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理论的重点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1—5节)投资动机(why):驱使企业进行FDI的因素投资流向(where):投资地点的选择投资决策(what):在出口、技术转让和FDI中进行选择112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理论的发展美国: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日本、西欧:比较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世界多数国家:国际生产折中理论2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理论的发展美国:垄断优势理论和产23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学术渊源(理论基础)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3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学术渊源(理论基础34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第四节内部化理论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六节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七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八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4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45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经济学家海默在《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一理论:大企业之所以到国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
一、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5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20世纪60年56一、主要内容(一)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1.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2.假设前提:不完全竞争
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一优势。6一、主要内容(一)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2.假设前提:不完全竞67(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产品差异化能力;知名品牌;销售技术和渠道;其他市场特殊技能以及操纵价格等
(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8(2)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技术要素:优势来自专利、技术诀窍等的知识产权;资本要素;组织和管理技能(二)垄断优势的分类8(2)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89(3)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内部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
通过横向一体化取得内部规模经济优势以增加公司利润;(二)垄断优势的分类外部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同
行业在地域上集中的特点,通过纵向一体化取得外部规模
经济优势以提高公司利润。9(3)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910(4)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东道国和母国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准入、利率、税率、外汇及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干预,跨国公司可以从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补贴、优先贷款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中获得某种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前三种市场不完全能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第四种市场不完全可以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10(4)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1011(三)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海默认为,研究跨国公司必须区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两种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即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四)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海默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门构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他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11(三)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海默认为,1112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1.海默第一次资本的国际流动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垄断优势理论首次以独立的理论形态从传统的理论中开创出来。(一)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把跨国公司形成与对外直接投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指出单靠“利率”解释根本无法区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他强调这两种投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控制”,即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而传统理论未涉及“控制”问题。12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1.海默第一次资本的国际1213(2)摒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认为垄断优势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3)与新古典贸易和投资理论最大的区别是把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是国际交换的主体。(4)海默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这一分析思路对后来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13(2)摒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1314(二)局限性
其研究方法是经验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实证分析;其理论指导意义,缺乏普遍性。具体表现: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不能解释服务性的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其他发达国家有指导意义,但无
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FDI。14(二)局限性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1415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15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1516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
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在1966年发表的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美国企业FDI的变动是与产品周期密切相联系的。这一理论是依托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并结合特定区位优势理论,说明美国企业如何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展开及竞争方式的变化,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生产。16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1617
产品生命周期:不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说的产品在物质形态上由新变旧,直至磨损殆尽的过程;而是从营销学观点来说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兴衰:从向市场推出,逐渐扩大销路,以至广泛流行,又由盛而衰,终至被新一代产品所取代而退出市场。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产品生命是指其在市场运动中的营销生命,而不是其物质形态上的使用生命,它是产品在市场营销中兴衰变化的全部历程。17产品生命周期:不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17181.创新阶段美国宏观经济特点和比较优势
新产品集中在美国国内生产,原因主要是:(1)从生产方面看,产品既属初创,有待继续改进,在国内生产容易获得改进品质和扩大产量所需的技术、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2)从消费方面看,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偏好,也须在国内市场就地收集信息,并通过促销以培育市场。
181.创新阶段美国宏观经济特点和比较优势18191.创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其他高收入、高消费的发达国家(西欧)尚未掌握新产品的技术,不能进行生产,要从美国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求,故无从与美国竞争;美国企业则依靠新产品的独创性及其技术、品牌等非价格因素,得以维持其垄断或寡占优势。191.创新阶段19202.成熟阶段
由于产品定型,需求增加,生产扩大,国内外均出现模仿者,这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这一阶段,成本-价格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加强,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必然要到国外去投资设厂,以便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弥补出口的减少和抑制外国企业的竞争。西欧是较理想的投资地区,因其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较为相似,而生产成本却低于美国。
202.成熟阶段20213.标准化阶段
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都已趋标准化,即不仅在发达国家已告普及,而且已扩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阶段,美国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已完全丧失,成本-价格因素在竞争中起了决定作用,为了降低成本,便分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案例:施乐复印机国际直接投资模式的演变213.标准化阶段案例:施乐复印机国际直接投2122内容小结
从比较优势看:由技术垄断到技术扩散,使技术因素在比较优势中的地位削弱,生产成本和规模效益对比较优势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从竞争条件看:不仅国内外竞争者增多,动摇了美国的垄断或寡占地位,而且价格竞争取代了非价格竞争。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要对外投资,也能解释先投入西欧,再投入发展中国家的流向和时机。22内容小结从竞争条件看:不2223内容小结
周期阶段比较优势竞争条件投资地点创新阶段技术垄断非价格竞争美国成熟阶段技术扩散生产成本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西欧标准化阶段生产成本价格竞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3内容小结周期阶段比较优势竞争条件投资地点创新2324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产品周期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施乐公司生产复印机当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时,施乐进入日本(富士—施乐)和
英国(兰克—施乐)合资生产。随着专利过期,其他竞争者进入(日本佳能、意大利奥利弗),美国出口减少直至完全进口。24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产品周期实证研究2425(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这一理论塑造的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不能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情况这一理论仅仅考察了美国企业的情况。但日本小岛清理论对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开始进行FDI。这一理论认为,母国垄断优势的消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在既保持母国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进行大规模的国外直接投资。25(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这一理论塑造的产品区位转移2526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小岛清模式)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二、比较优势投资理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26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小岛清模式)一、比较优势投资2627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提出了比较优势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他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的FDI。27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2728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FDI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就不能被利用。这样,投资国的FDI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二)理论的主要内容28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FDI应该从2829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开发海外的自然资源,补充本国资源的短缺;同时,日本的FDI开始于比较劣势产业(零部件生产等标准化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海外直接投资的结果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投资国的跨国经营,而且有利于东道国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国生产的产品可以就地销售,也可向母国或第三国目标市场出口。因此,东道国接受这种投资。29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一)日本对外直接投2930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二)日本进行FDI的主体进行FDI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并以与东道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不是以技术优势为武器,而是以投资者激烈竞争为前提。投资者提供的技术以适用技术为主,便于东道国吸收利用,开发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因此,深受东道国的欢迎。
美国企业的FDI,依靠垄断性的技术优势,击败竞争对手,夺取投资市场。30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二)日本进行FDI3031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日本进行FDI的方式
大多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投资扩散效应大;有时也采非股权安排方式。
美国企业的FDI往往采取独资经营方式,容易激起民族主义情绪。31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日本进行FDI3132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四)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通过直接投资,将处于“边际产业”或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有利于扩大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有利于贸易扩大。这种投资将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总之,小岛清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补足贸易、创造和扩大贸易的,而不是取代贸易。
而美国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事FDI的企业是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大量FDI导致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是一种“逆贸易导向的投资”。32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四)日本式的对外直3233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一)小岛清提出可能有几类不同的动机以获得自然资源为目的的资源导向型投资;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力导向型投资;以满足当地市场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投资;以生产和营销国际化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33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一)小岛清提出可3334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要创造贸易或对贸易起补充作用,在假定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必需满足的条件是:1.资本流动必需增加这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合起来的生产量,否则这两个国家的总体福利水平不会增加;2.资本在两国间的转移必须减少投资国比较不利的某种产品的生产,而增加东道国比较有利产品的生产。
34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3435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一)以投资确保资源来源鉴于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短缺,主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发资源;或采取贷款买矿或采取产品分享方式即非股权安排,保证资源的供应,如日资在巴西、澳大利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布局。
(二)以综合商社整合中小企业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由综合商社出面将它们分散型的和小规模的投资组织起来,形成集团化、多功能、综合型的投资,注意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机能性的一体化,与美国跨国公司竞争。35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一)以投资3536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三)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为主要目标在投资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邻近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是因地缘的原因所决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从技术差距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地进行转移,这样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投资的性质和规模要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对其经济发展能起“示范的作用”。当投资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和扩散效应后,就应逐步地向当地合伙者转让所有权。36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三)日本对外直接投3637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四)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开展交叉投资(产业内贸易)由于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的影响,向东道国家的投资是在双方比较成本差距很小的基础上展开,其结果经济效益低。为此小岛清提出“协议性的产业内部交叉投资”,如由美国汽车公司向日本小型化汽车生产线进行投资,输入美国的技术,日本汽车公司向美国汽车工业投资,注入日本的小型、省料和节能的技术。这种以各自的优势交叉投资越过贸易壁垒,向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相互贸易,符合双方利益。37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四)日本与其3738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现实意义
小岛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原则的基础上,将贸易划分为贸易创造型(或顺贸易导向)和贸易替代型(逆贸易导向),与前人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反响。这一理论解释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日本的FDI中,资源导向型、劳动力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亚洲出现的以日本-“四小”-东盟-中国-越南为顺序的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即所谓的“雁行模式”。38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现实意义3839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二)局限性小岛清模式只能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投资,难以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投资。从历史上看,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日益增加。小岛清模式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实际上假定了所有跨国公司都有相同的动机并且也是投资国的动机,难以解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FDI行为。小岛清模式低估了发展中国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发展中国家不具有指导意义。39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二)局限性小岛清模式3940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
40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4041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企业内部贸易的不断扩大,是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早在1977年对世界上最大的329家跨国公司进行调查统计,它们的母公司出口中有1/3为公司内部贸易,其中美国公司为45%,西欧公司为30%,日本公司为17%。由此可见,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在跨国公司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剖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交换机制问题,并形成一种理论,用以解释FDI的成因,就是内部化理论。按照内部化理论,跨国化就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跨国公司建立的基础就是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41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企业内部贸易的不断4142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内部化思想起源于30年代科斯(RonaldH.Coase)题为《厂商的性质》一文,即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可以被当地或国内的多工厂企业应用,而内部化理论则是“科斯定理”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但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科斯定理针对所有产品,用来说明国内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即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企业日益成为内部协作、规模巨大的复合体;内部化理论则主要针对中间产品,用来说明国际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即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为了发挥内部化的优势,企业日益成为适应国际分工新模式的复合生产体系。
42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内4243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首推英国里丁大学的伯克莱和卡逊二人,其论著颇丰,其主要观点最早见于20世界70年代后期二人和撰的《多国企业的未来》和《国际经营论》。43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4344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市场失效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分为两大类: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外部市场,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支配企业内部的市场,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外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交易成本大。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尤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其经营活动。于是,跨国公司通过FDI建立海外子公司。44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部4445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是知识产品的特性知识产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及商业信誉等。知识产品要实现其专有权的价值,会因市场不完全而遇到困难。其具体原因:
知识产品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在外部市场转移极容易扩散知识产品市场上存在着买方的不确定性,不愿意支付令卖方完全满意的价格45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4546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内部化实现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内部化收益:
内部资源转移的成本最小化把相互依赖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控制下,从而协调其不同阶段的长期供需关系消除买卖双方的不确定性,消除市场的不利影响通过前后向投资或兼并,充分利用中间产品市场的势力,形成垄断优势通过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转移价格,规避政府的干预,转移资金,逃避税赋。46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内部化实现的条件是4647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成本包括:规模经济成本
管理成本国际风险成本47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内部化成本包括:4748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总之,外部市场失效、知识产品和交易成本促使企业进行内部化,即建立内部市场来取代外部市场。拉格曼:“内部化是企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的过程,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缺少的(外部)市场,……企业的内部价格(或计划价格)润滑着这一机构,使内部市场足以像潜在的(未能实现的)正常市场一样发挥作用”。
48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849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一)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学术界研究跨国公司理论,已经从新古典学派时代,即资本输入国拥有固有优势(工资低、原材料便宜和市场潜力大等)的时代,发展到随着企业竞争优势的海外转移而产生的内部化时代。
内部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局限,为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领域。49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一)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4950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二)一种动态的学说
新古典学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能说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交易费用”这一动态的概念,因而是一种脱离现实的静态化理论。当代经济学家指出,研究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时,应当把“交易费用”概念与“企业机能”概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这一理论的动态性。因此,目前学术界正在努力克服以往内部化理论的静态化缺陷,建立一个动态的内部化理论。
50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二)一种动态的学说5051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三)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相结合西方学术界认为,克服内部化理论中的静态问题,主张将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结合起来,单纯交易费用概念不能充分说明从出口贸易到直接投资和就地建厂这一个转变过程。由于进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节省一部分交易费用,但相应增加了组织管理费用,而且交易费用与管理费用虽然有可以权衡的关系,但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费用,二者的关系绝不是后者为前者的延长这种简单的关系。51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三)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相结合5152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与前述理论相比,折衷理论是一种综合理论,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吸收过去20年中各家之长;二是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FDI;三是能够解释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FDI。52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与主5253主要内容
折衷理论也称三项优势理论(OIL模式):(一)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
(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三)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53主要内容5354(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它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具体包括:技术与管理优势技术方面的优势是指专利权、专有技术、信息资源、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指合理的组织结构、科学的管理技能和灵活的营销技巧等。企业规模经济优势54(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拥有5455(二)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主要指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而将垄断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不完全包括: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如竞争壁垒,政府干预等自然性的市场不完全:如知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等。
外部市场不完全会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丧失或无法发挥,企业通过内部化可以使垄断优势获得最大收益。在国际市场上,企业最终选择哪一条途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取决于其内部化优势的强弱。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越容易进行FDI;内部化优势小,就选择其他方式。55(二)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主要指企业为了5556(三)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主要指生产地点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所产生的吸引力。具体包括: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地理位置、廉价的劳动力、现实的与潜在的需求等。培育投资环境的优势: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外资政策法规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此外,生产要素成本的质量、运输成本、通讯费用、基础设施、商业习惯、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区位选择。56(三)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主要指生产地点的政5657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
(一)从思想渊源来看,邓宁体系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模式
OIL模式并非是对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简单归纳,而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高度,讨论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这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企业从事出口贸易、技术转让还是对外直接投资。
57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5758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
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0技术转让+0058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5859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
(二)从经济内容看,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综合型国际生产模式,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的“通论”
OIL模式不只限于讨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决定因素,而且力图解释跨国公司的整个国际经济活动,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区位优势的引入有助于解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三)从适用范围来看,邓宁体系既可用于发达国家,也可用于发展中国家
59二、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意义(二)从经济内容看,国际生5960三、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几个阶段1979—1985,调查探索阶段:几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1986—1992,初步进入阶段:1986年,中国制定了鼓励外国投资的规定,公布了一系列优惠措施。1986—199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90亿美元。1992—2019,大规模进入阶段:1993年外资企业数量比1992年增长近2倍。
2019年以来,调整投资战略,加大投资力度,中国开始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核心。60三、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6061(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1.投资项目系统化在加强制造业原有项目投资与经营的同时,更注重对制造业上、下游项目的投资,即纵向一体化;同时,还加强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项目的投资,即横向一体化。随着我国加入WTO相关承诺的兑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批发、零售、物流等流通领域,法律、会计、管理、公关等专业咨询领域成为新投资热点。61(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6162(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我国正在成为地区研发中心:微软、摩托罗拉、通用汽车、朗讯、三星、IBM、杜邦、宝洁、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三菱等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跨国公司普遍重视本土人才资源的开发,设立研究机构
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例如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摩托罗拉的中国研究院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实现“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战略,发挥和强化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降低资源配置和交易成本,保持其内部的技术优势;同时跨国公司加强对技术优势的垄断,从而发挥所有权优势。62(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我国正在成6263(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2.投资方式多样化
跨国公司战略从新建投资转向并购跨国公司独资化与控股趋势加强。近5年来,我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数量一直多于合资企业数量。通过独资与控股,进一步强化其内部化优势。从单个项目的投资转向产业链投资,实现强强联盟,开创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投资的新模式,有助于发挥跨国公司规模经济等所有权优势。63(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2.投资方6364(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3.投资管理体制一体化
我国入世后,跨国公司根据我国的不同资源,重新调整在华的管理系统,实现投资管理一体化。一方面,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加,投资项目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在华投资也日益成为母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大型跨国公司需要一个营运管理中心调度和管理整个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投资和营运。例如:瑞士ABB集团、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公司相继将总部移师中国。
64(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3.投资管6465(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4.投资地点集中化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集中于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及闽南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投资我国东南部的外资比例86%。东南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转变。可见,跨国公司正充分利用我国的区位优势,调整其在华投资区位战略,将资金投入有优越区位优势的地区。65(二)从OIL模式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4.投资地6566
理论的重点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1—5节)投资动机(why):驱使企业进行FDI的因素投资流向(where):投资地点的选择投资决策(what):在出口、技术转让和FDI中进行选择16667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理论的发展美国: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日本、西欧:比较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世界多数国家:国际生产折中理论2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理论的发展美国:垄断优势理论和产6768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学术渊源(理论基础)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3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学术渊源(理论基础6869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第四节内部化理论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六节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七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八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新发展4第三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6970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经济学家海默在《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一理论:大企业之所以到国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
一、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5第一节垄断优势理论20世纪60年7071一、主要内容(一)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1.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2.假设前提:不完全竞争
企业自身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一优势。6一、主要内容(一)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2.假设前提:不完全竞7172(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产品差异化能力;知名品牌;销售技术和渠道;其他市场特殊技能以及操纵价格等
(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273(2)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技术要素:优势来自专利、技术诀窍等的知识产权;资本要素;组织和管理技能(二)垄断优势的分类8(2)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374(3)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内部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
通过横向一体化取得内部规模经济优势以增加公司利润;(二)垄断优势的分类外部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同
行业在地域上集中的特点,通过纵向一体化取得外部规模
经济优势以提高公司利润。9(3)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475(4)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东道国和母国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准入、利率、税率、外汇及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干预,跨国公司可以从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补贴、优先贷款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中获得某种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前三种市场不完全能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第四种市场不完全可以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10(4)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二)垄断优势的分类7576(三)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海默认为,研究跨国公司必须区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两种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即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四)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海默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门构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认为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他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11(三)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海默认为,7677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1.海默第一次资本的国际流动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垄断优势理论首次以独立的理论形态从传统的理论中开创出来。(一)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把跨国公司形成与对外直接投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指出单靠“利率”解释根本无法区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他强调这两种投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控制”,即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而传统理论未涉及“控制”问题。12二、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不足1.海默第一次资本的国际7778(2)摒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认为垄断优势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3)与新古典贸易和投资理论最大的区别是把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是国际交换的主体。(4)海默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这一分析思路对后来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13(2)摒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7879(二)局限性
其研究方法是经验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实证分析;其理论指导意义,缺乏普遍性。具体表现: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不能解释服务性的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问题;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其他发达国家有指导意义,但无
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FDI。14(二)局限性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7980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15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8081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
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在1966年发表的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美国企业FDI的变动是与产品周期密切相联系的。这一理论是依托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并结合特定区位优势理论,说明美国企业如何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展开及竞争方式的变化,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进行生产。16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8182
产品生命周期:不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说的产品在物质形态上由新变旧,直至磨损殆尽的过程;而是从营销学观点来说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兴衰:从向市场推出,逐渐扩大销路,以至广泛流行,又由盛而衰,终至被新一代产品所取代而退出市场。
(二)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产品生命是指其在市场运动中的营销生命,而不是其物质形态上的使用生命,它是产品在市场营销中兴衰变化的全部历程。17产品生命周期:不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82831.创新阶段美国宏观经济特点和比较优势
新产品集中在美国国内生产,原因主要是:(1)从生产方面看,产品既属初创,有待继续改进,在国内生产容易获得改进品质和扩大产量所需的技术、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2)从消费方面看,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偏好,也须在国内市场就地收集信息,并通过促销以培育市场。
181.创新阶段美国宏观经济特点和比较优势83841.创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其他高收入、高消费的发达国家(西欧)尚未掌握新产品的技术,不能进行生产,要从美国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求,故无从与美国竞争;美国企业则依靠新产品的独创性及其技术、品牌等非价格因素,得以维持其垄断或寡占优势。191.创新阶段84852.成熟阶段
由于产品定型,需求增加,生产扩大,国内外均出现模仿者,这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这一阶段,成本-价格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加强,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必然要到国外去投资设厂,以便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弥补出口的减少和抑制外国企业的竞争。西欧是较理想的投资地区,因其经济、技术水平和消费需求与美国较为相似,而生产成本却低于美国。
202.成熟阶段85863.标准化阶段
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都已趋标准化,即不仅在发达国家已告普及,而且已扩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阶段,美国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已完全丧失,成本-价格因素在竞争中起了决定作用,为了降低成本,便分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生产。案例:施乐复印机国际直接投资模式的演变213.标准化阶段案例:施乐复印机国际直接投8687内容小结
从比较优势看:由技术垄断到技术扩散,使技术因素在比较优势中的地位削弱,生产成本和规模效益对比较优势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从竞争条件看:不仅国内外竞争者增多,动摇了美国的垄断或寡占地位,而且价格竞争取代了非价格竞争。这不仅说明了为什么要对外投资,也能解释先投入西欧,再投入发展中国家的流向和时机。22内容小结从竞争条件看:不8788内容小结
周期阶段比较优势竞争条件投资地点创新阶段技术垄断非价格竞争美国成熟阶段技术扩散生产成本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西欧标准化阶段生产成本价格竞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3内容小结周期阶段比较优势竞争条件投资地点创新8889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产品周期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施乐公司生产复印机当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时,施乐进入日本(富士—施乐)和
英国(兰克—施乐)合资生产。随着专利过期,其他竞争者进入(日本佳能、意大利奥利弗),美国出口减少直至完全进口。24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产品周期实证研究8990(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这一理论塑造的产品区位转移的三段模式不能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情况这一理论仅仅考察了美国企业的情况。但日本小岛清理论对日本海外直接投资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开始进行FDI。这一理论认为,母国垄断优势的消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事实上,许多跨国公司在既保持母国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进行大规模的国外直接投资。25(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这一理论塑造的产品区位转移9091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小岛清模式)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二、比较优势投资理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26第三节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小岛清模式)一、比较优势投资9192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提出了比较优势投资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他利用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的FDI。27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一)理论的提出9293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FDI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的这些优势就不能被利用。这样,投资国的FDI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二)理论的主要内容28一、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FDI应该从9394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心开发海外的自然资源,补充本国资源的短缺;同时,日本的FDI开始于比较劣势产业(零部件生产等标准化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海外直接投资的结果是双赢的:不仅有利于投资国的跨国经营,而且有利于东道国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国生产的产品可以就地销售,也可向母国或第三国目标市场出口。因此,东道国接受这种投资。29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一)日本对外直接投9495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二)日本进行FDI的主体进行FDI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并以与东道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不是以技术优势为武器,而是以投资者激烈竞争为前提。投资者提供的技术以适用技术为主,便于东道国吸收利用,开发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因此,深受东道国的欢迎。
美国企业的FDI,依靠垄断性的技术优势,击败竞争对手,夺取投资市场。30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二)日本进行FDI9596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日本进行FDI的方式
大多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投资扩散效应大;有时也采非股权安排方式。
美国企业的FDI往往采取独资经营方式,容易激起民族主义情绪。31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三)日本进行FDI9697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四)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通过直接投资,将处于“边际产业”或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有利于扩大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有利于贸易扩大。这种投资将促进投资国和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总之,小岛清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补足贸易、创造和扩大贸易的,而不是取代贸易。
而美国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事FDI的企业是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大量FDI导致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是一种“逆贸易导向的投资”。32二、比较优势投资论中日本FDI的特点(四)日本式的对外直9798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一)小岛清提出可能有几类不同的动机以获得自然资源为目的的资源导向型投资;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力导向型投资;以满足当地市场为目的的市场导向型投资;以生产和营销国际化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33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一)小岛清提出可9899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要创造贸易或对贸易起补充作用,在假定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必需满足的条件是:1.资本流动必需增加这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合起来的生产量,否则这两个国家的总体福利水平不会增加;2.资本在两国间的转移必须减少投资国比较不利的某种产品的生产,而增加东道国比较有利产品的生产。
34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99100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一)以投资确保资源来源鉴于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短缺,主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发资源;或采取贷款买矿或采取产品分享方式即非股权安排,保证资源的供应,如日资在巴西、澳大利亚和中东等地区的布局。
(二)以综合商社整合中小企业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由综合商社出面将它们分散型的和小规模的投资组织起来,形成集团化、多功能、综合型的投资,注意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机能性的一体化,与美国跨国公司竞争。35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一)以投资100101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三)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为主要目标在投资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邻近东亚和东南亚一带,这是因地缘的原因所决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从技术差距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地进行转移,这样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投资的性质和规模要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对其经济发展能起“示范的作用”。当投资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和扩散效应后,就应逐步地向当地合伙者转让所有权。36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三)日本对外直接投101102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
(四)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开展交叉投资(产业内贸易)由于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的影响,向东道国家的投资是在双方比较成本差距很小的基础上展开,其结果经济效益低。为此小岛清提出“协议性的产业内部交叉投资”,如由美国汽车公司向日本小型化汽车生产线进行投资,输入美国的技术,日本汽车公司向美国汽车工业投资,注入日本的小型、省料和节能的技术。这种以各自的优势交叉投资越过贸易壁垒,向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扩大相互贸易,符合双方利益。37三、小岛清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主张(四)日本与其102103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现实意义
小岛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原则的基础上,将贸易划分为贸易创造型(或顺贸易导向)和贸易替代型(逆贸易导向),与前人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反响。这一理论解释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日本的FDI中,资源导向型、劳动力成本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亚洲出现的以日本-“四小”-东盟-中国-越南为顺序的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即所谓的“雁行模式”。38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一)现实意义103104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二)局限性小岛清模式只能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投资,难以解释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以水平分工为基础的投资。从历史上看,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日益增加。小岛清模式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实际上假定了所有跨国公司都有相同的动机并且也是投资国的动机,难以解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FDI行为。小岛清模式低估了发展中国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对发展中国家不具有指导意义。39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二)局限性小岛清模式104105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
40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105106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企业内部贸易的不断扩大,是当代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早在1977年对世界上最大的329家跨国公司进行调查统计,它们的母公司出口中有1/3为公司内部贸易,其中美国公司为45%,西欧公司为30%,日本公司为17%。由此可见,公司内部贸易已经在跨国公司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剖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交换机制问题,并形成一种理论,用以解释FDI的成因,就是内部化理论。按照内部化理论,跨国化就是企业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的表现,跨国公司建立的基础就是将其资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内部转让。41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企业内部贸易的不断106107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内部化思想起源于30年代科斯(RonaldH.Coase)题为《厂商的性质》一文,即著名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可以被当地或国内的多工厂企业应用,而内部化理论则是“科斯定理”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但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科斯定理针对所有产品,用来说明国内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即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企业日益成为内部协作、规模巨大的复合体;内部化理论则主要针对中间产品,用来说明国际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即出于内部化的动机,为了发挥内部化的优势,企业日益成为适应国际分工新模式的复合生产体系。
42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内107108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
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首推英国里丁大学的伯克莱和卡逊二人,其论著颇丰,其主要观点最早见于20世界70年代后期二人和撰的《多国企业的未来》和《国际经营论》。43一、内部化理论的产生108109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市场失效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分为两大类: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外部市场,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支配企业内部的市场,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外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交易成本大。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尤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其经营活动。于是,跨国公司通过FDI建立海外子公司。44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部109110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是知识产品的特性知识产品包括知识、信息、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及商业信誉等。知识产品要实现其专有权的价值,会因市场不完全而遇到困难。其具体原因:
知识产品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在外部市场转移极容易扩散知识产品市场上存在着买方的不确定性,不愿意支付令卖方完全满意的价格45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110111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内部化实现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内部化收益:
内部资源转移的成本最小化把相互依赖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控制下,从而协调其不同阶段的长期供需关系消除买卖双方的不确定性,消除市场的不利影响通过前后向投资或兼并,充分利用中间产品市场的势力,形成垄断优势通过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转移价格,规避政府的干预,转移资金,逃避税赋。46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内部化实现的条件是111112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成本包括:规模经济成本
管理成本国际风险成本47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内部化成本包括:112113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总之,外部市场失效、知识产品和交易成本促使企业进行内部化,即建立内部市场来取代外部市场。拉格曼:“内部化是企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的过程,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缺少的(外部)市场,……企业的内部价格(或计划价格)润滑着这一机构,使内部市场足以像潜在的(未能实现的)正常市场一样发挥作用”。
48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13114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一)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学术界研究跨国公司理论,已经从新古典学派时代,即资本输入国拥有固有优势(工资低、原材料便宜和市场潜力大等)的时代,发展到随着企业竞争优势的海外转移而产生的内部化时代。
内部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局限,为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和领域。49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一)研究跨国公司运行机制的新型理论114115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二)一种动态的学说
新古典学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能说明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交易费用”这一动态的概念,因而是一种脱离现实的静态化理论。当代经济学家指出,研究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时,应当把“交易费用”概念与“企业机能”概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这一理论的动态性。因此,目前学术界正在努力克服以往内部化理论的静态化缺陷,建立一个动态的内部化理论。
50三、内部化理论的意义(二)一种动态的学说115116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三)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相结合西方学术界认为,克服内部化理论中的静态问题,主张将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结合起来,单纯交易费用概念不能充分说明从出口贸易到直接投资和就地建厂这一个转变过程。由于进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节省一部分交易费用,但相应增加了组织管理费用,而且交易费用与管理费用虽然有可以权衡的关系,但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费用,二者的关系绝不是后者为前者的延长这种简单的关系。51第四节内部化理论(三)贸易理论与投资理论相结合116117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与前述理论相比,折衷理论是一种综合理论,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吸收过去20年中各家之长;二是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FDI;三是能够解释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FDI。52第五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产生与主117118主要内容
折衷理论也称三项优势理论(OIL模式):(一)所有权优势(OwnershipAdvantage)
(二)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Advantage)(三)区位优势(LocationAdvantage)53主要内容118119(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它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和规模经济优势。具体包括:技术与管理优势技术方面的优势是指专利权、专有技术、信息资源、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指合理的组织结构、科学的管理技能和灵活的营销技巧等。企业规模经济优势54(一)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拥有119120(二)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主要指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而将垄断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外部市场不完全包括: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如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理想 课件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爱迪生课件儿童
- 西京学院《微电网技术及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混合运算(三)》教程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单附件2
- 西京学院《电工电子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提高 课件
-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思维》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建国集团财务制度汇总
- 安装工程预算照明配管配线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 除尘器安装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 任现职以来教学改革情况
- 八年级黄金矩形(数学活动)ppt课件
- 销售技巧个顶尖电梯销售技巧
- 工程施工管理协议书(共7页)
- 《幼儿园卫生保健后勤材料资料》幼儿园保健医生每日检查工作记录表
- 换铺长钢轨施工方案(工机段版)
- 第二章算法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