、耳蜗神经节的神经元。腰大肌外缘→髂肌表面行向外下方→髂前上棘内侧1cm→腹股沟韧带后方→大腿→穿缝匠肌和阔筋膜→大腿外侧区皮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返支:除拇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第1-2蚓状肌。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C5-8、T1前支大部分组成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和1-3指掌面及此三个半手指的中节、远节背侧面皮肤感觉丧失。躯体神经——体表、骨骼肌、骨和关节肌支:支配耻骨肌、缝匠肌、股四头肌;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灰质与白质混杂交织的部位。见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如脊神经节细胞。⑵按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分:腰大肌和髂肌之间下行→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腹股沟韧带深面→股部:分数支,终支为隐神经→随股神经入收肌管→膝关节内侧→穿出深筋膜至浅筋膜→伴大隐静脉下行→足内侧缘。剑突T6肋弓平面T8浅支:手掌侧面尺侧一个半手指及小鱼际的皮肤;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第3、4蚓状肌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114运动障碍——屈腕力弱,环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不能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拇指不能内收,各指内收与外展运动丧失,“爪形手”。尺神经损伤运动障碍——屈腕力弱,环指和小指末节不能屈,不能屈掌指关节和115尺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甚。

尺神经损伤感觉障碍——手内侧缘为主,以小鱼际和小指感觉障碍为116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三角肌深面肌支→三角肌、小圆肌皮支→三角肌区、上臂上1/3外侧面皮肤

4.腋神经损伤:臂不能外展,臂外旋力弱,不能做梳头、戴帽等动作;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方肩”

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三角肌深面4.腋神经损伤:117后束→腋动脉后方→肱骨肌管→旋向外下,贴于骨面→肱骨外上髁的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肱桡肌、肱肌之间→5.桡神经后束→腋动脉后方→肱骨肌管→旋向外下,贴于骨面→肱骨外上髁的1185.桡神经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面→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5.桡神经浅支→桡动脉外侧下降→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至背119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浅、深层肌之间下行→腕部:分支支配前臂后群肌

5.桡神经深支→行向背侧,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前臂背面→前臂120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皮支→臂、前臂背侧皮肤臂部: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臂部:121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前臂背侧、手背面桡侧半(尤其虎口)皮肤感觉障碍明显。深支损伤(桡骨颈骨折):伸腕力弱,不能伸指

损伤:不能伸腕、伸指,旋后困难,“垂腕”损伤:122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乳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时,应注意勿损伤此神经

6.胸背神经臂丛后束→伴肩胛下血管下行→支配背阔肌6.胸背神经123三、胸神经前支12对1~11对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12对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称肋下神经三、胸神经前支12对124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侧缘浅出为前皮支;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斜向下内,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并进入腹直肌鞘,在腹白线附近浅出为前皮支。

三、胸神经前支胸间内、外肌之间、肋间血管下方,循各肋沟前行125肌支:支配肋间肌、前外侧群腹肌皮支:胸、腹壁皮肤和胸腹膜的壁层,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第2~4肋间神经前皮支也分布至乳房。

三、胸神经前支肌支:支配肋间肌、前外侧群腹肌三、胸神经前支126节段性:每一皮支分布区形如环状的条带,由上而下按神经序数依次排列。三、胸神经前支胸骨角

T2

乳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