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_第1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_第2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_第3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_第4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网络规划方法物流网络规划评价企业物流网络规划行业物流网络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城市物流网络规划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企业物05区域物流网络规划05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物流刮花的思想,原则、目标、意义、方式方法。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情况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和区学习任务明确世界几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如北美经济去、欧洲经济去、东盟经济区等,国内几大发达经济区的特点,如珠江三角经济区、长江三家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等。哥哥经济区域的物流规划应该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找出特定时间段的重点发展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任务明确世界几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如北美经济去、欧洲经济去导入案例——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导入案例——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区域物流发展条件(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区域物流发展条件(机遇)长三角地区经济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生产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较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近年来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区域。二省一市的合作力度增加——更多的企业向长三角快速聚集“经济一体化进程”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经济现状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经济发展新形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变成两省一市由原来的“最强的区域之一”变成“最强的区域”区域面积增加近一倍区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6.3%增加到11.03%。区域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原来18%增至24%经济发展新形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变成两省一市由原来的“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长江三角洲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和机遇,但纵观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

长江三角洲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长三角区域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经济总量逐步上升,使得物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持续增长。长三角周边港口、高速公路、内河及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并且正在着力建设以港口为战略合作重点的区域一体化大物流。

长三角区域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由此显示了在中国长三角港口居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无可争议的地位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已经在中国所有城市群落中一枝独秀。统计表明,仅在长三角区域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一类港口有35个之多,全国范围内14亿吨级港口中,位于长三角区域的有五个港口。同时,港口中贸易总额与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由此显示了在中国长三角港口居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无可争议的地位长

但是,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造成了人为的混乱和重复建设,这表明行政壁垒的障碍相当严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内耗、低效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的区域。但是,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以上海主要物流园区分布为代表以上海主要物流园区分布为代表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需要改善;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快速交通体系完备性和充分性有限;人才紧缺束缚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物流效率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实际上,上海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达18%,而美国是5%;上海的国际物流服务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贸易进出口,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服务费用高水平低、物流服务商竞争力弱、基础设施较薄弱等。报告预测,上海的单位物流成本每降低1%,将导致进出口额增加50.39亿美元。可见,建立高效完善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是提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物流效率提出了与国际接思考:根据上述介绍,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内容回答“物流园区规划”和“经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思考:根据上述介绍,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内容回答“物流园区规划”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指地理上某一范围的地区。在经济上,主要指经济区。区域的划分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经济区——又称为综合经济去,在劳动抵御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智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指地理上某一范围的地区。在经济上,主要指经经济区域的两大作用经济区域的各组成地区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各地区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要做到畅通快捷,重大基础设施要尽量做到共享。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要尽量以经济区为依据,确定空间布局,做到各经济区内部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集约)经济区域的两大作用经济区域的各组成地区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通常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通常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非均衡发展理论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提出不单指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与发展,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非均衡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的主要思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干比较优势明显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第二,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增长极,并确定其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第三,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重点开发较高级别的中心城市和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点轴开发模式往往成为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首选的空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理论的主要思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思考点——轴开发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思考点——轴开发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andPeriphery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恰恰相反,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andPerip例如,东南亚规模制造资源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维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二者在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他认为,技术进步首先发生在“中心”,并且迅速而均衡地传播到它的整个经济体系,因而“中心”的经济结构具有同质性和多样性。所谓的“同质性”,是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贯穿于“中心”国家的整个经济;而其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明,“中心”国家的生产覆盖了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在内的、相对广泛的领域。“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则完全不同:一方面,“外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专业化的,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源被用来不断地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而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依靠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还是异质性的,即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的经济部门(如生计型农业)与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同时存在。例如,东南亚规模制造资源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补充阅读资料通过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知识共享,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使运作效率提高。例如美国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公司与MTC(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合作,由AT&T的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联合对新型笔记本电脑进行系统设计和外观设计,通过MTC联系并组织制造,充分利用该公司在日本和远东已有的制造网络快速完成制造,使AT&T确定开发新产品之后的第四个月,新型的Safari笔记本如期在Comdex展示会上展出,次年春季开始上市销售,直接帮助AT&T在当年美国笔记本电脑产品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补充阅读资料通过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思考中心——外围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思考中心——外围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中国经济区划中国经济区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地带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另一个是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经济地带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也就是区域物流网络规划三大经济圈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经济圈土地面积合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人口合计为1.48亿,占全国的11.68%,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GDP的34.66%,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三大经济圈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区域物流网络规划(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2)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3)京津唐地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含港澳台)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个陕、甘、宁新、青、藏川、滇、黔渝10个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优越较优越较差雄厚较薄弱薄弱低较高高较低低较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

2.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方向: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海洋渔业基地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能源、矿产优势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5.外贸:边贸优势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能源、矿产优势1.晋煤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1.工农业基础薄弱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3.交通落后4.生态恶化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内涵体系组成规划发展对策主要内容内涵体系组成规划发展对策一、区域物流的内涵《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未对其定义,在国际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定义也尚未统一。以经济学中的区域为基础,研究该区域内物流活动的规律。区域物流的一般含义是在一定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一、区域物流的内涵《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未对其定义,在国际学二、区域物流体系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及一个企业群体。三大领域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于产业发展、规范化、具有政府主管部门协同能力的政策环境。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协作群体二、区域物流体系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1)三大服务领域(分类)区域内物流配送是完善*的主要手段消减企业库存加快周转目标: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配送服务体系。区域间物流(1)选择运输;均衡物流物流中心(2)集约化、标准化、效率化(3)建立经济信息网和EDI交互系统目标:高时效性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目标: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1)三大服务领域(分类)区域内物流配送是完善*的主要手段消区域内物流例子补充例:日本的“宅急便”-宅配便:小型定形物,重量30公斤以下的商品。以运费和运送时间为主要因素的运输服务。运输方式由业者任意利用铁路、国内海运、自动车、空运等。运费制度以货物一件重量、明确价格及地带运费为准。-.业务内容两类:(1)以“家庭对家庭”、“个人对个人”为对象的物流(2)以商业物流为前提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家庭”-产业结构1996年全日本的宅配便载运量为15,928百万件,前5位是:大和、日通、日本运送、西浓与福山,市场占有率为93.1%。区域内物流例子补充例:日本的“宅急便”(2)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由物流园区、外部交通基础设施、货运通道、配送道路体系构成。需要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衔接,克服系统瓶颈。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承担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枢纽支持,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共享功能服务,提供政府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等。(2)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由物流园区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移动通信子系统交通状态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状态监测子系统车辆定位子系统交通监控分系统仓储管理分系统运行车辆管理分系统道路交通紧急救援分系统区域物流共用信息平台公众信息发布分系统物流市场交易分系统企业物流管理分系统共享信息层增值服务层部门管理层基础功能层移动通信子系统交通状态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状态监测子系统车辆定(3)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应行业阶段性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政策环境具有阶段性特点。例如市场管制,一般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较强的市场准人管制,当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采用放松管制的原则。三大服务体系通过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成有机整体。(3)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应行业阶段性发展需(4)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群体杜绝加油站+加油站+加油站恶性竞争(4)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群体三、区域物流的组成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物流基地就对象货物而言,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弱;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结点;是衔接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集散运输的主要物流结点;规模大、处理货物的能力强;存储能力大,调节能力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在一个领域里面的综合性较强,具有这个大领域的专业性是特定运输方式的交汇结点;是衔接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集散运输的主要物流结点;规模大、处理货物的能力强;有一定存储能力,调节能力强配送中心专业性较强三、区域物流的组成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四、区域物流规划四、区域物流规划研究现状研究政府角色、政策作用、法规建设等研究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研究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评价、优化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物流节点功能定位、规划问题研究现状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使用权资源等;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如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等;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如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协同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1)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例: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出发点——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将物流作为提高投资环境竞争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加以考虑。

2001年基本目标——(1)提供亚洲地区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2)保证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基础上提供服务;(3)能够适应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挤的要求。(1)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2001年基本目标——(2)合理配置资源土地资源、资质资源、人力资源、使用权资源等例——日本东京的原木航空物流枢纽(2)合理配置资源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3)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道路交通管理——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与交通设施规划、建设部门之间的协调(3)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4)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政府职能的转变:保证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技术白皮书等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协同(4)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规划内容主体——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由交通部门承担日本——原运输省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卡车运输行业改造地方国际物流系统方案运输白皮书内容需求分析(需求量、需求类型)系统概念方案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明确设施规模、位置、功能要求、设施间协调关系等问题。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展开,协调与土地资源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规划内容主体——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由交通部门承担(1)需求分析产业环境定性分析+市场需求量定量分析内部环境: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外部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实物量: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价值量: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1)需求分析产业环境定性分析+市场需求量定量分析内部环境:(2)系统设计两部分网络规划网络节点规划(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园区))(2)系统设计两部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网络长期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设备的建设问题,按照物流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并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使物流网络的建设满足规划年的需求的过程。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流程图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流程图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规划选址功能内部布局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规划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有四大区域物流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主要有四大区域物流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区域范围区域范围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大珠三角”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从国际来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加上2010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较为完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是:大珠三角洲-大华南-大西南-华中中南部-华东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10国。泛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泛珠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为满足技术实施战略规划,应当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九省区暨重庆市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与发展2003年议定书》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交通厅与周边五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签订的,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快构建沟《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备忘录》基础设施建设“泛珠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存通九省区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以大大缩短经济距离,扩大地区经济合作的地理空间。目前国家交通部已制定了详尽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区应积极配合,加快打通省际快速运输通道,构建泛珠三角快速运输网。完善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交通枢纽作为巨型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中心地位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查,加紧规划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各项硬软件配套设施。网络化、信息化是“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平台,需要从规划之初就开始着手考虑。以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为例,其地处太平洋东岸、中国南大门,远东-欧洲和远东-北美两大国际航线交汇于此;通过航运发达的珠江水系、高速公路和铁路深入泛珠三角的广大内陆腹地。同时,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三个System国家沿海主枢纽港口。如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将普遍受益,极大地提升各自的业务处理能力。通九省区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以大大缩短经济距离,扩大地区经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战略实施机制(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2)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交通科技投入。(3)实施人才战略,建设高素质交通科技队伍。(4)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赶超世界交通科技先进水平。战略实施机制(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各主要城市功能定位“泛珠三角”的龙头区域是粤港澳三地组成的“大珠三角”,香港是“大珠三角”中的核心区,是“大珠三角”区域中的重要增长极。香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优势与强势是其世界一流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与物流、专业服务业等等。这些服务业使香港成为了著名的国际经济中心。香港服务业的主体是生产性服务业,由此与广东和周边省区的制造业构成了极强的互补关系。同时,“泛珠三角”的崛起,为香港提供了最为广阔的服务腹地。香港经济结构是服务型的经济体,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必须有经济腹地。它与经济腹地的互动,不仅是生产基地的营运指挥,更重要的是要使香港的优势及高增值的产业能随时进入腹地,为腹地提供服务。“泛珠三角”将极大地扩展香港服务业的腹地范围,使香港服务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增长空间,并且为其提供持续发展的条件。各主要城市功能定位“泛珠三角”的龙头区域是粤港澳三地组成的“除此之外澳门:泛珠三角中独特的经贸平台广东:链接港澳,打造泛珠海物流龙头福建:借助台海优势,形成港澳台、长三角、泛珠对接物流枢纽湖南:承接粤港澳经济辐射,作为承东接西、南联北进的物流平台四川:开放市场,扩大市场准入,建立西部物流中心。。。。除此之外澳门:泛珠三角中独特的经贸平台广东:链接港澳,打造泛珠江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优势1.雄厚的经济势力

2.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3.拥有较完善的现化综合交通体系4.拥有各具优势的海运港口5.涌现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物流企业6.具有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开发水平7.枢纽性的地理位置;广泛的全球性的贸易网络;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8.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9.优良的深水港10.先进的国际机场11.先进的管理系统及电子信息技术平台12.信息及电子商务,供应链领先泛珠江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优势劣势1.铁路运输水平有所欠缺2.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均衡3.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4.企业组织规模小5.空港资源配置失调6.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相对滞后7.重复建设,铺张浪费8.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上涨9.物流信息技术落后10.泛珠内跨两种行政制度,各方制度和利益难以磨合。11.泛珠内部的个体经济实力不平衡。12.科技综合实力弱。13.缺乏高级人力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14.唯粤、港、澳马首是瞻,不注重落后地区之间的合作。15.区域内交通枢纽不发达。劣势机会1.WTO、CEPA、东盟贸易区等相关协议的签订。2.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3.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4.区域一体化趋势5.国家政策的重视,现代物流业得到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视6.国民经济发展迅速7.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化物流业有了更有利的技术支撑,进一步优化了物流的技术环境8.珠三角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时期。9.一批交通网络正在动工。10.广东出台了物流业发展的"十五"计划,规定了广东物流业的方向和发展目标。机会挑战1.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2.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3.中国加入WTO,国际区域竞争的激烈化。4.国家政策扶持重心的转移。5.来自长三角的压力和挑战。广东经济排头兵的地位已面临严峻挑战。近几年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成为外商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尽管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额、社会商品零售额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总量值仍然保持了全国第一,但增速、人均GDP均丧失了领先的地位。江浙沪三省市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均已高出广东的增长率,广东招商引资已面临长三角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是珠三角经济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建立统一的市场,促进区域的分工,实现共同发展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基本目标。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建立统一的市场,促进区域的分工,实现共同发进行区域经济的整合。巴拉萨将经济的整合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功能性整合和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指某一区域内各经济领域实际发生的阻碍经贸活动的因素的消除和经济的融合。制度性整合是通过区域内各成员建立的协议,并由特定的一体化组织管理机构加以指导和按照明确的制度安排的一体化过程。功能性整合和制度性整合、消极性整合和积极性整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渐进式发展过程。我们在推进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区域经济的整合。交通、通讯网络不断完善区域开发,基础设施一定要先行。交通、通讯是物流业的载体,其发达程度直接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而且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就一直是我国传统物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的交通、通讯网络使得泛珠三角各省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对于区域物流业的发展与合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交通、通讯网络不断完善区域开发,基础设施一定要先行。交通、通物流合作不断深入在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大背景下,省区间各方面合作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也大为增强。据悉,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政府推动合作项目6个专项,总投资额达1202亿元;企业间的签约项目466个,总投资额为1210亿元。可见,随着经济合作的深人开展,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物流活动将更为活跃,要素流动频繁,有效促进了省区间物流业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物流合作不断深入在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大背景下,省区间各方面作业:按照同样的思路总结分析海西区域物流系统作业:按照同样的思路总结分析海西区域物流系统上机作业上机作业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网络规划方法物流网络规划评价企业物流网络规划行业物流网络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城市物流网络规划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企业物05区域物流网络规划05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掌握区域物流刮花的思想,原则、目标、意义、方式方法。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情况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和区学习任务明确世界几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如北美经济去、欧洲经济去、东盟经济区等,国内几大发达经济区的特点,如珠江三角经济区、长江三家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等。哥哥经济区域的物流规划应该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找出特定时间段的重点发展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学习任务明确世界几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如北美经济去、欧洲经济去导入案例——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导入案例——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区域物流发展条件(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区域物流发展条件(机遇)长三角地区经济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生产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较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近年来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区域。二省一市的合作力度增加——更多的企业向长三角快速聚集“经济一体化进程”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经济现状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经济发展新形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变成两省一市由原来的“最强的区域之一”变成“最强的区域”区域面积增加近一倍区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6.3%增加到11.03%。区域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原来18%增至24%经济发展新形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变成两省一市由原来的“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长江三角洲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和机遇,但纵观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

长江三角洲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长三角区域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经济总量逐步上升,使得物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持续增长。长三角周边港口、高速公路、内河及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并且正在着力建设以港口为战略合作重点的区域一体化大物流。

长三角区域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由此显示了在中国长三角港口居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无可争议的地位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已经在中国所有城市群落中一枝独秀。统计表明,仅在长三角区域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一类港口有35个之多,全国范围内14亿吨级港口中,位于长三角区域的有五个港口。同时,港口中贸易总额与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由此显示了在中国长三角港口居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无可争议的地位长

但是,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造成了人为的混乱和重复建设,这表明行政壁垒的障碍相当严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内耗、低效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的区域。但是,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以上海主要物流园区分布为代表以上海主要物流园区分布为代表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需要改善;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重;快速交通体系完备性和充分性有限;人才紧缺束缚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物流效率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实际上,上海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达18%,而美国是5%;上海的国际物流服务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贸易进出口,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服务费用高水平低、物流服务商竞争力弱、基础设施较薄弱等。报告预测,上海的单位物流成本每降低1%,将导致进出口额增加50.39亿美元。可见,建立高效完善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是提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物流效率提出了与国际接思考:根据上述介绍,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内容回答“物流园区规划”和“经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思考:根据上述介绍,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内容回答“物流园区规划”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指地理上某一范围的地区。在经济上,主要指经济区。区域的划分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经济区——又称为综合经济去,在劳动抵御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智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指地理上某一范围的地区。在经济上,主要指经经济区域的两大作用经济区域的各组成地区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各地区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要做到畅通快捷,重大基础设施要尽量做到共享。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要尽量以经济区为依据,确定空间布局,做到各经济区内部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集约)经济区域的两大作用经济区域的各组成地区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通常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通常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非均衡发展理论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提出不单指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与发展,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点——轴开发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非均衡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的主要思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干比较优势明显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第二,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增长极,并确定其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第三,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重点开发较高级别的中心城市和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点轴开发模式往往成为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首选的空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理论的主要思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思考点——轴开发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思考点——轴开发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andPeripheryTheory),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恰恰相反,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andPerip例如,东南亚规模制造资源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维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二者在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他认为,技术进步首先发生在“中心”,并且迅速而均衡地传播到它的整个经济体系,因而“中心”的经济结构具有同质性和多样性。所谓的“同质性”,是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贯穿于“中心”国家的整个经济;而其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明,“中心”国家的生产覆盖了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在内的、相对广泛的领域。“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则完全不同:一方面,“外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专业化的,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源被用来不断地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而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依靠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还是异质性的,即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的经济部门(如生计型农业)与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同时存在。例如,东南亚规模制造资源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补充阅读资料通过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知识共享,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使运作效率提高。例如美国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公司与MTC(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合作,由AT&T的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联合对新型笔记本电脑进行系统设计和外观设计,通过MTC联系并组织制造,充分利用该公司在日本和远东已有的制造网络快速完成制造,使AT&T确定开发新产品之后的第四个月,新型的Safari笔记本如期在Comdex展示会上展出,次年春季开始上市销售,直接帮助AT&T在当年美国笔记本电脑产品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补充阅读资料通过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思考中心——外围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思考中心——外围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中国经济区划中国经济区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地带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另一个是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经济地带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也就是区域物流网络规划三大经济圈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经济圈土地面积合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人口合计为1.48亿,占全国的11.68%,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GDP的34.66%,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三大经济圈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区域物流网络规划(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2)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3)京津唐地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

(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含港澳台)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个陕、甘、宁新、青、藏川、滇、黔渝10个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优越较优越较差雄厚较薄弱薄弱低较高高较低低较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

2.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方向: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海洋渔业基地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水果和经济林木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基地类型主要分布区商品粮基地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能源、矿产优势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5.外贸:边贸优势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能源、矿产优势1.晋煤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1.工农业基础薄弱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3.交通落后4.生态恶化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内涵体系组成规划发展对策主要内容内涵体系组成规划发展对策一、区域物流的内涵《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未对其定义,在国际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定义也尚未统一。以经济学中的区域为基础,研究该区域内物流活动的规律。区域物流的一般含义是在一定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一、区域物流的内涵《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未对其定义,在国际学二、区域物流体系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及一个企业群体。三大领域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于产业发展、规范化、具有政府主管部门协同能力的政策环境。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协作群体二、区域物流体系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1)三大服务领域(分类)区域内物流配送是完善*的主要手段消减企业库存加快周转目标: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配送服务体系。区域间物流(1)选择运输;均衡物流物流中心(2)集约化、标准化、效率化(3)建立经济信息网和EDI交互系统目标:高时效性的区域运输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目标: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1)三大服务领域(分类)区域内物流配送是完善*的主要手段消区域内物流例子补充例:日本的“宅急便”-宅配便:小型定形物,重量30公斤以下的商品。以运费和运送时间为主要因素的运输服务。运输方式由业者任意利用铁路、国内海运、自动车、空运等。运费制度以货物一件重量、明确价格及地带运费为准。-.业务内容两类:(1)以“家庭对家庭”、“个人对个人”为对象的物流(2)以商业物流为前提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家庭”-产业结构1996年全日本的宅配便载运量为15,928百万件,前5位是:大和、日通、日本运送、西浓与福山,市场占有率为93.1%。区域内物流例子补充例:日本的“宅急便”(2)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由物流园区、外部交通基础设施、货运通道、配送道路体系构成。需要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衔接,克服系统瓶颈。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承担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枢纽支持,提供车辆跟踪、定位等共享功能服务,提供政府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等。(2)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由物流园区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移动通信子系统交通状态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状态监测子系统车辆定位子系统交通监控分系统仓储管理分系统运行车辆管理分系统道路交通紧急救援分系统区域物流共用信息平台公众信息发布分系统物流市场交易分系统企业物流管理分系统共享信息层增值服务层部门管理层基础功能层移动通信子系统交通状态信息发布子系统交通状态监测子系统车辆定(3)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应行业阶段性发展需要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政策环境具有阶段性特点。例如市场管制,一般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较强的市场准人管制,当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采用放松管制的原则。三大服务体系通过基础设施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成有机整体。(3)产业宏观发展政策环境的两大基础支柱适应行业阶段性发展需(4)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群体杜绝加油站+加油站+加油站恶性竞争(4)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企业群体三、区域物流的组成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物流基地就对象货物而言,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弱;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结点;是衔接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集散运输的主要物流结点;规模大、处理货物的能力强;存储能力大,调节能力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是在一个领域里面的综合性较强,具有这个大领域的专业性是特定运输方式的交汇结点;是衔接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集散运输的主要物流结点;规模大、处理货物的能力强;有一定存储能力,调节能力强配送中心专业性较强三、区域物流的组成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四、区域物流规划四、区域物流规划研究现状研究政府角色、政策作用、法规建设等研究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研究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评价、优化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物流节点功能定位、规划问题研究现状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使用权资源等;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如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等;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如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协同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1)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例: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出发点——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将物流作为提高投资环境竞争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加以考虑。

2001年基本目标——(1)提供亚洲地区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2)保证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基础上提供服务;(3)能够适应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挤的要求。(1)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2001年基本目标——(2)合理配置资源土地资源、资质资源、人力资源、使用权资源等例——日本东京的原木航空物流枢纽(2)合理配置资源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3)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道路交通管理——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与交通设施规划、建设部门之间的协调(3)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4)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政府职能的转变:保证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技术白皮书等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协同(4)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规划内容主体——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由交通部门承担日本——原运输省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卡车运输行业改造地方国际物流系统方案运输白皮书内容需求分析(需求量、需求类型)系统概念方案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明确设施规模、位置、功能要求、设施间协调关系等问题。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展开,协调与土地资源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规划内容主体——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由交通部门承担(1)需求分析产业环境定性分析+市场需求量定量分析内部环境: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外部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实物量: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价值量: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1)需求分析产业环境定性分析+市场需求量定量分析内部环境:(2)系统设计两部分网络规划网络节点规划(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园区))(2)系统设计两部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网络长期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设备的建设问题,按照物流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并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使物流网络的建设满足规划年的需求的过程。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流程图区域物流网络规划网络规划流程图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规划选址功能内部布局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规划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中国区域物流主要有四大区域物流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主要有四大区域物流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区域范围区域范围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大珠三角”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从国际来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加上2010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较为完整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应是:大珠三角洲-大华南-大西南-华中中南部-华东南部-台湾地区-东南亚10国。泛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泛珠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为满足技术实施战略规划,应当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九省区暨重庆市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与发展2003年议定书》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交通厅与周边五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签订的,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快构建沟《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备忘录》基础设施建设“泛珠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存通九省区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以大大缩短经济距离,扩大地区经济合作的地理空间。目前国家交通部已制定了详尽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区应积极配合,加快打通省际快速运输通道,构建泛珠三角快速运输网。完善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交通枢纽作为巨型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中心地位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查,加紧规划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各项硬软件配套设施。网络化、信息化是“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平台,需要从规划之初就开始着手考虑。以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为例,其地处太平洋东岸、中国南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