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SCDMA基本原理专题TD-SCDMA基本原理专题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2移动通信技术发展AMPSTACSNMT其它模拟技术GSMCDMAIS95TDMAIS-136PDC需求驱动数字技术语音业务UMTSWCDMACDMA2000需求驱动宽带业务TD-SCDMATD-SCDMA发展概述第一代80年代模拟第二代90年代数字第三代IMT-2000移动通信技术发展AMPSTACSNMT其它模拟技术GSMCD3IMT-FTIMT-2000FDMA/TDMAIMT-SCIMT-2000TDMASCUWC-136E-DECTIS-136DECTIMT-DSCDMADSIMT-MCCDMAMCIMT-TDCDMATDDWCDMATD-SCDMAUMTSTDDCDMA2000UMTSFDD3G无线传输技术标准TD-SCDMA发展概述IMT-FTIMT-SCUWC-136E-DECTIS-134TD-SCDMA演进TD-SCDMA发展概述TD-SCDMA演进四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单载波TD-SCDMA多载波TD-SCDMA单载波TD-SCDMAHSDPA/HSUPAHSPA+多载波TD-SCDMAHSDPA/HSUPAHSPA+TD-SCDMALTE单载波:IFDMA/DFTSOFDMA(上行)多载波:OFDMA(下行)TD-SCDMA与无线宽带接入融合第四阶段基于TD-SCDMA的B3G/4G关键技术:OFDM业务扩频:MBMSTD-SCDMA演进TD-SCDMA发展概述TD-SCDMA5ITU3G标准化格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欧洲美国TD-SCDMA发展概述ITU3G标准化格局日本63GCoreBand1755178518501880190019201980201920252110217023002400DECTTDDFDD-UMBBTDDNULLFDD-D20206030158560NULLTDDFDD-USATTDDNULLFDD-D20206030158560FDD-DTDDTDDFDD-USATTDDNULLFDD-DTDDFDD-U202060301585601003030ITUEuro./JapanChinaTDD在全球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全球3G频谱分配TD-SCDMA发展概述3GCoreBand1755178518507TD-SCDMA提交到ITU98/0699/1200/0501/0306/01TD-SCDMA在3GPP融合ITU正式通过3G标准TD-SCDMA写入3GPPR4TD-SCDMA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TD-SCDMA标准发展历程TD-SCDMA发展概述TD-SCDMA提交到ITU98/0699/128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9UTRAN总体结构图SRNSDRNSNodeBNodeBNodeBNodeBRNCCNRNC
IuIuIur
IubIubIubIubUEUu网络结构和接口RNS:RadioNetworkSubsystem,一个RNC和其管辖下的所有NodeB的总称;SRNC:ServingRNC,服务RNC。同CN相连的RNS叫SRNS,即服务RNS。这个RNS中的RNC就叫做SRNC;DRNC:DriftRNC,即漂移RNC;CRNC:ControlRNC,即控制RNC。UTRAN总体结构图SRNSDRNSNodeBNodeBNo10UTRAN通用协议模型物理层信令承载ALCAP应用协议无线网络层传输网络层控制面传输网络控制面用户面数据流数据承载信令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传输网络用户面网络结构和接口UTRAN通用协议模型物理层信令承载ALCAP应用协议无线网11UTRAN通用协议模型从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传输网络层和无线网络层;从垂直方向上则包括以下四个平面:控制平面:
包含应用层协议,如:RANAP、RNSAP、NBAP和传输层应用协议的信令承载。用户平面:
包括数据流和相应的承载,每个数据流的特征都由一个和多个接口的帧协议来描述。传输网络层控制平面:
包括为用户平面建立传输承载(数据承载)的ALCAP协议,以及ALCAP需要的信令承载。传输网络层用户平面:
用户平面的数据承载和控制平面的信令承载都属于传输网络层的用户平面。网络结构和接口UTRAN通用协议模型从水平方向上可以分为传输网络层和无线网12Iub口Iub接口是RNC和NodeB之间的接口,完成RNC和Node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送、用户数据及信令的处理和NodeB逻辑上的O&M等。它是一个标准接口,允许不同厂家的互联。功能:管理Iub接口的传输资源、NodeB逻辑操作维护、传输操作维护信令、系统信息管理、专用信道控制、公共信道控制和定时以及同步管理。网络结构和接口Iub口Iub接口是RNC和NodeB之间的接口,完成RN13Iur口Iur接口是两个RNC之间的逻辑接口,用来传送RNC之间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数据。它是一个标准接口,允许不同厂家的互联。功能:Iur口是Iub口的延伸。它支持基本的RNC之间的移动性、支持公共信道业务、支持专用信道业务和支持系统管理过程。网络结构和接口Iur口Iur接口是两个RNC之间的逻辑接口,用来传送RNC14Iu口Iu接口是连接UTRAN和CN的接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RNS和核心网之间的一个参考点。它将系统分成用于无线通信的UTRAN和负责处理交换、路由和业务控制的核心网两部分。结构:一个CN可以和几个RNC相连,而任何一个RNC和CN之间的Iu接口可以分成三个域:电路交换域(Iu-CS)、分组交换域(Iu-PS)和广播域(Iu-BC),它们有各自的协议模型。功能:Iu接口主要负责传递非接入层的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广播信息及控制Iu接口上的数据传递等。网络结构和接口Iu口Iu接口是连接UTRAN和CN的接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15空中接口UuRRCMAC物理层BMCRLCRLCRLCRLCRLCRLCRLCRLCPDCPPDCP传输信道逻辑信道无线承载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控制面信令用户面消息Uu接口边界L1L2/MACL2/RLCL2/BMCL2/PDCPL3网络结构和接口空中接口UuRRCMAC物理层BMCRLCRLCRLCRLC16空中接口Uu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网络层(L3)L2和L3划分为控制平面(C-平面)和用户平面(U-平面)。RLC和MAC之间的业务接入点(SAP)提供逻辑信道,物理层和MAC之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RRC与下层的PDCP、BMC、RLC和物理层之间都有连接,用以对这些实体的内部控制和参数配置。网络结构和接口空中接口Uu无线接口从协议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层:网络结构和接17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18什么是TD-SCDMA
Frequency
Time
Power
density
(CDMA
codes)
1.6MHz
0
:
15
TS0
2.Carrier(optional)
3.Carrier(optional)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DL
DL
DL
DL
UL
UL
UL
5ms
DwPTS
UpPTS
GP
DL
TimeDivisionDuplex—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xAccess物理层结构什么是TD-SCDMAFrequencyTimePow19物理信道帧结构所有的物理信道都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号、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radioframe10msSystemFrameNumberSub-frame5msTS5TS4TS0TS2TS1GPTS3TS6DwPTSUpPTSDataMidambleData675us(864chips)gL1144chipsTD-SCDMA帧结构每帧有两个上/下行转换点TS0为下行时隙TS1为上行时隙三个特殊时隙GP,DwPTS,UpPTS其余时隙可根据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UL/DL配置物理层结构物理信道帧结构所有的物理信道都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号、无线帧20物理信道帧结构3GPP定义的一个TDMA帧长度为10ms。一个10ms的帧分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子帧,每个子帧的时长为5ms。这是考虑到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运用,智能天线每隔5ms进行一次波束的赋形。子帧分成7个常规时隙(TS0~TS6),每个时隙长度为864chips,占675us)。DwPTS(下行导频时隙,长度为96chips,占75us)GP(保护间隔,长度96chips,75us)UpPTS(上行导频时隙,长度160chips,125us)子帧总长度为6400chips,占5ms,得到码片速率为1.28Mcps。物理层结构物理信道帧结构3GPP定义的一个TDMA帧长度为10ms。一21物理信道帧结构TS0用作下行时隙来发送系统广播信息,广播信PCCPCH占用该时隙进行发射。TS1总是固定地用作上行时隙。其它的常规时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配置成上行或下行以实现不对称业务的传输,上下行的转换由一个转换点(SwitchPoint)分开。每个5ms的子帧有两个转换点(DL到UL和UL到DL),第一个转换点固定在TS0结束处,而第二个转换点则取决于小区上下行时隙的配置。物理层结构物理信道帧结构TS0用作下行时隙来发送系统广播信息,广播信P22Data352chipsMidamble144chipsGP16Data352chips675s常规时隙由864Chips组成,时长675us;业务和信令数据由两块组成,每个数据块分别由352Chips组成;训练序列(Midamble)由144Chips组成;16Chips为保护;可以进行波束赋形;物理层结构DataMidambleGPData675s常规时隙由823常规时隙Midamble码整个系统有128个长度为128chips的基本midamble码,分成32个码组,每组4个。一个小区采用哪组基本midamble码由基站决定,当建立起下行同步之后,移动台就知道所使用的midamble码组。NodeB决定本小区将采用这4个基本midamble中的哪一个。同一时隙的不同用户将使用不同的训练序列位移。训练序列的作用:上下行信道估计;功率测量;上行同步保持。传输时Midamble码不进行基带处理和扩频,直接与经基带处理和扩频的数据一起发送,在信道解码时它被用作进行信道估计。物理层结构常规时隙Midamble码物理层结构24
DatasymbolsMidamble
DatasymbolsTPCsymbols
SSsymbols
G
P1
st
partofTFCIcodeword
2nd
partofTFCIcodeword
Datasymbols
Midamble
DatasymbolsTPCsymbols
Timeslotx(864Chips)SSsymbols
GP3
rd
partofTFCIcodeword
4th
partofTFCIcodewordRadioFrame10msSub-frame5ms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位置:位于midamble的两侧TPC:调整步长是1,2或3dBSS;最小精度是1/8个chipTFCI;分四个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子帧内Sub-frame5msTimeslotx(864Chips)物理层结构DatasymbolsMidambleDatasym25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TFCI(TransportFormatCombinationIndicator)用于指示传输的格式,对每一个CCTrCH,高层信令将指示所使用的TFCI格式。对于每一个所分配的时隙是否承载TFCI信息也由高层分别告知。如果一个时隙包含TFCI信息,它总是按高层分配信息的顺序采用该时隙的第一个信道码进行扩频。TFCI是在各自相应物理信道的数据部分发送,这就是说TFCI和数据比特具有相同的扩频过程。对于每个用户,TFCI信息将在每10ms无线帧里发送一次。物理层结构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TFCI(Tran26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TPC(TransmitPowerControl)用于功率控制,该控制信号每个子帧(5ms)发射一次。这也意味着TD的功控频率是每秒200次。每次调整步长为1,2,3dB.SS(SynchronizationShift)是TD-SCDMA系统中所特有的,用于实现上行同步,他也是每隔一个子帧进行一次调整。物理层结构常规时隙-物理层信令TPC/SS/TFCITPC(Trans27GP(32chips)SYNC-DL(64chips)75s下行导频时隙DwPTS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该时隙由96Chips组成:32用于保护;64用于导频序列;时长75us32个不同的SYNC-DL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基站;为全向或扇区传输,不进行波束赋形。物理层结构GP(32chips)SYNC-DL(64chips)7528GP(32chips)SYNC-UL(128chips)125s上行导频时隙UpPTS用于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以及越区切换时邻近小区测量160Chips:其中128用于SYNC-UL,32用于保护SYNC-UL有256种不同的码,可分为32个码组,以对应32个SYNC-DL码,每组有8个不同的SYNC-UL码,即每一个基站对应于8个确定的SYNC-UL码NodeB从终端上行信号中获得初始波束赋形参数物理层结构GP(32chips)SYNC-UL(128chips)129GP保护时隙96Chips保护时隙,时长75us;用于下行到上行转换的保护;在小区搜索时,确保DwPTS可靠接收,防止干扰UL工作;在随机接入时,确保UpPTS可以提前发射,防止干扰DL工作;确定基本的基站覆盖半径。物理层结构GP保护时隙96Chips保护时隙,时长75us;物理层结30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313种信道模式逻辑信道:直接承载用户业务;根据承载的是控制平面业务还是用户平面业务分为两大类,即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传输信道:无线接口层2和物理层的接口,是物理层对MAC层提供的服务;根据传输的是针对一个用户的专用信息还是针对所有用户的公共信息分为专用信道和公共信道两大类。物理信道:各种信息在无线接口传输时的最终体现形式,每一种使用特定的载波频率、码(扩频码和扰码)以及载波相对相位都可以理解为一类特定的信道。信道结构3种信道模式逻辑信道:信道结构32信道概念PHYlayerMAClayerRLClayer传输信道物理信道逻辑信道L1L2信道结构信道概念PHYlayerMAClayerRLClaye33逻辑信道及其分类逻辑信道:直接承载用户业务;根据承载的是控制平面业务还是用户平面业务分为两大类,即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分类:SCCH,BCCH,PCCH,DCCH,CCCH,DTCH逻辑信道及其分类逻辑信道:34传输信道及其分类传输信道是由L1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根据在空中接口上如何传输及传输什么特性的数据来定义的。传输信道一般可分为两组:专用信道DCH——在这类信道中,UE是通过物理信道来识别。公共信道——在这类信道中,当消息是发给某一特定的UE时,需要有内识别信息;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前向接入信道FACH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共享信道USCH下行共享信道DSCH信道结构传输信道及其分类传输信道是由L1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根据在空中35物理信道及其分类物理信道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不同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有的物理信道用于承载传输信道的数据,而有些物理信道仅用于承载物理层自身的信息。⒈专用物理信道DPCH⒉公共物理信道CPCH⑴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⑵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⑶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⑸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⑹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⑺寻呼指示信道PICH(8)下行导频信道DwPCH(9)上行导频信道UpPCH信道结构物理信道及其分类物理信道根据其承载的信息不同被分成了不同的类36专用物理信道(DPCH)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Physical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专用传输信道DCH的数据,DP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是通过信令消息配置给UE的;DPCH可以位于频带内的任意时隙和任意允许的信道码,一个UE可以在同一时刻被配置多条DPCH,若UE允许多时隙能力,这些物理信道还可以位于不同的时隙,但是,对于上行多码传输,UE在每个时隙最多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采用的扩频因子为16和1,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可以从1~16之间选择;DPCH支持TPC,SS,和TFCI所有物理层信令。物理层将根据需要把来自一条或多条DCH组合在一条或多条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CodedCompositeTransportCHannel)内,然后再根据所配置物理信道的容量将CCTrCH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的数据域;同时,一个CCTrCH支持多个并行的物理信道,用于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这些并行的物理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信道码同时发射。信道结构专用物理信道(DPCH)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37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CommonControlPhysicalCHannel)仅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BCH的数据,提供全小区覆盖模式下的系统信息广播,UE上电后将搜索并解码该信道上的数据以获取小区系统信息。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单向下行信道,帧格式中没有物理层信令TFCI、TPC或SS,为了满足信息容量的要求,P-CCPCH使用两个码分信道来承载BCH数据(P-CCPCH1和P-CCPCH2)。P-CCPCHs固定映射到时隙0(TS0)的扩频因子SF=16的两个码道;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作为信标信道(BeaconChannel)还具有以下特点以参照功率进行发送;发送时不进行beamforming;在其占用的时隙专用m(1)和m(2)两个训练码。对P-CCPCH信道的测量是UE物理层的一个重要测量。信道结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38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SecondaryCommonControlPhysical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FACH和PCH的数据,S-CCP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S-CCPCH是单向下行信道,固定使用SF=16的扩频因子,不使用物理层信令SS和TPC,但可以使用TFCI,信道的编码及交织周期为20ms。受容量限制,S-CCPCH也使用两个码分信道(S-CCPCH1和S-CCPCH2)来构成一个S-CCPCH信道对。该信道可位于任一个下行时隙,使用时隙中的任意一对码分信道和Midamble移位序列。在TS0,主、辅公共控制信道也可以进行时分复用。在一个小区中,可以使用一对以上的S-CCPCHs。物理层根据配置可以把来自一条或多条FACH和一条PCH得数据组合在一条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CodedCompositeTransportCHannel)上,然后再根据所配置将CCTrCH数据映射到一条或者多条S-CCPCH物理信道上。信道结构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39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RACH的数据,PRA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PRACH为单向上行信道,它可以使用的扩频因子有16、8、4。受信道容量限制,对不同的扩频因子,信道的其它结构参数也相应发生变化:SF=16,持续时间为4个子帧(20ms);SF=8,持续时间为2个子帧(10ms);SF=4,持续时间为1个子帧(5ms)。PRACH信道可位于任一上行时隙,使用任意允许的信道化码和Midamble位移序列。小区中配置的PRACH信道(或SF=16时的信道对)数目与FPACH信道的数目有关,两者配对使用。传输信道RACH的数据不与来自其它传输信道的数据编码组合,因而PRACH信道上没有TFCI,也不使用SS和TPC控制符号。信道结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40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FastPhysicalAccessCHannel)不承载传输信道信息,FPA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FPACH是单向下行信道,扩频因子SF=16,单子帧交织,信道的持续时间为5ms,数据域内包含SS和TPC控制符号,因为FPACH不承载来自传输信道的数据,也就不需要使用TFCI。NodeB使用FPACH来响应在UpPTS时隙收到的UE接入请求,从而调整UE的发送功率和同步定时偏移。
信道结构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41上行导频信道(UpPCH)上行导频信道(UpPCH)就是整个上行导频时隙(UpPTS)。UpPTS时隙被UE用来发送上行同步码(SYNC_UL),建立与NodeB的上行同步。NodeB可以在同一子帧的UpPTS时隙识别最多8个不同的上行同步码(SYNC_UL)。多个UE可同时发起上行同步建立,但必须有不同的上行同步码。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最多可有8个用于上行同步建立的上行导频信道UpPCH同时存在。信道结构上行导频信道(UpPCH)上行导频信道(UpPCH)就是整42下行导频信道(DwPCH)下行导频信道(DwPCH)就是整个下行导频时隙(DwPTS);DwPTS时隙被NodeB用来发送下行同步码(SYNC_DL),UE用来建立与NodeB的下行同步;NodeB必须在DwPTS发送唯一的下行同步码,具体值由配置决定,功率必须保证覆盖整个小区且保持不变;下行同步码作为TD-SCDMA系统中重要的资源只有32个,必须采用复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小区中使用,一般而言,同频相邻小区将使用不同的下行同步码标识不同的小区。信道结构下行导频信道(DwPCH)下行导频信道(DwPCH)就是整43寻呼指示信道(PICH)寻呼指示信道(PICH:PagingIndicatorCHannel)不承载传输信道的数据,PICH所使用的码和时隙等配置信息在小区中广播。PICH为单向下行信道,PICH固定使用扩频因子SF=16。一个完整的PICH信道由两条码分信道构成。信道的持续时间为两个子帧(10ms)。根据需要,也可将多个连续的PICH帧构成一个PICH块。PICH与传输信道PCH配对使用,用以指示特定的UE是否需要解读其后跟随的PCH信道(映射在S-CCPCH上)。信道结构寻呼指示信道(PICH)寻呼指示信道(PICH:Pagin44共享物理信道(PUSCH&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USCH的数据。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DSCH的数据。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的物理层参数与专用物理信道相同。所谓共享指的是同一物理信道可由多个用户分时使用,或者说信道具有较短的持续时间。共享物理信道由系统预先建立,然后根据UE的业务需求,按照某种方式分配给某个UE使用。信道结构共享物理信道(PUSCH&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45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说明:左表中部分物理信道与传输信道并没有映射关系。按3GPP规定,只有映射到同一物理信道的传输信道才能够进行编码组合。由于PCH和FACH都映射到S-CCPCH,因此来自PCH和FACH的数据可以在物理层进行编码组合生成CCTrCH。其它的传输信道数据都只能自身组合成,而不能相互组合。另外,BCH和RACH由于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也不可能进行组合。传输信道物理信道DCH专用物理信道(DPCH)B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FA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下行导频信道(DwPCH)上行导频信道(UpPCH)寻呼指示信道(PI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信道结构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说明:传输信道物理信道DCH专用物理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47TD-SCDMA数据简要发送过程数据编码交织扩频加扰射频调制射频发送射频接收射频解调解扰解扩解码解交织数据信道编码与复用数据调制数据解调TD-SCDMA数据简要发送过程数据编码交织扩频加扰射频调制48datadatadataTrCH-i10、20、40or80ms0、8、12、16or24bitsCedBLCedBLCedBL卷积码或Turbo码CodeddataDTXCodeddataDatabefore1stinterleavingDataafter1stinterleaved交织器列数:1、2、4或8无线帧无线帧无线帧无线帧数目:1、2、4或8RatematcheddataTrCH-i+1TrCH-1TrCH-2TrCH-ICCTrCH10ms时间内Ph-1Ph-2Ph-P10ms时间内dataCRCdataCRCdataCRCdataCRCdataCRCdataCRCdataCRCdataCBLCBLCBLDatabefore2stinterleavedDataafter2stinterleaveddata1data2训练序列GPTFCISSTPC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
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
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
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
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
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
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
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
子帧分割物理信道映射
CRC校验传送块级联和码块分割信道编码无线帧尺寸均衡第一次交织无线帧分段速率匹配
TrCH复用物理信道的分段第二次交织子帧分割
物理信道映射编码和复用过程信道编码与复用datadatadataTrCH-i10、20、40or49
无纠错编码:BER<10-1~
10-2不能满足通信需要卷积编码:BER<10-3满足语音通信需要Turbo码:BER<10-6满足数据通信需要原理和目的作用和效果信道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是通过给原数据添加冗余信息,从而获得纠错能力适合纠正非连续的少量错误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1/2,1/3)信道编码与复用 无纠错编码:BER<10-1~10-2不能满50信道编码方案传输信道类型编码方案编码率BCH卷积编码1/3PCH1/3、1/2RACH1/2DCH、DSCH、FACH、USCH1/3、1/2Turbo编码1/3不编码信道编码与复用信道编码方案传输信道类型编码方案编码率BCH1/3PCH1/信道编码举例编码解码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白发三千丈红豆生南国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春春眠眠不不觉觉晓晓白白发发三三千千丈丈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春春眠眠?不觉觉晓晓白白发发三三?千丈?红红豆豆生生南?国国信道编码适合纠正非连续的少量错误信道编码与复用信道编码举例编码解码床前明月光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床?前前明52交织技术原理(1)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白发三千丈红豆生南国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春春眠眠不不觉觉晓晓白白发发三三千千丈丈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春春眠眠?不觉觉晓晓白白发发三三?千丈?红红豆豆生生南?国国????编码信道编码对连续的码元出错不能纠错信道编码与复用交织技术原理(1)床前明月光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53交织技术原理(2)优点交织技术是改变数据流的传输顺序,将突发的错误随机化。提高纠错编码的有效性。缺点:由于改变了数据流的传输顺序,必须要等整个数据块接收后才能纠错,加大了处理延时,因此交织深度应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有不同的选择。在特殊情况下,若干个随机独立差错有可能交织为突发差错。x1x6x11x16x21x2x7…x22x3x8…x23x4x9…x24x5x10…x25输入数据
A=(x1x2x3x4x5…x25)输出数据
A’=(x1x6x11x16…x25)举例:信道编码与复用交织技术原理(2)优点x1x6x11x1654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举例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白发三千丈红豆生南国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春春眠眠不不觉觉晓晓白白发发三三千千丈丈红红豆豆生生南南国国床春白红床春白红前眠发豆前眠发豆明不三生明不三生月觉千南月觉千南光晓丈国光晓丈国床春白红????????前眠发豆明不三生明不三生月觉千南月觉千南光晓丈国光晓丈国床??前明明月月光光春??眠不不觉觉晓晓白??发三三千千丈丈红??豆生生南南国国编码交织去交织解码突发错误信道编码与复用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举例床前明月光床床前前明明月月光光床春白红55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56概述数据调制比特流的数据到符号数据的形成过程扩频调制符号数据到高速码片数据的形成过程扩频与调制概述数据调制扩频与调制57调制和扩频的基本参数码速率1.28Mcps载波间隔1.6MHz数据调制方式QPSK8PSK(可选项)脉冲成型根升余弦滚降系数
=0.22扩频特性正交Q码片/符号,
其中Q=2p,0<=p<=4扩频与调制调制和扩频的基本参数码速率1.28Mcps载波间隔1.6MH58连续二进制比特复数符号00+j01+110-111-jQPSKij0000010110101001011111108PSK数据调制将连续的两个比特映射为信号空间的一个点将连续的三个比特映射为信号空间的一个点扩频与调制连续二进制比特复数符号00+j01+110-111-jQPS59扩频通信的定义扩展频谱(SS:SpreadSpectrum)通信简称扩频通信。
扩频通信技术: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直接序列扩展频谱DSSSCDMA采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即将需要传送的信号与速率远大于信息速率的伪随机序列编码(扩频码)直接混合,这样调制信号的频谱宽度远大于原来信息的频谱宽度。调频FH
跳时TH扩频与调制扩频通信的定义扩展频谱(SS:SpreadSpectrum60C=B*log2(1+S/N)C:信道容量,单位b/sB:信号频带宽度,单位HzS:信号平均功率,单位WN:噪声平均功率,单位W结论:在信道容量C不变的情况下,信号频带宽度B与信噪比S/N完全可以互相交换,即可以通过增大传输系统的带宽以在较低信噪比的条件下获得比较满意的传输质量.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扩频通信就是将信号的频谱展宽后进行传输的技术。其理论基础为Shannon定理:扩频与调制C=B*log2(1+S/N)C:信道容量,单位b/s61高速扩频序列低速信号TX解调信号RX高速扩频序列扩频信号扩频码速率:1.28Mc/s;扩频码:OVSF码。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扩频与调制高速扩频序列低速信号TX解调信号RX高速扩频序列扩频信号扩频62码序列的正交累加为0表示正交码序列的正交性扩频与调制码序列的正交码序列的正交性扩频与调制63TD-SCDMA系统扩频码(信道化码)TD-SCDMA扩频码是由Walsh函数生成,叫做OVSF码(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OVSF码互相关为零,相互完全正交。Walsh函数是一种非正弦波的完备正交函数系统,可用哈达玛矩阵H通过递推关系构成。由于它仅有可能的取值是+1和-1(或0和1),比较适合于用来表达和处理数字信号。
Walsh函数具有理想的互相关特性。在Walsh函数中,两两之间的互相关函数为“0”,亦即它们之间是正交的。扩频与调制TD-SCDMA系统扩频码(信道化码)TD-SCDMA扩频码64SF=1SF=2SF=4ch,1,0=(1)Cch,2,0=(1,1)Cch,2,1=(1,-1)
Cch,4,0=(1,1,1,1)Cch,4,1=(1,-1,1,-1)Cch,4,2=(1,1,-1,-1)Cch,4,3=(1,-1,-1,1)OVSF:OrthogonalvariablespreadingfactorOVSF-正交可变扩频因子扩频与调制SF=1SF=2SF=4ch,1,0=(1)65TD-SCDMA扩频过程数据比特扩频后码片OVSF码扰码符号速率×SF=1.28Mcps。TD-SCDMA中:上行信道码的SF为:1、2、4、8、16;下行信道码的SF为:1、16。扩频与调制TD-SCDMA扩频过程数据比特扩频后码片OVSF码扰码符号66扩频解扩过程举例-1-111-11-11解扩-11-11-1-111-11111-4400判断-11-11扩频积分1-11-11-11-11-11-1-111扩频与调制扩频解扩过程举例-1-111-11-11解扩-11-11-167TD-SCDMA扩频示意用户数据=-1+1-1-1+1-1扩频码=+1-1-1+1-1+1+1-1扩频信号=用户数据×扩频码解扩数据=用户数据×扩频码+1-1+1-1+1-1+1-1+1-1解扩扩频扩频与调制TD-SCDMA扩频示意用户数据=-1+1-1-1+1-1扩68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扩频与调制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扩频与调制69fS(f)f0扩频前的信号频谱信号S(f)ff0扩频后的信号频谱信号S(f)ff0解扩频后的信号频谱信号干扰噪声fS(f)f0解扩频前的信号频谱信号干扰噪声信号窄带干扰宽带干扰扩频通信示意图扩频与调制fS(f)f0扩频前的信号频谱信号S(f)ff0扩频后的信号70扩频通信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高低发射功率易于实现大容量多址通信占用频带宽扩频与调制扩频通信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扩频与调制71扰码介绍符号速率×SF=1.28Mcps。TD-SCDMA中:上行信道码的SF为:1、2、4、8、16;下行信道码的SF为:1、16。数据比特扩频后码片OVSF码扰码扩频与调制扰码介绍符号速率×SF=1.28Mcps。数据比特扩72扰码介绍一个数据符号经过长为Qk的扩频码扩频后,还要经过一个扰码=(1,2,…QMAX)进行加扰。加扰前可以通过级联QMAX/Qk个扩频数据而实现长度匹配。可用的扰码共128个扰码,分成32组,每组4个,扰码码组由基站使用的SYNC_DL序列确定。加扰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小区。扩频与调制扰码介绍一个数据符号经过长为Qk的扩频码扩频后,还要经过一73TD-SCDMA系统码组小区码组配置是指小区特有的码组,不同的邻近的小区将配置不同的码组。小区码组配置有:(1)下行同步码SYNC_DL(2)上行同步码SYNC_UL(3)基本Midamble码,共128个(4)小区扰码(ScramblingCode),共128个;TD-SCDMA系统中,有32个SYNC_DL码,256个SYNC_UL码,128个Midamble码和128个扰码,所有这些码被分成32个码组,每个码组包含1个SYNC_DL码,8个SYNC_UL码,4个Midamble码和4个扰码。扩频与调制TD-SCDMA系统码组小区码组配置是指小区特有的码组,不同74CodeGroupAssociatedCodesSYNC-DLIDSYNC-ULID
ScramblingCodeIDMidambleCodeIDGroup100~7(000~111)0(00)0(00)1(01)1(01)2(10)2(10)3(11)3(11).Group3231248~255(000~111)124(00)124(00)125(01)125(01)126(10)126(10)127(11)127(11)TD-SCDMA系统码组扩频与调制CodeGroupAssociatedCodesSYNC75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76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
同步技术随机接入物理层过程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物理层过程77搜索DwPTS实现复帧同步读广播信道BCH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码识别UE利用DwPTS中SYNC_DL得到与某一小区的DwPTS同步,在这一步中,UE必须要识别出在该小区可能要使用的32个SYNC_DL中的哪一个SYNC_DL被使用小区搜索过程(一)物理层过程搜索DwPTS实现复帧同步读广播信道BCH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78UE通过试探法或排除法确定P-CCPCH采用的Midamble码,从而进一步确定扰码小区搜索过程(二)搜索DwPTS实现复帧同步读广播信道BCH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码识别物理层过程UE通过试探法或排除法确定P-CCPCH采用的Midambl79控制复帧由调制在DwPTS上的QPSK符号序列定位,UE通过n个连续DwPTS检测BCH主信息块的位置,实现控制复帧的同步小区搜索过程(三)搜索DwPTS实现复帧同步读广播信道BCH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码识别物理层过程控制复帧由调制在DwPTS上的QPSK符号序列定位,UE通过80UE读取被搜索到小区的一个或多个BCH上的(全)广播信息,根据读取的结果,UE可决定是回到以上的几步还是完成初始小区搜索。小区搜索过程(四)搜索DwPTS实现复帧同步读广播信道BCH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码识别物理层过程UE读取被搜索到小区的一个或多个BCH上的(全)广播信息,根81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同步技术随机接入物理层过程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物理层过程82同步技术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站间的同步(SynchronizationofNodeBs)基站与移动台间上行同步(UplinkSynchronization)物理层过程同步技术TD-SCDMA系统中的同步技术物理层过程83同步技术--基站间同步TD-SCDMA系统的TDD模式要求基站之间必须同步同步目的:避免相邻基站的收发时隙交叉,减小干扰基站间同步:系统内各基站的运行采用相同的帧同步定时同步精度要求:几微秒同步方法:GPS网络主从同步空中主从同步BS0BS1BS2BS0BS1BS2BTSTxRxG物理层过程同步技术--基站间同步TD-SCDMA系统的TDD模式要求基84定义:上行链路各终端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基本同步。目的:CDMA码道正交;降低码道间干扰;提高CDMA容量;简化硬件、降低成本。上行同步过程主要用于随机接入过程和切换过程前,用于建立UE和基站之间的初始同步,也可以用于当系统失去上行同步时的再同步,同步的精度一般要求在1/8~1chip同步技术--上行同步物理层过程定义:上行链路各终端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基本同步。同步技术--85上行同步实现同步的准备:建立下行同步同步的建立:UE通过对接收到的DwPTS和或P-CCPCH的功率估计来确定SYNC_UL的发射时刻,然后在UpPTS发送基站检测SYNC_UL序列,估计接收功率和时间,通过FPACH调整下次发射的功率和时间在以后的4个子帧内,基站用FPACH里的一个单一子帧消息向UE发射调整信息同步的保持:在每一上行帧检测Midamble,估计UE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偏移立即在下一个可用的下行帧发射SS和TPC命令进行闭环控制SS上行业务时隙(BTS要求)Midamble随机接入SYNC1ssUpPTSUE的上行突发物理层过程上行同步实现同步的准备:建立下行同步SS上行业务时隙(BTS86手机发射信号发同步调整命令SSUE上行同步过程
上行同步实现
DatasymbolsMidamble
DatasymbolsTPCsymbols
SSsymbols
G
P1
st
partofTFCIcodeword
2nd
partofTFCIcodeword
Datasymbols
Midamble
DatasymbolsTPCsymbols
Timeslotx(864Chips)SSsymbols
GP3
rd
partofTFCIcodeword
4th
partofTFCIcodewordRadioFrame10msSub-frame5msSub-frame5msTimeslotx(864Chips)物理层过程手机发射信号发同步调整UE上行同步过程上行同步实现Dat87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同步技术随机接入物理层过程物理层过程小区搜索物理层过程88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是与上行导频时隙(UpPTS)相关的物理过程。下行同步建立和维持UE处于空闲状态,读取小区广播信息,得到为UE接入而分配的8个SYNC_UL上行同步建立UE从8个已知的SYNC_UL中随机选择一个,通过UpPTS信道发射。NodeB在4个子帧内通过FPACH信道向UE发送反馈信息随机接入完成UE收到来自网络的RRC连接建立响应,指示UE发出的随机接入是否被接受物理层过程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是与上行导频时隙(UpPTS)相关的89随机接入过程UENodeBUpPCH(SYNC_UL)终端选择SYNC1,以估算的时间和功率发送基站检测到SYNC1,并回送定时和功率调整FPACH(PC,SS…)PRACH(RRC接入请求)调整定时和功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S-CCPCH(RRC连接建立响应)指配信道,继续完成接入过程和鉴权DCCH(RRC连接证实)按L3信令要求,在DCCH上向网络发送证实消息物理层过程随机接入过程UENodeBUpPCH(SYNC_UL)终端90随机接入冲突处理当发生碰撞或处于恶劣的传播环境中时,NodeB不能发送FPACH或不能接收SYNC-UL。这时,UE不能从NodeB得到任何响应。UE必须通过新的测量来调整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在一个随机时延后,再次发送SYNC-UL。每次重发射,UE都将重新随机选择SYNC-UL突发。物理层过程随机接入冲突处理当发生碰撞或处于恶劣的传播环境中时,Node91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网络结构和接口物理层结构信道结构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与调制物理层过程TD-SCDMA关键技术课程内容TD-SCDMA发展概述92TDD技术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无需具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置时隙,优化频谱效率上行和下行使用同个载频,故无线传播是对称的,有利于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小巧的基站,降低成本时分双工(T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DUDDDDDD频分双工(F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DDDDDDDUU上行D下行未使用
TDD技术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无需具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93智能天线技术使用智能天线: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移动终端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个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不使用智能天线:能量分布于整个小区内所有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均相互干扰,此干扰是CDMA容量限制的主要原因干扰Talk自适应阵列基站普通基站智能天线技术使用智能天线:不使用智能天线:干扰Talk自适应94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的分类
智能天线的天线阵是一列取向相同、同极化、低增益的天线,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和激励,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方向图。
智能天线的分类有线阵、圆阵;全向阵、定向阵线阵圆阵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的分类线阵圆阵95智能天线的实现上行方向,目的是将8路信号变成一路信号,一个用户对于八根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相位不同,即不同的相位角。将接收到的信号正弦波相位依次前移,通过提供自适应权值进行同向合并。数字信号处理器是用于信道估计,给自适应算法提供依据。对于下行来说,是根据上行的信道估计参数,将基带发射信号变成8路信号到8个阵元上,完成波束定向赋形过程。智能天线的实现上行方向,目的是将8路信号变成一路信号,一个用96联合检测技术抗干扰技术单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实现简单导致信噪比恶化,系统性能和容量不理想充分利用MAI中的先验信息而将所有用户信号的分离看作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信号分离方法联合检测干扰抵消基本思想是判决反馈,它首先从总的接收信号中判决出其中部分的数据,根据数据和用户扩频码重构出数据对应的信号,再从总接收信号中减去重构信号,如此循环迭代充分利用MAI,一步之内将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分离开来的一种信号分离技术联合检测技术抗干扰技术单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实现简单导致信97联合检测概念首先估计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然后利用已知的所有用户的扩频码、扰码和信道估计,对所有用户的信号同时检测,消除符号间干扰(ISI)和用户间干扰(MAI),从而达到提高用户信号质量的目的。联合检测概念首先估计所有用户的信道冲激响应,然后利用已知的所98联合检测的实现DataMidambleGPDataDataMidambleGPData关键是突发序列中的训练序列e=Ad+n
A是系统矩阵,由扩频码c和信道脉冲响应h决定扩频码c已知信道脉冲响应h利用突发结构中的训练序列
midamble求解出:emid=Gh+nmid
其中:G由Midamble码构造的矩阵;emid
接收机接收到总信号中的Midamble部分
e:接收到的数据序列
n:噪声emid=Gh+nmidmidamble码时必须选择抗白噪声性能较好的码组联合检测的实现DataMidambleGPDataDataM99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信道分配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系统中,在多信道共用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使用信道。信道分配过程一般包括呼叫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调整三个步骤。不同的信道分配方案在这三个步骤中有所区别。信道分配方案可分为以下三种: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混合信道分配(HCA)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信道分配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100DCA的分类慢速DCA:根据小区业务情况,确定上下行时隙转换点快速DCA:根据对专用业务信道或共享业务信道通信质量监测的结果,自适应地对资源单元(RU,即码道或时隙)进行调配和切换,以保证业务质量。快速DCA分为以下几类:频域DCA时域DCA码域DCA空域DCADCA的分类慢速DCA:101快速DCAProcessOrchestration与5MHz的带宽相比,TD-SCDMA的1.6MHz带宽使其具有3倍以上的无线信道数频域DCA可使用的无线信道数BusinessLogic将受干扰最小的时隙动态地分配给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时域DCA同一载频6个业务时隙MessageBrokering&Transformation实现多用户在相同载频并行传输,有效提升频谱利用率码域DCA同一时隙16个码道ApplicationConnectivity通过智能天线,可基于每一用户进行定向空间去耦(降低多址干扰)空域DCA空间波束定向赋形快速DCAProcessOrchestration与5MH102接力切换技术切换是指当移动台处于移动状态中通讯从一个基站或信道转移到另一个基站或信道的过程上、下行链路质量,上、下行链路信号的测量,距离或业务的变化,更优的蜂窝出现,操作和管理的干涉,业务流量情况等在蜂窝结构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保持移动用电话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信道切换称为越区切换无线测量、网络判决和系统执行切换原因切换概念越区切换切换步骤接力切换技术上、下行链路质量,上、下行链路信号的测量,距103硬切换
硬切换:在早期的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这种越区切换方法。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小区或扇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或扇区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然后再改变载波频率与新的基站建立通信。硬切换硬切换:104接力切换工作流程UE收到切换命令前的场景:上下行均与源小区连接UE收到切换命令后执行接力切换的场景:利用开环预计同步和功率控制,首先只将上行链转移到目标小区,而下行链路仍与源小区通信UE执行接力切换完毕后的场景:经过N个TTI后,下行链路转移到目标小区,完成接力切换接力切换工作流程UE收到切换命令前的场景:UE收到切换命令后105功率控制—特点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就没有CDMA系统。功率控制可以补偿衰落,接收功率不够时要求发射方增大发射功率。功率控制可以克服远近效应,对上行功控而言,功率控制的目标即为所有的信号到达基站的功率够用即可由于移动信道是一个衰落信道,快速闭环功控可以随着信号的起伏进行快速改变发射功率,使接收电平由起伏变得平坦。功率控制—特点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106功率控制—开环NodeBUE进行功率估计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播路径损耗,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得需要发射的功率开环控制原理功率控制—开环NodeBUE进行功率估计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107功率控制—闭环(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使基站处接收到的每个UE信号的bit能量相等NodeBUE下发TPC测量接收信号SIR并比较内环设置SIRtar200Hz每一个UE都有一个自己的控制环路闭环--内环功率控制功率控制—闭环(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使基站处接收到的每个U108功率控制—闭环(外环)NodeBUE下发TPC测量接收信号SIR并比较内环设置SIRtar可以得到BLER稳定的业务数据测量传输信道上的BLER外环RNC测量接收数据BLER并比较设置BLERtar10-100Hz闭环--外环功率控制功率控制—闭环(外环)NodeBUE下发TPC测量接收信号内109HSDPA新增信道传输信道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信道下行时隙HS-SCCH共享控制信道物理信道下行时隙HS-PDSCH高速下行共享物理信道物理信道上行时隙HS-SICH(TDD)共享指示信道HSDPA新增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110HSDPA技术特点引入16QAM高阶调制,提供更高的调制效率。AMC可使数据传输很好的适应无线信道的变化。HARQ可以根据无线链路的状况快速调整信道速率,实现数据的纠错和重传。快速调度可以使无线资源在多用户间实现共享。共享信道技术使得接入用户不受码资源数量限制。在N频点技术基础上实现多载波的捆绑,提高系统最高接入速率。引入16QAM高阶调制,提供更高的调制效率。AMC可使数据传输很好的适应无线信道的变化。HARQ可以根据无线链路的状况快速调整信道速率,实现数据的纠错和重传。快速调度可以使无线资源在多用户间实现共享。共享信道技术使得接入用户不受码资源数量限制。在N频点技术基础上实现多载波的捆绑,提高系统最高接入速率。HSDPA使峰值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it/s。HSDPA技术特点引入16QAM高阶调制,提供更高的调制效111MBMS技术共享网络资源,从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传送数据下行单向业务工作方式:广播和组播基本业务:主要是一些媒体数据流,例如音频,视频等发送方式:PTP和PTMMultimediaBoardcast/MulticastServiceMBMS技术共享网络资源,从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传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电信网络中的信息泄露途径及防范对策
- 科技助力下的肠易激综合征远程诊疗服务
- 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竞争力研究
- 2025年淮南联合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科技助力牙齿再生种植牙技术的未来展望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手册
- CT报告单模板
- 吹灰器检修三措两案
- 足球比赛计分表(共6页)
- 轴承专用中英文对照表 (完整版)
- 了解现代汉字字义的特点根据形旁的表义ppt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 嵩晟富氢水销售方案ppt课件
- 贵人登天门吉时速查表(精编版)
-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护理学基础
- 物流运筹学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