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323页,共=sectionpages2323页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会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音传播速度变慢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声音传播速度变快了 D.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小明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A.1080m B.108m C.18k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

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A.这是一种非晶体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态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

min

D.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如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如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

D.如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容器未装满),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依次装的是(ρ硫酸>A.硫酸、盐水、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房屋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地面上的树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蘸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

A.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B.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阅读如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金19.3水银13.6钢、铁7.9纯水1.0冰(0.9植物油0.9干松木0.5酒精0.8A.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如图所示,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静”字,目的是提醒大家说话要注意控制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是由______控制噪声。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____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刚好重合,根据已知光线作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装置如图,具体步骤如下:

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拨动钢尺,钢尺才能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的波形也会改变。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______的高低。如果示波器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______次。

(3)通过步骤______和______可以研究振幅和响度的关系。

(4)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甲乙丙三个图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______。

A.甲乙丙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冰的熔化共用了______min.炎热的夏天空气温度达到35℃,从冰箱取出−5℃的冰块。冰块______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选填“物”或“像”)的位置。

(2)本实验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______,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选填“大小”或“位置”)关系。

(4)如果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丽开车通过该隧道最快需要几分钟?

(3)小名站在想悬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4m/s,空气中的声速是一个质量为108g的铝球,体积为70cm3(ρ水=1.0×103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镜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______m,该倒影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而声音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属于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分析】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再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解答】

“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

“巍巍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

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分析】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及音色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每秒振动的次数;

音色由声源的结构、材料决定。

【解答】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的音调相同;甲乙的振幅相同,故甲和乙的响度也相同,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波形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4.【答案】A

【解析】已知:速度v=1.2m/s,时间t=15min=900s

求: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

解:由v=5.【答案】A

【解析】解:

由图知,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都是展开的,液体表面积相同,周围空气流速也相同,但一件在树荫下温度较低,另一件在阳光下温度较高,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观察图中的情形,对照相关量,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就可以判断了。

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各个量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是研究的哪个量。

6.【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错误;

B、在AB段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处于液态,故B错误;

C、该物质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12.5min凝固完毕,凝固过程共经历7.5min时间。故C错误;

D、图中BC7.【答案】D

【解析】解: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不是虚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故C错误;

D、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中的光线会聚了,故B错误;

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故C正确;

D.9.【答案】D

【解析】【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根据特点分析下面各项所探究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常见题目。

【解答】

解: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图可知,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解:由(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可知,硫酸的密度最大;其次是盐水;密度最小的是酒精;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根据公式V11.【答案】D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0g,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状态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当甲、乙的体积都为V=20cm3时,m甲>m乙,由ρ=mV可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当甲、乙质量都为10g时,乙的体积为20cm3,甲的体积为1012.【答案】D

【解析】【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

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13.【答案】AD【解析】解:A、如果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房屋与地面上的树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它是静止的,A正确;

B、运动的物体也可作为参照物,B错误;

C、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运动方向可能变化,不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AD。

要解决此题,需掌握:

(1)要注意抓住选择参照物这个中心,灵活处理和分析问题,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14.【答案】AD【解析】解:A、冰熔化吸热,达到降温目的,故A正确;

B、水汽化吸热,从而降低手的温度,故B错误;

C、北方温度非常低,需要凝固点低的液体作为温度计材料,例如酒精,而水银的凝固点高,容易在低温环境下发生凝固,故C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故D正确。

故选:AD。

(1)熔化: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变化过程,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2)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3)15.【答案】BD【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60.0cm−50.0cm=10.0cm;

AB、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此时的像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即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20.0cm,故A错误,B正确;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故C错误;

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则应使物距小于焦距,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D正确。

故选:BD。16.【答案】BD【解析】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是液体,冰是固体,所以固体的密度不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故A正确;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可得: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D。

从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可知:

(1)同种物质的密度(状态相同)时,密度相同;

(217.【答案】信息

响度

声源处

【解析】解:(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

(2)教室的墙壁上张贴“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

(3)不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信息;响度;声源处。

(1)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能够传递信息,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来回答。

18.【答案】不会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液化

【解析】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19.【答案】解:

先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

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法线,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特别强调不仅要会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由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而且要会根据反射或折射画出入射光线。

20.【答案】解:由题知,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两透镜间的焦点)刚好重合,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1.【答案】振动

音调

3600

a

b

B

【解析】解:

(1)把长钢尺紧紧压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频率是指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示波器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的次数为:60次/s×60s=3600次。

(3)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故选择步骤a和b。

(4)实验步骤b增大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变大;步骤c缩短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了振动频率,音调升高;相对波形可知,正确顺序为乙、甲、丙,故选B。

故答案为:(1)振动;(2)音调;600;(3)a;22.【答案】晶体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固液共存

10

不会

冰块受热均匀

【解析】解:

(1)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2)读图乙可知,在BC阶段物质处于熔化阶段,处于固态固液共存状态;

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5min−5min=10min;

从冰箱内取出−5℃的冰块,冰块在空气中吸热,温度首先升高,不会立即熔化,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3)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好处是可以使试管中冰块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3.【答案】像

较暗

未点燃

完全重合

大小

不变

不能

虚像

【解析】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M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