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_第1页
《旅游地理学》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_第2页
《旅游地理学》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_第3页
《旅游地理学》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_第4页
《旅游地理学》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2.1旅游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涵12.2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框架22.3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3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旅游地理学(LisleS.MitchellandPeterE.,1991),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际旅游地理学期刊《旅游研究年刊》(AnnalsofToursimResearch)于1991年出版了《旅游社会科学》专辑,表明了其将旅游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构想(申葆嘉,1996)。早期的国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系统学等方面围绕旅游基本概念、性质及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流、旅游者空间行为、旅游规划、旅游地演化、旅游环境地理、旅游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出版了英国罗宾逊(H.Robin-son)的《旅游地理学》、南斯拉夫阿姆布洛热维奇(J.Ambrozich)的《旅游地理学》、俄罗斯科特梁罗夫(E.A.Kotlyarov)的《休憩与旅游地理》、日本浅香幸雄的《观光地理》、美国马特勒(M.Mat-ley)的《国际地理学》、加拿大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L.J.Smith)的《游憩地理学》和冈恩的(C.Gunn)的《旅游规划》等一批高水平的著作。引例:旅游地理学是学术繁荣还是理论薄弱?

自20世纪70年代旅游地理学传入中国大陆以来,其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陈传康早在1973年就开始倡导城市要结合旅游地理进行研究(何林福,2013)。郭来喜先后于1982年、1985年和1988年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保继刚,2009)。楚义芳(1989)就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旅游空间组织以及旅游流等地理研究问题做了理论和方法探讨。保继刚(1999)等编著的《旅游地理学》的出版,成为当时国内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为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趋于多元化,跨学科交流不断增多,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旅游地理科学研究正在不断走向繁荣。但是,由于旅游地理学对相关学科的依附性较强,加上旅游现象十分复杂,研究内容繁多,主题比较分散,旅游地理学一直缺乏较强的概念基础和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才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旅游地理学理论内涵和框架体系等实质性的问题上来。不过总体而言,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多集中于旅游学层面,专门探讨旅游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思考:旅游地理学是学术繁荣还是理论薄弱?旅游地理学尚未形成公认的核心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目前仍处于库恩(ThomsS.Kuhn)所述的“前范式”阶段,需要推动旅游地理学研究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不断深化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构建和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2.1旅游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内涵2.1.1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吴传钧,1991;陆大道,2002)。2.1.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应该将旅游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2.1.3旅游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1)基于认识论的观念。2)基于本体论的观念。3)基于方法论的观念。2.1.3旅游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图2-1旅游人地关系的理论架构【同步思考2-1】问题:为什么说旅游人地关系是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核心?旅游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同步案例2-1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部,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拥有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和位居全国第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加上复杂的山川地貌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山西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省。但是,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长期以来由于过分依赖煤炭等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同时对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问题:请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山西省为什么以旅游业为先导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山西省正在大力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依托“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山西,晋善晋美”的旅游品牌形象,以构建山西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推进旅游集聚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旅游要素建设、营销创新、服务提升和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和处理好旅游人地关系矛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我国文化旅游强省、中国新兴的山水避暑休闲胜地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分析提示: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人”是主因,“地”是基础,人类的资源开发等社会经济活动过度索取资源和破坏环境,导致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和优化人地关系,促进人地之间协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以旅游业为先导可为带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业本身需科学发展,确保旅游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2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框架2.2.1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1)以“人”为视角的旅游地理科学理论2)以“地”为视角的旅游地理科学理论3)以“人地综合”为视角的旅游人地关系理论(核心)图旅游地理学理论框架体系(黄震方,2015)问题:如何理解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同步思考2-2】理解要点:基于人地关系的理论视角,充分考虑旅游地理学旅游性、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属性,构建以旅游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为基础,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融合相关学科理论的旅游地理学理论框架,突出旅游行为理论、旅游流理论、旅游资源理论、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理论、旅游系统论与人地协调论、旅游空间结构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核心理论。2.2.2旅游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创新1)以旅游人地关系为视角,创新学科特色按照旅游人地关系“要素与结构—特性与演化—作用与机制—协调与优化”为研究主线,探讨旅游地理学的核心科学问题。2)以建立学术规范为前提,创新研究范式应培养正确的研究观念、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运用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等科学研究范式,共同创建本学科的研究过程规范、成果表达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为研究者有效解决旅游地理科学问题提供共同遵循的科学范式。3)以解决科学问题为重点,创新理论成果以“人”为主题、以“地”为主题、以“人地综合”为主题等的旅游地理科学问题。4)以系统综合集成为手段,创新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质性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多视角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现代分析方法。5)以服务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应用价值基于“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提升”的思路,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提炼出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旅游实践,在创新应用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业务链接2-1质性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质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具有如下特点:①质性研究是自然式探究;②质性研究重视描述;③质性研究重视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资料来源: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9)深入剖析2-1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有何不同?解析提示:一是着眼点不同;二是依据不同;三是手段不同;四是结论表述形式不同。2.3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2.3.1旅游行为理论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在认识、购买、消费和评估旅游产品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旅游动机行为

旅游决策行为旅游空间行为

旅游行为1)旅游动机行为概念:“动机”Motivation源自“激励”Motivate,含义是促使人们以特定的方式采取行动或激发兴趣。心理学指出,动机是行为个体内在心理因素。故,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旅游动机,谢彦君(2004)指出:“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促发、受社会观念和规范准则影响、直接规定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旅游行为发生的心理模式如下图:心理失衡产生内驱力旅游需要意识反映旅游动机行为的直接动力来源旅游行为解决心理失衡的途径旅游动机的主要理论模型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推——拉动机模型3)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4)基于个性的旅游动机模型2)推——拉动机模型英国学者格拉戴恩(Dann,1977,1981)提出。“推力”因素是指旅游者内心存在的无形的旅游需求,是一种由旅游者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造成的旅游者为摆脱日常环境而离开居住地到目的地出游的作用力,如:逃避和摆脱、休息和放松、冒险和刺激的内在需要;“拉力”因素是指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上的旅游吸引物(如:阳光、海滩、民俗、文化等)对旅游者的吸引使其离开居住地到目的地旅游的作用力。“推力”因素可解释人们为什么要出游;“拉力”因素可解释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某个旅游地而非其他旅游地。3)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艾泽欧-阿荷拉(Iso-Ahola,1982)试图用“逃逸因子”(EscapingElement)和“追求因子”(SeekingElement)来解释人们的旅游动机。“逃逸因子”是指旅游者为了摆脱其所处的个人环境或人际环境的心理需求;“追求因子”是指旅游者想通过旅游活动获得心理上的回报的一种心理诉求。人们旅游的动机就是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或人际矛盾,并获得个人与人际关系的补偿与回报。4)基于个性的旅游动机模型美国学者普洛格(Plog,1974)指出,旅游者的个性是影响旅游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人的个性分类构建出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旅游动机谱。谱的两端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旅游动机,两端之间有一系列连续的、过渡的心理动机类型,极少数人处于旅游动机谱的两个极端,绝大多数人属于中间类型,总体呈正态分布。旅游者产生的外动力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inO-Dpairs)。旅游地理学着重研究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O-D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产生梯度力→导致游客、物质、货币在空间上的移动(旅游流)→形成旅游地和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人们外出旅游的外动力)。产生和制约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1)互补性(基本条件)(2)替代性(制约条件)(3)可进入性,也称可达性(accessibility)(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观看2)旅游决策行为决策,是指人们为达到某一预定目标,运用逻辑思维选择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的过程。旅游决策则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环境 最大效益的原则 旅游偏好

(1)感知环境界定: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表现形式:旅游地形象宣传感知距离(以克服客观距离所耗费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比较左右两组图,看它们的风景质量差异是否显著,看哪一组风景更壮观、更吸引人?如果这两者与客源地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相邻城市等级都类似,而你正想去瀑布景区游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还是没有特别的爱好倾向呢?实际左边一组是黄果树瀑布的照片,右边一组是十丈硐瀑布的照片,这时再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里去旅游呢?你的选择前后发生了变化吗?为什么?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的规模和区位条件比较瀑布名称规模名称相距最近的市级居民点人口(万人)距离(km)高度(m)宽度(m)黄果树66.881.2贵阳89150十丈硐71.568泸州53.478本表引自陈建昌等,19881986年与1997年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游客人数比较

瀑布名称1986年1997年黄果树450000346000十丈硐3002000(单位:人)年份比如我们来一首大名鼎鼎的诗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伟大诗人李白在游玩庐山时对庐山的三叠泉的赞叹,也为三叠泉赢得了千古名声。如果你到了庐山,你是否想去三叠泉看看呢,实际上三叠泉偏离庐山主景区,但大部分游人不辞劳苦,跋涉去看一看伟大磅礴的三叠泉瀑布。(2)最大效益的原则界定:是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效益,受感知环境的限制,是最满意的效益,而不是最优的效益。表现形式: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选择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

近邻效应国际旅游者对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国际旅游者对美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近邻效应正效应:聚集效应负效应:阴影效应皖南的九华山、齐云山在黄山的阴影区内;北京数量不菲的景点处在长城、故宫、颐和园的阴影内;苏州众多园林则处于狮子林、拙政园的阴影区之内。如何消除阴影效应?通过旅行线路设计,将这些景点与区内最著名的景点连接成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克服阴影效应,变相互抑制为依附发展的途径之一。(三)旅游偏好界定: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过程中,因各自国情、民俗习惯以及个人兴趣、能力、爱好和性格不同所形成的特征差异。影响因素:居住环境、个性心理、年龄、职业、学历、性别①居住环境影响旅游偏好徐菊凤: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旅游学刊》,2006年第8期。北京市居民的旅游产品偏好②个性心理影响旅游偏好旅游者心理类型与旅游目的地选择的Plog模型自向型类自向型中间型异向型类异向型熟悉的安全的陌生的危险的选择的旅游地旅行的距离近距远距③年龄影响旅游偏好家庭生活周期阶段旅游者特征旅游活动特点单身阶段新观念代表者,身体活动能力强,处于事业初创阶段旅游活动能力强,喜欢富有刺激性的、体力消耗大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较为积极新婚阶段收入较高,自由性强,消费以现在和将来为导向旅游能力强,更加偏好度假休闲旅游满巢阶段(子女不足6岁)活动自由性低,消费以将来为导向旅游可能性较低满巢阶段(子女6岁以上但未独立)活动自由性低,消费以将来为导向选择家庭式旅游活动空巢阶段自由度高,经济富裕有储蓄,消费以现在为导向旅游消费较为频繁,尤以豪华型旅游居多鳏寡阶段退休,有一定储蓄和财产,消费以现在为导向通常选择节奏缓慢、知识型、保健型旅游产品家庭与旅游行为(吴必虎,王斌)④社会阶层影响旅游偏好社会阶层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水平上上层很注重旅游服务豪华下上层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奢侈上中层更注重旅游情趣中高档中层只注重适合自己水平的产品和服务中档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据马耀峰修改)⑤性别差异影响旅游偏好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并更倾向于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

——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旅游学刊》,2006年第1期。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旅游决策的主要理论模型旅行距离决策模式(一)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普雷德1967年)①H11~HNN为全部旅游目的地H51H11H12H13H14H15H21H31H41H22H32H42H52H33H23H24H25…H1N…H2NHN1HN21…HNN………可达机会(X)感知机会(Y)0②只有可感知的旅游地和旅游者有经济能力到达的旅游地才可以进入旅游决策(现实机会)③如果决策者愿意花更多的钱旅游,则可达机会将增加,如果决策者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获得旅游地信息,则感知机会将增加,最终使进入决策的旅游地数量增加。无锡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与可达机会(图3.8)无锡武夷山嵩山岳阳普陀千岛湖敦煌九寨沟峨眉山大理贡嘎山①随距离增加,可达机会迅速减小②随旅游地知名度减小,感知机会减小。(二)旅行距离决策模式1、旅游无差异曲线2、旅游消费可能线3、最佳距离决策1、旅游无差异曲线500公里距离的最低价格500公里旅游无差异曲线飞机五星级3000元卧铺三星级1200元硬座招待所500元货车露宿200元①在同一距离上,价格与不适成反比500公里距离内的最小不适②不同的旅游距离有不同的旅游无差异曲线当价格定下来后,随旅游距离增加不适也增加。2、旅游消费可能线费用不适在可承受的最高旅游费用,能承受的最大不适(旅游方式)下,费用与不适具关系:例:1200元距离最大不适最高费用例:硬座+招待所+快餐费用越高,不适越小不适越大,可达距离越远旅游者的旅行可能距离在最高费用下能承受的最大不适范围内。3、最佳距离决策例:1200元费用不适最高费用旅游消费可能线1200元A1A3A2B1B3B2不适价格500公里1000公里2000公里飞机五星级卧铺三星级硬座招待所1000元将旅游消费可能线与旅游无差异曲线重合,其切点所在的距离线就是最佳距离。在此距离下的费用与不适都比较合适。旅游者效用均衡分析方法:1.无差异曲线和偏好。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旅游产品的所有组合,它表示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能给旅游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或满足程度。偏好:对于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旅游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了旅游者对不同产品组合效用的评价。2.预算线预算约束表示在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旅游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全部可自由支配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旅游产品的各种组合。假定旅游者只消费X和Y两种旅游产品,在旅游消费支出和旅游价格制约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算可用以下公式表示:I=PXQX+PYQYI——旅游者用于旅游消费的预算支出;PX,PY——分别为旅游产品X和Y的价格;QX,QY——分别为旅游产品X和Y的购买量。旅游者效用均衡分析的步骤:①收集资料。②制作比较表。③进行比较分析。④进行计算分析。案例:旅游者在云南旅游的效用均衡分析已知:旅游纪念品单位价格20元,日食宿平均花费150元旅游者消费满足的旅游产品组合表所占比例%8001550500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引自吴必虎等,1997)距离S/km37%24%21%500km以外的广大空间,仅分割了城市出游市场的18%,其中500-1500km占12%,1500km以外占6%。中国城市居民出游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内。认识需要信息收集评价对比旅游决策过程3)旅游空间行为狭义的旅游空间行为即为旅游者在地域移动中发生的旅行和游览行为,旅游动机行为和旅游决策行为是旅游空间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距离衰减与递增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空间等级层次性规律尺度涉及的空间范围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省际、全国、国际省内、地区(市)内县(市)内、风景区内三个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大小(一)旅游空间行为的层次及特征(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2)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旅行路线影响旅游结果青岛崂山连云港花果山课堂练习:看图并选择

假设你从未到过北京,而现在你有三天的时间前往北京旅游,不考虑费用限制的情况下,大致画出你3天的行程图。

参考:(1)北京人给外地游客推荐的三日游路线;(2)旅行社制定的北京三日游路线;(3)游客关于北京三日游路线的经验分享。课后练习:

(1)假设你从未到过安徽地区,而现在你有三天的时间前往安徽地区旅游,不考虑费用限制的情况下,大致画出你3天的行程图。(2)假设你是一名导游,需要你向外地游客介绍安徽地区的三日游路线,请制定出路线并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二)旅游者空间行为的模式

直游式枝游式环游式直游-环游式基营式①直游式

图例

客源地

目的地

路径城郊旅游“环城游憩带”案例:环城游憩区,广佛都市圈的生态卫星城——龙门县永汉镇(1)南昆山森林公园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南昆三寨谷森林度假村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案例:环城游憩区,广佛都市圈的生态卫星城——龙门县永汉镇(2)②枝游式

图例

客源地主要目的地次要目的地路径③环游式

图例

客源地

目的地

路径大尺度范围的出游,国际尺度或区域省际尺度④直游-环游式

图例

客源地

目的地

路径国内省际尺度⑤基营式

图例

客源地

目的地

二级旅游地

路径一日游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背景与情景:旅游业在珠三角都市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广东旅游年鉴抽样调查部分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江西、广东是珠三角都市圈主要的国内客源地。广东省,尤其是小珠三角内部旅游者约占珠三角都市圈国内旅游者总数的一半,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外省旅游者主要来自于邻近省区,东部出游能力较强的北京、上海和江、浙两省在珠三角都市圈旅游客源中占据相当份额。通过以上述客源地2009-2011年度全国前100强旅行社为统计对象,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发现珠三角都市圈各客源地旅游空间行为模式见表4-5.(资料来源:陆林,汤云云.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1):10-18.)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和肇庆)为小珠三角都市圈,小珠三角都市圈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为大珠三角都市圈。问题:通过表分析珠三角都市圈最主要的旅游空间行为模式是什么,各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哪里,以及该客源市场选择这一空间行为模式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分析提示:基营式是珠三角都市圈最重要的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完全环游式、单目的地式、往返式和区域环游式所占比重依次降低。具体来看,基营式以广东以及中远程的四川、长三角地区和北京客源为主。完全环游模式以近程广东、中远程的湖南、湖北以及上海、北京在大珠三角都市圈的旅游活动最为显著。单目的地模式以小珠三角都市圈9个城市客源为主。往返模式在各客源地均有分布,北京、上海、江浙两省的旅游者在大珠三角都市圈范围内进行旅游活动时,往往以香港为交通枢纽在港澳两地进行联游,返程前多回到香港,采用此模式返回客源地。区域环游模式除了广东省,其余客源地均有分布。2.3.2旅游环境理论旅游环境是围绕某一旅游中心事物而客观存在的周围相关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和。旅游环境系统三重结构特征2.3.3旅游系统论与人地协调论1)旅游系统论旅游空间系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主要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组成。旅游功能系统:Mill和Morrison(1992)把旅游系统看成是由需求、旅行、旅游地和营销4部分组成。旅游系统的特征:

①整体性,②关联性,③层次性,④动态性,⑤开放性,⑥地域性。2)人地协调论基本内涵:①地对地的协调;②人与地的协调;③人与人的协调。主要内容:①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②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③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④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⑤协调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⑥协调代际之间的发展关系。旅游发展必须以协调人地关系为重要思想,不断协调好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源增长、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旅游地区协调发展等关系。3)系统论与人地协调论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为旅游地理学提供了系统思维为旅游地理学提供了方法基础为旅游地理学提供了应用工具2.3.4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稳定期、停滞期、衰退期(或复兴期)六个阶段。在具体旅游地的研究中,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旅游地的个体情况进行差别化的具体分析,选取模型中的阶段而加以灵活的应用。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980年由加拿大旅游学家巴勒特(R.W.Butler)将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念引入到旅游休假地管理研究中。即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逐渐退出市场的过程。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图:

探查阶段(exploration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stage)

停滞阶段(stagnationstage)

衰落或复苏阶段(declineorrejuvenationstage)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游客零散而自发,无旅游设施,环境自然一旅游者在塔斯沟露营福寿山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游客增多有管理机构有简单的服务设施有专门的交通对当地环境有一定影响乳源大峡谷盘石山庄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旅游市场成熟,设施趋于现代化,旅游者数量增加加快,经营控制权转到外来公司手中,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韶关丹霞山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韶关南华寺①游客增长速度放慢(仍有增长)②旅游地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结合③旅游地内部分区明显④旅游活动对当地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①旅游者人数达到高峰②旅游地不是一个旅游者感到特别时髦的去处③旅游设施过剩④人造设施逐步取代自然与历史景观庐山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衰落:①游客量明显减少需靠一日游维持旅游地运转②旅游地逐渐失去旅游功能,原有旅游设施被改变功能③形成旅游平民窟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1、探查阶段2、参与阶段3、发展阶段4、巩固阶段5、停滞阶段6、衰落或复苏东莞旅游业在非典过后重新振兴复苏——游客量重新上升,旅游业重新启动①增加人造景点——拉斯维加斯②开发新的旅游资源③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因素消除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复苏衰落深度开发卓有成效较小规模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保护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竞争能力降低战争、瘟疫或其它灾难性事件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实际旅游地的演化过程来对Butler的模型进行验证。Lundtorp和Wanhill(2001)支持了Butler的S行曲线。大部分学者虽然赞同周期理论的基础命题假设,即旅游地有一个由起步经盛而衰的过程,却提出了与Butler生命周期模型不一致的旅游地发展阶段划分。Hoviner(1982)、Getz(1992)、Strapp(1988)、Priestley和Mundet(1998)、Agarwal(2002)。(1)曲线的验证Butler曲线是对旅游地发展周期的高度抽象和理论提炼。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曲线有各种变形。旅游者人数时间产品一产品二产品三总体生命周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组合成分(据Haywood,1986,有修改)某些高等级文化遗产某些主题公园时间旅游者人数目的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两种变形郭鲁芳(1998)总结了四种典型的旅游产品形态,即“增长—衰退—成熟”形态、“循环—再循环”形态、风尚型、扇贝型。“增长—衰退—成熟”形态“循环—再循环”风尚型扇贝型双周期曲线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兼与杨森林商榷,旅游学刊,1997。长周期是指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的周期;短周期则是指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未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它可能完整也可能不完整。在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双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短周期将告诫人们旅游地若不作出复兴努力,那么它终将会“中途”衰落下去;长周期则是预示在未到最终衰落及消亡之前,旅游地永远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贾玉成(2004)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划分的判断方法总结为定性判断法和定量判断法两种。定性判断法包括:特点分析判断法和类比分析判断法。定量判断法包括销售增长率法和供需比例法。(2)阶段划分方法张惠等(2004)提出了一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演化模型:式中:r为游客增长率,Sm为目的地最大游客增长极限,c为因竞争而导致的其他旅游地对游客的争夺率。(3)阶段的“拐点”杨永丰等(2007)研究了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转折点,即“拐点”。拐点出现,表明旅游地发展速度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拐点”具有很好的预警功能,可以作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预警点”。对“拐点”的正确判断可以提前预测旅游地的变化趋势,并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延长旅游地的繁荣期。(4)阶段特征更多学者对旅游地演进现象的研究主要并不在于阶段划分上,而是集中于对各研究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Meyer-Arendt,1985)。Getz(1992)在Butler曲线基础上,明确了各周期阶段的特征。阶段特征的研究加强了周期理论对旅游地演进现象的描述力,使人们能够更容易地判断旅游地所处的周期阶段。(5)阶段影响因素针对旅游地出现的不同生命周期演化现象,学者们还具体分析了影响生命周期演化的因素。总结发现:内部因素(影响旅游产品供给的因素):区位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质量和承载容量、发展速度、旅游经营者的决策、规划和管理、当地居民的观念变化、居住模式、旅游投资者的作用等;外部因素(影响旅游产品需求的因素和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包括游客类型和心理变化、国际供求关系市场、其他旅游地的竞争等;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城市的整体衰退、突发事件(如能源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等)、社会背景(如殖民历史)等。推动旅游地演进的力量结构(Haywood,1986)推动旅游地演进的有七种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七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旅游地的演进过程。生命周期现象是旅游产品供需关系变化的一种反映。对于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关系,旅游规划师应十分重视。Cooper评价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要贡献:一是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以及作为预测工具;二是指导旅游地规划和管理方面,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以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三是生命周期的解释模型若能与供求双方的变量完美结合起来,很可能成为旅游一般理论的源泉。(6)评价和预测但也有许多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预测功能提出了质疑。由于“运用这个模型进行预测的最大困难在于其不确定的自然因素”(Cooper和Jackson,1989),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旅游地是一个不断持续变化的过程,因此旅游地生命周期最多只是一个比较好的事后诊断工具(Choy,1992)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artin和Uysal(1990)认为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规划,为了避免旅游地的衰退,应在早期制定好旅游发展规划,并在随后的阶段不断地改变管理措施。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旅游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地的影响不同,旅游产品的构成因素和开发策略也将有针对性地发生变化。Kotler等(2006)提出了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将采取的不同开发规划策略(见表)。李经龙、郑淑婧(2005)也提出了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旅游产品动态变化过程(见表)。(7)应用研究在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探讨过程中,众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旅游地复兴措施。Butler指出,旅游地复苏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Holloway和Plant(2004)提出了三种解决办法:升级产品、开发新产品和产品可持续发展。DiBenedetto和Bojanic(1993)也提出了三种延长生命周期的办法:开发新的吸引物;开发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重新定位客源市场。可见,旅游地复兴的关键的在于产品更新和市场拓展。因此,Holloway和Plant(2004)提出了一个产品选择矩阵,根据市场与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组合,新产品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开发方式;Fyall和Garrod等(2003)也根据市场与资源的组合情况,提出了类似的四种产品更新类型:“追随型”、“灵感型”、“新版型”、“奇观型”产品。案例分析:无锡灵山景区的成长过程与阶段性演进灵山景区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的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景区占地2000多亩,自1994年开始投资建设,先后建成灵山大佛(1997)、九龙灌浴(2003)和灵山梵宫(2008)三期工程,现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和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灵山是依托佛教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案例,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型文化旅游区,其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依据灵山景区1998-2009年景区逐月游客统计数据、景区经营数据与财务报表以及部分实地旅游调查数据,综合运用Tramo/Seats季节调整方法进行了尺度解析,进而利用多峰拟合方法乘法模型提取趋势中波动特征进行了测度,揭示了灵山景区游客演变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如图2、3所示)。其演进过程经过探索、起步期,充实发展期后,现在正处在快速发展期(表2)。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化是其生命周期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尺度上表现为趋势性分期,在小尺度上表现为波动结构变化,而文化资源、市场需求、旅游投资和产品升级等因素成为主题型文化旅游区阶段性演变的重要动力因素。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灵山景区的案例研究,结合文化旅游区的特点构建了主题型文化旅游区发展演化的理论模型,即主题型文化旅游区演化的生命周期可分为探索、起步期,充实发展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停滞期和衰退或复兴期5个阶段,其中探索、起步期和充实发展期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期,而快速发展期,稳定、停滞期以及衰退或复兴期则分别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期、成熟期与衰退或复兴期(如图2-20所示)。资料来源:黄震方,俞肇元,黄振林,等.主题型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66(6):831-841.

问题:

1)请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无锡灵山景区的演化阶段与演化特点。

2)你认为无锡灵山的成长、演化和发展给相关文化旅游区有哪些启示?2.3.5旅游地空间竞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旅游地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一般而言,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型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产生互补作用。但由于旅游者的空间尺度不同,他们选择旅游地的级别也不一样,因而也会产生竞争。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一)目的地空间相互关系(二)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一)目的地空间相互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该目的地在所在区域的旅游需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补充关系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时间约束预算约束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竞争关系

同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说明: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回顾1.张凌云(1989)从目的地交叉弹性分析空间竞争2.保继刚、梁飞勇(1991)对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3.保继刚、彭华(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研究了名山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关系4.保继刚(1995)以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石林为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观旅游地空间竞争关系5.王衍用(1993,1999)先后提出“热影区”、“阴影区”概念6.许春晓(1993)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屏蔽”概念,并力图对主要要素和机制做综合反映7.许春晓(2001)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资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并构建了绝对和相对屏蔽指数模型.引力模型1.源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2.Crampon(1966)旅游地引力模型T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间旅游流量Pi客源地i的人口计量(规模等)Aj为目的地j吸引力计量Dij客源地i与目的地j间距离G、b为经验参数3.以Crampon(1966)为基本模型的两地竞争力比较(1)存在距离衰减规律(distance-decay)(2)假设前提:旅游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可选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不存在竞争目的地之间的信息差异信息差异与Middleton(1999)”刺激----反应”模型旅游地吸引力旅游地吸引力指目的地的景观、设施、服务、知名度、游客关于其意境意图的强弱等若干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对旅游者的诱惑强度。本质上是旅游资源子系统与旅游客源市场之间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目的地对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1.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区别2.旅游吸引力是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针对性、主体性、变动性3.旅游吸引力的三层次主体吸引力:旅游景区(primaryproducts)辅助吸引力:其他设施及服务secondaryproducts整体吸引力:形成几个推断旅游产品,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三者有何区别旅游吸引物是英文直译过来的,虽然也有旅游资源一说,但国内一般统一叫旅游资源,二者一般没有区别。旅游产品是基于旅游资源之上开发出来的,广义的有各种类型,比如线路,纪念品,度假区等等,狭义上旅行社的旅游线路是主要的旅游产品之一。

比如,黄山是旅游吸引物,也是旅游资源,旅行社的黄山三日游是旅游产品,商店里的黄山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商品,也是广义上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三层次说形成的推断1.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整体吸引力:过分强调主体吸引力的表现和危害2.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向目的地整体意义上的“路径回归”:大旅游3.目的地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点)创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

安徽大旅游安徽旅游大皖南、泛巢湖、新皖北三大板块为主线,以黄山、合肥、亳州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为切入点,通过内外景结合,情景交融等电视手段,充分展示安徽大旅游魅力形象。另一层含义就是扩大和做大市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换(广度数量型)新资源的角度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品牌化角度(深度质量型)资源优势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层次三层次二层次一管理服务组合市场关联配套基础条件等案例一: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名山是以具有美感的、典型的山岳自然景观为主体,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环境优良的山地空间综合体(谢凝高,1987)。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遍在性旅游资源:中国第一、第二批公布的8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巾,名山约占50%,分布在全国19个省,再加上省级、地方级的名山,数量更多。共性大,个性强:名山的外部特征来看,名山的共性很大;名山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产物之一,每一座名山的发展都与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科学文化艺术水平、宗教传播等休戚相关,具体到某一座名山,它又具有强烈的个性。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从旅游者行为层次来看,游览观光、休疗养度假和宗教朝拜、科学考察三个旅游行为层次在名山中都能体现,不同的名山功能不一样,有的较单一,有的同时具备几种功能。如五台山的宗教旅游,庐山的避暑和观光特性,黄山观光为主。一般来讲,以观光为主要特点的名山游客重游率比较低,以休疗养避暑为主要功能的名山游客重游率较高,以宗教旅游见长的名山有一个较为稳定的,重游率高的香客市场。中国十大名山安徽黄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晒布岩武夷山最大的岩石晒布岩位于六曲溪北天游峰下的晒布岩,又名仙掌峰。这是一座如刀切、似斧劈的巨大岩壁,直上直下,阔大平坦,高达500米,宽约1000米,宛如一扇巨大的屏风挺立于天地之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岩石。由于长年流水的冲刷,岩壁上布满了几百道直泻而下的流水痕迹。每当阳光西照在岩壁上,那一条条一缕缕的痕迹就愈发分明,宛如仙人晒布,故名“晒布岩”。周围景点有伏虎岩、司马泉、隐屏峰、接笋峰、响声岩、小一线天等,为武夷景点的精华之地。玉山主峰玉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2.3公里,海拔3997米,不仅为台湾最高山峰,也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山地多森林,目前仍有原始森林分布,材用、药用和化工用植物资源丰富。玉山国家公园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台湾的中央地带,群峰并峙,百岳高山多达30余座。

花岗岩名山特征:断层发育而形成悬崖峭壁、山峰明显、雄伟险峻。代表:泰山、华山、衡山、九华山、黄山、天台山岩溶景观的基本特征:

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造型丰富。代表:漓江山水:位于广西沿漓江桂林至阳朔一线;其主要景观:漓江两岸峰林孤峰,地下溶洞;

路南石林:位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其主要景观为:岩溶峰林;兴义万峰林安徽九华山兴义万峰林兴义万峰林--位于马岭河峡谷中下游东西两岸,该景分为东峰林、西峰林两大景观。整个峰林从海拨二千多米的七捧高原边沿和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逶迤连绵到安龙、贞丰等地。西北高,东南低,向万峰湖、黄泥河倾斜。上线以海拨一千六百米左右的高寒土山为界,下线至海拨八百米左右的亚热带红壤土山,形成一个环形山带。长二百多公里,宽三十至五十公里,兴义市境内有二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广东丹霞山广东丹霞山在距今1.4亿年到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到距今7000万年以后,低壳上升而逐渐遭受侵蚀,在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多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类似于丹霞山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地貌被称为“丹霞地貌”,就是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