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实词含义课件_第1页
推断实词含义课件_第2页
推断实词含义课件_第3页
推断实词含义课件_第4页
推断实词含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

文言文实词是高考的测试要点之一。考题多从不常见的文言文中选取,实词的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或者自己的推断才能加以理解。相对来说,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将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技巧与方法做一些归纳,使同学们在考试中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去把握文言文阅读中所遇到的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文实词是高考的测试要点之一。考题多从不常2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2、以音猜义法3、温故知新法4、互文见义法5、随文断义法6、成分分析法7、代入检验法8、成语对应法9、组词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3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解答:籴——买进粮食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粜(tiào)——卖出粮食一、以形释义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解答:籴——买进粮食4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句: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⑵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②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赂:贿赂)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⑵用“糸”作偏5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

、犭、

鸟、虫——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6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解答:蚤——通“早”解析:蚤:跳蚤。无论怎么代入都无法理解。二、以音猜义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解答:蚤——通“早”解析:蚤:跳蚤。7三、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三、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8三、温故知新法

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07年广东卷)“善”理解为“友好”是否正确?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友好,与……交好。三、温故知新法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07年9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⑤徂:通“殂”,死亡。(2006年福建省)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练习;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10四、互文见义法1、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四、互文见义法11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互文见义法又称同位语法互文见义法又称122、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2、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13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14五、随文断义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五、随文断义法15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1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行旅:旅行,游览(04山东、河北)“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拔”“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当为名词“出外的商人”,故错。(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简”与“择17六、成分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六、成分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18六、成分分析法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城:构筑城墙(07年海南、宁夏卷)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推断】“城”后面是名词“州”,“城”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作动词用。词义“筑城墙”显然是正确的。六、成分分析法19例2:怎样理解其中的三个“意”呢?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①“意”后面带有宾词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②“意”作主语,为名词,“相貌、样子”。③“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例2:怎样理解其中的三个“意”呢?20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21八、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八、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22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日薄西山bó〖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23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促织》

屡试不爽差错

〖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24

古代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九、组词法九、组词法25信:

《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

《史记·刺客列传》:“今行而弗信,秦未亲也。”信任讲信用

相信

信物信:信任26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2、以音猜义法3、温故知新法4、互文见义法5、随文断义法6、成分分析法7、代入检验法8、成语对应法9、组词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27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还有不少,大家也可以不断总结,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如果我们能把积累和推断方法结合起来,我们就有了进入“文言王国”的一双有力的翅膀,我们就会飞到一个新的天地,飞到一个新的高度!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还有不少,大家也可以不断总结,这里28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29

文言文实词是高考的测试要点之一。考题多从不常见的文言文中选取,实词的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或者自己的推断才能加以理解。相对来说,此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将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技巧与方法做一些归纳,使同学们在考试中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去把握文言文阅读中所遇到的实词的含义。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文实词是高考的测试要点之一。考题多从不常30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2、以音猜义法3、温故知新法4、互文见义法5、随文断义法6、成分分析法7、代入检验法8、成语对应法9、组词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31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解答:籴——买进粮食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粜(tiào)——卖出粮食一、以形释义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解答:籴——买进粮食32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句: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⑵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②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赂:贿赂)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⑵用“糸”作偏33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

、犭、

鸟、虫——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34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解答:蚤——通“早”解析:蚤:跳蚤。无论怎么代入都无法理解。二、以音猜义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解答:蚤——通“早”解析:蚤:跳蚤。35三、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三、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36三、温故知新法

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07年广东卷)“善”理解为“友好”是否正确?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友好,与……交好。三、温故知新法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07年37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⑤徂:通“殂”,死亡。(2006年福建省)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练习;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38四、互文见义法1、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四、互文见义法39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互文见义法又称同位语法互文见义法又称402、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2、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41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42五、随文断义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五、随文断义法43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44(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行旅:旅行,游览(04山东、河北)“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拔”“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当为名词“出外的商人”,故错。(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简”与“择45六、成分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六、成分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46六、成分分析法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城:构筑城墙(07年海南、宁夏卷)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推断】“城”后面是名词“州”,“城”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作动词用。词义“筑城墙”显然是正确的。六、成分分析法47例2:怎样理解其中的三个“意”呢?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①“意”后面带有宾词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②“意”作主语,为名词,“相貌、样子”。③“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例2:怎样理解其中的三个“意”呢?48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49八、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